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4586发布日期:2018-06-23 00:1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和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和一种包括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机动车辆就需要诸如车灯等照明装置来保证安全行驶。而在机动车辆上往往需要各种类型的车灯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当前的机动车辆中,不同的车灯是独立设置的,例如远光灯、近光灯、日间行车灯、位置灯、转向灯等都具有各自的光学系统,从而各自占据独立的空间。这样,当机动车辆的某一车灯(例如日间行车灯、位置灯、转向灯等)的光源点亮时,在整个车灯模块中只有该车灯所在的局部看起来是亮的,而其它处于关闭状态的车灯(例如远光灯、近光灯等)所在的局部是暗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能够通过简单地设置的附加的器件,更充分地利用原照明装置的构件,使得其他的道路使用者(例如车辆驾驶员、行人等)能够更容易地注意到该车辆,由此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并同时实现冗余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括上述照明装置的机动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主光源,所述主光源用于发射主照明光;

至少一个辅光源,所述辅光源用于发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以及

公共反射器,所述公共反射器为所述主光源和辅光源所共用,配置成将从主光源发出的主照明光以及从辅光源发射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向所述照明装置的外部投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光源支撑装置,所述光源支撑装置用于支撑主光源,所述辅光源位于所述公共反射器外周的外侧,所述光源支撑装置在面向所述公共反射器的一侧上设置有反射面,该反射面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辅光源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并将其朝向所述公共反射器反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准直器,所述准直器在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光路中位于所述辅光源和所述反射面之间,布置成在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射向所述反射面之前对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进行准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准直器的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公共反射器的外周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准直器包括准直透镜或准直反射镜。

在一实施例中,设有多个辅光源以及与所述多个辅光源分别对应的多个准直器,所述多个准直器布置成朝向所述光源支撑装置的反射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面设置有配光部,所述配光部布置成将来自所述辅光源的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进行扩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光源支撑装置,所述光源支撑装置布置成支撑所述主光源和所述辅光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光源和所述辅光源均位于所述光源支撑装置面向所述公共反射器的一侧,以使从主光源发出的主照明光以及从辅光源发射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直射向所述公共反射器。

在一实施例中,设有多个辅光源,所述多个辅光源围绕至少一个主光源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扩散部件,所述扩散部件面对所述辅光源的光发射面设置,所述扩散部件布置成接收从所述辅光源发射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并将其朝向所述公共反射器引导,在所述扩散部件的出光面上设置有配光部,所述配光部布置成将来自所述辅光源的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进行扩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光源为远光灯光源或近光灯光源,所述辅光源为辅助日间行车灯光源、辅助位置灯光源或辅助转向灯光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光源和辅光源均包括发光二极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反射器为曲面投射式反射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光源配置成在所述主光源关闭时被点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装置。

如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照明装置,通过主光源和辅光源共享公共反射镜的设计,能够增大从辅光源发出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的出射范围,以提高点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正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中的示例性的准直器;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中的另一示例性的准直器;

图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中的示例性的光源支撑装置;

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7示意性地示出如图6所示的照明装置中的示例性的扩散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主光源,所述主光源用于发射主照明光;至少一个辅光源,所述辅光源用于发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以及公共反射器,所述公共反射器为所述主光源和辅光源所共用,配置成将从主光源发出的主照明光以及从辅光源发射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向所述照明装置的外部投射。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装置100。该照明装置100包括:主光源10、辅光源20和公共反射器30。该主光源10用于发射主照明光,辅光源20用于发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公共反射器30为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所共用,配置成将从主光源10发出的主照明光以及从辅光源20发射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向所述照明装置的外部投射。图1-4中用实线箭头示出辅光源20发出的光的光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共用同一公共反射器30,这意味着,不论是主光源10发出的光,还是辅光源20发出的光均可以被公共反射器30投射出去。这样,即使主光源10是关闭的而仅辅光源20接通,在从照明装置100的前方观察时,依然可以看到照明装置100的与主光源10对应的部分也是亮的。由于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共用公共反射器30,因此,与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使用完全独立的光学系统的情况相比,在不增加空间的情况下,公共反射器30可以占据更大的面积,而当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中仅一者被接通时,从照明装置100射出的光的面积也会增大。在实际中,一些主照明灯(例如远光灯、近光灯等)和辅助照明灯或信号灯(例如日间行车灯、位置灯、转向灯等)往往是分别使用的。而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可以在实现辅照明功能或信号指示功能(接通辅光源)而非主照明功能(关闭主光源)时,获得更大的出光面积,提高视觉效果,使得其他的道路使用者(例如车辆驾驶员、行人等)能够更容易地注意到该车辆,由此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

