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2220发布日期:2020-09-15 19:3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依靠其独特的低价、低耗、高亮度、长寿命等优越性一直在移动终端的显示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现有的led应用中,灯具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各种灯条,家用照明灯,台灯等等,但是由于现有的led灯具采用的led光源是一颗一颗的led灯珠,也就是通过表面贴装smd的方式,其led光源尺寸是相当大的,从而进一步导致其相应的灯具的尺寸也很大,使得灯具的应用场景受限,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灯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相关技术中的led灯具的尺寸过大,应用场景受限,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灯具,所述led灯具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光件和导光装置,反光件设置于刀光装置的底部;所述led灯具还包括柔性线光源;

所述柔性线光源为将至少两颗线性排列的倒装led芯片在柔性电路板上直接电连接,并沿各所述led芯片的延伸方向,在led芯片上方直接覆盖连续的封装层所形成;

所述led灯具的出光面包括边缘区域和边缘内区域,所述柔性线光源设置于所述边缘区域,且所述柔性线光源的中的led芯片所在的面与所述导光装置的侧面相对;

自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射入的光,经过导光装置并混光后,从所述导光板的正面出光。

可选的,所述导光装置的边缘区域为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仅包括外边缘区域;

包括外边缘区域和至少一个内边缘区域。

可选的,当所述导光装置的边缘区域仅包括外边缘区域时,所述柔性线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装置的外侧边边缘,并覆盖所述导光装置的侧边至少1/2的位置;

当所述导光装置的的边缘区域包括外边缘区域和至少一个内边缘区域时,所述柔性线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装置的外侧边边缘,和/或设置于所述导光装置的外侧边边缘。

可选的,当所述导光装置的的边缘区域包括外边缘区域和至少一个内边缘区域时,所述led灯具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安装面上。

可选的,所述导光装置所固定的安装面,包括镜子的镜面,所述镜子的镜面尺寸大于所述导光装置的环状中心空间的尺寸。

可选的,当所述导光装置的的边缘区域包括外边缘区域和至少一个内边缘区域时,所述led灯具还包括功能件,所述功能件设置于所述导光装置的环状中心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导光装置包括导光件和扩散件,所述扩散件覆盖于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之上;

或,所述导光装置为整体设置的透光胶。

可选的,导光件的厚度大于等于柔性线光源中的胶体封装层的宽度,且所述导光板的厚度在4mm-10mm之间。

可选的,所述led灯具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底座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反光件固定连接;或,所述led灯具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反光件外部的灯壳,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led灯具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led灯具的背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磁吸、胶粘或魔术贴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安装面之间的固定连接实现所述led灯具在安装面上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ed灯具,所述led灯具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光件和导光装置,反光件设置于刀光装置的底部;led灯具还包括柔性线光源;柔性线光源为将至少两颗线性排列的倒装led芯片在柔性电路板上直接电连接,并沿各led芯片的延伸方向,在led芯片上方直接覆盖连续的封装层所形成;led灯具的出光面包括边缘区域和边缘内区域,柔性线光源设置于边缘区域,且柔性线光源的中的led芯片所在的面与导光装置的侧面相对;自导光板的侧面射入的光,经过导光装置并混光后,从导光板的正面出光。本实用新型中的led灯具,将柔性线光源作为灯的光源,且该线光源通过直接将led芯片固定在电路板上并封装胶体形成,其尺寸大大减小,也进一步导致导光装置的尺寸很小,这样所制得的led灯具的厚度可以做到很薄,大大提升了灯具的应用环境,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led灯具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led灯具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led灯具中,柔性线光源和导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led灯具中,柔性线光源和导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led灯具中,柔性线光源和导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针对于现有技术中,led灯具的尺寸过大,其应用环境受限,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灯具,请参考图1,该led灯具按照组成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反光件3和导光装置2,反光件3设置于刀光装置的底部;led灯具还包括柔性线光源1;

柔性线光源1为将至少两颗线性排列的倒装led芯片12在柔性电路板11上直接电连接,并沿各led芯片12的延伸方向,在led芯片12上方直接覆盖连续的封装层13所形成;

led灯具的出光面包括边缘区域和边缘内区域,柔性线光源1设置于边缘区域,且柔性线光源1的中的led芯片12所在的面与导光装置2的侧面相对;

