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照明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850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追踪照明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追踪照明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传统的追光灯、舞台灯光以及家庭照明灯的位置大多都是位置固定的,为了达到需要的照明效果,往往各个位置都装有很多灯泡,会有大量的线路,当线路出现问题时,师父需要拆开天花板,从繁琐的线路中寻找问题,进行维护,这对于装修、节能以及线路维护都不利,而且在光源较少的室内工作,会有光源被脑袋和躯干遮挡住的情况,还需要另行购买台灯才能解决该遮挡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追踪照明装置及系统,其能够使照明灯可以在三维空间自由移动和追踪照明,解决光源较少导致光被躯干遮挡影响照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追踪照明装置,包括轨道、滑轮装置、照明装置,图像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第三轨道;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装置、第二滑轮装置以及第三滑轮装置,所述第一滑轮装置沿所述第一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且与所述第三轨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轮装置沿所述第二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轨道且与所述第三轨道远离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滑轮装置沿所述第三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轨道;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座和照明灯,所述灯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轮装置,所述照明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灯座远离所述第三滑轮装置的一端;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灯座上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器反馈的目标物信息控制所述照明灯沿所述第三轨道的轴向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照明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移动和/或控制所述第三轨道沿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照明灯移动到相对所述目标物的预设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轨道包括第一绝缘轨道和第一带电轨条,所述第一绝缘轨道包括第一上轨道和第一下轨道,所述第一带电轨条包括第一轨条和第二轨条,所述第一轨条连接于所述第一上轨道,所述第二轨条连接于所述第一下轨道,所述第一上轨道与所述第一下轨道连接,所述第一轨条和所述第二轨条相向设置;所述第二轨道包括第二绝缘轨道和第二带电轨条,所述第二绝缘轨道包括第二上轨道和第二下轨道,所述第二带电轨条包括第三轨条和第四轨条,所述第三轨条连接于所述第二上轨道,所述第四轨条连接于所述第二下轨道,所述第二上轨道与所述第二下轨道连接,所述第三轨条和所述第四轨条相向设置;所述第三轨道包括第三绝缘轨道和第三带电轨条,所述第三绝缘轨道包括第三上轨道和第三下轨道,所述第三带电轨条包括第五轨条和第六轨条,所述第五轨条连接于所述第三上轨道,所述第六轨条连接于所述第三下轨道,所述第三上轨道与所述第三下轨道连接,所述第五轨条和所述第六轨条相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以及第一金属连接块,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连接块的一端,所述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一滑轮的一端,所述第一滑轮沿所述第一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条,所述第二滑轮沿所述第二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轨条,所述第三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轮装置的所述第一金属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滑轮装置包括第三滑轮、第四滑轮以及第二金属连接块,所述第三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连接块的一端,所述第四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三滑轮的一端,所述第三滑轮沿所述第三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轨条,所述第四滑轮沿所述第四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轨条,所述第三轨道远离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轮装置的所述第二金属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三滑轮装置包括第五滑轮、第六滑轮以及第三金属连接块,所述第五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连接块的一端,所述第六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五滑轮的一端,所述第五滑轮沿所述第五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轨条,所述第六滑轮沿所述第六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轨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轮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轨条卡接后沿所述第一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轨条,所述第二滑轮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滑轮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轨条卡接后沿所述第二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轨条;所述第三滑轮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滑轮通过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三轨条卡接后沿所述第三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轨条,所述第四滑轮的周向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滑轮通过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四轨条卡接后沿所述第四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轨条;所述第五滑轮的周向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滑轮通过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五轨条卡接后沿所述第五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轨条,所述第六滑轮的周向设置