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830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车载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灯具,尤其涉及一种既能够产生亮度充足的光又可以减少为散热所需的构成要素或成本的车载灯具。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具有多样的灯具,所述灯具包含如下功能:照明功能,在夜间行驶时,使位于车辆周围的对象物易于确认;信号功能,用于将车辆的行驶状态告知周围车辆或行人。

例如,前照灯和雾灯等主要旨在发挥照明功能,转向信号灯、尾灯、刹车灯、示宽灯(Side Marker))等主要旨在发挥信号功能。并且,对于这种车载灯具而言,为了使之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用法规规定了其设置标准及规格。

另外,近来作为车载灯具的光源而使用LED之类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对于LED而言,色温大约为5500K,其接近于太阳光,因此对人的眼睛造成的疲劳较少,并通过尺寸最小化,可以提高灯具设计的自由度,不仅如此,还因半永久性的寿命而具备经济性。

并且,正在尝试通过引入LED而克服以往的复杂的灯具构造及运行步骤的增加,且处于这样一种趋势:通过LED本身的特性而延长寿命,且利用较小的大小而克服灯具的空间上的问题。

通常,车载灯具的光源使用彼此相邻地布置的多个发光元件,以使适于各个功能的亮度的光产生,在此情况下,随着光的产生而产生高温热量,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迅速地释放热量的散热装置。

然而,当多个发光元件彼此相邻布置时,从各个发光元件中产生的热量集中,从而将会出现需要相对较高的散热性能的情形,为了提高散热性能,需要追加散热装置或者增大散热装置的大小,因此构造或成本将会增加。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其能够产生适于车载灯具的功能的充足的亮度的光的同时,也可以减少为散热所需的成本或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美国公开专利US2013/0135886号(2013年05月30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灯具,其将产生光的多个光源彼此相隔而布置,且通过多个反光器使从多个光源中的各个光源产生的光得以反射,从而产生充足亮度的光,与此同时使从多个光源产生的热量分散,据此能够减少为散热所需的构造或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并非局限为以上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如下所述的记载明确理解尚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包括:第一灯具单元;第二灯具单元,以光轴为基准而位于与所述第一灯具单元彼此不同的方向;阻隔单元,阻断从所述第一灯具及所述第二灯具单元产生的光的一部分;

透镜单元,位于所述阻隔单元的前方;以及散热单元,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灯具单元及所述第二灯具单元,所述第一灯具单元及所述第二灯具单元分别包括:光源部,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以及反射部,包括多个反光器,所述多个反光器用于将从所述多个光源产生的光向前方予以反射,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反射部的横向大小大于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反射部的横向大小,所述光轴为所述透镜单元的光轴。

而且,所述第一灯具单元及所述第二灯具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光轴的上侧及下侧。

而且,所述多个光源沿横向相隔而布置。

而且,所述多个光源包括:中心光源;以及多个侧方光源,分别向所述中心光源的两侧相隔而布置,所述多个反光器包括:中心反光器,反射从所述中心光源产生的光;以及多个侧方反光器,位于所述中心反光器的两侧,以用于反射从所述多个侧方光源产生的光。

而且,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中心反光器的横向大小大于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中心反光器的横向大小。

而且,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中心光源所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多于第一灯具单元的中心光源所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量。

而且,所述第一灯具单元及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中心反光器的横向大小小于所述第一灯具单元及第二灯具单元的多个侧方反光器的横向大小。

而且,所述多个反光器形成为一体。

而且,所述第一灯具单元及所述第二灯具单元各自的反射部布置成使反射面彼此对望。

而且,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反射部的前端的两侧端以随着远离所述光轴而靠近所述透镜单元的方式布置。

而且,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反射部的前端具有“V”字形状。

而且,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反射部的前端的两侧端以朝向所述光轴收缩的方式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事项包含于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灯具,具有如下的效果之一或者其以上。

使包含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多个光源彼此相隔而布置,且通过多个反光器使从多个光源中的各个光源产生的光得以反射,据此能够产生充足亮度的光,与此同时为散热所需的构造得到减少,从而能够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的立体图。