自导光板的侧面射入的光,经过导光装置2并混光后,从导光板的正面出光。

上述涉及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led灯具的基本结构。其中,柔性线光源1作为该led灯具的初始光源,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柔性线光源1会相应的发出所要的光,具体的光类型,包括光的颜色、光的色温可以通过调整led芯片12,或者是调整胶体封装层13来实现。柔性线光源1所代表的含义是,该光源整体上是呈线形,也就是条状的光源,而且光源其显示效果是连续线性的;该光源的形成方式为cob(chiponboardlight,板上芯片)封装,也就是直接将led芯片12本身,而非经过封装的led灯珠,倒装于电路板11上,直接在电路板11上形成电连接,然后直接在各led芯片12上,形成胶体封装层13即完成该柔性线光源1的封装。对于cob封装工艺下的灯条而言,其尺寸相对于表面贴装smd工艺所形成的灯条尺寸会更加小,而且由于其胶体封装层13贯通各个led芯片12,其显示效果会直接呈现为连续线性发光条,整体性大大提升。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线光源1尺寸小,因此其采用的导光装置2也会相应的减小尺寸。导光装置2的作用,在于利用其高折射率的特点,将入光面的光,从其出光面出射,而且还进一步起到混光的作用,使得出光更加均匀。其中,导光装置2的入光面通常是在侧面,而出光面则是在正面,导光装置2可以将柔性线光源1中的线性光源,变成整个出光面均匀出光的面光源。由于导光装置2的入光面是侧面,因此其尺寸只需要做到与入光的光源相当或者略大即可,保证能接收光源所发出的光,然后将光经过导光装置2的内部结构进行反射折射,并进行混光后,从导光装置2的正面出射。

导光装置2的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一体件,或者是组合件。具体而言,一体件也就是通过一个部件,实现导光装置2的功能,按照功能的类型,导光装置2可以分为导光功能和混光功能;其中,导光功能也就是对入射光进行光路调整,将入射光的方向改变,从线光源变成面光源;而混光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更加均匀的面光源,其形成可以是在基材中加入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或者是将微粒子分散在树脂层之间,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不断的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于此同时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的现象,造成了扩散的效果,提升了出射光的均匀度。因此,导光装置2可以包括导光件21和扩散件22,扩散件22覆盖于导光件21的出光面之上,请参考图2。这种导光装置2,通过导光件21实现光路的调整,通过扩散件22实现混光。导光件21也称为导光板、导光片等,扩散件22则也可称之为扩散膜或者扩散片。另外,导光装置2可以为整体设置的透光胶。透光胶本身可以直接起到导光和混光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21的厚度大于等于柔性线光源1中的胶体封装层的宽度,且导光板的厚度在4mm-10mm之间。由于柔性线光源1的尺寸很小,相应的导光件21的厚度也可以做到很小,只要能保证导光件21的侧面能正常入光即可;为了正常的入光,导光件21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柔性线光源1中的胶体封装层13的宽度,这样柔性线光源1的正面出光可以正常入光到导光件21中。而将导光件21设置为较薄,可以进一步降低所制得的led灯具的厚度,提升显示效果。

为了导光装置2能够正常导光,实现足够的出光量,导光装置2的底部,也就是出光面的背面通常还设有反光件3。其中,反光件3的作用在于,将经过导光装置2内部折射从而向导光装置2底部出射的光,再反射到正面方向,并防止其背后漏光。这样可以降低将光源侧面入光变为正面出光所带来的光强损耗。反光件3仅仅需要起到反射和遮光的作用,其反射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具体而言,反光件3包括镜面反射或者浅色面反射,也就是说,反光件3可以是镜面材料,或者是白色、黄色等浅色材料制成。

导光装置2的侧面入光,设置于柔性线光源1的正面;而柔性线光源1设置于led灯具的外部边缘,环绕led灯具的外部轮廓,也就是导光装置2的边缘区域。柔性线光源1的正面尺寸略大于其侧面尺寸,也就是正面出光的面积大于侧面出光的面积,导光装置2的侧边尺寸则大于等于柔性线光源1正面的宽度,使得其进光效果良好。