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滑轮通过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六轨条卡接后沿所述第六轨条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六轨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轮装置的所述第一滑轮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滑轮装置的所述第二滑轮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滑轮装置的所述第三滑轮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滑轮装置的所述第四滑轮由绝缘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机、钢丝轮以及牵引钢丝,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钢丝轮电连接,所述牵引钢丝分别与所述钢丝轮、所述第一金属连接块、第二金属连接块以及第三金属连接块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钢丝轮,以带动所述牵引钢丝拉动所述第三轨道在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轴向滑动或所述第三滑轮装置在所述第三轨道的轴向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照明灯与所述灯座通过金属丝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所述灯座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金属丝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用于受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驱动所述金属丝带动所述照明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追踪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固定杆以及所述第二轨道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三轨道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三轨道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上轨道和所述第一下轨道为榫卯连接,所述第二上轨道和所述第二下轨道为榫卯连接,所述第三上轨道和所述第三下轨道为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追踪照明系统,其包括移动终端和上述追踪照明装置,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照明灯移动到相对所述目标物的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及系统通过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平行设置,将第三轨道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设置,将第一滑轮装置沿第一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一轨道且与第三轨道的一端连接,将第二滑轮装置沿第二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二轨道且与第三轨道远离第一轨道的一端连接,从而实现第三轨道可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轴向移动。通过将第三滑轮装置沿第三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三轨道,将灯座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从而实现照明灯可沿第三轨道的轴向移动。通过将照明灯沿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可移动的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从而实现了照明灯可沿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移动。通过将图像传感器设置于灯座上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实现控制装置根据图像传感器反馈的目标物信息控制照明灯沿第三轨道的轴向移动和/或控制照明灯沿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移动和/或控制第三轨道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轴向移动,使照明灯移动到相对目标物的预设位置,实现照明灯可以在三维空间自由移动和追踪照明,解决光源较少导致光被躯干遮挡影响照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控制装置与图像传感器通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第一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第二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第三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图1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图1所示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图5所示的E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图3所示的C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图4所示的D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图5所示的F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标:10-追踪照明装置;100-轨道;110-第一轨道;112-第一绝缘轨道;1122-第一上轨道;1124-第一下轨道;114-第一带电轨条;1142-第一轨条;1144-第二轨条;120-第二轨道;122-第二绝缘轨道;1222-第二上轨道;1224-第二下轨道;124-第二带电轨条;1242-第三轨条;1244-第四轨条;130-第三轨道;132-第三绝缘轨道;1322-第三上轨道;1324-第三下轨道;134-第三带电轨条;1342-第五轨条;1344-第六轨条;200-滑轮装置;210-第一滑轮装置;212-第一滑轮;214-第二滑轮;216-第一金属连接块;220-第二滑轮装置;222-第三滑轮;224-第四滑轮;226-第二金属连接块;230-第三滑轮装置;232-第五滑轮;234-第六滑轮;236-第三金属连接块;300-照明装置;310-灯座;320-照明灯;400-图像传感器;500-控制装置;510-控制器;520-电机;530-钢丝轮;540-升降电机;600-第一固定杆;700-第二固定杆;20-追踪照明系统;22-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追踪照明装置10,其包括轨道100、滑轮装置200、照明装置300、图像传感器400以及控制装置500。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轨道1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以及垂直连接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的第三轨道130,其中,该轨道100可以设置在室内平面上或者自行搭设支架(屋顶、桌面上方等)。第一轨道110、第二轨道120以及第三轨道130的长度可以根据室内空间大小决定,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的长度相等。