图3和图4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的侧面图。

图6为表示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的车辆的概略图。

图7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的平面图。

图8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光源部的平面图。

图9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的光路径的概略图。

图10为表示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形成的近光光束图案(low beam pattern)的概略图。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灯具单元的平面图。

图12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光源部的平面图。

图13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光源部和第二光源部的概略图。

图14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的概略图。

图15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灯具单元的光路径的概略图。

图16为表示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和第二灯具单元形成的远光光束图案(high beam pattern)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00:第一灯具单元

110:第一光源部

111、112、113:光源

111a、112a、112b、113a、113b:发光元件

120:第一反射部

121、122、123:反光器

200:第二灯具单元

210:第二光源部

211、212、213:光源

211a、211b、212a、213a:发光元件

220:第二反射部

221、222、223:反光器

300:阻隔单元

400:透镜单元

510、520:基板

600:散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结合附图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就会明确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及用于达到目的之方法。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以下披露的实施例,其可以由互不相同的多样的形态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仅旨在使本实用新型的披露得以完整并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告知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备基本知识的人员,本实用新型仅由权利要求书定义。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因此,在若干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被模糊地解释,对公知的工艺步骤、公知的结构及公知的技术不予具体描述。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单数型在语句中也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于(comprising)”意味着不排除除了所提及的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或附加。另外,“和/或”包括所提及的项目中的各者及其一个以上的组合。

并且,将会参阅作为理想化的示例图的剖视图和/或概略图而对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因此,根据制造技术和/或允许误差等,示例图的形态有可能变形。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限定为图示的特定形态,根据制造工艺而生成的形态的变化也包含在内。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图示的各个附图中,可能考虑到说明的方便性而将各个构成要素多少有些放大或缩小而图示。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以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参考用于描述车载灯具的附图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和图2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的立体图,图3和图4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的侧面图。

参阅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灯具1可包括第一灯具单元100、第二灯具单元200、阻隔(shield)单元300及透镜单元4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车载灯具1以如下的前照灯用途使用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设置于车辆的前方两侧,从而当车辆在昏暗的场所或夜间行驶时,使车辆的前方视野得以确保。然而并非局限于此示例,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灯具1不仅可使用为前照灯用途,而且还可以作为昼间行驶灯、雾灯、尾灯、刹车灯、转向信号灯、示宽灯、倒车灯之类的设置于车辆的各种灯具的用途使用。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载灯具1可根据车辆的行驶环境而形成多样的光束图案,作为一例可形成如下的多样的光束图案:近光光束图案,形成为具有预定的明暗截止线(cut-off line),从而防止对前方车辆的驾驶员造成炫目;远光光束图案,用于确保远程视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如下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当形成近光光束图案时,第一灯具单元100点亮;当形成远光光束图案时,第一灯具单元100点亮,与此同时第二灯具单元200一起点亮。

第一灯具单元100和第二灯具单元200可将透镜单元400的光轴Ax作为基准而位于互不相同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如下情形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灯具单元100位于光轴Ax的上侧,第二灯具单元200位于光轴Ax的下侧。

图7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的平面图,图8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光源部的平面图。

参阅图7和图8,第一灯具单元100可包括第一光源部110和第一反射部120。

第一光源部110可包括以预定间距相隔布置的多个光源111、112、1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光源111、112、113可沿横向相隔布置。

以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横向是与透镜单元400的光轴Ax垂直且为水平的方向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多个光源111、112、113设置于基板510的上表面而朝上侧方向产生光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基板510中不仅可设置有多个光源111、112、113,而且还可以一并设置有用于多个光源111、112、113的电源供应或控制的各种部件。

多个光源111、112、113分别可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作为发光元件使用LED,虽然以这种情形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并非局限于此,可使用多样的种类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在此,基板510可安装于散热器之类的散热单元600,其原因在于,在作为多个光源111、112、113的发光元件而使用LED的情况下,当因产生光时一起产生的高温的热量而温度上升时,性能会急剧降低。

