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1634发布日期:2020-02-07 22:0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



背景技术:

感应灯是新一代的绿色节能照明灯具,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节约资源理念的提升,人们对于照明灯具提出了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需求,由于感应灯使用的方便性,其已被广泛的应用在户外、走廊、楼道灯地方。

现有的雷达感应式灯座存在安装灯使用时需要自己动手将灯打开或关闭,在家中安装使用老年人有时会忘记关灯浪费电,安装灯座带有感应头,感应头为普通的透镜,透光差。感应人体温度迟钝,得不到及时的照明,灯座接线或安装时,拆卸安装外壳操作复杂,安装不牢固等的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通过人或移动物体感应使灯自动亮起或熄灭,感应角度大,灵敏度高,双重固定安装牢固的雷达感应式灯座,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安装灯使用时需要自己动手将灯打开或关闭,在家中安装使用老年人有时会忘记关灯浪费电,安装灯座带有感应头,感应头为普通的透镜,透光差。感应人体温度迟钝,得不到及时的照明,灯座接线或安装时,拆卸安装外壳操作复杂,安装不牢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包括:内壳、外壳、安装孔、灯孔、感应头、安装座、控制电路板、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灯座;所述外壳设置在内壳的上部,且外壳与内壳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外壳中间的两侧位置,且安装孔与外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灯孔设置在外壳的左端,且灯孔与外壳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感应头设置在外壳的右端,且感应头与外壳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安装座设置在内壳内部中间的两侧位置,且安装座与内壳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内壳内部的右端,且控制电路板与内壳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输入端口设置在内壳背部中间两侧的外壁上,且输入端口与内壳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输出端口设置在控制电路板的左侧,且输出端口与控制电路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灯座设置在内壳内部的左端,且灯座与内壳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所述内壳为矩形凹槽,且内壳上部呈矩形状排列设置四处螺栓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所述安装座为圆柱状,且安装座与安装孔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所述控制电路板为长方形状,且控制电路板由wb1002f型多普勒雷达传感器、wth118-1a型电位器安装在pc板上,控制电路板与输入端口通过电线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所述灯孔贯穿外壳与内壳内部的灯座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所述感应头为tad-k218d-220型蜜蜂眼睛式感应头,且感应头与控制电路板通过电线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所述灯座为圆柱状,且灯座与控制电路板通过输出端口利用金属导线相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靠微波反射移动物体感应亮,白天强光下不会亮,阴天或光线暗会亮,能穿过木门玻璃亮,穿不过金属类密封墙体,人或者移动物体一直在感应区域内活动,会持续点亮不会灭,人离开后30秒左右,会自动熄灭,感应距离4-8米,雷达感应比较灵感精准。

2、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将感应头设置为蜜蜂眼睛式感应透镜,从而使感应头的感应角度更大,灵敏度更高。

3、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内壳内部设置安装座方便与外壳卡合,将内壳的四周开设螺栓孔,再将内壳与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双重固定,从而使内壳与外壳安装牢固。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控制电路板与感应头的改进,具有通过人或移动物体感应使灯自动亮起或熄灭,感应角度大,灵敏度高,双重固定安装牢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壳1、外壳2、安装孔3、灯孔4、感应头5、安装座6、控制电路板7、输入端口8、输出端口9、灯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包括:内壳1、外壳2、安装孔3、灯孔4、感应头5、安装座6、控制电路板7、输入端口8、输出端口9、灯座10;外壳2设置在内壳1的上部,且外壳2与内壳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安装孔3设置在外壳2中间的两侧位置,且安装孔3与外壳2为一体式结构;灯孔4设置在外壳2的左端,且灯孔4与外壳2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感应头5设置在外壳2的右端,且感应头5与外壳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安装座6设置在内壳1内部中间的两侧位置,且安装座6与内壳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控制电路板7设置在内壳1内部的右端,且控制电路板7与内壳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输入端口8设置在内壳1背部中间两侧的外壁上,且输入端口8与内壳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输出端口9设置在控制电路板7的左侧,且输出端口9与控制电路板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灯座10设置在内壳1内部的左端,且灯座10与内壳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内壳1为矩形凹槽,且内壳1上部呈矩形状排列设置四处螺栓孔,方便与外壳2固定。

具体的,安装座6为圆柱状,且安装座6与安装孔3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控制电路板7为长方形状,且控制电路板7由wb1002f型多普勒雷达传感器、wth118-1a型电位器安装在pc板上,控制电路板7与输入端口8通过电线相连接。

具体的,灯孔4贯穿外壳2与内壳1内部的灯座10相连接。

具体的,感应头5为tad-k218d-220型蜜蜂眼睛式感应头,且感应头5与控制电路板7通过电线相连接。

具体的,灯座10为圆柱状,且灯座10与控制电路板7通过输出端口9利用金属导线相连接。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内壳1通过输入端口8与预埋在墙体内部的电源线相连接,再将控制电路板7与输入端口8相连接,连接后将内壳1放置在墙体预留的凹槽内,然后将灯座10与控制电路板7上的输出端口9利用金属导线相连接,最后将感应头5与控制点路板7通过电线连接,再将外壳2与内壳1通过螺栓与安装座6相卡合固定,然后将灯安装灯孔4内,使用方便,具有节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一种雷达感应式灯座,通过靠微波反射移动物体感应亮,白天强光下不会亮,阴天或光线暗会亮,能穿过木门玻璃亮,穿不过金属类密封墙体,人或者移动物体一直在感应区域内活动,会持续点亮不会灭,人离开后30秒左右,会自动熄灭,感应距离4-8米,雷达感应比较灵感精准,将感应头设置为蜜蜂眼睛式感应透镜,从而使感应头的感应角度更大,内壳内部设置安装座方便与外壳卡合,将内壳的四周开设螺栓孔,再将内壳与外壳通过螺栓固定,双重固定,从而使内壳与外壳安装牢固,解决了安装灯使用时需要自己动手将灯打开或关闭,在家中安装使用老年人有时会忘记关灯浪费电,安装灯座带有感应头,感应头为普通的透镜,透光差。感应人体温度迟钝,得不到及时的照明,灯座接线或安装时,拆卸安装外壳操作复杂,安装不牢固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