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850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装置涉及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光源和电力供应装置的光源单元,以及包括该光源单元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文献1(JP 2014-112490 A)描述了一种光源单元作为光源单元的常规示例。文献1中描述的光源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安装在其上的基板,基板附接到其上的附接构件,罩构件,以及电力供应装置。电力供应装置将从AC电力供应提供的交流(AC)电力转换为直流(DC)电力,并在转换后向LED提供DC电力。附接构件由金属板制成为具有细长的矩形板状。其上安装有LED的基板附接到附接构件的第一表面。附接构件包括当基板被按压到附接构件的第一表面时固定基板的夹具。夹具沿着基板的长边设置。将夹具的一部分弯曲(夹紧)到LED在其上设置的一侧。以这种方式,将基板固定到附接构件。

罩构件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为具有盒状并且被附接到附接构件以便覆盖基板的LED安装在其上的表面以及附接构件的第一表面。此外,电力供应装置附接到附接构件的第二表面(换句话说,第一表面的后表面)。电力供应装置经由电线电连接到安装在基板上的连接器。LED经由电线和连接器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印刷配线从电力供应装置提供DC电力,从而发光(被点亮)。注意,附接构件具有插入孔,电线通过所述插入孔插入。此外,文献1中描述的照明器具包括光源单元和器具本体,光源单元可拆卸地附接到所述器具本体。

然而,文献1中描述的光源单元的制造过程需要通过插入附接构件中的插入孔插入用于将电力供应装置电连接到基板上的连接器的电线。因此,在该配置的情况下,不能充分简化文献1中描述的光源单元的制造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装置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光源单元的制造过程的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

技术方案

根据本装置的一个方面的光源单元包括:光源;电力供应装置,所述电力供应装置包括配置为向光源供电的电力供应电路;附接构件,光源和电力供应装置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以及将电力供应电路电连接到光源的连接构件。光源包括一个或多个固态光源,具有一个或多个固态光源设置在其上的表面的基板,多个输入端子,所述多个输入端子设置在基板上并且一个或多个固态光源电连接到所述多个输入端子。电力供应电路包括印刷配线板。印刷配线板包括多个输出端子,由电力供应电路生成的电力从所述多个输出端子输出。附接构件包括底板和从底板的第一表面突出的多个钩。底板形成为具有板状。底板具有第一表面,光源附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底板具有作为第一表面的后表面的第二表面,并且电力供应装置附接到所述第二表面。底板具有从第一表面延伸到第二表面的孔。当在附接构件的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多个输出端子中的每一个设置在与孔重叠的位置处。当在附接构件的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多个输入端子中的每一个设置在与孔重叠的位置处。连接构件包括每一个均具有棒状的多个导体,多个第一端子构件,以及多个第二端子构件。多个第一端子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导电的板构件。板构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板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板构件。板构件电连接到多个输入端子中的对应的输入端子。多个第一端子构件中的每一个配置成将多个导体中的对应的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到多个输入端子中的对应的输入端子。多个第二端子构件中的每一个配置成将对应导体的第二端通过孔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到多个输出端子中的对应的输出端子。多个钩沿着作为底板和基板的纵向方向的第一方向间隔地排列。基板具有多个槽,每个槽中插入多个钩中的对应的钩。多个槽形成为使得多个槽中的每一个槽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比对应的钩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更长,并且多个槽沿着第一方向间隔地排列。多个槽中的至少一个槽进一步配置成使得至少一个槽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钩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之间的差满足以下条件。条件是距离小于电连接到第一端子构件和第二端子构件的对应的导体沿着第一方向能够移动的距离。

根据本装置的一个方面的照明器具包括光源单元和支撑光源单元的器具本体。

装置的有益效果

提供了可以简化制造过程的本装置的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装置的实施例的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照明器具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光源单元的电力供应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电力供应装置的平面视图;

图5是示出包括光源单元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出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子构件的前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一端子构件的顶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端子构件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端子构件的右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光源单元的第二端子构件和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包括光源单元的连接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包括LED模块、附接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光源单元的部分省略的透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基板和光源单元的附接构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装置的实施例的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注意,下述实施例的照明器具是要附接到天花板的照明器具。然而,该实施例的照明器具可以是要附接到除了天花板之外的诸如墙壁的另一地方的照明器具。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光源单元和照明器具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被定义如图1中所示。注意,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配置仅仅是本装置的示例,并且本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装置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修改。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照明器具1包括光源单元2和器具本体10。器具本体10固定到吊挂螺栓200,并且由此直接附接到天花板100。光源单元2可拆卸地附接到器具本体10。

