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854发布日期:2018-06-12 19:3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舞台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舞台灯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不再只满足于室内演出,还被广泛应用在户外实景演出、主题公园、城市亮化工程,这对灯具本身提出更多的防水要求。在以往的实际使用中,在雨水天气,灯具只能借助辅助防雨设备,才能满足户外实际使用要求。现代舞台灯具(特别是摇头舞台灯具)一般可分为底座、U型架及头部三大部分,底座主要负责电源供应和主体控制,U型架主要实现水平、垂直方位旋转扫描、变换角度,头部主要是各种光效功能变化。灯具光源主要安装头部尾端,为利于光源散热,常将灯头的外壳设为分体式,且在灯头的尾部两侧面设置敞开式散热槽孔用于散热,因此,目前使用舞台灯难以在户外露天的场合使用,容易在下雨天时导致灯头光源等关键位置进水,光源部分无法同时具备散热与防雨效果,从而导致灯具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源部分无法同时具备散热与防雨效果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舞台灯具能在雨水环境中不借助辅助防雨设备独立使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光源、第一风机、第一散热组件、冷凝管和第二散热组件;

壳体内呈中空结构并设有闭合的热循环通道,第一风机、第一散热组件和光源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壳体内并均位于热循环通道内;

第一散热组件通过冷凝管与第二散热组件循环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固定设置在热循环通道内并位于光源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组件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散热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冷凝管首端和末端连接,并且,冷凝管依次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动力泵,动力泵设在冷凝管上。

进一步地,冷凝管设有第一迂回曲折部,第一迂回曲折部贯穿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迂回曲折部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一弯折部。

进一步地,冷凝管设有第二迂回曲折部,第二迂回曲折部贯穿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第二迂回曲折部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二弯折部。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第一导热翅片,若干第一导热翅片重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第一散热组件;

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第二导热翅片,若干第二导热翅片重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第二散热组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水风机,防水风机固定设置在第二散热组件上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包括壳体、光源、第一风机、第一散热组件、冷凝管和第二散热组件,该壳体内呈中空结构,并且在该壳体内成型有闭合的热循环通道,将第一风机、第一散热组件和光源由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并保证第一风机、第一散热组件和光源均位于热循环通道内,另外,第一散热组件通过冷凝管与第二散热组件实现循环连通。在该热交换装置进行工作的时候,光源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第一散热组件所吸收,但是,仍然有小部分热量没有被第一散热组件吸收,这小部分热量离开第一散热组件后被转动中的第一风机抽取,使得这小部分热量在热循环通道内进行流通,以便再次抵达第一散热组件并被第一散热组件所吸收(即使得没有被第一散热组件吸收热量可以在热循环通道内进行循环流通),而第一散热组件所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凝管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中,进而将所述热量散发至外界,可以提高散热效率,而且不需要在光源的背面直接安装散热片进行散热,大大减小舞台灯具的体积和减少舞台灯具的重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源部分无法同时具备散热与防雨效果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舞台灯具能在雨水环境中不借助辅助防雨设备独立使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中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动力泵和冷凝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中第一散热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中第二散热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中冷凝管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光源;3、第一风机;4、第一散热组件;41、第一通孔;5、冷凝管;511、第一弯折部;521、第二弯折部;6、第二散热组件;61、第二通孔;7、第二风机;8、动力泵;9、防水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1、光源2、第一风机3、第一散热组件4、冷凝管5、第二散热组件6、第二风机7、动力泵8和防水风机9。

壳体1内呈中空结构,并且在壳体1内成型有闭合的热循环通道,将第一风机3、第一散热组件4、光源2和第二风机7由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并且保证第一风机3、第一散热组件4、光源2和第二风机7由下至上位于热循环通道内(即第二风机7固定安装在热循环通道内并位于光源2上方)。

在该热交换装置进行工作的时候,光源2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第一散热组件4所吸收,但是,仍然有小部分热量没有被第一散热组件4吸收,这小部分热量离开第一散热组件4后依次被转动中的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7抽取,使得这小部分热量在热循环通道内进行流通,以便再次抵达第一散热组件4并被第一散热组件4所吸收(即使得没有被第一散热组件4吸收热量可以在热循环通道内进行循环流通),可以提高热量吸收的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在第一散热组件4上成型有八个第一通孔41,而且该八个第一通孔41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组件4上,在第二散热组件6上成型有八个第二通孔61,而且该八个第二通孔61均匀分布在第二散热组件6上,而冷凝管5首端和末端相互连接(使得充斥着冷凝液的冷凝管5内部构成一个冷循环系统),并且冷凝管5依次贯穿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61,即使得第一散热组件4通过冷凝管5与第二散热组件6循环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件4上成型有八个第一通孔4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例如,第一通孔41的数量可以为六个,或者,第一通孔41的数量可以为七个,又或者,第一通孔41的数量可以为九个。