请参照图3、图4及图5,滑轮装置200包括第一滑轮装置210、第二滑轮装置220以及第三滑轮装置230,其中,第一滑轮装置210沿第一轨道110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一轨道110上,并且,该第一滑轮装置210与第三轨道130的一端连接,第二滑轮装置220沿第二轨道120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二轨道120,并且,该第二滑轮装置220与第三轨道130远离第一轨道110的一端连接,通过上述第一滑轮装置210和第二滑轮装置220的设置,实现第三轨道130可沿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的轴向滑动。第三滑轮装置230沿第三轨道130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三轨道130,通过第一轨道110、第二轨道120、第三轨道130、第一滑轮装置210、第二滑轮装置220以及第三滑轮装置230的设置,实现了第三滑轮装置230在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内前后左右移动。

请再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300包括灯座310和照明灯320,其中,该灯座310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230,其中,灯座310尾部设置有螺钉,该灯座310通过该螺钉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230上,可以理解的,该灯座310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230的下方,所述照明灯320沿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可移动的连接于该灯座310远离第三滑轮装置230的一端。可以理解的,将所述照明灯320沿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连接后,所述照明灯320可沿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移动,实现该照明灯320在三维空间的移动。

作为一种方式,所述图像传感器400设置于灯座310上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该图像传感器400可以为CCD,也可以为CMOS,该图像传感器400用于检测目标物信息,其中,该目标物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车辆等等,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是人,该目标物信息包括目标物是否出现以及该目标物所在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装置500接收到图像传感器400反馈的目标物信息后,所述控制装置500根据目标物信息控制照明灯320沿第三轨道130的轴向移动和/或控制照明灯320沿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移动和/或控制第三轨道130沿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的轴向移动,以使该照明灯320移动到相对目标物的预设位置,优选的,所述预设位置为目标物的正前方位置,即人上方的直线与人和灯连线的夹角为18°,形成黄金直角三角形,其中,该照明灯320的位置移动以先前后左右后上下的原则。

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轨道110包括第一绝缘轨道112和第一带电轨条114,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轨道112包括第一上轨道1122和第一下轨道1124,第一带电轨条114包括第一轨条1142和第二轨条1144,所述第一轨条1142连接于第一上轨道1122上,第二轨条1144连接于第一下轨道1124上,其中,所述第一上轨道1122和第一下轨道1124连接,第一轨条1142和第二轨条1144相向设置。作为一种方式,所述第一带电轨条114由铺设在所述第一绝缘轨道112内的电线集成。第一上轨道1122和第一下轨道1124可以由螺钉连接,可以为焊接,可以为榫卯连接,也可以为粘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轨道1122和第一下轨道1124为榫卯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小螺钉的使用量,同时,第一绝缘轨道112通过膨胀螺钉安装在墙上面,膨胀螺钉使用在偏下方的轨道上,避免重力作用散架。

请参照图7,所述第二轨道120包括第二绝缘轨道122和第二带电轨条124,其中,所述第二绝缘轨道122包括第二上轨道1222和第二下轨道1224,第二带电轨条124包括第三轨条1242和第四轨条1244,所述第三轨条1242连接于第二上轨道1222上,第四轨条1244连接于第二下轨道1224上,其中,所述第二上轨道1222和第二下轨道1224连接,第三轨条1242和第四轨条1244相向设置。作为一种方式,所述第二带电轨条124由铺设在所述第二绝缘轨道122内的电线集成。第二上轨道1222和第二下轨道1224可以由螺钉连接,可以为焊接,可以为榫卯连接,也可以为粘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轨道1222和第二下轨道1224为榫卯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小螺钉的使用量,同时,第二绝缘轨道122通过膨胀螺钉安装在墙上面,膨胀螺钉使用在偏下方的轨道上,避免重力作用散架。

请参照图8,所述第三轨道130包括第三绝缘轨道132和第三带电轨条134,其中,所述第三绝缘轨道132包括第三上轨道1322和第三下轨道1324,第三带电轨条134包括第五轨条1342和第六轨条1344,所述第五轨条1342连接于第三上轨道1322上,第六轨条1344连接于第三下轨道1324上,其中,所述第三上轨道1322和第三下轨道1324连接,第五轨条1342和第六轨条1344相向设置。作为一种方式,所述第三带电轨条134由铺设在所述第三绝缘轨道132内的电线集成。第三上轨道1322和第三下轨道1324可以由螺钉连接,可以为焊接,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粘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上轨道1322和第三下轨道1324为固定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小螺钉的使用量。

请参照图9,作为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轮装置210包括第一滑轮212、第二滑轮214以及第一金属连接块216,其中,第一滑轮212设置于第一金属连接块216的一端,第二滑轮214设置于第一金属连接块216远离第一滑轮21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滑轮212和第二滑轮214设置于第一金属连接块216相对的两端,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连接块216为中间有导电铁芯的绝缘块,避免与钢丝连接时出现漏电的安全问题。第一滑轮212沿第一轨条1142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一轨条1142,第二滑轮214沿第二轨条1144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二轨条1144。作为一种方式,第一滑轮212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凹槽,可以理解的,该第一凹槽设置于第一滑轮212的轮子顶部中间,优选的,该第一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条1142设置有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块,第一滑轮212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轨条1142卡接后沿第一轨条1142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一轨条1142。第二滑轮214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凹槽,可以理解的,该第二凹槽设置于第二滑轮214的轮子顶部中间,优选的,该第二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轨条1144设置有与第二凹槽配合的第二凸块,第二滑轮214通过第二凹槽与第二轨条1144卡接后沿第二轨条1144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二轨条1144。第三轨道130的一端与第一滑轮装置210的第一金属连接块216连接,该第一金属连接块216随第一滑轮装置210移动时,带动第三轨道130移动。