器具本体10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为具有细长的薄盒状,其上表面(面向天花板100的表面)具有开口。器具本体10具有下表面,下表面是与天花板100相对的一侧(下侧),并且在下表面中形成矩形并容纳光源单元2的凹部11。矩形凹部11在器具本体10的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在器具本体1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倾斜部12在器具本体10的短方向(前后方向)上设置在凹部11的两侧。每个倾斜部12在器具本体10的短方向(前后方向)上从凹部11的开口边缘延伸并且向上和向外倾斜。

在凹部11的底板111的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底板111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形成孔111A,电力线30将通过孔111A插入。另外,在底板111中,在底板111的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形成孔111B,吊挂螺栓200将通过孔111B插入。底板111具有下表面,端子台25附接到该下表面。端子台25电连接到电力线30。从端子台25拉出包括接地线的三根电线250。此外,这三根电线250具有端头,插头连接器251电连接到所述端头。

如图2和图5所示,光源单元2包括光源A1、附接构件21、罩23、电力供应装置4以及连接构件5。光源A1包括多个(例如,两个)LED模块22。

多个LED模块22在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排列。每个LED模块22包括具有在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拉长的矩形板状的基板221。基板221具有表面(下表面),多个发光二极管(LED)220沿着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以排列成一列的方式安装(布置)在该表面(下表面)上。多个LED模块22中的任何一个设置有要电连接到连接构件5的两个输入端子222(参见图5)。

每个LED模块22具有面向相邻的LED模块22的端部,并且在该端部上安装用于供电的一对连接器224(参见图2)。每两个相邻的LED模块22的各对连接器224彼此电连接以将照明电力从两个相邻LED模块22中的一个LED模块中继到两个相邻LED模块22中的另一个LED模块。

附接构件21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具有U形而形成。附接构件21包括具有细长矩形板状的底板211和从底板211的在底板211的短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侧板212。如图2所示,成对的侧板212具有分别设置有倾斜部212A的末端(上边缘),该倾斜部212A成对并且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向外)倾斜。每个倾斜部212A在侧板2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上述LED模块22用多个钩216固定到附接构件21,多个钩216通过在附接构件21的底板211中形成切口使得底板211的多个部分被升高而形成(参见图5)。多个钩216中的每一个包括从底板21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的本体2160和从本体2160的左侧端面平行于底板211的下表面突出的臂2161(参见图5)。此外,底板211的在短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两侧上,多个钩216沿着底板211的纵向方向(左右方向)间隔地布置。基板221具有多个槽2211,多个钩216将一对一地插入该多个槽2211中(参见图5)。多个槽2211形成为使得每个槽2211沿着基板221的纵向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比钩216(的本体2160)沿着纵向方向的长度更长,并且多个槽2211沿着纵向方向间隔地排列。也就是说,通过将基板221插入在底板211和通过多个槽2211的对应的槽2211插入的钩216的臂2161之间,将基板221固定到附接构件21(参见图9)。

附接构件21包括一对钩片214和一对钩弹簧215,其中钩片214分别位于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附近并且在短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一个边缘侧上延伸,并且钩弹簧215设置在短方向上的另一边缘侧上(参见图1)。

罩23由具有光扩散性的材料(例如,不透明的白色丙烯酸树脂)制成为具有细长的盒形,在其上表面(面向附接构件21的表面)中具有开口。罩23具有向下突出的凸形透镜状的弯曲表面部分231,并且突出量随着从在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侧朝向罩23的中央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参见图2)。

如图2所示,罩23具有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并且两端中的每一端设置有在光源单元2附接到器具本体10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与器具本体10的凹部11的开口边缘重叠的位置处的延伸部232。在罩23的在短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延伸部232的内侧上,向上(在邻近附接构件21的一侧上)突出的突出壁部233设置在延伸部232的整个长度上。每个突出壁部233具有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突起233A的末端。每个突出壁部233具有基部,在该基部附近支撑片233B向内突出。

