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6702发布日期:2020-11-06 12:2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多灯体串接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灯体通常都是单独设置,单独使用,对于多个灯体进行串接的技术,通常是采用一些装饰用的小led灯,通过一根连线将多个易于安装的小led灯进行串联或者并联连接,而针对大的灯体的连接,借用小led灯的串接方式无疑操作麻烦,且该种连接方式会对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和美观性造成影响,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多灯体方便、紧凑且安全串接的led灯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灯具,包括四方形框体,所述的四方形框体的下方封盖设置有不透光的封板,所述的四方形框体的上方罩设有透光罩,所述的封板与所述的透光罩之间设置有led发光装置,所述的四方形框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部分别设置有电连接插头和与所述的电连接插头相配合的电连接插座,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和所述的电连接插座正对设置,所述的led发光装置的正极与所述的电连接插头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的led发光装置的负极与所述的电连接插头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的电连接插头的正极与所述的电连接插座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的电连接插头的负极与所述的电连接插座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的四方形框体由四个竖向设置的支撑壁首尾相接而成,四个所述的支撑壁分别为第一支撑壁、第二支撑壁、第三支撑壁和第四支撑壁,所述的第一支撑壁与所述的第三支撑壁相对而设,所述的第二支撑壁与所述的第四支撑壁相对而设;上述四方形框架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所述的led发光装置包括两个长条状的光源板,两个所述的光源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撑壁和所述的第三支撑壁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的光源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由多个led灯珠相连接构成的led发光构件,两个所述的光源板之间设置有导光板,所述的led灯珠正对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部;上述led发光装置结构简单,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导出到透光罩,实现光线的向外照射;

两个所述的led发光构件分别为第一led发光构件和第二led发光构件,所述的第一led发光构件的正极与所述的电连接插头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led发光构件的负极与所述的第二led发光构件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led发光构件的负极与所述的电连接插头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的电连接插头包括第一正极导电柱和第一负极导电柱,所述的第二支撑壁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长条状的第一导线板,所述的第一导线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内外贯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的内端头分别嵌入设置在两个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二支撑壁上设置有两个贯通的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一伸出孔,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的外端头分别伸入设置在对应位置的所述的伸出孔内,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的第一伸出孔、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的第一伸出孔之间均设置有环状插接间隙;

所述的第一导线板的内侧壁上间隔布设有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所述的第一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的后端头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导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led发光构件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的后端头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导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led发光构件的负极相连接。导线板不仅用于导电线的布设,同时用于给导电柱的安装提供稳定的定位基础。

所述的电连接插座包括第二正极导电柱和第二负极导电柱,所述的第四支撑壁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长条状的第二导线板,所述的第二导线板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内外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的内端头分别嵌入设置在两个所述的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与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正对设置,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与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正对设置,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的外端头的外部均套设有可供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伸入插装的导电套,所述的第四支撑壁上设置有两个贯通的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二安装孔同轴的第二伸出孔,两个所述的导电套分别穿过对应位置的所述的第二伸出孔向外伸出,所述的环状插接间隙可供所述的导电套伸入插装;

所述的第二导线板的内侧壁上间隔布设有第三导电线,所述的第三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led发光构件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三导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led发光构件的正极相连接。通过导电柱与导电套构成的电连接插座结构简单,导线板不仅用于导电线的布设,同时用于给导电柱的安装提供稳定的定位基础;环状插接间隙的设置使得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插装连接时,供导电套伸入隐藏安装,使得整体结构紧凑,且使用更为安全。

所述的第一导线板与所述的第二导线板之间通过第三导线板相连接,所述的第三导线板上并列间隔布设有第四导电线和第五导电线,所述的第四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导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导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的后端相连接。第三导线板用于导电线的布设安装。

两个所述的导电套与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的外端头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的外端头分别插入安装在两个所述的导电套的一端。导电套与第二正极导电柱和第二负极导电柱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整灯单独使用时,可将导电套从导电柱上拆下,便于整灯的安装。

所述的导电套的侧部开有缺口,使所述的导电套在各处的纵向截面呈“c”型,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与所述的导电套的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c型导电套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便于第一正极导电柱、第一负极导电柱、第二正极导电柱和第二负极导电柱与导电柱之间的过盈紧配合。

所述的导电套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导电内圈和绝缘外圈,所述的第二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二负极导电柱与所述的导电内圈紧配合,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和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在插装后与所述的导电内圈紧配合。导电内圈实现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相互之间的电连接,绝缘外圈实现导电套与外界直接的绝缘,确保安全使用。

所述的第一导线板与所述的第二支撑壁、所述的第二导线板与所述的第四支撑壁之间通过多个绝缘定位销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定位销包括安装部和定位部,所述的安装部上套接有一硅胶垫圈,所述的安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支撑壁或所述的第四支撑壁上,所述的定位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导线板或所述的第二导线板的内侧壁,所述的硅胶垫圈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导线板与所述的第二支撑壁或所述的第二导线板与所述的第四支撑壁之间。上述用于实现第一导线板与第二支撑壁、第二导线板与第四支撑壁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硅胶垫圈的作用是为了使导电柱尽量长些,与导电套有充分的接触,保证接触的可靠性。

