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8723发布日期:2018-11-27 21:3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灯具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筒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筒式散热器,是指外形为筒状的散热结构,筒式散热器往往用于灯具的散热,特别是用于LED灯具的散热。以使得将LED灯具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散发至外部,避免因为热量聚集在LED灯具而影响灯芯的使用寿命。同时,筒式散热器由于形状结构优良,安装方便,广泛使用在LED灯具中。

然而,传统的筒式散热器往往结构设计不合理,将聚集在LED灯具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外部时热传导效率低,使得热量在灯具内的停留时间依然较长,可知热量传导效率低,将不利于LED灯具的光效的维持和使用寿命的稳定,严重的还将导致LED灯具快速老化损坏,从而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散热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筒式散热器。

一种筒式散热器,该筒式散热器包括:筒体、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引风装置以及散热体;所述筒体为两侧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筒体具有散热通道、排热口以及吸热口,所述排热口以及所述吸热口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两端;所述第一散热柱、所述第二散热柱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柱分别与所述筒体滑动连接并收容于所述散热通道,且所述第一散热柱、所述第二散热柱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柱依次抵接并形成有排风通道以及引风通道;所述引风装置包括盖体以及引风机,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筒体上并盖设所述排热口,所述盖体开设有排风槽、安装槽以及引风槽,所述盖体于所述排风槽的槽底开设有排风穿口,所述盖体还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引风穿孔,其中,所述引风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引风槽连通,所述排风槽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所述引风槽与所述引风通道连通;所述散热体包括相连接的散热安装盘以及导电支撑柱,所述散热安装盘安装于所述筒体上并盖设所述吸热口,所述散热安装盘背向所述导电支撑柱设置有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安装LED灯板,且所述散热安装盘与所述第一散热柱抵接,所述导电支撑柱收容于所述散热通道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散热柱、所述第二散热柱、所述第三散热柱以及所述盖体,且所述导电支撑柱的末端外露于所述盖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导电支撑柱用于使所述LED灯板连接外部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滑行轨,所述第一散热柱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滑行条,每一所述第一滑行条对应嵌入于一所述滑行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柱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滑行条,每一所述第二滑行条对应嵌入于一所述滑行轨,且每一所述第二滑行条对应与一所述第一滑行条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柱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三滑行条,每一所述第三滑行条对应嵌入于一所述滑行轨,且每一所述第三滑行条对应与一所述第二滑行条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四滑行条,每一所述第四滑行条对应嵌入于一所述滑行轨,且每一所述第四滑行条对应与一所述第三滑行条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三个所述滑行轨、三个所述第一滑行条、三个所述第二滑行条、三个所述第三滑行条以及三个所述第四滑行条。

上述筒式散热器,通过散热安装盘可以将LED灯板安装在安装区上以形成LED灯具,同时,通过引风机使排风通道以及引风通道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LED灯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排风通道依次通过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以及第三散热柱传导散发至外部,散热效率高效快速;且导电支撑柱的末端与盖体连接,使得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以及盖体在筒体内形成紧凑有序的结构,该结构组装成本低,可模具大规模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筒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筒式散热器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筒式散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散热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1为一个实施例中引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2为一个实施例中引风装置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1为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2为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式散热器,该筒式散热器包括:筒体、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引风装置以及散热体;所述筒体为两侧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筒体具有散热通道、排热口以及吸热口,所述排热口以及所述吸热口分别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两端;所述第一散热柱、所述第二散热柱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柱分别与所述筒体滑动连接并收容于所述散热通道,且所述第一散热柱、所述第二散热柱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柱依次抵接并形成有排风通道以及引风通道;所述引风装置包括盖体以及引风机,所述盖体安装于所述筒体上并盖设所述排热口,所述盖体开设有排风槽、安装槽以及引风槽,所述盖体还分别于所述排风槽的槽底以及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引风穿孔以及排风穿口,也就是说,所述盖体于所述排风槽的槽底开设有排风穿口,所述盖体还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引风穿孔,其中,所述引风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引风槽连通,所述排风槽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所述引风槽与所述引风通道连通;所述散热体包括相连接的散热安装盘以及导电支撑柱,所述散热安装盘安装于所述筒体上并盖设所述吸热口,所述散热安装盘背向所述导电支撑柱设置有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安装LED灯板,且所述散热安装盘与所述第一散热柱抵接,所述导电支撑柱收容于所述散热通道并依次穿设所述第一散热柱、所述第二散热柱、所述第三散热柱以及所述盖体,且所述导电支撑柱的末端外露于所述盖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导电支撑柱用于使所述LED灯板连接外部电源。

上述筒式散热器,通过散热安装盘可以将LED灯板安装在安装区上以形成LED灯具,同时,通过引风机使排风通道以及引风通道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LED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排风通道依次通过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以及第三散热柱传导散发至外部,散热效率高效快速;且导电支撑柱的末端与盖体连接,使得第一散热柱、第二散热柱、第三散热柱以及盖体在筒体内形成紧凑有序的结构,该结构组装成本低,可模具大规模生产,成本低。