电力供应装置4包括:电力供应电路49,其包括安装在印刷配线板40上的电子部件;以及容纳电力供应电路49的壳体42。电力供应电路49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电力供应电路49包括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滤波器电路401、整流器402、升压电路403、降压电路404、输出端子405、主控制电路406、控制电力供应电路407、调光控制电路408、熄灯控制电路409以及信号输入器410。

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包括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到从端子台25延伸的电线250的插头连接器251(参见图1)插入在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中并连接到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滤波器电路401包括共模扼流线圈4010和跨线电容器4011。整流器402包括二极管桥。整流器402对经由滤波电路401和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从AC电力供应3输入的AC电压(AC电流)进行全波整流,以从DC输出端子输出脉动电压(脉动电流)。

升压电路403是常规已知的升压斩波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升压电路403包括扼流线圈L1、开关元件Q1、整流元件D1以及平滑电容器C1。升压电路403将从整流器402输出的脉动电压转换为高于脉动电压的峰值的DC电压(例如,400[V]的DC电压)。

降压电路404是常规已知的降压斩波电路(降压转换器)。降压电路404包括开关元件Q2、电感器L2、整流元件D2、电阻器R1以及平滑电容器C2。降压电路404将从升压电路403输出的DC电压(第一DC电压)降压到适合用于作为负载的LED模块22的DC电压(第二DC电压)。一对输出端子405中的每一个是形成在印刷配线板40的(上表面)上的焊盘。每个输出端子405电连接到降压电路404的一对输出端子(平滑电容器C2的两端)的对应输出端子。

主控制电路406被配置为开关升压电路403的开关元件Q1和降压电路404的开关元件Q2,以将升压电路403的输出电压维持在固定电压。此外,主控制电路406被配置为使降压电路404的输出电流等于目标值。控制电力供应电路407被配置为从升压电路403的输出电压生成控制电压(例如,约15[V]至3[V]的DC电压)。主控制电路406由从控制电力供应电路407提供的控制电压操作。

信号输入器410包括插座连接器。经由信号线传输的控制信号经由信号输入器410输入到调光控制电路408和熄灯控制电路409。

熄灯控制电路409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生成用于关闭正在点亮的LED模块22的熄灯信号并向主控制电路406输出熄灯信号。主控制电路406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熄灯信号时停止开关元件Q2的开关以停止降压电路404以便关闭LED模块22。

调光控制电路408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生成调光信号,并向主控制电路406输出调光信号。调光信号是用于指定LED模块22的光输出(调光水平)的信号。调光水平以每单位时间提供给LED模块22的平均电力与额定电力的百分比[%]来表述,其中提供有额定电力的LED模块22的光输出为100[%]。例如,当每单位时间提供给LED模块22的平均电力是额定电力的一半时,调光水平为50[%]。换句话说,当由控制信号指定的调光水平为50[%]时,调光控制电路408生成用于指定每单位时间从降压电路404提供到LED模块22的平均电力的降低为额定电力的一半的调光信号。主控制电路406被配置为根据从调光控制电路408接收到的调光信号来调节开关元件Q2的占空比。更具体地,调光控制电路408被配置为从电阻器R1两端的电压检测(测量)降压电路404的输出电流并且生成调光信号,使得输出电流的平均值等于对应于调光水平的目标值。

如图4所示,印刷配线板40包括:具有细长的矩形平板状的绝缘基板;以及用于印刷在绝缘基板的后表面上的配线的导体(铜箔)。印刷配线板40具有表面(下表面),在该表面(下表面)上安装诸如连接器、平滑电容器以及共模扼流线圈4010的所谓引线部件。在印刷配线板40的后表面(上表面)上,安装诸如整流器402、主控制电路406、调光控制电路408和熄灯控制电路409的表面安装部件。这里,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安装在印刷配线板40的在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一端的表面上。另一方面,信号输入器410安装在印刷配线板40的在纵向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的表面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壳体42包括底板420、从沿着底板420的短方向上的边缘上升的一对第一侧板421A和421B,以及从沿着底板420的纵向方向上的边缘上升的一对第二侧板422A和422B。也就是说,壳体42具有细长的盒状,所述细长的盒状具有与底板420相邻的其表面(下表面)中的开口。壳体42包括从作为一对第二侧板422A和422B中的一个的第二侧板的第二侧板422A的末端向外突出的固定板423。如图2所示,固定板423具有方槽形状。