在一示例中,照明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支撑主光源10的光源支撑装置11。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辅光源20可以位于公共反射器30外周的外侧,优选地位于该外周的下侧、与主光源10对置且指向公共反射器30的反射面,而所述光源支撑装置11在面向公共反射器30的一侧上设置有反射面12。该反射面12可以布置成接收来自辅光源20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并将其朝向公共反射器30反射。在该示例中,从辅光源20发出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并非直接射向公共反射器30,而是被光源支撑装置11的反射面12反射到公共反射器30上。

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首先辅光源20可以被设置在离主光源10较远的地方,这为辅光源20的位置设计提供很大的自由度,例如,辅光源20可以位于比公共反射器30更低的位置,这可以防止辅光源20阻挡公共反射器30反射的出射光;另外,光源支撑装置11的反射面12与主光源10毗邻,这样,经过反射面12反射后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的光路(例如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与从主光源10发出的光的光路会比较相似。由于采用了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共用公共反射器30的方案,因此,从辅光源20发出的光的光路和从主光源10发出的光的光路越接近,公共反射器30的设计就越便利,出射光的效果也就越好。例如,如果公共反射器30采用抛物面反射器且主光源10用于实现远光灯功能或者近光灯功能,可以将主光源10的位置设置在该抛物面的焦点处,以使经过公共反射器30投射出去的光大致为平行光,而被反射面12反射的从辅光源20发出的光由于反射点与主光源10的位置比较邻近,也可以看成是类似于从主光源10的位置射向公共反射器30的光,从而公共反射器30对于从辅光源20发出的光的投射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一示例中,为了使得从辅光源20发出的光能够比较集中地照射到光源支撑装置11的反射面12的与主光源10更为邻近的位置,照明装置还可以包括准直器21,所述准直器21在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光路中位于所述辅光源20和所述反射面12之间,布置成在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射向所述反射面12之前对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进行准直。经过准直的光能够具有更好的方向性,从而使得其能够集中照射于与主光源10更为邻近的位置。

在一示例中,所述准直器21的至少大部分位于所述公共反射器30外周的外侧。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准直器21的大部分位于公共反射器30外周的下方并且指向公共反射器30的反射面。在另外的示例中,准直器21也可以完全设置在公共反射器30外周的外侧(例如下方)。这可以避免准直器21影响公共反射器30反射的出射光。

作为示例,所述准直器21可以包括准直透镜或准直反射镜。该准直器21可以将从辅光源20发出的光束转换成平行光束或接近平行的光束,以使经过准直的光束能够沿指定方向射向反射面12。图4示出了准直透镜的一种示例。在该示例中,该准直透镜可以包括位于准直透镜内侧的透射准直部22和位于准直透镜外侧的全反射准直部23。如图1所示,该透射准直部22例如可以具有凸透镜的表面形状,可以用于对入射光束的中心部分进行准直。该全反射准直部23可以通过全反射面24对入射光束的周边部分进行准直。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入射光束的光耦合效率。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准直器21并不限于此种形式,其还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形式的准直透镜。

图3示出了用准直反射镜作为准直器21’的示例。准直器21’可以通过对于从辅光源20发出的光束的反射来实现准直作用。例如,准直器21’可以由抛物面反射镜等曲面形式的反射镜来实现。

在一示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设有多个辅光源20以及与所述多个辅光源分别对应的多个准直器21,所述多个准直器21可以布置成朝向所述光源支撑装置11的反射面12。该反射面12例如可以布置在邻近所述主光源10的区域。采用多个准直器21,被反射面21反射的光可以具有更大的角度范围,从而增大照明装置100的出光面积,改善点亮效果,使得其他的道路使用者(例如车辆驾驶员、行人等)能够注意到该车辆,由此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