为了进一步地对上述筒式散热器作出说明,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筒式散热器的原理和结构,并在充分理解筒式散热器的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可有效地实施本发明。例如,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筒式散热器100包括:筒体110、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引风装置150以及散热体160。筒体110为两侧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筒体110具有散热通道111、排热口112以及吸热口113,排热口112以及吸热口113分别位于散热通道111的两端。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以及第三散热柱140分别与筒体110滑动连接并收容于散热通道111,且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以及第三散热柱140依次抵接并形成有排风通道234以及引风通道243。引风装置150包括盖体151以及引风机152,盖体151安装于筒体110上并盖设排热口112,盖体151开设有排风槽153、安装槽154以及引风槽155,盖体151还分别于排风槽153的槽底以及安装槽154的槽底开设有排风穿口156以及引风穿孔157,其中,引风机152设置于安装槽154中,安装槽154与引风槽155连通,排风槽153与排风通道234连通,引风槽155与引风通道243连通。散热体160包括相连接的散热安装盘161以及导电支撑柱162,散热安装盘161安装于筒体110上并盖设吸热口113,散热安装盘161背向导电支撑柱162设置有安装区163,安装区163用于安装LED灯板,这样即可形成LED灯具,并在接通外部电源后发光工作。散热安装盘161与第一散热柱120抵接,导电支撑柱162收容于散热通道111并依次穿设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以及盖体151。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外露于盖体151的表面并与盖体151连接,导电支撑柱162用于使LED灯板连接外部电源。

上述筒式散热器100,通过散热安装盘161可以将LED灯板安装在安装区163上以形成LED灯具,同时,通过引风机152使排风通道234以及引风通道243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LED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排风通道234依次通过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以及第三散热柱140传导散发至外部,散热效率高效快速。且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与盖体151连接,使得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以及盖体151在筒体110内形成紧凑有序的结构,该结构组装成本低,可模具大规模生产,成本低。

本实施例中,筒体110为中空圆柱体。其他实施例中,筒体110为中空长方体、中空圆台体或者中空三棱柱体。各个实施例中,为加快散热速度,筒体110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中空的筒体110形成有散热通道111,且筒体110两侧开口,分别形成排热口112以及吸热口113。各个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11均为圆形结构,排热口112以及吸热口113也均为圆形结构。也就是说,无论筒体110的外部形状结构如何,散热通道111、排热口112以及吸热口113均保持为圆形结构,以利用该结构形成稳定的散热系统,提高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筒体110的外部形状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形成结构不同的散热结构,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对LED灯具的外观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根据LED灯具产品的实际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LED灯具产品对散热结构的要求。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散热安装盘161安装于筒体110上并盖设吸热口113。具体的,筒体110设置有扣合部114,散热安装盘161设置有配合部164,扣合部114与配合部164扣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筒体110一体式设置扣合部114,散热安装盘161一体式设置配合部164,这样扣合部114与配合部164的结构牢固稳定,扣合部114与配合部164扣合连接后,稳定牢固。本实施例中,筒体110于吸热口113的侧边设置扣合部114。对应的,散热安装盘161对应扣合部114设置配合部164。为使散热安装盘161更加稳定牢固的盖设吸热口113,扣合部114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配合部164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扣合部114对应扣合于一配合部164种。具体的,筒体110于吸热口113的侧边相对设置两个扣合部114,散热安装盘161于每一个扣合部114对应设置一配合部164。这样在两个扣合部114和两个配合部164的作用下使得散热安装盘161与筒体110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散热安装盘161安装在筒体110后稳定不脱落。

进一步地,扣合部114为长方体结构。配合部164为长方体结构。扣合部114的顶端端面与筒体110的顶端端面平齐,即扣合部114的顶端端面与筒体110的顶端端面共面,以使得散热安装盘161安装于筒体110上并盖设吸热口113后,散热安装盘161的底面与筒体110的顶端端面抵接,散热安装盘161的底面与筒体110的顶端端面之间无缝隙,从而确保所述排风通道234以及所述引风通道243内空气的流通秩序,进而保持较稳定的散热效率。扣合部114于顶端端面凹陷形成贯穿的扣合通道115,以使得扣合部114形成为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扣合通道115的顶端开口与吸热口113邻近。为便于插入配合部164,扣合通道115也为长方形结构,且扣合通道115的形状结构与配合部164的形状结构相契合,也就是说,扣合通道115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于配合部164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这样,配合部164可滑动插入扣合通道115并收容于该扣合通道115中。

