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14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装置,特别是涉及将在使被升降物升降时计算移动量用的基准值初始化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支持戏剧演出或舞蹈等表演者表演作品的舞台演出中,使用舞台照明装置。如专利文献1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存在有控制照明元件的升降及光而进行舞台演出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有通过连接到卷轴线上的照明元件向卷轴上的卷绕及从卷轴上退卷来使照明元件升降的照明升降装置。通过由软件控制使得将照明升降装置与照明元件连接起来的卷轴线的长度以及照明元件的光随着时间而变化,进行三维的演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73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三维的演出中,利用多个照明升降装置分别控制多个照明元件(被升降物)的升降动作。这些控制由于是按照预定的演出来进行的,所以,把握被升降物的移动量(升降时的高度)是不可或缺的。为了判定这样的移动量,考虑与用于卷绕卷轴线的马达连动地设置光学式的旋转编码器(以下,称为“编码器”)。由于格子状的圆盘与马达连动地旋转,当受光元件通过格子接收到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时,输出两相的脉冲信号,因此,控制回路可以通过对脉冲信号的上升时刻等进行加法运算,计算出编码器的旋转量。由于编码器与马达的旋转连动 地进行旋转,所以能够计算出被升降物的移动量。

编码器的受光元件不仅检测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有时还检测来自外部的杂散光。另外,有时,由于卷轴线的与卷轴的卷绕不充分而会引起卷轴空转。上述情况会影响编码器对旋转量的计算,存在着控制回路计算出的被升降物的移动量与被升降物实际的移动量之间产生误差的情况。

由于舞台演出存在长时间连续进行的情况,因此,有时会通过多次产生小的误差而引起大的误差。这会成为在舞台演出中不能实现所希望的升降控制的原因。为了减轻这样的误差造成的影响,希望以一定的定时来进行对计算出的被升降物的移动量的初始化。

还考虑到以一定的定时在控制回路中发出初始化命令,将被升降物的移动量初始化。该初始化命令有必要在被升降物处于初始的位置(高度)的状态下发出(例如,在卷轴线被完全卷绕,被升降物完全上升的状态下发出)。但是,由于在产生误差的状态下,根本不可能认识到被升降物的正确位置,因此,在被升降物处于初始的位置状态下发出初始化命令是困难的。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一定的定时将在使被升降物升降时计算移动量用的基准值初始化的升降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卷轴、控制部和复位开关,所述卷轴通过旋转来卷绕卷轴线,通过所述卷轴线卷绕到所述卷轴上,被安装于所述卷轴线的末端的被升降物上升,所述被升降物被悬吊于所述升降装置的下方,所述控制部计算所述被升降物上升的移动量,所述复位开关设置于框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被升降物上升,所述复位开关被按下,通过所述复位开关被按下,所述控制部将用于计算所述移动量的基准值初始化。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能够在被升降物处于正 确的位置的状态下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初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舞台演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框体和照明元件的关系的图,其中,图3(a)是表示照明元件被悬吊于框体的下部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照明元件进入到框体的内部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部及误检测防止部件的结构的图,其中,图5(a)是表示在仅设有检测部的结构中从下部观察升降装置时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检测部及误检测防止部件的详细结构的图,图5(c)是表示在检测部的下部设有误检测防止部件的结构中从下部观察升降装置时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复位开关的结构的图,其中,图6(a)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接触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框体及照明装置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复位开关的结构的图,其中,图9(a)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接触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固定接点与可动接点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框体、照明装置及输入部件的关系的图,其中,图10(a)是表示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接 触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分离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在进行舞台演出的装置(舞台演出装置)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被以将长度方向作为纵向的状态悬吊于顶棚等上,用于使被升降物元件升降。在本说明书中,用语“上方”、“上部”、“上端”及“上面”分别表示以地面为基准、长度方向沿着纵向被悬吊的升降装置的上方、上部、上端及上面。同样地,用语“下方”、“下部”、“下端”及“下面”分别表示以地面为基准、长度方向沿着纵向被悬吊的升降装置的下方、下部、下端及下面。