在一示例中,所述反射面12上可以设置有配光部13,如图5所示。所述配光部13布置成将来自所述辅光源20的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进行扩散。作为示例,每个所述配光部13的表面形状可以设置成将经过该配光部13的光束部分沿着预定方向会聚(例如上凸表面)或发散(例如下凹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即使配光部13的表面形状配置成对光束进行会聚,但是由于光学性质,当会聚光束经过会聚点之后也可能变成发散的光束。所述配光部13对光束部分的会聚或发散作用可以通过配光部13的表面对光束部分的折射来实现。配光部13能够使被反射面12反射的光更加均匀,散布面积更大,从而改善照明装置100的点亮效果。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该照明装置100’包括光源支撑装置11’,所述光源支撑装置11’布置成支撑所述主光源10和所述辅光源20。与图1示出的上述实施例不同,在该照明装置100’中,辅光源20与主光源10一起设置在光源支撑装置11’上,而不是辅光源20发出的光经过光源支撑装置上的反射面的反射才射向公共反射器30。从辅光源20发出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也可以像主照明光那样射向公共反射器30。因而,即便是只有辅光源20接通,当从照明装置100’外部迎着公共反射器30的方向观察时,也可以看到公共反射器30被整个照亮。在图6中,由主光源10发出的光由虚线箭头示意性表示,由辅光源20发出的光由实线箭头示意性表示。

在一示例中,为了使从辅光源20发出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能够更加均匀地照射到公共反射器30上,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扩散部件14。该扩散部件14面对所述辅光源20的光发射面25设置。所述扩散部件14布置成接收从所述辅光源20发射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如图6中实线箭头所示)并将其朝向所述公共反射器30引导,在所述扩散部件14的出光面上设置有配光部15,如图7所示。所述配光部15布置成将来自所述辅光源20的所述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进行扩散。作为示例,每个所述配光部15的表面形状可以设置成将经过该配光部15的光束部分沿着预定方向会聚(例如上凸表面)或发散(例如下凹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即使配光部15的表面形状配置成对光束进行会聚,但是由于光学性质,当会聚光束经过会聚点之后也可能变成发散的光束。所述配光部15对光束部分的会聚或发散作用可以通过配光部15的表面对光束部分的折射来实现。作为示例,配光部13和15可以具有0.01mm至0.5mm的高度或深度、呈波浪形的形状。

在一示例中,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均位于所述光源支撑装置11’面向所述公共反射器30的一侧,以使从主光源10发出的主照明光以及从辅光源20发射的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直射向所述公共反射器30。这避免了辅助照明光或辅助信号指示光在到达公共反射器30之前被反射,从而有利于缩短光路,使照明装置100’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单个辅光源20,也可以设有多个辅光源20(在图6中示出2个辅光源20),例如,所述多个辅光源20可以围绕至少一个主光源10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光源10例如可以为远光灯光源或近光灯光源,用于实现远光灯功能或近光灯功能。作为示例,所述辅光源20可以为辅助日间行车灯光源、辅助位置灯光源或辅助转向灯光源,用于形成各自的辅助功能。在此,例如用作辅助日间行车灯光源、辅助位置灯光源或辅助转向灯光源的辅光源20可在触发后配合车辆本身具有的日间行车灯光源、位置灯光源或转向灯光源一起工作,由此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辅光源在触发车辆的日间行车灯光源、位置灯光源或转向灯光源时被同时触发。附加地,通过该辅光源,能够在日间行车灯光源、位置灯光源或转向灯光源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冗余功能。

作为示例,所述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均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LE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发光强度高的优点。采用LED光源,可以使得照明装置100、100’的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示例,所述公共反射器30可以为曲面投射式反射镜。其例如可以具有抛物面、双曲面、椭圆面或更为复杂的已知曲面形状。作为示例,公共反射器30可以由光滑的曲面形成,也可以由多个条形的反射元件拼接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可以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因此,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被分别接通和关闭。例如,所述辅光源20可以配置成在所述主光源10关闭时被点亮,由此用作辅助日间行车灯光源。假设辅光源20的发光的范围足够大,则在此情况下可以看到整个公共反射器30均变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主光源10和辅光源20。例如,主光源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辅光源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作为示例,辅光源20的数量可以多于主光源10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装置100、100’。

作为示例,所述照明装置100、100’中的例如准直器21、21’和扩散部件14等部件可以由透明的玻璃、树脂或塑料材料制成,例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作为示例,所述照明装置100、100’中的例如准直器21、21’和扩散部件14等部件例如可以由任何已知的用于保持光学元件的合适的装置来支撑或悬挂,例如支座,吊臂等。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