进一步地,为使得配合部164滑动插入扣合通道115后与扣合部114卡接固定,扣合部114还开设有限位缺口116,限位缺口116连通扣合通道115。对应地,配合部164设置有限位块165,限位块165为三菱柱结构。配合部164滑动插入扣合通道115后,限位块165与扣合部114卡接,从而阻止配合部164反向滑行离开扣合通道115。

可以理解,配合部164设置限位块165后整体厚度增加而难于使配合部164滑动插入扣合通道115,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的方案有二,其一是:配合部164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卡槽(图未示),限位卡槽的结构与限位块165的结构相同,限位卡槽的深度大于限位块165的高度,限位块165弹性收容于该限位卡槽中,也就是后,限位块165在外力作用后可以完全收容于该限位卡槽中,并在外力撤销后可以弹出该限位卡槽,这样当配合部164滑动插入扣合通道115时,当限位块165滑行至限位缺口116时,扣合部114对限位块165的外力消失,限位块165弹出该限位卡槽而与扣合部114卡接,这样可以解决如何使配合部164在设置有限位块165的情形下滑入扣合通道115。其二,限位块165为硅胶材料制成,限位块165通过强性胶粘剂粘贴在配合部164表面上,且扣合通道115的宽度略小于配合部164的宽度,限位块165采用如图5所示的三棱柱结构,这样当配合部164滑动插入扣合通道115时,限位块165发生形变,当限位块165滑行至限位缺口116时,扣合部114对限位块165的外力消失,限位块165的形变恢复,限位块165与扣合部114卡接,这样也可以解决如何使配合部164在设置有限位块165的情形下滑入扣合通道115。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筒体110于散热通道111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滑行轨1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筒体110于散热通道111的内侧壁设置三个滑行轨117。第一散热柱12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滑行条121,每一第一滑行条121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柱120的外侧壁设置三个第一滑行条1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柱13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滑行条131,每一第二滑行条131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且每一第二滑行条131对应与一第一滑行条121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柱130的外侧壁设置三个第二滑行条1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散热柱14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三滑行条141,每一第三滑行条141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且每一第三滑行条141对应与一第二滑行条131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散热柱140的外侧壁设置三个第三滑行条1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体151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四滑行条158,每一第四滑行条158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且每一第四滑行条158对应与一第三滑行条141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体151的外侧壁设置三个第四滑行条158。这样,在第一滑行条121、第二滑行条131、第三滑行条141以及第四滑行条158分别与滑行轨117的限位滑动配合下,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以及引风装置150沿既定的滑行方向滑入筒体110内,保持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以及引风装置150相对筒体110位置相对稳定不旋转,进而使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以及引风装置150形成的散热结构可保持稳定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筒体110于散热通道111的内侧壁开设有三个滑行轨117,第一散热柱120的外侧壁设置有三个第一滑行条121,每一第一滑行条121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第二散热柱13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二滑行条131,每一第二滑行条131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且每一第二滑行条131对应与一第一滑行条121抵接。第三散热柱140的外侧壁设置有三个第三滑行条141,每一第三滑行条141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且每一第三滑行条141对应与一第二滑行条131抵接。盖体151的外侧壁设置有三个第四滑行条158,每一第四滑行条158对应嵌入于一滑行轨117,且每一第四滑行条158对应与一第三滑行条141抵接。这样,通过三个滑行轨117分别对应于三个第一滑行条121、三个第二滑行条131、三个第三滑行条141以及三个第四滑行条158,使得在保持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以及引风装置150相对筒体110位置相对稳定不旋转的情况下,能节省产品的生产用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能维持稳定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2、图3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柱120为圆柱体结构。第一散热柱12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一散热柱120于顶端端面开设有吸热槽122,散热安装盘161与吸热槽122的槽底抵接,吸热槽122与引风通道243连通。第一散热柱120开设有第一进风通道123,第一进风通道123贯穿第一散热柱120的底端端面并与吸热槽122连通。第一散热柱120还于底端端面开有第一连通槽124,第一连通槽124与第一进风通道123连通且第一连通槽124的轴线与第一进风通道123的轴线共线设置,第一连通槽124用于与第二散热柱130抵接并连通。第一散热柱120还开设有第一安装通道125,第一安装通道125邻近第一散热柱120的轴线区域。第一安装通道125的形状、结构以及数量均与导电支撑柱162相契合,例如,第一安装通道125为圆形通道,导电支撑柱162为圆柱体,第一安装通道125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如此可以使得导电支撑柱162可穿设该第一安装通道125。例如当导电支撑柱162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一安装通道125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导电支撑柱162对应穿设一个第一安装通道125,这样可以便于导电支撑柱162的穿设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通道125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绝缘体1251,第一绝缘体1251为两侧开口的中空管体,第一绝缘体1251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体1251包括塑胶管套或者陶瓷管套,第一绝缘体1251沿第一安装通道125的内壁紧贴设置。这样通过第一绝缘体1251,可以使第一绝缘体1251包裹导电支撑柱162,如此可以进一步隔绝导电支撑柱162与第一散热柱120的电性接触,当然为提高绝缘性能,导电支撑柱162本身也可以做绝缘处理。