多个光源111、112、113可包括中心光源111以及分别沿中心光源111的两侧相隔而布置的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从中心光源111产生的光可形成近光光束图案的高照度区域,从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产生的光可形成近光光束图案的外延(Spread)区域。

此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多个侧方光源112、113的发光元件112a、112b、113a、113b的数量多于中心光源111的发光元件111a的数量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这只是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供的一例,根据近光光束图案的照度特性,中心光源111和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中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可多样地变更。

并且,包含于多个侧方光源112、113的发光元件112a、112b、113a、113b的数量优选彼此相同,这是为了使近光光束图案的外延区域整体上具有均匀的照度。

此时,中心光源111和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中的任意一个光源可位于另一个光源的前方,这是为了使从中心光源111和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产生的热量分散,从而改善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中心光源111位于多个侧方光源112、113的前方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并非局限于此,根据后述的第二灯具单元200,中心光源111可位于侧方光源112、113的后方,与之相关的详细说明将会后述。

第一反射部120可起到将从第一光源部110产生的光朝向前方予以反射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从第一光源部110朝向上侧方向产生光,因此第一反射部120为了将从第一光源部110产生的光朝向前方予以反射,形成为从下侧至前方的表面开放,对望第一光源部110的表面上可以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铝或铬之类的具有高反射率的材质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谓的将光朝向前方予以反射,表示将光朝向从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灯具1照射光的透镜单元400侧反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灯具1的设置方向或位置等,前方所表示的实际方向可互不相同。

并且,前方并非表示某一个方向,相对于透镜单元400的入射面而以多样的角度入射的方向均可包含。

第一反射部120可包括用于将从多个光源111、112、113中的各个光源产生的光朝向前方予以反射的多个反光器121、122、123,多个反光器121、122、123可以与前述的多个光源111、112、113类似地包括中心反光器121以及分别位于中心反光器121的两侧的多个侧方反光器122、12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多个反光器121、122、123通过注塑工艺等而形成为一体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并非局限于此,多个反光器121、122、123还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而结合。

在此,对于第一反射部120的前端两侧而言,随着从中心反光器121的前端趋向多个侧方反光器122、123,从透镜单元400的光轴Ax远离,与此同时以靠近透镜单元400的方式布置,于是第一反射部120的前端整体上可具有大致“V”字形状,这是为了使从多个光源111、112、113产生的光扩散,从而提高近光光束图案的外延特性。

并且,对于第一反射部120而言,为了使近光光束图案的外延特性得到提高,多个侧方反光器122、123的横向大小可形成为大于中心反光器121的横向大小。

以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横向大小可以理解为垂直于透镜单元400的光轴Ax,且沿水平方向的反光器的反射面两侧端之间的宽度。

图9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的光路径的概略图,图10为表示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形成的近光光束图案的概略图。

参阅图9和图10,对于第一灯具单元100而言,从中心光源111处产生的光L11被中心反光器121所反射而形成近光光束图案P1的高照度区域A1,从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中产生的光L12、L13则被多个侧方反光器122、123所反射而形成近光光束图案P1的外延区域A2。

在此,如果侧方光源112、113中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不相同,则外延区域A2的互不相同的区域之间的照度可能不相同,因此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优选包括相同数量的发光元件。

另外,图10的近光光束图案P1的上端具有预定的明暗截止线CL,明暗截止线CL可由后述的阻隔单元300形成,与之相关的详细内容将会后述。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灯具单元的平面图,图12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光源部的平面图。

参阅图11和图12,第二灯具单元200可包括第二光源部210和第二反射部220,并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在由第一灯具单元100形成的近光光束图案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用于确保远距离视野的远程视野图案,从而使远光光束图案形成。

第二光源部210可包括以预定间距相隔布置的多个光源211、212、2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多个光源211、212、213与前述的第一光源部110类似地沿横向相隔布置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