请参照图10,所述第二滑轮装置220包括第三滑轮222、第四滑轮224以及第二金属连接块226,其中,第三滑轮222设置于第二金属连接块226的一端,第四滑轮224设置于第二金属连接块226远离第三滑轮22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三滑轮222和第四滑轮224设置于第二金属连接块226相对的两端,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连接块226为中间有导电铁芯的绝缘块,避免与钢丝连接时出现漏电的安全问题。第三滑轮222沿第三轨条1242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三轨条1242,第四滑轮224沿第四轨条1244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四轨条1244。作为一种方式,第三滑轮222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凹槽,可以理解的,该第三凹槽设置于第三滑轮222的轮子顶部中间,优选的,该第三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轨条1242设置有与第三凹槽配合的第三凸块,第三滑轮222通过第三凹槽与第三轨条1242卡接后沿第三轨条1242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三轨条1242。第四滑轮224的周向设置有第四凹槽,可以理解的,该第四凹槽设置于第四滑轮224的轮子顶部中间,优选的,该第四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轨条1244设置有与第四凹槽配合的第四凸块,第四滑轮224通过第四凹槽与第四轨条1244卡接后沿第四轨条1244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四轨条1244。第三轨道130的远离第一轨道110的一端与第二滑轮装置220的第二金属连接块226连接,该第二金属连接块226随第二滑轮装置220移动时,带动第三轨道130移动。

请参照图11,所述第三滑轮装置230包括第五滑轮232、第六滑轮234以及第三金属连接块236,其中,第五滑轮232设置于第三金属连接块236的一端,第六滑轮234设置于第三金属连接块236远离第五滑轮232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五滑轮232和第六滑轮234设置于第三金属连接块236相对的两端,优选的,所述第三金属连接块236为中间有导电铁芯的绝缘块,避免与钢丝连接时出现漏电的安全问题。第五滑轮232沿第五轨条1342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五轨条1342,第六滑轮234沿第六轨条1344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六轨条1344。作为一种方式,第五滑轮232的周向设置有第五凹槽,可以理解的,该第五凹槽设置于第五滑轮232的轮子顶部中间,优选的,该第五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轨条1342设置有与第五凹槽配合的第五凸块,第五滑轮232通过第五凹槽与第五轨条1342卡接后沿第五轨条1342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五轨条1342。第六滑轮234的周向设置有第六凹槽,可以理解的,该第六凹槽设置于第六滑轮234的轮子顶部中间,优选的,该第六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六轨条1344设置有与第六凹槽配合的第六凸块,第六滑轮234通过第六凹槽与第六轨条1344卡接后沿第六轨条1344的轴向滑动连接于第六轨条1344。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第一滑轮装置210的第一滑轮212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一滑轮装置210的第二滑轮214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二滑轮装置220的第三滑轮222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二滑轮装置220的第四滑轮224由绝缘材料制成;或者第一滑轮装置210的第一滑轮212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滑轮装置210的第二滑轮214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二滑轮装置220的第三滑轮222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二滑轮装置220的第四滑轮224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利用第一滑轮装置210和第二滑轮装置220的其中一个正装,另一个倒置安装,使线路形成回路。

请再参照图2,所述控制装置500包括控制器510、电机520、钢丝轮530以及牵引钢丝,控制器510与图像传感器400电连接,其中,电机520分别与控制器510和钢丝轮530电连接,牵引钢丝分别与钢丝轮530、第一金属连接块216、第二金属连接块226以及第三金属连接块236连接。该控制器510根据图像传感器400反馈的信息控制电机520驱动钢丝轮530转动,以带动牵引钢丝拉动第三轨道130在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的轴向滑动,或者拉动第三滑轮装置230在第三轨道130的轴向滑动。