在升降装置被用于舞台演出的情况下,为了使舞台演出更加华丽,许多情况下,在吊杆或顶棚上悬吊多个照明元件(即,在吊杆或顶棚上悬吊多个升降装置)。由这样的背景出发,由于悬吊多个升降装置,在吊杆或顶棚上施加非常大的负荷。另外,升降装置的重量越大,升降装置在舞台演出的正中落下的危险越增加。因此,希望升降装置具有更轻且简单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以简单的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包含有升降装置1、吊杆2、照明元件3以及控制装置4的舞台演出装置的结构的图。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1,其上端被连接到吊杆2上而被悬吊于吊杆2。如图1所示,升降装置1以将长度方向作为纵向的状态被悬吊。升降装置1,通过利用设置在内部的电动机使卷轴旋转,将安装有照明元件3的卷轴线卷绕于卷轴以及从卷轴上退卷,由此,使照明元件3升降。被连接于升降装置1的控制装置4执行程序,由此控制照明元件3的升降。

悬架2具有组装有器具连接用电源插座的插座盒,被设置于舞台的顶棚,是悬吊升降装置1的舞台机构。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吊杆2是公知的,所以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另外,代替将升降装置1连 接到吊杆2上,升降装置1也可以被直接悬吊于顶棚等。

照明元件3是照射具有与控制装置4的指示相应的光量的光的光源。照明元件3与卷轴线连接,被悬吊于升降装置1的下方。照明元件3是具有任意形状的照明元件,使用卤素灯或者LED(发光二极管)等。考虑到对吊杆2的负荷,希望照明元件3为更轻量的。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元件3也是公知的,所以,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控制装置4是具有由CPU(中央处理器)或者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组装的控制电路的装置,执行根据舞台演出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装置4对一个或者多个升降装置1的每一个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它们各自的升降动作。同样地,对于一个或者多个照明元件3的每一个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它们各自的光量。另外,控制装置4具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在来自后面描述的检测部14的脉冲信号的下降(或者上升)的定时,加上规定的数。

接着,参照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的结构。升降装置1配备有:框体10、卷轴11、卷轴线12、电动机13、检测部14、误检测防止部件15、复位开关16、安装部17以及安装钩18。

框体10包括均具有长方体的形状的上部框体10a及下部框体10b,整个框体10具有能够容纳卷轴11等结构部件的空腔结构。下部框体10b的下表面(即,升降装置1的下表面)具有开口。如图3(a)所示,设置于框体10的下表面的开口的面积A比在上升状态下的照明元件3的其上表面的面积B以及下表面的面积C中的任一个都大。借助于这样的结构,如图3(b)所示,当照明元件3上升时,能够经由框体10的开口进入到框体10的内部。

上部框体10a被固定,下部框体10b具有能够开闭的结构。图1所示的升降装置1,在将下部框体10b关闭的状态下,覆盖卷轴11等各个结构部件。在进行舞台演出时,在下部框体10b被关闭的状态下使用。图2所示的升降装置1是将下部框体10b打开的上体,卷轴11 等各个结构部件被露出。借助该能够开闭的结构,设置于升降装置1的内部的各个结构部件不会被舞台演出中的观赏者看出,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它们的维修作业。框体10优选由塑料或者树脂等轻量的材质构成。

卷轴11具有圆筒形状,其长度方向与框体10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设置。卷轴11与电动机13连接,通过电动机13的转动,以短的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通过卷轴11的旋转,卷轴线12被卷绕一层,另外,通过其反向旋转,卷轴线12退卷。卷轴11优选由铝等轻量的材质构成。另外,卷轴11所具有的形状不限于圆筒形状,也可以是从长度方向看为长方形、且从短的方向看成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任意的等边等角形。

卷轴线12在其末端具有连接器12a,经由连接器12a安装照明元件3。卷轴线12从升降装置1的下部向下方突出。即,安装到卷轴线12的末端上的照明元件3被悬吊于升降装置1的下方,通过卷轴线12被卷绕到卷轴11上以及被退卷来进行升降。另外,卷轴线12还起到作为从控制装置4传递用于使照明元件3发光的控制信号的电缆的作用。

电动机13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4的控制信号(例如,输出到电动机13的马达驱动信号的状态为高(High))进行旋转的步进马达。电动机13在一面具有旋转轴,轴承(图中未示出)嵌合于该旋转轴。轴承在卷轴11的短的方向上被安装,该轴承通过旋转轴的驱动而旋转,由此,卷轴11旋转。另外,电动机13在另一面也具有一个旋转轴,检测电动机13(卷轴11)的旋转量的检测部14与该旋转轴连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14由与电动机13(卷轴11)的旋转连动地旋转的编码器装配而成。