为提高散热效率,第一散热柱120开设有第一出风空腔126,第一出风空腔126邻近第一进风通道123,第一散热柱120还于第一出风空腔126侧壁设置有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与第一出风空腔126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出风空隙1265,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与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之间形成有第二出风空隙1266,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与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之间形成有第三出风空隙1267,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与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之间形成有第四出风空隙1268,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与第一出风空腔126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五出风空隙1269,第一出风空隙1265、第二出风空隙1266、第三出风空隙1267以及第四出风空隙1268之间依次连通并形成有第一出风通道127。第一散热柱120还于第一出风空腔12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第一出风入口128和第一出风出口129,第一出风入口128和第一出风出口129分别连通第一出风空腔126,其中,第一出风入口128还分别与第一出风空隙1265及吸热槽122连通,第一出风出口129与第五出风空隙1269连通。进一步的,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依次间隔交叉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和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设置于第一出风空腔126的一侧壁,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和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设置于第一出风空腔126的另一侧壁。其中,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挡设第一出风入口128,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半挡设第一出风出口129,即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只挡设第一出风出口129的一半,这样可以使得流经第一出风通道127的空气的流速被阻挡而减弱,便于热量的交换传导。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具体的,第一散热柱120一体式设置形成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的表面分别一体式设置有若干散热鳞片(图未示),若干散热鳞片间隔均匀地分布。如此,当LED灯具工作时,LED灯具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散热安装盘161传导进入吸热槽122,热量聚集在吸热槽122时,加热吸热槽122内的空气,由于引风机152使排风通道234以及引风通道243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被加热的空气流经第一出风空腔126的第一出风通道127时,空气中携带的热量部分依次被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吸收,故通过第一散热柱120可初步吸收LED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随着被加热的空气在排风通道234的流通,携带这热量的空气将被送入第二散热柱130,由第二散热柱130对空气中的热量再次吸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2、图3、图6和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柱130为圆柱体结构。第二散热柱130的外径等于第一散热柱120的外径等于散热通道111的内径。第二散热柱13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二散热柱130的顶端端面与第一散热柱120的底端端面抵接。第二散热柱130开设有第二进风通道132,第二进风通道132贯穿第二散热柱130的顶面和第二散热柱130的底面。第二散热柱130于底端端面开有第二连通槽133,第二连通槽133与第二进风通道132连通且第二连通槽133的轴线与第二进风通道132的轴线共线设置,第二连通槽133用于与第三散热柱140抵接并连通。第二散热柱130还于顶端端面设置有第一凸环134,第一凸环134为圆环结构,第一凸环134凸出于第二散热柱130的顶端端面。第一凸环134环绕于第二进风通道132的开口边缘。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柱130一体式设置第一凸环134,第一凸环134的轴线与第二进风通道132的轴线共线。第二散热柱130的顶端端面与第一散热柱120的底端端面抵接后,第一凸环134嵌入第一连通槽124中。为使得第一进风通道123和第二进风通道132之间连通紧密,一实施例中,第一凸环134的外径等于第一连通槽124的内径,第一凸环134与第一连通槽124滑动配合连接。

为便于插入导电支撑柱162,第二散热柱130还开设有第二安装通道135,第二安装通道135邻近第二散热柱130的轴线区域。第二安装通道135为圆形结构,第二安装通道135的轴线与第一安装通道125的轴线共线,且第二安装通道135的半径等于第一安装通道125的半径。第二安装通道135的形状、结构以及数量均与导电支撑柱162相契合,如第二安装通道135为圆形通道,导电支撑柱162为圆柱体,第二安装通道135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再如当导电支撑柱162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二安装通道135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导电支撑柱162对应穿设一个第二安装通道135。如此可以使得导电支撑柱162在穿设第一安装通道125后可快速便捷地穿设该第二安装通道1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通道135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绝缘体1351,第二绝缘体1351为两侧开口的中空管体,第二绝缘体1351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体1351包括塑胶管套或者陶瓷管套,第二绝缘体1351沿第二安装通道135的内壁紧贴设置。这样通过第二绝缘体1351,可以使第二绝缘体1351包裹导电支撑柱162,如此可以进一步隔绝导电支撑柱162与第二散热柱130的电性接触,当然为提高绝缘性能,导电支撑柱162本身也可以做绝缘处理。