印刷配线板40容纳在壳体42中(其中印刷配线板40的后表面面向底板420),并且通过四个爪4220而固定到壳体42,所述四个爪4220通过在一对第二侧板422A和422B中形成切口以使得第二侧板422A和422B的多个部分被升高而形成(参见图4)。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具有通过形成在第一侧板421B中的矩形窗孔而突出到壳体42外侧的狭孔。

如图2所示,电力供应装置4附接到光源单元2的附接构件21的上表面(第二表面),壳体42的底板420向上面向。具体地,将第二侧板422B和固定板423中的每一个拧入附接构件21的一对侧板212中的对应一个侧板上,从而将壳体42固定到附接构件21。在壳体42附接到附接构件21的状态下,壳体42的开口用附接构件21的底板211封闭。

如图5所示,连接构件5包括两个导体50、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以及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两个导体50中的每一个由诸如铜或铜合金的金属制成为具有细的棒状(例如,圆柱形)。这两个导体50各自优选具有约几十[mm]的长度。

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因此,下面将描述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一个。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一端子构件51包括由具有矩形板状的金属板制成的板构件510。沿着板构件510的纵向方向X1的两个边缘在沿着厚度方向X3的相同方向上弯曲并升高,从而将板构件510形成为方槽形状。如图6所示,第一端子构件51具有穿过板构件510的中央部分(在纵向方向X1和短方向X2上的中央部分)的插入孔511。第一端子构件51优选包括多个(例如,三个)支撑片512和多个(例如三个)引导片513。通过在板构件510中形成切口使得五边形片升高,三个支撑片512中的每一个与板构件510一体地形成。三个支撑片513中的每一个具有面向插入孔511的尖端。此外,三个支撑片512以相等的间隔排列以包围插入孔511(参见图6)。三个引导片513中的每一个通过在板构件510中形成切口使得梯形片升高而与板构件510一体地形成。三个引导片513中的每一个具有面向插入孔511的尖端。此外,三个引导片513各自布置在三个支撑片512的每两个之间以包围插入孔511(参见图6)。注意,三个支撑片512中的每一个和三个引导片513中的每一个形成为随着到插入孔511的距离减少沿着板构件510的厚度方向X3在离开板构件510的方向上倾斜(参见图7和图9)。

这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一对一地电连接到设置到基板221的两个输入端子222。两个输入端子222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基板221的表面(下表面)中的焊盘,所述焊盘形成在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穿过基板221的通孔2210周围(参见图5)。两个输入端子222中的每一个经由形成在基板221的表面(下表面)上的导体电连接到多个LED 220。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一对一地对应于两个输入端子222。每个第一端子构件51的板构件510优选通过焊接接合到输入端子222中的对应的输入端子222。每个第一端子构件51借助三个支撑片512和三个引导片513插入对应的输入端子222的通孔2210中而电连接到对应的输入端子222(参见图11)。

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因此,下面将描述第二端子构件52中的一个。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二端子构件52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被限定为如图10所示。

如图10所示,第二端子构件52包括第一弹簧片520A、第二弹簧片520B、第一主片521A、第二主片521B、连接片522、柔性片523、端子片524以及三个挂爪525。第一主片521A和第二主片521B均具有矩形板状。连接片522具有矩形板状。连接片52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其中两个边缘中的一个连接到第一主片521A,并且两个边缘中的另一个连接到第二主片521B。也就是说,第一主片521A和第二主片521B经由连接片522机械连接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一弹簧片520A具有矩形板状并且从第一主片521A的下边缘向下突出。注意,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弹簧片520A弯曲成U形。第二弹簧片520B具有矩形板状并且从第二主片521B的下边缘向下突出。注意,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二弹簧片520B弯曲成U形。也就是说,第一弹簧片520A和第二弹簧片520B形成为使得随着到第一弹簧片520A和第二弹簧片520B的尖端的距离减少,第一弹簧片520A和第二弹簧片520B之间的距离减少。柔性片523具有带有窄宽度的矩形板状。柔性片523从第二主片521B的上端在柔性片523沿着前后方向接近第一主片521A的方向上突出。端子片524具有细长的矩形板状。端子片524从柔性片523的末端向上突出。三个挂爪525分别设置在第一主片521A、第二主片521B以及连接片522的中央部分处。三个挂爪525中的每一个具有向上升高的上端。第一弹簧片520A、第二弹簧片520B、第一主片521A、第二主片521B、连接片522、柔性片523、端子片524以及三个挂爪525优选通过处理诸如铜或铜合金的金属板而一体地形成。

