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0699发布日期:2019-01-04 22:4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路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路灯。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车辆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其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标。一辆可以安全上路的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安装自动泊车系统、防撞系统、停车辅助系统、偏离车道警报系统、车侧警示系统、自适应系统、辅助变换车道系统等多个辅助驾驶的智能系统。无人驾驶车辆包括汽油车、纯电动车辆以及混合动力车辆。纯电动车辆以及混合动力车辆都需要去充电站为车载电池充电。

路灯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市政设施。路灯能够在夜间照明,为人们的夜间通行提供便利。另外,路灯中设计的各种造型能够增添城市的美化程度,传播文明、积极的社会风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为无人驾驶车辆进行充电的智能路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路灯。所述路灯包括灯壳,所述路灯还包括: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内,用于通过拍照识别出所述路灯下预定范围内的无人驾驶车辆的车牌号;充电桩,设置在所述路灯的灯柱上,用于为所述无人驾驶车辆充电;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灯壳内,分别与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充电桩连接,用于当所述摄像装置识别的车牌号验证通过时,控制所述充电桩进入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路灯还包括:太阳能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路灯的灯柱上方,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用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在所述充电桩中。

可选地,所述路灯还包括: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内,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桩是否能够正常充电;第一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路灯的灯柱上,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充电桩不能正常充电时,显示所述充电桩不能正常充电的消息。

可选地,所述路灯还包括:第一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内,用于接收所述无人驾驶车辆发送的充电请求;第一发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接收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且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充电桩能够正常充电时,向所述无人驾驶车辆发送充电确认消息。

可选地,所述路灯还包括:第一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灯壳内,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电量生成收费二维码;第二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路灯的灯柱上,与所述第一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收费二维码,以由通信终端扫描付费。

可选地,所述路灯还包括:测速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内,用于监测所述路灯所在路面上的车速;第二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灯壳内,与所述测速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测速装置监测的车速确定拥堵等级;第二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内,用于接收所述无人驾驶车辆发送的充电请求;第二发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灯壳内,分别与所述第二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且所述第二处理器确定的拥堵等级小于预定的等级阈值时,向所述无人驾驶车辆发送充电确认消息。

可选地,所述测速装置包括雷达测速仪或激光测速仪。

可选地,所述路灯包括安装在所述灯壳内的固定光源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硅脂,所述固定光源和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由路灯中安装的摄像装置识别出的车牌号验证通过之后,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该安装有充电桩的路灯下进行充电,在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筛选的基础上,为无人驾驶车辆的充电提供了便利。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灯的结构框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灯的结构框图,所述路灯包括灯壳。如图1所示,所述路灯10可以包括摄像装置11、充电桩12和控制器13。

摄像装置11设置在灯壳内,用于通过拍照识别出路灯下预定范围内的无人驾驶车辆的车牌号。

充电桩12设置在路灯的灯柱上,用于为无人驾驶车辆充电。

控制器13设置在灯壳内,分别与摄像装置11和充电桩12连接,用于当摄像装置11识别的车牌号验证通过时,控制充电桩12进入工作模式。

其中,摄像装置11可以包括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模块,摄像头用于给摄像头前预定范围内的无人驾驶车辆的车牌号进行拍照,图像识别模块用于从拍照的图像中识别出车牌号。充电桩12可以是为油电混合动力车辆或纯电动车辆充电的常用充电桩。控制器13一方面用于验证车牌号,另一方面用于在车牌号通过验证的情况下控制充电桩进入工作模式。可以同通过预先确定的方案对所扫描的车牌号进行验证。例如,对于已经在预定的平台中注册过的车牌号可以通过验证,这样,能够限制在对已注册的会员提供充电服务,又如,对于处于公安系统中正在追查中的车牌号不予验证通过,这样能够限制一些非法车辆的运行。

充电桩12可以具有工作模式、睡眠模式、关机模式等多种模式。其中,当充电桩12处于工作模式时,可以给车辆正常充电。也就是,该实施例中,当无人驾驶车辆的车牌号通过验证时,充电桩12可以开启进行充电。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路灯的示意图。其中,控制器13设置在灯壳100内。路灯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人驾驶车辆通信,例如通过局域网、英特网等方式传输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由路灯中安装的摄像装置识别出的车牌号验证通过之后,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该安装有充电桩的路灯下进行充电,在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筛选的基础上,为无人驾驶车辆的充电提供了便利。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路灯10还可以包括太阳能转换装置。该太阳能转换装置可以设置在所述路灯的灯柱上方,与充电桩12连接,用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在充电桩12中。太阳能转换装置可以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朝向天空的方向。充电桩12的一部分电量可以来自于太阳能,这样,节省了远程输送电力的成本,从而节省了资源。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路灯10还可以包括检测装置和第一显示装置。

检测装置可以设置在灯壳内,与充电桩12连接,用于检测充电桩12是否能够正常充电。第一显示装置可以设置在路灯10的灯柱上,与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桩12不能正常充电时,显示充电桩12不能正常充电的消息。

检测装置可以单独安装,也可以集成在充电桩12的内部。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充电桩12是否有故障,当充电桩12有故障时,可以认为充电桩12不能正常充电。第一显示装置也可以集成在充电桩12的外壳上。第一显示装置例如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当第一显示装置中显示有故障消息时,便于无人驾驶车辆中的乘客尽快重新选择为车辆充电的路灯。