检测部14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发光元件、透镜、编码盘以及受光元件。编码盘具有等间隔设置的多个狭缝,与电动机13的旋转连动地以与卷轴11连接的轴为中心旋转。当透镜将来自于发光元件的光聚焦,该光通过编码盘的狭缝被受光元件接受时,被信号转换电路部(图中 未示出)处理,最终,脉冲信号A(A相)及脉冲信号B(B相)的两系统的脉冲信号被输出给控制装置4。在此,参照图4对脉冲信号A相及脉冲信号B相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电动机13旋转期间,脉冲信号A相及B相中的任一个的状态重复从高(High)的状态向低(Low)的状态的变化(或者相反)的循环。例如,当卷轴线12被卷绕时(即,当照明元件3上升时),脉冲信号B相处于高的状态,脉冲信号A相从高的状态向低的状态变化,转变成该脉冲信号的下降循环(图4中所示的a至a11的定时)。当卷轴线12被退卷时(即,当照明元件3下降时),信号状态与上述相反地进行变化。该脉冲信号的状态变化表示卷轴11旋转了规定的旋转角度。因而,控制装置4的计数器,通过在上述的脉冲信号下降的定时加上规定的数,能够计算出升降装置1的各个照明元件3的移动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基于从检测部14输出的脉冲信号,计算照明元件3的移动量,然而,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在升降装置1中配备具有运算功能的控制回路(计数器),该计数器通过在上述脉冲信号下降的定时加上规定的数来计算移动量,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发送给控制装置4。以下说明的初始化命令或电动机13的控制,是作为由控制装置4进行的控制来说明的,但是,也可以由升降装置1的上述控制回路来进行上述控制。

另外,检测部14可以是检测照明元件3的移动量的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的编码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14以在两系统的脉冲波中具有90度的相位差的增量型的两相输出方式组装,但是,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以在两相脉冲波上作为原点信号加上一次旋转一个脉冲的Z相的增量型的三相输出方式进行组装。替代地,还可以以使狭缝的各个旋转位置为固有的编码图样、可以由多个受光元件原样提取各个固有的信号的绝对型进行组装。

误检测防止部件15安装于检测部14的下部,起到防止检测部14的误检测的作用。在此,参照图5说明检测部14及误检测防止部件 15的结构。检测部14所配备的编码盘被设置成设有狭缝的面与升降装置1的下表面相对向。图5(a)是表示从升降装置1的下部观察时的检测部14的图。由于照明元件3被悬吊于升降装置1的下部,因此,存在着来自照明元件3的光通过编码盘的狭缝,检测部14会误检测到该光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样的误检测,如图5(b)所示,误检测防止部件15具有面积比编码盘的设有狭缝的面的面积大的截面,该截面与编码盘的狭缝面相对向,设置在编码盘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误检测防止部件15具有截面为圆形的盘状结构,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可以是具有面积比编码盘的设有狭缝的面的面积大的面的任意形状。误检测防止部件15例如由固定部件安装于框体10的内部的侧壁上。

利用这样的结构,如图5(c)所示,由于当从升降装置1的下部观察检测部14时,设置于其近前的误检测防止部件15覆盖检测部14的编码盘(即,从升降装置1的下部不能看到检测部14的编码盘),因此,能够防止照明元件3的光到达检测部14。

复位开关16将控制装置4配备的计数器初始化。如图2所示,复位开关16设置在卷轴11的下部,在下部框体10b被关闭的状态下,被框体10覆盖。照明元件3上升,通过照明元件3自身按下复位开关16,控制装置4的计数器被复位。

安装部17具有螺钉式或者螺栓·螺母式结构,是将升降装置1安装到吊杆2上的部件。借助安装部17,升降装置1被安装于吊杆2,从吊杆2悬吊下来。安装钩18具有钩和线连动的结构,起着防止升降装置1从吊杆2上落下的作用。

上述的卷轴11、电动机13、检测部14、误检测防止部件15、以及复位开关16被收纳在框体10的内部,被设置成在下部框体10b被关闭的状态下不露出于外部。这样,为了实现视觉效果更高的演出,观赏者不能看到上述结构部件。