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组件6上成型有八个第二通孔6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孔6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例如,第二通孔61的数量可以为六个,或者,第二通孔61的数量可以为七个,又或者,第二通孔61的数量可以为九个。

冷凝管5成型有第一迂回曲折部,该第一迂回曲折部贯穿第一通孔41,其中第一迂回曲折部上间隔成型有七个第一弯折部511,可以使得第一迂回曲折部可以更加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组件4上,在该热交换装置进行工作的时候,第一散热组件4可以更好地吸收热量并使得所吸收的热量传导至第一迂回曲折部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11的数量为七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例如,第一弯折部511的数量可以为六个,或者,第一弯折部511的数量可以为七个,又或者,第一弯折部511的数量可以为九个,只要保证在第一迂回曲折部上成型的第一弯折部511,可以使得第一迂回曲折部可以更加均匀分布在第一散热组件4上即可。

冷凝管5成型有第二迂回曲折部,该第二迂回曲折部贯穿第二通孔61,其中第二迂回曲折部上间隔成型有七个第二弯折部521,可以使得第二迂回曲折部可以更加均匀分布在第二散热组件6上,在该热交换装置进行工作的时候,第二散热组件6可以更好地吸收热量散发至外界。

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521的数量为七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5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例如,第二弯折部521的数量可以为六个,或者,第二弯折部521的数量可以为七个,又或者,第二弯折部521的数量可以为九个,只要保证在第二迂回曲折部上成型的第二弯折部521,可以使得第二迂回曲折部可以更加均匀分布在第二散热组件6上即可。

将动力泵8安装在冷凝管5上,该动力泵8可以为冷循环系统的循环提供动力,在该热交换装置进行工作的时候,通过第一散热组件4对光源2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而第一散热组件4所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冷凝管5的第一迂回曲折部中,由于冷凝管5首端和末端相互贯通,使得充斥着冷凝液的冷凝管5内部构成一个冷循环系统,传导至冷凝管5的第一迂回曲折部中的热量通过冷凝管5内的冷凝液再次传导至冷凝管5的第二迂回曲折部中,并通过第二散热组件6将所述的热量散发至外界,而散发掉热量的冷凝液在动力泵8的作用下再次回到第一迂回曲折部中,从而构成一个冷循环系统,使得热量可以不断地从第一散热组件4中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6中,另外,将防水风机9固定安装在第二散热组件6上方,转动中的防水风机9可以加速使得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6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其中,第一散热组件4包括若干第一导热翅片,该若干第一导热翅片重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第一散热组件4,第二散热组件6包括若干第二导热翅片,该若干第二导热翅片重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第二散热组件6。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翅片的数量为三十八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例如,第一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为三十片,或者,第一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为三十四片,或者,第一导热翅片可以为四十二片,又或者,第一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为四十六片,只要保证该若干第一导热翅片重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第一散热组件4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翅片的数量为三十八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例如,第二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为三十片,或者,第二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为三十四片,或者,第二导热翅片可以为四十二片,又或者,第二导热翅片的数量可以为四十六片,只要保证该若干第二导热翅片重叠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第二散热组件6即可。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于包括壳体1、光源2、第一风机3、第一散热组件4、冷凝管5、第二散热组件6、第二风机7、动力泵8和防水风机9,该壳体1内呈中空结构,并且在该壳体1内成型有闭合的热循环通道,将第一风机3、第一散热组件4、光源2和第二风机7由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并保证第一风机3、第一散热组件4、光源2和第二风机7均位于热循环通道内,另外,第一散热组件4通过冷凝管5与第二散热组件6实现循环连通(在第一散热组件4上成型有第一通孔41,在第二散热组件6上成型有第二通孔61,冷凝管5首端和末端连接(使得充斥着冷凝液的冷凝管5内部构成一个冷循环系统),并且冷凝管5依次贯穿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61,另外将动力泵8安装在冷凝管5上,该动力泵8可以为冷循环系统的循环提供动力)。在该热交换装置进行工作的时候,光源2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第一散热组件4所吸收,但是,仍然有小部分热量没有被第一散热组件4吸收,这小部分热量离开第一散热组件4后被转动中的第一风机3和第二风机7抽取,使得这小部分热量在热循环通道内进行流通,以便再次抵达第一散热组件4并被第一散热组件4所吸收(即使得没有被第一散热组件4吸收热量可以在热循环通道内进行循环流通),而第一散热组件4所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凝管5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6中,另外,将防水风机9固定安装在第二散热组件6上方,转动中的防水风机9可以加速使得传导至第二散热组件6的热量散发至外界,可以提高散热效率,而且不需要在光源2的背面直接安装散热片进行散热,大大减小舞台灯具的体积和减少舞台灯具的重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源部分无法同时具备散热与防雨效果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舞台灯具能在雨水环境中不借助辅助防雨设备独立使用的要求。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