这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一对一地电连接到设置在电力供应装置4的印刷配线板40上的两个输出端子405。两个输出端子405各自包括焊盘。焊盘在在印刷配线板40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穿过印刷配线板40的两个通孔43周围形成在印刷配线板40的后表面(上表面)上(参见图11)。第二端子构件52的端子片524一对一地插入两个输出端子405的两个通孔43中。每个第二端子构件52的端子片524通过焊接接合到印刷配线板40的后表面上的输出端子405。以这种方式,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一对一地电连接到设置在电力供应装置4的印刷配线板40上的两个输出端子405。

这里,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均由具有电绝缘性的保持器53保持。如图10所示,保持器53是成形为长方体的合成树脂模制件。保持器53将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彼此电绝缘并机械地保持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保持器53包括两个外壳530(参见图10)。两个外壳530一对一地容纳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参见图11)。注意,两个外壳530中的每一个在其上表面中具有开口。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的端子片524从保持器53的上表面的开口突出(参见图11)。保持器53具有下表面,在所述下表面中两个狭孔531打开(参见图5和图11)。两个狭孔531中的每一个连接到两个外壳530中的对应的一个(参见图11)。两个狭孔531具有带有朝向外壳530倾斜的倾斜表面的内侧表面。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通过将三个挂爪525的末端钩到外壳530的内壁表面上而各自锁定在外壳530的对应一个外壳中(参见图11)。注意,容纳在外壳530中的对应的一个外壳中的第二端子构件52的第一弹簧片520A和第二弹簧片520B的部分(下端部分)延伸到狭孔531中的对应的一个狭孔中(参见图11)。

这里,如图10所示,保持器53包括一对固定部分532。该对中的固定部分532各自具有柱状,并且从保持器53的上表面的左右端部向上突出。该对中的固定部分532一对一地压入到形成在印刷配线板40中的两个固定孔44中。也就是说,保持器53通过将该对中的固定部分532按压入到印刷配线板40中的两个固定孔44而固定到印刷配线板40(参见图11)。

接下来,将描述光源单元2的组装程序。注意,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每一个通过焊接接合而电连接到基板221的两个输入端子222中的对应的一个。类似地,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中的每一个通过焊接接合而电连接到印刷配线板40的两个输出端子405中的对应的一个。此外,保持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的保持器53机械地固定到印刷配线板40。

首先,执行组装程序的作业员将电力供应装置4附接到附接构件21的第二表面(上表面),使得壳体42的开口(下表面)被附接构件21的底板211封闭。此时,作业员将保持器53的末端(下端)插入形成在底板211中的孔213中(参见图5和图8)。也就是说,孔213在底板211的第二表面(上表面)侧由电力供应装置4的壳体42包围并用电力供应装置4的壳体42封闭(参见图2和图8)。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可以限制诸如虫子和/或灰尘的异物通过孔213从底板211的第二表面侧进入到底板211的第一表面侧。

随后,作业员将LED模块22固定到附接构件21的底板211的第一表面(下表面)。此时,当从基板221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观察时,附接到LED模块22的基板221的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每一个布置在与保持器53的两个狭孔531的对应的狭孔531重叠的位置处(参见图11)。也就是说,孔213被底板211的第一表面(下表面)侧上的LED模块22的基板221封闭(参见图11)。因此,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不再需要用于封闭孔213的构件(例如,具有施加于一侧的粘合剂的带),从而减少了构件的数量和制造步骤以降低成本。