多个光源211、212、213可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多个光源211、212、213可包括中心光源211以及分别向中心光源211的两侧相隔布置的多个侧方光源212、2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光源部210以如下的情形为例予以描述:中心光源211的发光元件211a、211b的数量多于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中包含的发光元件212a、213a的数量。然而这只是为了使远程视野图案的高照度区域得以具有充足的照度,却并非局限于此,根据远程视野图案的照度特性,中心光源211和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中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可多样地变更。

并且,包含于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中的发光元件212a、213a的数量优选相等,这是为了使远程视野图案的外延区域整体上具有均匀的亮度。

在此,第二光源部210的多个光源211、212、213可被设置于安装在散热单元600的基板520的下表面,从而可以朝下侧方向产生光,并能够与前述的第一灯具单元100一起起到形成远光光束图案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分别配备第一灯具单元100的基板510和第二灯具单元200的基板520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并非局限于此,第一灯具单元100和第二灯具单元200也可以共享一个基板。

此外,对于第二光源部210而言,可以与前述的第一光源部110类似地,中心光源211和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中的任意一个光源可位于另一个光源的前方,这是为了使从中心光源211和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产生的热量分散,从而改善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二光源部210而言,以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位于中心光源211的前方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

在此,之所以使第二光源部210的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位于中心光源211的前方,是为了防止与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多个侧方光源112、113重叠,从而使热量分散,且在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多个侧方光源112、113的位置变更的情况下,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211和多个侧方光源212、213的位置也可以变更。

例如,不同于前述的图8,如果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位于多个侧方光源112、113的后方,则第二光源部210可不同于前述的图12地使中心光源211位于多个侧方光源212、213的前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第一光源部110和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111、211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多个侧方光源112、113、212、213之间的位置关系彼此相反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第一光源部110的多个光源111、112、113全部位于第二光源部210的多个光源211、212、213的前方或后方。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211将会沿前后方向相隔布置,第一光源部110的多个侧方光源112、113和第二光源部210的多个侧方光源212、213也布置成沿前后方向相隔,从而可以分散热量,于是散热性能可得以改善。

即,如图13所示,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多个侧方光源112、113沿着横向相隔,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211和多个侧方光源212、213沿着横向相隔,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211沿前后方向相隔,第一光源部110的多个侧方光源112、113和第二光源部210的多个侧方光源212、213沿前后方向相隔,在此情况下,从第一光源部110和第二光源部120中产生的热量分散,于是相对而言可以使所要求的散热性能降低。

换言之,当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多个侧方光源112、113以及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211和多个侧方光源212、213并不相隔而是集中位于特定地点时,所产生的热量也集中,因此为了充足的散热,作为散热单元600可能不仅需要散热器,而且还需要冷却风扇之类的附加性散热装置,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作为散热单元600仅借助于散热器也能够充分发挥散热性能,因此可以使伴随于此的构成要素或成本减少。

在此,图13是从第一灯具单元100的基板510的上表面观察第一光源部110的图,图13的虚线可理解为设置于第二灯具单元200的基板520的第二光源部210。

此外,当第一灯具单元100和第二灯具单元200点亮而形成远光光束图案时,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第二光源部210的多个侧方光源212、213可起到加强远光光束图案的高照度区域的作用,从而可以发挥提高远距离视野的作用。

第二反射部220可起到将从第二光源部210产生的光向前方反射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光源部210的多个光源211、212、213位于基板520的下表面而向下侧方向产生光,因此对于第二反射部220而言,可以形成为使从上侧至前方的表面开放,并在对望多个光源211、212、213的表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铝或铬之类的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构成。

于是,第二反射部220的反射面可布置成与第一反射部120的反射面对望。

第二反射部220可包括用于将分别从多个光源211、212、213中的各个光源产生的光朝向透镜单元400予以反射的多个反光器221、222、223,多个反光器221、222、223可以与多个光源211、212、213类似地包括中心反光器221以及分别位于中心反光器221的两侧的多个侧方反光器222、22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第二反射部220的多个反光器221、222、223通过注塑工艺等而形成为一体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并非局限于此,多个反光器221、222、223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而结合。