其中,所述照明灯320与灯座310通过金属丝连接,可以理解的,该照明灯320由金属丝配合悬挂在灯座310的下方。该控制装置500还还包括升降电机540,所述升降电机540设置于灯座310上分别和控制器510和金属丝连接,该升降电机540用于受控制器510的控制驱动金属丝带动照明灯320沿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移动。

请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追踪照明装置10还包括第一固定杆600和第二固定杆700,其中,第一固定杆600、第一轨道110、第二固定杆700以及第二轨道120依次首尾连接,其中,第一固定杆600与第三轨道130平行设置,第二固定杆700与第三轨道130平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轨道110、第二轨道120、第三轨道130、第一固定杆600以及第二固定杆700位于同一平面内。

作为一种方式,在室内、展厅,舞台灯光等大范围照明可分区域安装,针对书桌等小范围照明时,可以将所述追踪照明装置10简化,将所述追踪照明装置10的三维追踪照明简化为二维移动,即控制所述照明灯320上下左右或者只是左右移动,此时,该追踪照明装置10包括轨道100、滑轮装置200、照明装置300、控制装置500以及灯罩。其中,滑轮装置200沿轨道100的轴向滑动设置于该轨道100上,该灯罩设置于照明装置300的上方与滑轮装置200连接,作为一种方式,此时该照明装置300为灯管,该灯罩为四分之一圆柱形灯罩,灯罩后装有导线的钢管,外部有绝缘橡胶层,钢管端带有螺纹,可以与滑轮装置200配合。其中,灯罩的角度可调节,实现二维照明。该控制装置500包括钢丝轮530和牵引钢丝,其中,牵引钢丝分别与钢丝轮530和滑轮装置200连接,钢丝轮530用于驱动牵引钢丝拉动滑轮装置200带动照明装置300在轨道100的轴向滑动。优选的,轨道100的两端设有端盖,避免脱轨现象,该轨道100可以通过强力胶粘接在墙上。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追踪照明系统20,其包括移动终端22和追踪照明装置10,所述移动终端22和所述控制装置500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22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装置500驱动所述照明装置300移动到相对所述目标物的预设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移动终端22来控制所述照明装置300的位置,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你,更加合理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10通过将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平行设置,将第三轨道130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设置,将第一滑轮装置210沿第一轨道110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一轨道110且与第三轨道130的一端连接,将第二滑轮装置220沿第二轨道120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二轨道120且与第三轨道130远离第一轨道110的一端连接,从而实现第三轨道130可沿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的轴向移动。通过将第三滑轮装置230沿第三轨道130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三轨道130,将灯座3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230,从而实现照明灯320可沿第三轨道130的轴向移动。通过将照明灯320沿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可移动的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230,从而实现了照明灯320可沿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移动。通过将图像传感器400设置于灯座310上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以实现控制装置500根据图像传感器400反馈的目标物信息控制照明灯320沿第三轨道130的轴向移动和/或控制照明灯320沿垂直于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形成的平面移动和/或控制第三轨道130沿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的轴向移动,使照明灯320移动到相对目标物的预设位置,实现照明灯320可以在三维空间自由移动和追踪照明,解决光源较少导致光被躯干遮挡影响照明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追踪照明装置及系统通过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平行设置,将第三轨道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设置,将第一滑轮装置沿第一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一轨道且与第三轨道的一端连接,将第二滑轮装置沿第二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二轨道且与第三轨道远离第一轨道的一端连接,从而实现第三轨道可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轴向移动。通过将第三滑轮装置沿第三轨道的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三轨道,将灯座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从而实现照明灯可沿第三轨道的轴向移动。通过将照明灯沿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可移动的连接于第三滑轮装置,从而实现了照明灯可沿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移动。通过将图像传感器设置于灯座上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实现控制装置根据图像传感器反馈的目标物信息控制照明灯沿第三轨道的轴向移动和/或控制照明灯沿垂直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形成的平面移动和/或控制第三轨道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轴向移动,使照明灯移动到相对目标物的预设位置,实现照明灯可以在三维空间自由移动和追踪照明,解决光源较少导致光被躯干遮挡影响照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