然后,作业员将两个导体50中的每一个插入到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对应的一个端子构件中的插入孔511中。此时,布置成包围插入孔511的三个支撑片512和三个引导片513的下表面(倾斜表面)将导体50的上端(第二端501)引导到插入孔511。因此,作业员可以容易地将导体50插入到插入孔511中。注意,当尖端部分5120与导体50接触时,三个支撑片512在导体50插入的(向上)方向上各自翘曲(弹性变形)。

作业员将每个导体50插入到插入孔511中,到达导体50的下端基本上与板构件510的下表面齐平的位置处。此时,两个导体50的上端(第二端501)穿过保持器53的狭孔531,并且各自插入在第二端子构件52中的对应的一个端子构件的第一弹簧片520A和第二弹簧片520B之间。也就是说,两个导体50的每一个导体的第二端501在前后方向上夹在第一弹簧片520A和第二弹簧片520B之间,从而将导体50中的每一个导体电连接到第二端子构件52中的对应的一个(参见图11)。两个导体50中的每一个导体的第一端500用三个支撑片512夹紧,从而将导体50中的每一个导体电连接到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对应的一个(参见图11)。结果,连接构件5将LED模块22的两个输入端子222中的每一个电连接到电力供应装置4(电力供应电路49)的两个输出端子405中的对应的一个(参见图11)。

最后,作业员将罩23附接到附接构件21,其中附接构件21的开口向上面向。此时,设置到罩23的一对突出壁部233的一对突起233A钩在附接构件21的一对侧板212的一对倾斜部212A上,以将罩23附接到附接构件21。根据上述程序,组装光源单元2。

这里,在文献1中描述的光源单元中,将电力供应装置电连接到LED模块的连接器的电线插入附接构件的通孔中。因此,在文献1中描述的光源单元中,难以简化光源单元的组装过程(制造过程)。

相反,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被配置为使得通过将两个导体50中的每一个插入到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对应的一个端子构件中的插入孔511中来完成将电力供应装置4电连接到LED模块22的过程。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与诸如文献1中描述的光源单元的常规示例相比,可简化(光源单元2的)制造过程。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中,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每一个包括设置到板构件510的三个支撑片512。这三个支撑片512中的每一个与板构件510一体地形成为包围插入孔511。此外,三个支撑片512通过被插入穿过插入孔511的导体50的(第一端500)按压而弹性变形。此外,三个支撑片512经由被导体50的第一端500按压的尖端部分5120各自与导体50电连接。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即使当导体50相对于板构件510中的插入孔511倾斜时,多个(例如三个)支撑片512的弹性使得每个支撑片512的尖端部分5120与导体50接触。结果,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能够扩展彼此一对一地对应的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和两个第二端子构件52的位置偏移的允许范围。此外,焊接接合两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每一个端子构件的板构件510到两个输入端子222中的对应的一个输入端子的应力不太容易受到导体50的倾斜的影响。因此,与第一端子构件51和导体50例如通过焊接接合固定的情况下,在焊接接合第一端子构件51的(板构件510)到输入端子222时,不太可能发生破裂。

这里,LED模块22的基板221由于从点亮的LED 220输出的热和向LED模块22供电期间从供电装置4输出的热而膨胀。形成基板221的合成树脂(例如,环氧树脂)的线性膨胀系数是形成附接构件21的金属(例如,锌钢板或不锈钢板)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几十倍以上。基板221中的多个槽2211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使得每个槽2211沿着基板221的纵向方向的长度比钩216的本体2160的长度更长。也就是说,基板221以槽2211沿着基板221的纵向方向的长度与钩216的(本体2160)的长度之间的差,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附接构件21可移动。因此,即使当基板221的热膨胀量大于附接构件21的热膨胀量时,基板221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附接构件21的移动使得能够减小由附接构件21的钩216施加到基板221的应力。

然而,基板221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附接构件21的移动使固定到基板221的第一端子构件51和经由壳体42间接地固定到附接构件21的第二端子构件52的相对位置偏移。如上所述,即使当彼此对应的第一端子构件51和第二端子构件52在一定程度上彼此相对位置偏移时,连接构件5可以经由导体50保持电连接。然而,当基板221相对于附接构件21的移动量超过连接构件5的第一端子构件51和第二端子构件52的位置偏移的允许范围时,经由导体的电连接50不能保持。例如,假设,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插入孔511的中央部分与第一弹簧片520A和第二弹簧片520B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重叠的位置处,位置偏移的允许范围为±1.6[mm](参见图1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板221相对于附接构件21的移动量限制在等于或小于1.6[mm],优选为1.4[mm]以下,则LED模块22与电力供应电路49之间经由连接构件5的电连接被保持。