为提高散热效率,第二散热柱130开设有第二出风空腔136,第二出风空腔136邻近第二进风通道132,第二散热柱130还于第二出风空腔136侧壁设置有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与第二出风空腔136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出风间隙1365,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与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之间形成有第二出风间隙1366,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与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之间形成有第三出风间隙1367,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与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之间形成有第四出风间隙1368,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与第二出风空腔136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五出风间隙1269,第一出风间隙1365、第二出风间隙1366、第三出风间隙1367以及第四出风间隙1368之间依次连通并形成有第二出风通道137。第二散热柱130还于第二出风空腔13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第二出风入口138和第二出风出口139,第二出风入口138和第二出风出口139分别连通第二出风空腔136,其中,第二出风入口138还分别与第一出风间隙1365及第一出风出口129连通,第二出风出口139与第五出风间隙1269连通。进一步的,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依次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和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设置于第二出风空腔136的一侧壁,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和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设置于第二出风空腔136的另一侧壁。其中,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半挡设第二出风入口138,即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只挡设第二出风入口138的一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挡设第二出风出口139,这样可以使得流经第二出风通道137的空气的流速被阻挡而减弱,便于热量的交换传导。进一步地,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具体的,第二散热柱130一体式设置形成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的表面分别一体式设置有若干散热刺片(图未示),若干散热刺片间隔均匀地分布。散热刺片为薄型片状结构,散热刺片凸出于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的表面,如此,当LED灯具工作时,LED灯具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散热安装盘161传导进入吸热槽122,热量聚集在吸热槽122时,加热吸热槽122内的空气,由于引风机152使排风通道234以及引风通道243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被加热的空气流经第一出风空腔126的第一出风通道127时,空气中携带的热量部分依次被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吸收,故通过第一散热柱120可初步吸收LED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随着被加热的空气在排风通道234的流通,携带这热量的空气将被送入第二散热柱130,由第二散热柱130对空气中的热量再次吸收,具体的,空气中携带的热量部分再次依次被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吸收,从而在第一散热柱120和第二散热柱130的散热作用下,随着被加热的空气在排风通道234的流通,携带这热量的空气将再次被送入第三散热柱140,由第三散热柱140进一步进行热量的吸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2、图3、图6、图7和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散热柱140为圆柱体结构。第二散热柱130的外径等于第三散热柱140的外径等于散热通道111的内径。第三散热柱14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第三散热柱140的顶端端面与第二散热柱130的底端端面抵接。第三散热柱140开设有第三进风通道142,第三进风通道142贯穿第三散热柱140的顶面和第三散热柱140的底面。第三散热柱140于底端端面开有第三连通槽143,第三连通槽143与第三进风通道142连通且第三连通槽143的轴线与第三进风通道142的轴线共线设置,第三连通槽143用于与所述盖体151抵接并与所述引风槽155连通。第三散热柱140还于顶端端面设置有第二凸环144,第二凸环144为圆环结构,第二凸环144凸出于第三散热柱140的顶端端面。第二凸环144环绕于第三进风通道142的于顶端端面的开口边缘。本实施例中,第三散热柱140一体式设置第二凸环144,第二凸环144的轴线与第三进风通道142的轴线共线。第三散热柱140的顶端端面与第二散热柱130的底端端面抵接后,第二凸环144嵌入第二连通槽133中。为使得第二连通槽133和第三进风通道142之间连通紧密,一实施例中,第二凸环144的外径等于第二连通槽133的内径,第二凸环144与第二连通槽133滑动配合连接。这样可以使得第二连通槽133和第三进风通道142之间连通紧密不漏风,可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为便于插入导电支撑柱162,第三散热柱140还开设有第三安装通道145,第三安装通道145邻近第三散热柱140的轴线区域。第三安装通道145为圆形结构,第三安装通道145的轴线与第二安装通道135的轴线共线,且第三安装通道145的半径等于第二安装通道135的半径。第三安装通道145的形状、结构以及数量均与导电支撑柱162相契合,如第三安装通道145为圆形通道,导电支撑柱162为圆柱体,第三安装通道145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再如当导电支撑柱162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三安装通道145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导电支撑柱162对应穿设一个第三安装通道145。如此可以使得导电支撑柱162在穿设第二安装通道135后可快速便捷地穿设该第三安装通道1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通道145的内壁设置有第三绝缘体1451,第三绝缘体1451为两侧开口的中空管体,第三绝缘体1451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绝缘体1451包括塑胶管套或者陶瓷管套,第三绝缘体1451沿第三安装通道145的内壁紧贴设置。这样通过第三绝缘体1451,可以使第三绝缘体1451包裹导电支撑柱162,如此可以进一步隔绝导电支撑柱162与第二散热柱130的电性接触,当然为提高绝缘性能,导电支撑柱162本身也可以做绝缘处理。

