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ED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3003发布日期:2019-01-02 21:5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LED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LED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LED模组包括模组外壳9和扩散板10,模组外壳9与扩散板10连接后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基板1,基板1上设有发光单元2,扩散板10上设有量子点膜片3,所述量子点膜片3覆盖住所有的发光单元2。

量子点膜片采购成本高,使用大面积的量子点膜片是致使LED模组的造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价成本低的新型LED模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LED模组结构,包括模组外壳、量子点膜片和扩散板,模组外壳与扩散板连接后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基板,基板上设有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与基板上的电路走线电连接,所述空腔内设有挡光胶框,所述挡光胶框呈环状,每个所述挡光胶框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挡光胶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量子点膜片固定在所述挡光胶框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挡光胶框与量子点膜片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量子点膜片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膜片呈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的高度等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高度,所述量子点膜片的底面与所述挡光胶框的顶面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高度,所述挡光胶框的顶部设有容置槽,所述量子点膜片的周缘位于所述容置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的深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量子点膜片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量子点膜片的底面胶粘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设有呈环状的容胶槽。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靠近所述容置槽的内周壁设置,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还设有多个容胶分支槽,所述容胶分支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容胶槽,容胶分支槽的另一端封闭。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分支槽的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用一个大面积的量子点膜片覆盖的所有发光单元模组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量子点膜片对发光单元进行覆盖的,从而减少了LED光源中量子点膜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LED光源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ED模组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LED模组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LED模组的爆炸图(隐藏模组外壳和扩散板);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LED模组结构的剖视图(隐藏模组外壳和扩散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新型LED模组结构的剖视图(隐藏模组外壳和扩散板);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LED模组结构中的挡光胶框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基板;

2、发光单元;

3、量子点膜片;

4、挡光胶框;

5、容置槽;

6、容胶槽;

7、容胶分支槽;

8、间隙;

9、模组外壳;

10、扩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利用量子点膜片对基板上的发光单元进行覆盖并增设挡光胶框来支撑量子点膜片。

请参照图2至图6,一种新型LED模组结构,包括模组外壳9、量子点膜片和扩散板10,模组外壳9与扩散板10连接后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基板1,基板1上设有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2与基板1上的电路走线电连接,所述空腔内设有挡光胶框4,所述挡光胶框4呈环状,每个所述挡光胶框4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2,挡光胶框4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量子点膜片4固定在所述挡光胶框4的顶部。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用一个大面积的量子点膜片覆盖所有发光单元模组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小型的量子点膜片对发光单元进行覆盖的,从而减少了LED光源中量子点膜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LED光源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4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挡光胶框与量子点膜片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量子点膜片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膜片3呈矩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量子点膜片结构规则,方便厂商切割。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单元2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4的高度等于所述发光单元2的高度,所述量子点膜片3的底面与所述挡光胶框4的顶面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挡光胶框4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2的高度,所述挡光胶框4的顶部设有容置槽5,所述量子点膜片3的周缘位于所述容置槽5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容纳量子点膜片周缘的容置槽,可以防止量子点膜片出现失效边,有利于提高新型LED模组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5的深度等于或大于所述量子点膜片3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5的底面与所述量子点膜片3的底面胶粘连接,容置槽5的底部设有呈环状的容胶槽6。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容胶槽可以容纳多余的胶液,防止胶液溢出而影响发光单元的工作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槽6靠近所述容置槽5的内周壁设置,所述容置槽5的底部还设有多个容胶分支槽7,所述容胶分支槽7的一端连通所述容胶槽6,容胶分支槽7的另一端封闭。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容胶分支槽,可以进一步确保胶液不会溢出,而且,容胶分支槽的设置还增大了量子点膜片与挡光胶框的粘接面积,从而确保量子点膜片不会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容胶分支槽7的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新型LED模组结构,包括模组外壳9、量子点膜片和扩散板10,模组外壳9与扩散板10连接后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基板1,基板1上设有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2与基板1上的电路走线电连接,所述空腔内设有挡光胶框4,所述挡光胶框4呈环状,每个所述挡光胶框4内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2,挡光胶框4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基板1上,所述量子点膜片4固定在所述挡光胶框4的顶部。

本实施例的新型LED模组结构相比于现有的LED模组结构可以减少使用60%以上的量子点膜片,极大程度上降低了LED模组的制造成本。

所述发光单元2可以是业界传统的正装光源、倒装光源、CSP光源或其他形式的光源。

所述量子点膜片3呈矩形,本实施例中,量子点膜片3呈长方形(即长条形)。

所述挡光胶框4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个,挡光胶框与量子点膜片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量子点膜片之间具有间距。

为方便工人在基板1上安装挡光胶框4,所述挡光胶框4与所述发光单元2之间具有间隙8。

可选的,所述挡光胶框4的内周壁上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既可以是反光涂层,也可以是反光材料(例如铝箔)。

所述挡光胶框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单元2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光胶框4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单元2的高度,所述挡光胶框4的顶部设有容置槽5,所述量子点膜片3的周缘位于所述容置槽5中。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光胶框4的高度与所述发光单元2的高度可以相等,此时,所述量子点膜片3的底面与所述挡光胶框4的顶面胶粘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5的底面与所述量子点膜片3的底面胶粘连接,且为防止量子点膜片3在于挡光胶框4粘接时,有胶液溢到发光单元2上,优选的,所述容置槽5的底部设有呈环状的容胶槽6。如图4所示,详细的,所述容胶槽6靠近所述容置槽5的内周壁设置,所述容置槽5的底部还设有多个容胶分支槽7,所述容胶分支槽7的一端连通所述容胶槽6,容胶分支槽7的另一端封闭。

所述容胶分支槽7的截面呈三角形或半圆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LED模组结构,采用小型的量子点膜片对发光单元进行覆盖的,从而减少了LED光源中量子点膜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LED光源的制造成本;挡光胶框上设置容胶槽可以容纳多余的胶液,防止胶液溢出而影响发光单元的工作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