另外,在舞台演出中,为了实现视觉效果更高的演出,存在着使用多个升降装置1的情况。由这样的情况出发,当运送多个升降装置 1时等,为了节省空间,配备有具有长方体形状的框体10的升降装置1以将其长度方向作为纵向的状态置于地板等上的情况居多。由此,例如,在将上述结构部件设置于框体10的下表面的情况下(即,以即使在下部框体10b被关闭的状态下也会从下表面露出的状态设置构成部件),由于升降装置1的重量,存在着在其露出的结构部件上施加负荷而被破坏的情况。因而,包含上述复位开关16在内的结构部件有必要被收纳于框体1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中,通过关闭下部框体10b,上述结构部件被收纳于框体10中,因而,能够保护其结构部件。

根据检测部14输出的脉冲信号,控制装置4计算照明元件3的移动量,但实际上,由于检测部14的受光元件检测的噪音等原因,控制装置4将计算出的照明元件3的移动量初始化。下面说明将该移动量初始化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6,说明复位开关16的具体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复位开关16,由通过输入部借助照明元件3上升所产生的应力而动作来进行接点的开关的操作开关装配而成。如图6(a)所示,复位开关16具有输入部16a、连接端子16b、固定接点16c、可动接点16d以及弹性体16e。输入部16a具有与从下方上升的照明元件3相对向地设置的嵌合孔。附图6(a)所示,在复位开关16处于通常状态的情况下,固定接点16c的两个端子与可动接点16d接触,连接到两个端子上的连接端子16b被导通。

如图6(b)所示,当照明元件3上升时,嵌合到嵌合孔中。通过照明元件3嵌合到嵌合孔中,输入部16a借助于照明元件3的应力而被整体地抬起,可动接点16d从固定接点16c分离开。当可动接点16d从固定接点16c分离开时,连接端子16b变得不再导通,控制装置4检测到该状态,与此相应地向上述计数器发出初始化命令。之后,照明元件3借助于重力等而下降,在弹性体16e上产生的变形被消除,可动接点16d返回,再次与固定接点16c接触。这样,输入部16a与可动接点16d连接,借助于照明元件3上升而与输入部16a接触时的 应力,起到将可动接点16d从固定接点16c分离开的作用。

在初始化命令被发出时,控制装置4的计数器将通过在到此为止计算出的脉冲信号的下降定时加上规定的数而算出的、用于计算照明元件3的移动量的基准值初始化。照明元件3嵌合到复位开关16的输入部14a(嵌合孔)中的位置是照明元件3上升最大的位置,即,成为照明元件3的初始位置。控制装置4的计数器,例如,以这时的计数值为0(即,作为用于计算移动量的初始值(基准值)),伴随着照明元件3的下降,累计脉冲信号的数。这样,由于照明元件3自己在到达初始位置的定时按下复位开关16,所以,能够正确地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初始化。

通过初始化,控制装置4判定照明元件3到达初始位置,进行控制以使电动机13非活性化(例如,将向电动机13输出的马达驱动信号设为低(Low)),照明元件3的升降动作停止。之后,根据舞台演出,控制装置4再次控制照明元件3下降,与此相应,照明元件3下降。检测部14与照明元件3的下降相应地输出脉冲信号,控制装置4计算其移动量。

另外,虽然上述复位开关16是以具有固定接点16c及可动接点16d的机械开关方式装配的,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以具有放射红外线的发光元件及接收该红外线的受光元件的传感器方式来装配复位开关16。在这种情况下,在通常的状态下,通过受光元件接收发光元件放射的红外线,控制装置4的计数器在脉冲信号的下降定时加上规定的数。而且,通过输入部16a被抬起,红外线被遮断,控制装置4检测出该状态,向计数器发出初始化命令。

如上所述,说明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升降装置1中,即使在照明元件3的计算出的移动量与实际的移动量之间产生的状态下,通过照明元件3自身按下复位开关16,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初始化。由此,能够在正确的定时将移动量初始化,并且,以一定的定时进行初始化,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误差的积累而不能实现所希望的升降控制。

另外,由于检测部14及复位开关16等被收纳于框体10的内部,所以,即使升降装置1以将长度方向作为纵向的状态被置于地板等上,也能够保护这些结构部件。进而,由于通过关闭下部框体,观赏者变得不能看到上述结构部件,因此,能够防止在舞台演出中损害美观性。此外,由于照明元件3是进入到框体10的内部的结构,因此,即使将复位开关16设置于框体10的内部,照明元件3自身也能够按下复位开关16。