当光源单元2关闭时,在钩216的本体2160抵接在在基板221的槽2211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第一端)上的侧表面上状态下,在本体2160与在槽2211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二端)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由Y1表示(参见图13)。此时,本体2160沿着附接构件21的纵向方向的长度和沿着基板221的纵向方向的槽2211的长度被确定为使得距离Y1小于或等于绝对值(例如,1.6[mm]或1.4[mm])。注意,基板221的膨胀量不一定是均匀的。因此,假设在基板221的纵向方向上贯穿中心的假想中心线α(参见图12中的长虚线短虚线)为基准线,则距离Y1基于距沿纵向方向的基准线的距离来确定。这里,从基准线(中心线α)到槽2211的第一端的距离由Y11表示,并且从基准线(中心线α)到槽2211的第二端的距离由Y12表示(参见图12)。距离Y1被确定为通过从距离Y11和距离Y12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减去沿本体2160的纵向方向的长度的值而获得的值。

此外,所有槽2211的长度不一定必须满足与上述位置偏移的允许范围的关系。仅要求设置在基准线(中心线α)和第一端子构件51之间的槽2211的长度满足与上述位置偏移的允许范围的关系。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中,电力供应装置4在附接构件21的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基准线(中心线α)设置在第一端子构件51所在的一侧上。也就是说,在基板221中,基准线(中心线α)和第一端子构件51之间的部分的温度容易且相对增加,并且因此,该部分的膨胀量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这里,电力供应装置4以如下取向附接到附接构件21,即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位于与附接构件21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中心线α)相邻的位置处。在电力供应装置4的印刷配线板40上,作为具有相对高发热量的电路部件的共模扼流线圈4010安装在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附近(参见图4)。也就是说,电力供应装置4在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在印刷配线板40的纵向方向上安装的一侧上趋于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因此,如图13所示,当在基准线(中心线α)和第一端子构件51之间设置多个(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两个)槽2211时,仅需要使更靠近基准线(中心线α)的槽2211的长度确定为满足与上述位置偏移的允许范围的关系。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安装照明器具1的程序。首先,如图1所示,安装人员将预先通过器具本体10中的孔111A设置在天花板顶部侧上的电力线30和信号线插入。安装人员进一步通过孔111B中的对应一个孔将暴露在房间的内部的吊挂螺栓200中的每一个插入。然后,安装人员将螺母300紧固到每个吊挂螺栓200,以将器具本体10固定到天花板100。此后,安装人员将电力线30连接到端子台25,并进一步插入并连接端子台25的插头连接器251到电力供应装置4的电力供应输入单元400(参见图4)。随后,安装人员将信号线电连接到电力供应装置4的信号输入器410(参见图4)。

然后,安装人员钩住形成在器具本体10的一侧上的侧板112中的一对插入孔112A中的一对钩片214的末端,并且然后钩住一对钩弹簧215到设置到器具本体10的另一侧上的侧板112的钩1120上。然后,安装人员以钩片214为支点抬起光源单元2来旋转光源单元2,使得钩弹簧215返回到其初始状态,而钩弹簧215保持钩在钩1120上。以这种方式,光源单元2通过钩弹簧215的弹力保持在器具本体10上。在该程序中,照明器具1被安装在天花板100上。