为提高散热效率,第三散热柱140开设有第三出风空腔146,第三出风空腔146邻近第三进风通道142,第三散热柱140还于第三出风空腔146侧壁设置有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以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与第三出风空腔146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一排风间隙1465,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与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之间形成有第二排风间隙1466,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与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之间形成有第三排风间隙1467,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与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之间形成有第四排风间隙1468,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与第三出风空腔146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五排风空隙1469,第一排风间隙1465、第二排风间隙1466、第三排风间隙1467以及第四排风间隙1468之间依次连通并形成有第三出风通道147,其中,第一出风通道127、第二出风通道137以及第三出风通道147共同形成所述排风通道234。第三散热柱140还于第三出风空腔14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第三出风入口148和第三出风出口149,第三出风入口148和第三出风出口149分别连通第三出风空腔146,其中,第三出风入口148还分别与第一排风间隙1465及第二出风出口139连通,第三出风出口149与第五排风空隙1469连通。进一步的,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以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依次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和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设置于第三出风空腔146的一侧壁,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和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设置于第三出风空腔146的另一侧壁。其中,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半挡设第三出风入口148,即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只挡设第三出风入口148的一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半挡设第三出风出口149,即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只挡设第三出风出口149的一半,这样可以使得流经第三出风通道147的空气的流速被阻挡而减弱,便于热量的交换传导。进一步地,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以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具体的,第三散热柱140一体式设置形成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以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以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的表面分别一体式设置有若干散热凸片(图未示),若干散热凸片间隔均匀地分布。散热凸片为薄型片状结构,散热凸片凸出于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以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的表面,如此,当LED灯具工作时,LED灯具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散热安装盘161传导进入吸热槽122,热量聚集在吸热槽122时,加热吸热槽122内的空气,由于引风机152使排风通道234以及引风通道243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被加热的空气流经第一出风空腔126的第一出风通道127时,空气中携带的热量部分依次被第一出风吸热板1261、第二出风吸热板1262、第三出风吸热板1263以及第四出风吸热板1264吸收,故通过第一散热柱120可初步吸收LED灯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随着被加热的空气在排风通道234的流通,携带这热量的空气将被送入第三散热柱140,由第二散热柱130对空气中的热量再次吸收,具体的,空气中携带的热量部分再次依次被第一出风散热板1361、第二出风散热板1362、第三出风散热板1363以及第四出风散热板1364吸收,从而在第一散热柱120和第二散热柱130的散热作用下,随着被加热的空气在排风通道234的流通,携带这热量的空气将再次被送入第三散热柱140,由第三散热柱140进一步进行热量的吸收。具体地,由第三散热柱140对空气中的热量再次吸收,空气中携带的热量部分再次依次被第一出风驱热板1461、第二出风驱热板1462、第三出风驱热板1463以及第四出风驱热板1464吸收,从而在第一散热柱120、第而散热柱130和第三散热柱140的散热作用下,散热安装盘161中产生的热量进入空气后,空气中携带的热量在流经排风通道234的过程中,被逐步地吸收,LED灯具产生的热量被快速驱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2、图9-1和图9-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风装置150包括盖体151以及引风机152,引风机152与引风机152可拆卸连接。盖体151为圆柱体结构。盖体151滑动安装于筒体110上并盖设排热口112。盖体151的顶端端面与所述第三散热柱140的底端端面抵接。盖体151开设有排风槽153、安装槽154以及引风槽155,如盖体151的顶端端面凹陷并分别形成排风槽153、安装槽154以及引风槽155。盖体151于排风槽153的槽底开设有排风穿口156,排风槽153与排风通道234连通,这样流经排风通道234的空气最终可以从排风穿口156流出。盖体151于安装槽154的槽底开设有引风穿孔157,安装槽154与引风槽155连通,引风槽155与引风通道243连通,这样冷空气可以在引风机152的带动下进入引风通道243,以向吸热槽122持续供应冷风。具体地,引风机152设置于安装槽154中,安装槽154与引风槽155连通,如安装槽154的侧壁开设有连通通道1541,连通通道1541贯穿至引风槽155,这样可以使得安装槽154与引风槽155之间相互连通,以在引风机152的作用下向吸热槽122持续地供应冷风,从而快速地降低吸热槽122内的温度,进而提高了散热安装盘161的散热效率,提高了LED灯具的使用寿命。

一个实施例中,引风机152包括安装柱1521、安装板1522、支撑板1523、电机1524以及扇叶1525,安装柱1521与盖体151可拆卸连接,安装板1522与安装柱1521连接,支撑板1523与安装板1522连接,电机1524与支撑板1523的末端连接,扇叶1525与电机1524的输出端连接。电机1524还通过线缆与所述导电支撑柱162电性连接。这样,当导电支撑柱162接入外部电源时,电机1524工作,电机1524工作带动扇叶1525旋转,扇叶1525旋转后向引风槽155输入外部空气也即冷空气,而引风槽155与引风通道243连通,引风通道243通过吸热槽122与排风通道234连通,从而形成一个空气流通循环,进而源源不断地向吸热槽122输入冷空气,并从吸热槽122带走热空气,如此LED灯具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散热安装盘161传导进入吸热槽122并进而散发至外部,散热效率快速、高效。