<第二种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由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及控制装置等存在与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升降装置及控制装置等共通的部分,因此,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悬吊具有面积比升降装置的框体的下表面的面积小的面的照明元件的例子,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作为被升降物,悬吊具有棒状形状的照明装置。

如图7所示,照明装置5具有棒状形状,在内部设有多个照明元件。多个照明元件的每一个的光量与来自控制装置4的控制信号相应地随时间而变化。通过使该照明装置5升降,能够实现与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的演出效果。另外,利用这样的结构,与单个地使照明元件升降相比,能够利用更少的升降装置控制更多的照明元件。

如图8所示,照明装置5的两端部分别经由连接器12a被安装到卷轴线12的末端,以将长度方向作为横向的状态悬吊于升降装置1的下方。在照明装置5的长度方向的面中,以该长度方向为基准的长度E比对向的框体10的开口的长度D长。即,照明装置5的长度方向的面的长度比框体10的开口的任一边的长度长。这不同于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照明元件3,意味着当照明装置5上升时,不能进入到升降装置1的框体10的内部,而且,照明装置5不能按下复位开关16。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配备有具有与在第一种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不同的结构的复位弹簧,以便具有上述结构的照明装置能够按下复位开关16。

参照图9,说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复位开关16的具体情况。第二种实施方式复位开关16,在配备有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复位开关16的结构部件的基础上,还配备有弹性体16f。如图9(a)所示,弹性体16f被设置成将上端连接到输入部16a的下部,将来自下端的应力传递给输入部16a。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16f由弹簧装配而成,但也可以由橡胶等任何弹性体装配而成。

弹性体16f在框体10的内部连接到输入部16a的下部,弹性体16f的下部从框体1的开口突出。如图9(b)所示,弹性体16f的从框体10的开口突出的部分(突出部分)的垂直方向的长度G比可动接点16的被向上方抬起时的可动幅度F长。利用这样的结构,照明装置5可以不必进入框体10的内部,而与突出部分接触。当照明装置5上升而与突出部分接触时,在弹性体16f上产生变形,应力施加给输入部16a。借助该应力,输入部16a整体被抬起,可动接点16d从固定接点16c分离,初始化命令被发送给上述计数器。

该可动接点16d从固定接点16c分离开时的照明装置5的位置是照明装置5上升最大的位置,即,成为照明装置5的初始位置。这样,由于照明装置5自己在到达初始位置的定时按下复位开关16,所以,能够正确地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初始化。

通过初始化,判定照明装置5到达了初始位置,进行控制以使电动机13非活性化(例如,使向电动机13输出的马达驱动信号为低(Low)),照明元件3的升降动作停止。之后,照明装置5借助重力等下降,在弹形体16f中产生的变形被消除,可动接点16d返回,再次与固定接点16c接触。

由于突出部分的长度G比上述幅度F长,因此,能够与弹性体16f的弹性率无关地防止照明装置5与框体10的侧壁的下端接触。即,下面的式(1)成立。

突出部分的长度G–幅度F=间隔H 式(1)

从式(1)可以看出,突出部分的长度G比幅度F长,其差值为H。在可动接点16d被抬起幅度F的时刻,初始化命令被发出,照明 装置5不会上升到该程度以上,因此,如图9(b)所示,在照明装置5的上表面与框体10的下表面之间确保间隔H。

在舞台演出中,虽然上面说明了希望升降装置具有更轻量的结构,但是同时,还希望作为被升降物的照明装置5也同样具有轻量的结构。因而,照明装置5为了形成轻量的结构,由薄的丙烯酸树脂等材质形成棒状形状。该结构具有耐冲击弱的缺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在照明装置5上升时确保间隔H,不与升降装置1的框体10接触,因此,防止了由于照明装置5按下复位开关16而与框体10接触,即防止了对照明装置5的冲击。另一方面,即使与弹性体16f接触,通过弹性体16f的变形,对于照明装置5的冲击也被防止。

如上所述,说明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本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也可以通过照明装置5自身按下复位开关16,在正确的定时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初始化。另外,通过利用弹性体16f,即便照明装置5不能进入框体10的内部,也能够将复位开关16按下。