第一方面的光源单元(2)包括:光源(A1);电力供应装置(4),其包括被配置为向光源(A1)供电的电力供应电路(49);附接构件(21),光源(A1)和电力供应装置(4)附接到该附接构件(21);以及连接构件(5),其将电力供应电路(49)电连接到光源(A1)。光源(A1)包括:至少一个固态光源(LED 220);具有表面(下表面)的基板(221),在该表面(下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固态光源(LED 220);以及多个输入端子(222),其设置在基板(221)上并且至少一个固态光源(LED 220)电连接到该多个输入端子。电力供应电路(49)包括印刷配线板(40)。印刷配线板(40)包括多个输出端子(405),由电力供应电路(49)生成的电力通过该多个输出端子(405)输出。附接构件(21)包括底板(211)和从底板(211)的第一表面突出的多个钩(216)。底板(211)形成为具有板状。底板(211)具有光源(A1)附接到的第一表面。底板(211)具有作为第一表面的后表面的第二表面,并且电力供应装置(4)附接到该第二表面。底板(211)进一步具有从第一表面延伸到第二表面的孔(213)。当在附接构件(21)的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多个输出端子(405)中的每一个设置在与孔(213)重叠的位置处。当在附接构件(21)的厚度方向上观察时,多个输入端子(222)中的每一个设置在与孔(213)重叠的位置处。连接构件(5)包括每一个具有棒状的多个导体(50),多个第一端子构件(51)以及多个第二端子构件(52)。多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每一个包括导电的板构件(510)。板构件(510)具有在板构件(510)的厚度方向上穿过板构件(510)的通孔(511)。板构件(510)电连接到多个输入端子(222)中的对应的输入端子(222)。多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每一个配置成将多个导体(50)中的对应的导体(50)的第一端(500)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到多个输入端子(222)中的对应输入端子(222)。多个第二端子构件(52)中的每一个配置成通过孔(213)将对应的导体(50)的第二端(501)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到多个输出端子(405)中的对应的输出端子(405)。多个钩(216)沿着作为底板(211)和基板(221)的纵向方向的第一方向间隔地排列。基板(221)具有多个槽(2211),每个槽中插入多个钩(216)的对应的钩(216)。多个槽(2211)形成为使得多个槽(2211)中的每一个槽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比对应的钩(216)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更长,并且多个槽(2211)沿着第一方向间隔地排列。多个槽(2211)中的至少一个槽(2211)进一步配置成使得至少一个槽(2211)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与对应的钩(216)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之间的差(距离Y1)满足以下条件。条件是距离Y1小于电连接到第一端子构件(51)和第二端子构件(52)的对应的导体(50)沿着第一方向可移动的距离。

与文献1中所述的光源单元相比,可以简化光源单元(2)的制造过程。也就是说,根据第一方面的光源单元(2),多个导体(50)中的每一个通过多个第一端子构件(51)中的通孔(511)中的对应通孔(511)插入,以将多个第一端子构件(51)电连接到多个第二端子构件(52)。此外,即使当基板(221)由于热膨胀而在纵向方向上膨胀时,附接构件(21)的钩(216)抵接基板(221)的槽(2211),以限制第一端子构件(51)与第二端子构件(52)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移。因此,即使当基板(221)热膨胀时,也经由连接构件(5)保持电力供应电路(49)和光源(A1)之间的电连接。结果,第一方面的光源单元(2)不再需要经由电线将电力供应装置(4)连接到光源(A1)的过程,并且因此,可以简化光源单元(2)的制造过程。

此外,第二方面的光源单元(2)可以结合第一方面来实现。在第二方面的光源单元(2)中,至少一个槽(2211)布置基板(221)在第一方向(纵向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中心线α的位置)和多个输入端子(222)之间。

根据光源单元(2),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一端子构件(51)和第二端子构件(52)的相对位置偏移。

此外,可以结合第二方面实现第三方面的光源单元(2)。在第三方面的光源单元(2)中,至少一个槽(2211)是布置在基板(221)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多个输入端子(222)之间的多个槽(2211)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槽(2211)当中之间最靠近中央位置的槽(2211)。

根据光源单元(2),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一端子构件(51)和第二端子构件(52)的相对位置偏移。

第四方面的照明器具包括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光源单元(2)和支撑光源单元(2)的器具本体(10)。

随着光源单元(2)的制造过程的简化,可以简化照明器具(1)的制造过程。

参考符号列表

A1 光源

1 照明器具

2 光源单元

4 电力供应装置

5 连接构件

10 器具本体

21 附接构件

22 LED模块

40 印刷配线板

42 壳体

49 电力供应电路

50 导体

51 第一端子构件

52 第二端子构件

211 底板

213 孔

216 钩

220 LED(固态光源)

221 基板

222 输入端子

405 输出端子

500 第一端

501 第二端

510 板构件

511 插入孔

2211 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