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丝灯旋转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924发布日期:2019-02-01 19:4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丝灯旋转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丝灯旋转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LED产业的发展迅速,LED灯具逐步取代传统的照明灯具,灯丝灯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灯丝灯拥有普通LED灯省电节能优点,也有着白炽灯的360度全方位照明的特点。

目前灯丝灯的发展方向是取代白炽灯,LED灯丝可应用于水晶吊灯、蜡烛灯、球泡灯、壁灯等LED照明产品。当前灯丝灯的灯丝都是通过支架和灯头固定连接,每个灯丝及每个灯丝灯只能显示单一色彩,不能营造出炫彩效果。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多种颜色,可分时点亮的具有炫彩效果的装饰照明的灯丝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灯丝的极性交换或分时连接,实现双色灯丝循环点亮或通过多个不同颜色的灯丝分时循环点亮,为灯丝灯提供炫彩的装饰照明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丝灯旋转支架结构,包括灯头座、导电支架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灯头座一侧,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从灯头座的中心通孔穿出并连接驱动所述导电支架绕所述驱动轴旋转;所述灯头座的底面成对设置有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相对驱动轴对称分布;所述导电支架的顶面成对设置有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二导电端相对驱动轴对称分布;驱动轴驱动导电支架,实现所述第一导电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端的活动电连接或绝缘断开;

所述第一导电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灯头座的灯丝电源端;

所述第二导电端分别连接到固定在所述导电支架另一端的灯丝的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是贴合在所述灯头座的底面的弧形导电条;所述第二导电端是凸设于所述导电支架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端为一对;所述第二导电端连接的是并联的两组灯丝,所述两组灯丝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导电端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导电端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端为n对;各所述第二导电端各连接一组灯丝;所述第一导电端的弧度角小于360°/n。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是带减速机构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是输出5~30转/分钟转速的带减速机构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是脉冲控制的电机,在单个脉冲时间将所述导电支架旋转一定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端为n对;在所述单个脉冲时间,所述导电支架旋转的角度为360°/n。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支架是采用轻质耐热绝缘塑料的导电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轻质耐热绝缘塑料是聚四氟乙烯(PTFE)。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导电支架旋转,实现灯丝灯灯丝的交替点亮,实现灯丝灯双色交换或多色循环变换,产生炫彩的装饰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灯丝灯旋转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灯丝连接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导电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灯丝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灯丝灯支架结构包括灯头座30、导电支架20和驱动装置10。

驱动装置10固定在灯头座30上,驱动装置10的驱动轴11通过灯头座30的中心通孔34和导电支架20的连接孔24连接。

灯头座30的底面31成对设置有第一导电端32、32’,第一导电端32,32’是贴合在灯头座30的底面31的弧形导电条,分别连接到灯头座30的灯丝驱动端,第一导电端32、32’相对驱动轴11对称分布。导电支架20的顶面21成对设置有第二导电端22、22’,第二导电端22、22’通过导电支架20的本体23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导电支架20另一端的灯丝的电极,第二导电端22、22’相对驱动轴10对称分布,第二导电端22、22’是凸设于导电支架20的顶面21;驱动轴11驱动导电支架20旋转,实现第一导电端32、32’和第二导电端22、22’的活动电连接或绝缘断开。第二导电端22、22’的旋转直径D对应第一导电端32、32’的圆弧形导电条的中部位置,保证接触时的电连接。

第二导电端32、32’为一对;第二导电端22、22’连接的是并联的两组极性相反的灯丝41、42,两组灯丝的颜色不同;第一导电端32、32’的弧度角A在150°~170°,第一导电端32、32’之间有绝缘间隔,该绝缘间隔的宽度大于第二导电端22、22’的宽度,保证在连接切换时,第一导电端32、32’不会出现短路。

实施例二:

图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体结构是大致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导电端有三对;第二导电端221、221’和222、222’和223、223’各连接一组灯丝41、42、43,第二导电端221、222、223连接到灯丝41、42、43的正极,第二导电端221’、222’、223’连接到灯丝41、42、43的负极,第二导电端221、221’和222、222’和223、223’之间相邻120°;各组灯丝41、42、43的颜色不同;第一导电端的弧度角A小于360°/3,即小于120°。

导电支架20连接三组不同颜色的灯丝,驱动轴11驱动导电支架20旋转,导电支架20连接的三组灯丝顺序点亮。

驱动装置10是包含有减速装置的电机,驱动装置10的驱动轴11的转速优选为5~30转/分钟,以营造炫彩的装饰照明效果。

驱动装置10也可以是脉冲控制的电机,驱动装置10接受指令控制进行旋转,在单个脉冲时间将导电支架20旋转一定角度。优选的,第二导电端221、221’为n对;在单个脉冲时间,导电支架20旋转的角度为360°/n。以此方式阶段性的切换第一导电端32、32’和第二导电端221、221’的连接顺序,灯丝灯按指令控制的时间间隔进行点亮和切换颜色,以营造炫彩的装饰照明效果。

导电支架20的本体23采用的材质是轻质耐热绝缘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使用工作温度达250℃,电绝缘性可以抵抗1500伏高电压,满足耐热、绝缘要求,同时便于生产制造。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