在又一实施例中,在无人充电车辆选择好充电的路灯时,就可以在行驶至该路灯之前,预先发送充电请求,以确认该路灯中的充电桩是否能够充电。在该实施例中,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路灯还包括第一接收装置和第一发送装置。

第一接收装置设置在灯壳内,用于接收无人驾驶车辆发送的充电请求。第一发送装置设置在灯壳内,分别与第一接收装置和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在接收装置接收到充电请求,且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桩12能够正常充电时,向无人驾驶车辆发送充电确认消息。

也就是,无人驾驶车辆在选择充电的路灯后,预先与该路灯进行通信,当收到该路灯发送的确认消息时,再行驶至该路灯充电。在该实施例中,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桩12不能正常充电时,可以向无人驾驶车辆发送故障消息,或者,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桩12不能正常充电时,路灯不向无人驾驶车辆发送任何消息。这样能够避免因充电桩12发生故障导致的车辆白跑一趟的情况发生,无人驾驶车辆行驶至充电的路灯中都是能够进行充电的路灯。

在又一实施例中,当无人驾驶车辆充电完后,用户可以通过路灯中显示出的二维码进行付费。在该实施例中,路灯还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显示装置。

第一处理器设置在灯壳内,与充电桩12连接,用于根据充电桩12的输出电量生成收费二维码。第二显示装置设置在路灯的灯柱上,与第一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收费二维码,以由通信终端扫描付费。

第二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屏,当充电结束后,第二显示装置中可以显示出车牌号、充电桩编号、充电时间、充电费用等信息,同时显示收费二维码。用户可以用手机扫描该收费二维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进行网上支付。这样,方便了用户为无人驾驶车辆的充电费用的支付,使支付更加快捷。

在又一实施例中,路灯中还可以设置测速装置,当路灯所在路段拥堵程度较小时,向无人驾驶车辆发送充电确认消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路灯还可以包括测速装置、第二处理器、第二接收装置和第二发送装置。

测速装置设置在灯壳内,用于监测该路灯所在路面上的车速。测速装置可以包括雷达测速仪或激光测速仪。第二处理器设置在灯壳内,与测速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测速装置监测的车速确定拥堵等级。第二接收装置设置在灯壳内,用于接收无人驾驶车辆发送的充电请求。第二发送装置设置在灯壳内,分别与第二接收装置和第二处理器连接,用于在接收装置接收到充电请求,且第二处理器确定的拥堵等级小于预定的等级阈值时,向无人驾驶车辆发送充电确认消息。

其中,拥堵等级可以根据检测的车速来确定。例如,车速为20~40公里/小时时,拥堵等级为二级,车速为10~20公里/小时时,拥堵等级为三级,车速小于10公里/小时时,拥堵等级为四级。当拥堵等级为三级以下时(等级阈值为三级),向无人驾驶车辆发送充电确认消息。该实施例中,路灯可以协助无人驾驶车辆采集并分析路况信息,以保证无人驾驶车辆能够尽早行驶至该路灯进行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本路灯可以与无人驾驶车辆直接进行通信,传输充电请求、充电确认消息等,也可以经由服务器来传输。当经由服务器传输时,服务器端也可以进行记录并存储。

在又一实施例中,路灯可以包括安装在灯壳内的固定光源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导热硅脂,固定光源和控制器设置在散热组件的上方。

由于将固定光源和控制器设置在路灯中的散热组件的上方,所以通过散热组件能够较好地对固定光源和控制器进行散热,尽可能保证固定光源和控制器不会因为散热不佳而温度过高,延长了固定光源的使用寿命。并且,上述的摄像装置、检测装置、第一接收装置、第一发送装置、第一处理器、测速装置、第二处理器、第二接收装置、第二发送装置都可以设置在路灯中的散热组件的上方。

可选地,散热组件包括的导热硅脂由特定组合物制备,所述特定组合物包括硅油、第一填料、第二填料以及可选的助剂,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硅油为基准,所述第一填料的含量为10~60重量份,所述第二填料的含量为50~150重量份,所述助剂的含量为0~20重量份;所述第一填料包括金属导热物和相变材料,所述金属导热物和相变材料的重量比为1:(0.2~2.5);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所述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重量比为1:(1~20)。

优选地,以100重量份的所述硅油为基准,所述第一填料的含量为20~40重量份,所述第二填料的含量为80~120重量份,所述助剂的含量为0~10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地,通过下式计算得到的R为6.5-35.5:

R=0.656w(第二填料)-1.581w(第一填料)+0.11w(助剂),

其中,w(第一填料)表示相对于100重量份硅油的第一填料的重量份,

w(第二填料)表示相对于100重量份硅油的第二填料的重量份,

w(助剂)表示相对于100重量份硅油的助剂的重量份。

导热硅脂组合物采用金属导热物和相变材料作为第一填料,与传统的仅采用金属导热物作填料的导热硅脂相比,能够有效提高对热源热量的吸收速率,具有快速吸热、传热的效果;同时采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第二填料,不仅导热系数大大提高,还更有利于与硅油相容,进一步改善了上述特定组合物的品质和性能。

由上述组合物制备的导热硅脂,可以有效提升散热组件的导热和散热效率。由于散热效率提升,采用更小体积的散热组件即可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由此可以在灯壳中节省出更多的空间以便于固定光源以及上述其他装置的安放,减小路灯整体的体积。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