一个实施例中,盖体151于安装槽154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1542,安装孔1542为圆形孔。安装柱1521为圆柱体结构,安装柱1521的外径等于安装孔1542的内径,安装柱1521的长度等于安装孔1542的深度,安装柱1521插入安装孔1542内。优选的,安装孔1542的内壁粗糙设置,安装柱1521的外表粗糙设置,这样安装柱1521插入安装孔1542后,安装柱1521相对安装孔1542稳定,安装柱1521在外力较小的情况下难于从安装孔1542中拨出。进一步地,为提高引风机152工作时的稳定性,设置两个安装孔1542,两个安装孔1542向间隔设置,即两个安装孔1542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应地,安装柱152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安装柱1521分别与安装板1522连接固定,优选的,两个安装柱1521分别与安装板1522焊接固定。每一个安装柱1521对应插入一个安装孔1542中,这样可以保持安装柱1521相对盖体151稳定牢固,相对比于单个安装孔1542和单个安装柱1521来说,引风机152相对盖体151不会发生转动,从而更加稳定牢固地安装在盖体151上。

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柱1521、安装板1522以及支撑板1523一体成型。如安装柱1521、安装板1522以及支撑板1523一体式铸铝成型。安装板1522为圆弧形板状结构。支撑板1523为长方体结构。安装板1522的弧度与安装槽154侧壁的弧度相等。安装板1522的外表面贴合于安装槽154的侧壁。两个安装柱1521分别设置于安装板1522的外表面,支撑板1523背向两个安装柱1521设置于安装板1522的内表面。优选的,安装板1522及支撑板152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526,加强筋1526分别与安装板1522及支撑板1523焊接。电机1524安装于支撑板1523的末端,如电机1524的底部通过螺钉与螺母安装固定于支撑板1523的末端,又如电机1524的底部焊接固定于支撑板1523的末端。如此,通过安装板1522以及支撑板1523的连接结构,可以使得电机1524安装于支撑板1523的末端后相对于支撑板1523更加稳定,特别是电机1524在工作时稳定,从而确保整个散热系统的稳定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扇叶1525是根据安装槽154的大小以及电机1524的型号设计的,例如扇叶1525为五叶扇,扇叶1525螺入电机1524的输出端,可以理解,扇叶1525与电机1524的结构和原理为现有技术,只要通过电机1524能带动扇叶1525转动,且扇叶1525转动时能通过连通通道1541向引风槽155输入冷空气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一实施例中,为便于插入导电支撑柱162,盖体151开设有第四安装通道1511,第四安装通道1511位于排风槽153及安装槽154之间。第四安装通道1511为圆形结构,第四安装通道1511的轴线与第三安装通道145的轴线共线,且第四安装通道1511的半径等于第三安装通道145的半径。第四安装通道1511的形状、结构以及数量均与导电支撑柱162相契合,如第四安装通道1511为圆形通道,导电支撑柱162为圆柱体,第四安装通道1511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再如当导电支撑柱162的数量为两个时,第四安装通道1511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一导电支撑柱162对应穿设一个第四安装通道1511。如此可以使得导电支撑柱162在穿设第三安装通道145后可快速便捷地穿设该第四安装通道1511,进而在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设置螺母后即可使得导电支撑柱162与盖体151连接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散热柱120、所述第二散热柱130以及所述第三散热柱140被限制固定在筒体110内,整个结构稳定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安装通道1511的内壁设置有第四绝缘体1551,第四绝缘体1551为两侧开口的中空管体,第四绝缘体1551的内径等于导电支撑柱162的外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绝缘体1551包括塑胶管套或者陶瓷管套,第四绝缘体1551沿第四安装通道1511的内壁紧贴设置。这样,通过第四绝缘体1551,可以使第四绝缘体1551包裹导电支撑柱162,如此可以进一步隔绝导电支撑柱162与盖体151的电性接触,当然为提高绝缘性能,导电支撑柱162本身也可以做绝缘处理。

请参阅图2、图3、图10-1和图10-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体160包括散热安装盘161及导电支撑柱162,散热安装盘161以及导电支撑柱162相连接。散热安装盘161为扁平状圆柱体结构。导电支撑柱162为圆柱体结构。散热安装盘161安装于筒体110上并盖设吸热口113。散热安装盘161背向导电支撑柱162设置有安装区163,安装区163为凹槽结构,安装区163用于安装LED灯具的灯板,即设有LED灯珠的灯板嵌入该凹槽结构的安装区163中,散热安装盘161与第一散热柱120抵接,这样LED灯具的灯板产生的热量将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导至散热安装盘161。