另外,即使弹性体16f从框体10的下表面突出,由于通过施加应力而产生变形,例如,即使将升降装置1在以将长度方向作为纵向的状态置于地板等上时,弹性体16f也不会被破坏。另外,由于突出部分是舞台表演的观赏者能够看到的部分,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突出部分,希望既维持上述式(1)的关系,又尽可能地缩短弹性体16f的垂直方向的长度。

<第三种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由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及控制装置等具有与第一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升降装置及控制装置共通的部分,所以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也悬吊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照明装置5。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升降装置1具有弹性体16f从框体10的下表面突出的结构,然而,在舞台演出中,由于升降装置1会进入观赏者的视野,所以,上述突出部分也能够被观赏者看到,存在损害美观性的缺点。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具有既能够由照明装置 5按下复位开关16又防止损害美观性的结构。

参照图10,表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的结构。如图10(a)所示,升降装置1,除了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升降装置1所配备的结构部件之外,还配备有输入部件19。输入部件19是具有薄的盘形形状的部件,具有任意形状的截面。输入部件19的截面地面积J比框体10的开口的面积A小。输入部件19在其截面的中心具有贯通孔,卷轴线12穿过该贯通孔,其截面与复位开关16的输入部16a的向下方向的截面相对向地固定在卷轴线12上。输入部件19被固定于卷轴线12上的位置处于照明装置5与复位开关16之间。借助该结构,在照明装置5上升时,输入部件19可以进入到框体10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部件19具有薄的盘形形状,但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输入部件19也可以具有面积比框体10的开口的面积A小的面,具有经由框体10的开口进入框体10的内部的任意的形状。另外,考虑到对于观赏者的识别性,输入部件19,在上述条件下,优选具有尽可能小的形状。

当与照明装置5一起上升的输入部件19与输入部16a接触时,借助于输入部件19的应力,输入部16a被整体抬起,可动接点16d从固定接点16c分离。将这时的输入部件19的位置称为最高到达点。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可动接点16d从固定接点16c分离时,连接端子16b不再导通,控制装置4检测出该状态,与此相应,向上述计数器发出初始化命令。

输入部件19上升至最高到达点时的照明装置5的位置是照明装置5上升最大的位置,即,成为照明装置5的初始位置。这样,由于照明装置5自己在到达初始位置的定时按下复位开关16,所以,能够正确地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初始化。之后,照明装置5借助重力等下降,在弹性体16e上产生的变形被消除,可动接点16d返回,再次与固定接点16c接触。初始化命令被发出之后的计数器的动作与在实施方式1及2中说明的情况同样。

输入部件19的截面的上面与照明装置5的长度方向的上表面之间 的距离I,比在框体10的下表面与当输入部件19上升至最高到达点时的位置处的输入部件19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K短。即,下面的式(2)成立。

距离I-距离K=间隔L

由式(2)可以看出,距离I比距离K长,其差值为L。输入部件19,由于在上升至最高到达点的时刻初始化命令被发出,输入部件19不会上升到该程度以上,因此,如图10(b)所示,能够在照明装置5的上表面与框体10的下表面之间确保间隔L。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照明装置5不与升降装置1的框体10接触,因此,防止了照明装置5为了按下复位开关16而与框体10接触,即防止了对照明装置5的冲击。

如上所述,对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进行了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也能够通过照明装置5自身按下复位开关16,在正确的定时将计算出的移动量初始化。另外,通过利用输入部件19,即便照明装置5不能进入框体10的内部,也能够按下复位开关16,并且,内部的结构部件被框体10覆盖,不会损害美观性。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照明元件3或照明装置5安装到卷轴线12的连接器12a上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代替照明元件3或照明元件5,也可以悬吊具有任意形状及大小的镜子等被升降物。在被升降物的截面的面积比框体10的开口的面积小的情况(即,当被升降物上升时,能够经由框体10的开口进入框体10的内部的情况)下,适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另一方面,在被升降物的截面的面积比框体10的开口的面积大的情况(即,当被升降物上升时,不能经由框体10的开口进入框体10的内部的情况)下,适用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

另外,即使在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中,升降装置1及控制装置4作为分别独立的装置被装配,但是,控制装置4的功能也可以整合到升降装置1中。即,在本说明书及所附 的权利要求书中,升降装置1是包含控制装置4的装置,将向计数器发送初始化命令的部件称为控制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