并且,第二反射部220的多个侧方反光器222、223的横向大小优选大于中心反光器221的横向大小,这是为了提高外延特性。

此时,第二反射部220的前端两侧具有朝向透镜单元400的光轴Ax收缩的形状,这是为了提高从第二灯具单元200中产生的光的聚焦性。

即,第一灯具单元100为了提高外延特性而具有第一反射部120的前端两侧张开的形状,反观第二灯具单元200,则为了确保远距离视野,第二反射部220的前端两侧具有收缩的形状以使光可得到聚集。

另外,如图14所示,第二反射部220的横向大小d2形成为小于第一反射部120的横向大小d1,这是由于第一灯具单元100形成近光光束图案,故旨在提高外延特性。

并且,第二反射部220的中心反光器221的横向大小d21可大于第一反射部120的中心反光器121的横向大小d11,其原因在于,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211所包含的发光元件211a、211b的数量多于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所包含的发光元件111a的数量,在第一光源部110的中心光源111和第二光源部210的中心光源211所包含的发光元件的数量变得不相同的情况下,第一反射部120的中心反光器121的横向大小d11和第二反射部220的中心反光器221的横向大小d21也可以变得不相同。

在此,对于第一反射部120和第二反射部220而言,多个侧方反光器112、113、222、223的大小d12、d13、d22、d23大于中心反光器121、221的横向大小d11、d21,这是为了改善由各个灯具单元100、120形成的光束图案的外延特性。

图15为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灯具单元的光路径的概略图,图16为表示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灯具单元和第二灯具单元形成的远光光束图案的概略图。

参阅图15和图16,对于第二灯具单元200而言,从中心光源211产生的光L21被中心反光器221所反射,从侧方光源212、213产生的光L22、L23则被多个侧方反光器222、223所反射,从而可以形成用于确保远距离视野的远程视野图案P2,并可以与前述的由第一灯具单元100形成的近光光束图案P1一起形成远光光束图案P3。

再次参阅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阻隔单元300可起到如下的作用:位于第一灯具单元100和第二灯具单元200的前方,从而阻断由第一灯具单元100产生的光的一部分,由此形成近光光束图案的明暗截止线,根据明暗截止线的形状,可形成为以平行于透镜单元400的光轴Ax的线为基准,两侧具有彼此不相等的高度。

并且,阻隔单元300可在阻断光的表面形成反射面,阻隔单元300的反射面可以起到将阻隔的光朝向透镜单元400再次反射而提高光使用效率的作用。

阻隔单元300的前端优选尽量具备较薄的厚度,以防止由第一灯具单元100和第二灯具单元200分别形成的光束图案之间形成不必要的阴影带。

为此,阻隔单元300的前端中心部可由专用物形成而予结合,所述专用物被加工成具备相对较薄的厚度,其原因在于,在将阻隔单元300整体形成为具备较薄的厚度的情况下,刚性相对而言会减弱,于是可变形性较高。

透镜单元400可位于阻隔单元300的前方,从而将由第一灯具单元100和第二灯具单元200中的至少一个产生的光予以射出,由此使车辆前方形成预定的光束图案,并可根据所需的透镜特性而使用多样的种类的透镜,作为一例,透镜410可使用非球面透镜,以实现多样的透镜特性。

透镜单元400可包括透镜410和用于支撑透镜410的透镜夹持器42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于透镜单元400而言,透镜夹持器420结合于散热单元600的前方,从而位于阻隔单元300的前方。

如前所述,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灯具1而言,第一灯具单元100的多个光源111、112、113和第二灯具单元200的多个光源211、212、213分别相互隔开布置,从而即使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散热效果,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备基本知识的人员想必理解可在不改变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前提下以其他具体形态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以上记载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性的,应当理解其并非限定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是由前述详细描述来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可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范围及其等同概念中推导得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应解释为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