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586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户外路灯,特别是一种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灯具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户外灯具是用在室外的灯具,例如,公园、广场、马路两边、室外停车场以及户外广告用灯等。常用的户外照明灯具主要包括:草坪灯、庭院灯、水底灯、射灯,地埋灯、投光灯等。与家居照明相比,户外照明有功率大、亮度强、体积大、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特点。现有技术中,户外灯具通常包括壳体和发光部,发光部位于壳体的下侧,在长期室外使用过程中,壳体的上侧表面会积累较多的灰尘、鸟粪等异物。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285197U,公告日:2015-04-22)公开了一种户外路灯,其包括灯头、驱动器以及光源,还包括两个支架,灯头左侧设有旋转块,灯头右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插槽,上述两个支架的始端对称安装于两个第一插槽内,支架的内侧设有滑轨,驱动器以及光源的两端均设有与上述滑轨相配合的滑动块,驱动器以及光源通过分别两端的滑动块安装于两个支架之间,两个支架的末端分别插设于尾盖两端对称的第二插槽内;旋转块与固定架架的右端可旋转连接。该实用新型照射角度可调节,具有较强的防水散热功能。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户外路灯呈平板状,发光部位位于平板壳体的正面,使用中,不论其调整多大的角度,发光面始终还是要朝下的,而平板壳体的背面上则会堆积大量的尘埃、鸟粪等异物,而户外路灯通常安装位置较高,导致不易清理清洗,常年累月下来,导致路灯脏乱不堪,且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障户外路灯的清洁度以及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包括呈扁平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具有用于安装发光体的安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为背面且所述背面上具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形成冲刷槽,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贯穿壳体的通孔,所述冲刷槽与所述通孔相连通。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外壳结构用于组装户外路灯灯具,发光体安装在壳体的安装面上,整个外壳结构对灯具起到保护作用。安装使用时,户外路灯安装在灯杆、或者建筑物的侧面、顶部等,外壳结构的安装面以及发光体朝向地面,壳体的背面朝上,发光体发光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背面的散热鳍片散发到空气中,两个散热鳍片之间的冲刷槽中能够流通空气,加速散热,提升散热效果;本技术方案中壳体背面,特别是散热鳍片之间积累尘埃等异物时,下雨天的雨水能够对其进行冲刷,并且通过通孔排放出去,达到自动清洁净化的目的,保证整个灯具的洁净度;异物清除后,也能够进一步保障灯具的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中,所述壳体的背面具有凹槽,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鳍片的另一端相对的凹槽侧壁具有与所有冲刷槽均相连通的缺口。这样空气流通更畅通,能够提升散热效果,而且朝前后两个不同方向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冲刷槽内的雨水和异物都能够从缺口或通孔排出,不会出现堆积,从而保证灯具的洁净度。

在上述的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中,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通孔呈长条状且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通孔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冲刷槽处。这样能够保证气流或雨水顺畅流通,保证灯具的散热效果以及壳体背面异物排出的顺畅性。

在上述的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中,所述凹槽所占的区域为所述壳体背面整个区域的1/2以上,所述散热鳍片均匀间隔分布在整个凹槽的底面上。优选为2/3;这样具有足够大的散热面积,保证散热效果,而且壳体背面也能够实现大部分区域的自动冲洗。

在上述的户外路灯的外壳结构中,所述散热鳍片沿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还具有由若干个分隔片分隔形成的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分隔片倾斜设置且所述散热孔贯穿所述壳体。通过壳体左右两侧的散热孔提升散热效果,倾斜设置的分隔片使得空气流通更顺畅,而且分隔片也能得到有效冲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上设置的散热鳍片能够将发光体发光时产生的热量高效迅速的散发到空气中,提升散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壳体背面积累尘埃等异物时,能够在下雨天利用雨水对其进行冲刷,并通过通孔排放出去,达到自动清洁净化的目的,保证整个灯具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外壳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外壳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外壳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安装面;12、背面;13、冲刷槽;14、通孔;15、凹槽;16、缺口;17、散热孔;2、散热鳍片;3、分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外壳结构包括呈扁平状的壳体1,壳体1的一侧具有用于安装发光体的安装面11,壳体1的另一侧为背面12且背面12上具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2,相邻两个散热鳍片2之间形成冲刷槽13,壳体1上开设有贯穿壳体1的通孔14,冲刷槽13与通孔14相连通。进一步的,壳体1的背面12具有凹槽15,散热鳍片2位于凹槽15的底面上,通孔14靠近散热鳍片2的一端,与散热鳍片2的另一端相对的凹槽15侧壁具有与所有冲刷槽13均相连通的缺口16;本外壳结构用于组装户外路灯灯具,发光体安装在壳体1的安装面11上,整个外壳结构对灯具起到保护作用。安装使用时,户外路灯安装在灯杆、或者建筑物的侧面、顶部等,外壳结构的安装面11以及发光体朝向地面,壳体1的背面12朝上,发光体发光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1背面12的散热鳍片2散发到空气中,两个散热鳍片2之间的冲刷槽13中能够流通空气,加速散热,提升散热效果;壳体1背面12,特别是散热鳍片2之间积累尘埃等异物时,可以利用下雨天的雨水对其进行冲刷,并且通过通孔14和缺口16排放出去,达到自动清洁净化的目的,保证整个灯具的洁净度;异物清除后,也能够进一步保障灯具的散热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2相互平行设置,通孔14呈长条状且通孔14的长度方向与散热鳍片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通孔1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最外侧的两个冲刷槽13处,这样能够保证气流或雨水顺畅流通,保证灯具的散热效果以及壳体1背面12异物排出的顺畅性;凹槽15所占的区域为壳体1背面12整个区域的1/2以上,散热鳍片2均匀间隔分布在整个凹槽15的底面上,优选为2/3;这样具有足够大的散热面积,保证散热效果,而且壳体1背面12也能够实现大部分区域的自动冲洗;散热鳍片2沿壳体1的前后方向设置,壳体1的左右两侧还具有由若干个分隔片3分隔形成的若干个散热孔17,分隔片3倾斜设置且散热孔17贯穿壳体1,通过壳体1左右两侧的散热孔17提升散热效果,倾斜设置的分隔片3使得空气流通更顺畅,而且分隔片3也能得到有效冲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壳体;11、安装面;12、背面;13、冲刷槽;14、通孔;15、凹槽;16、缺口;17、散热孔;2、散热鳍片;3、分隔片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