本实施例中的led灯具,将柔性线光源1作为灯的光源,且该线光源通过直接将led芯片12固定在电路板11上并直接封装胶体形成,其尺寸大大减小,也进一步导致导光装置2的尺寸很小,这样所制得的led灯具的厚度可以做到很薄,大大提升了灯具的应用环境,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如实施例一中所示的led灯具,其中导光装置2的形状为与led灯具外形匹配的完整形状,或与led灯具外形匹配的环状。导光装置2的形态,可以包括一整个完整的导光装置2,或者是导光装置2为中空的环状结构。不管是哪种形态,其都可以实现导光,只是出光面产生了差异,分别是一整个面光源出光,或者是环状的面光源出光。两种不同的出光面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面光源为一整体时,led灯具的应用可以是在台灯、房间照明灯、路灯等等地方,面光源为环状时,则可以应用在中空的部分有其他部件需要配合照明使用的情况,如镜子、相机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光装置的边缘区域仅包括外边缘区域时,柔性线光源设置于导光装置的外侧边边缘,并覆盖导光装置的侧边至少1/2的位置;

当导光装置的的边缘区域包括外边缘区域和至少一个内边缘区域时,柔性线光源设置于导光装置的外侧边边缘,和/或设置于导光装置的外侧边边缘。请参考图2和图3,根据导光装置2的形态的不同,柔性线光源1的具体设置位置也有所区别;具体在于,如果导光装置2是完全的形状,那么柔性线光源1就只能设置在外侧边缘,从导光装置2的外侧侧边入光;而如果导光装置2是中空的环状,那么柔性线光源1除了可以设置在外侧边缘之外,还可以设置在内侧边缘。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安装的便利性,选择在导光装置2的外部边缘设置,或者是根据美观度,选择在导光装置2的内部边缘设置。

而如果导光装置2是整体形状时,由于导光装置2的一体性好,因此特别的,柔性线光源1设置在外侧边缘时无需覆盖导光装置2的所有侧边,也就是可以仅覆盖一部分侧边,这个一部分具体可以是至少1/2,也就是一半。而如果导光装置2是中空的环状,由于其中空的特点,导光的整体性会较差,这种情况下为了良好的导光效果,柔性线光源1应当覆盖整个导光装置2的整个侧面,包括外侧面,和/或内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光装置的的边缘区域包括外边缘区域和至少一个内边缘区域时,led灯具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安装面上。虽然灯具的作用都是照明,但是根据具体照明场景的不同,灯具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当导光装置2是环状时,led灯具的应用中,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于安装面上。led灯具固定的安装面可以是墙面、家具的表面等,具体的,导光装置所固定的安装面,包括镜子的镜面,镜子的镜面尺寸大于导光装置的环状中心空间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光装置的的边缘区域包括外边缘区域和至少一个内边缘区域时,led灯具还包括功能件,功能件设置于导光装置的环状中心空间内。功能件可以是需要照明功能的一些设施,比如说镜子、摄像头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led灯具还可以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杆,底座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杆与反光件3固定连接;或,led灯具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反光件3外部的灯壳,支撑杆与灯壳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led灯具可以是台灯;台灯具有底座和支撑杆,其中底座用于将台灯放置于平台上,支撑杆则用于连接底座和台灯照明的部分,同时起到对光源的拔高作用。而根据台灯照明部分,也就是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led灯具的基础构成,其还可以包括一个灯壳,灯壳笼罩于照明部分之外,可以起到遮光和反射,以及固定的作用,其中固定的作用就是通过灯壳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实现台灯。

在一些实施例中,led灯具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与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位于led灯具的背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磁吸、胶粘或魔术贴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安装面之间的固定连接实现led灯具在安装面上的固定连接。通过在led灯具的背部设置第一连接件,以及另外的与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安装面上,可以是胶粘、螺纹紧固件等方式,然后再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来实现整个led灯具在安装面上的固定连接。而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磁吸、胶粘或者是魔术贴等方式实现。这种方式既可以实现led灯具和安装面之间的固定连接,又便于拆卸,且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二连接件直接与安装面固定连接,led灯具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是十分简便的。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应用仅仅是本实施例所示例的几种应用,应当理解的是led发光器件的应用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几种领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