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安装盘161于安装区163中部区域设置有导电定位柱166,导电定位柱166凸出于安装区163的表面。导电定位柱166设置有卡位凸起1661,卡位凸起1661设置于卡位凸起1661的末端,卡位凸起1661为三棱柱结构。优选的,导电定位柱166一体式设置有卡位凸起1661。卡位凸起1661用于当LED灯具的灯板嵌入安装于安装区163内时限制LED灯具的灯板离开安装区163,即卡位凸起1661卡住LED灯具的灯板,使LED灯具的灯板相对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区163中。导电定位柱166背向卡位凸起1661的侧面设置有导电触点(图未示),导电定位柱166与LED灯具的灯板卡接后,导电定位柱166的导电触点与LED灯具的灯板电性连接,从而为LED灯具的灯板提供外部电源以点亮LED灯具的灯板的灯芯。进一步地,导电定位柱166的数量有两个,两个导电定位柱166分别位于安装区163的中心轴线的两侧,对应地,每个导电定位柱166的末端设置有一个卡位凸起1661,这样可以更加牢固稳定地卡住LED灯具的灯板,使得LED灯具的灯板紧贴安装区163的表面,使得LED灯具的灯板的热量可以快速地传导至散热安装盘161,进而散发至外部。

一实施例中,导电支撑柱162焊接于散热安装盘161上,其他实施例中,导电支撑柱162与散热安装盘161一体式铸铝成型。导电支撑柱162收容于散热通道111并依次穿设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以及盖体151,即导电支撑柱162分别穿设第一安装通道125、第二安装通道135、第三安装通道145以及第四安装通道1511。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外露于盖体151的表面并通过定制螺丝167与盖体151连接,导电支撑柱162用于使LED灯具连接外部电源。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定位柱166为导电体,导电支撑柱162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导电支撑柱162的内部设置有导电芯线(图未示),每个导电定位柱166对应与一导电支撑柱162的内部的导电芯线电性连接,从而当导电支撑柱162接入外部电源后,导电支撑柱162为LED灯具的灯板提供外部电源以点亮LED灯具的灯板的灯芯。

一实施例中,散热安装盘161背向安装区163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块1611和若干第二散热块1612,若干第一散热块1611呈环状设置于散热安装盘161的边缘区域,若干第二散热块1612呈环状设置于散热安装盘161的中部区域。优选的,若干第一散热块1611一体式设于散热安装盘161上,具体的,第一散热块1611为弧形板状结构,各个第一散热块1611一体式间隔均匀地凸出设置于散热安装盘161的边缘区域。优选的,第二散热块1612为方形体结构,各个第二散热块1612一体式设于散热安装盘161上,具体的,各个第二散热块1612间隔均匀地凸出设置于散热安装盘161的中部区域,且散热安装盘161于每一第二散热块1612侧边开设有散热凹槽1613,由散热凹槽1613的形成第二散热块1612,这样可以保持在使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形成凸起的第二散热块1612以及凹陷的散热凹槽1613,从而在散热安装盘161上形成加厚层,该加厚层即各个第二散热块1612所对应的部分,这样在设计LED灯具的灯板时可以根据各个第二散热块1612所对应的情况布局LED灯具的灯板的灯芯,使得每一个LED灯具的灯板的灯芯对应一第二散热块1612,从而利用第二散热块1612快速吸收LED灯具的灯板的灯芯的热量,进而加快散热效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体160还包括定制螺丝167,可以理解,定制螺丝167的数量可根据导电支撑柱162的数量而设定。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定制螺丝167与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螺接。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外露,定制螺丝167与导电支撑柱162的末端螺接后,定制螺丝167与盖体151的表面抵接,从而使得散热体160与盖体150连接,由于散热安装盘161和盖体150分别盖设于筒体110的两端,如此在导电支撑柱162与定制螺丝167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散热安装盘161和盖体150紧贴筒体110,从而将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以及第三散热柱14固定在筒体110内,整个结构紧凑有序合理,使得由筒体110、第一散热柱120、第二散热柱130、第三散热柱140、引风装置150以及散热体160组合形成的筒式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可以在匹配安装LED灯具的灯板后形成LED灯具,使用寿命长。

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连接外部电源,定制螺丝167与导电支撑柱162的内部的导电芯线电性连接。具体的,定制螺丝167设置有外接触点1671,外接触点1671凸出设置于定制螺丝167的外表面,外接触点1671与导电支撑柱162的内部的导电芯线电性连接。外接触点1671为导电体。外部电源如外部电线与外接触点1671焊接。如此,通过外接触点1671、导电支撑柱162的内部的导电芯线以及导电定位柱166的导电触点之间电性连接,在以正负极的形式下形成电流流通通道,即两个定制螺丝167分为正负极、两个导电支撑柱162分为正负极以及两个导电定位柱166分为正负极,这样通过外接触点1671可以实现外部电源的输入,从而形成整个产品的电性连接系统,为后续接入的LED灯具的灯板提供电源支持,结构合理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