所述的第一正极导电柱与所述的第一负极导电柱的外端头可拆卸地套接有绝缘护套。在不使用时,确保整灯的安全绝缘。

所述的四方形框体内设置有搁置框架,所述的封板搁置安装在所述的搁置框架上,所述的封板上设置有两块垫板,所述的第三导线板位于两块所述的垫板之间,所述的垫板上设置有反光纸,所述的反光纸上设置有所述的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上设置有第一透光板,所述的第一透光板上设置有第二透光板,所述的第二透光板覆盖设置在所述的四方形框体上,通过所述的透光罩罩设在所述的第二透光板上。搁置框架对封板的安装起到支撑作用;垫板给反光纸的安装提供支撑;通过导光板投射到反光纸上的光线可经由反光纸发生反光,使得这些光线也可有效地通过透光罩向外投射,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能源的浪费;led灯珠发射出的光线在导光板的作用下投射到第一透光板,再经由第一透光板投射到透光罩上,通过透光罩投射到外部,可实现透光罩出光的均匀性;通过在第一透光板上紧密贴合设置第二透光板,进一步实现出光的均匀性,同时第二透光板覆盖设置在四方形框体上,透光罩罩设在第二透光板上,使得光线能够通过第二透光板投射到透光罩的边缘,从而实现透光罩的整个上表面都能发出均匀的光线。

所述的透光罩为pc扩散罩,所述的pc扩散罩包括水平设置的扩散平面,所述的第二透光板通过所述的扩散平面压设安装在所述的四方形框体上,使所述的第二透光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的扩散平面的内表面贴合安装,所述的扩散平面的四个侧部设置有竖向的安装壁,四个所述的安装壁首尾相接形成与所述的四方形框体相配合的安装框,所述的安装框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勾,所述的四方形框体的下方侧部环绕设置有内凹的定位凹槽,通过所述的定位勾勾设在所述的定位凹槽内实现将所述的pc扩散罩安装在所述的四方形框体上。上述透光罩结构简单,通过定位勾和定位凹槽的配合实现pc扩散罩与四方形框体的稳定安装,拆装方便。

所述的垫板为亚克力垫板。亚克力板具有使用寿命好、自重轻、可回收率高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整灯的使用寿命,降低整灯的重量,同时环保。

所述的第一透光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的光源板之间,且所述的第一透光板的两个外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光源板的内侧端面相贴合将所述的led灯珠覆盖住。第一透光板的两个外侧端面分别与两个光源板的内侧端面相贴合将led灯珠覆盖住,确保led灯珠发出的所有光线都能够经由第一透光板投射到第二透光板,进而投射到pc扩散罩,确保所有光线出光的均匀性。

所述的第一透光板的下表面正对所述的led灯珠的位置上喷涂有白色漆形成半透光区域,所述的半透光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的光源板的内侧壁到正对的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部之间的直线距离。通过该半透光区域实现通过该区域透射出去的光线亮度与通过导光板导出的光线亮度基本一致,实现整体出光的均匀性。

所述的第一透光板和所述的第二透光板均为透明亚克力板。透明亚克力板透光性佳,可达92%以上,所需的灯光强度较小,节省电能;同时亚克力板的使用寿命好、自重轻、可回收率高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整灯的使用寿命,降低整灯的重量,节能环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四方形框体两个侧部正对设置的电连接插头和与电连接插头相配合的电连接插座,其中灯具内的led发光装置的正极与电连接插头的正极相连接,led发光装置的负极与电连接插头的负极相连接,电连接插头的正极与电连接插座的正极相连接,电连接插头的负极与电连接插座的负极相连接,不仅可实现整灯的独立安装使用,也可通过相配合的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之间的插接配合实现多个该结构的灯具之间的安全且便捷的串接安装,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且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单灯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两个本本实用新型的灯体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安装在四方形框体上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安装在四方形框体上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壁与导线板通过绝缘定位销固定安装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led灯具,包括四方形框体1,四方形框体1的下方封盖设置有不透光的封板2,四方形框体1的上方罩设有透光罩3,封板2与透光罩3之间设置有led发光装置,四方形框体1的相对的两个侧部分别设置有电连接插头和与电连接插头相配合的电连接插座,电连接插头和电连接插座正对设置,led发光装置的正极与电连接插头的正极相连接,led发光装置的负极与电连接插头的负极相连接,电连接插头的正极与电连接插座的正极相连接,电连接插头的负极与电连接插座的负极相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四方形框体1由四个竖向设置的支撑壁首尾相接而成,四个支撑壁分别为第一支撑壁101、第二支撑壁102、第三支撑壁103和第四支撑壁104,第一支撑壁101与第三支撑壁103相对而设,第二支撑壁102与第四支撑壁104相对而设;

led发光装置包括两个长条状的光源板4,两个光源板4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壁101和第三支撑壁103的内侧壁上,每个光源板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由多个led灯珠41相连接构成的led发光构件,两个光源板4之间设置有导光板5,led灯珠41正对导光板5的侧部;

两个led发光构件分别为第一led发光构件401和第二led发光构件402,第一led发光构件401的正极与电连接插头的正极相连接,第一led发光构件401的负极与第二led发光构件402的正极相连接,第二led发光构件402的负极与电连接插头的负极相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插头包括第一正极导电柱z1和第一负极导电柱f1,第二支撑壁10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长条状的第一导线板d1,第一导线板d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内外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图中未显示),第一正极导电柱z1和第一负极导电柱f1的内端头分别嵌入设置在两个第一安装孔内,第二支撑壁102上设置有两个贯通的且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一伸出孔1021,第一正极导电柱z1和第一负极导电柱f1的外端头分别伸入设置在对应位置的伸出孔内,第一正极导电柱z1与对应位置的第一伸出孔1021、第一负极导电柱f1与对应位置的第一伸出孔1021之间均设置有环状插接间隙1022;

第一导线板d1的内侧壁上间隔布设有第一导电线d11和第二导电线d12,第一导电线d11的一端与第一正极导电柱z1的后端头相连接,第一导电线d11的另一端与第一led发光构件401的正极相连接,第二导电线d12的一端与第一负极导电柱f1的后端头相连接,第二导电线d12的另一端与第二led发光构件402的负极相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插座包括第二正极导电柱z2和第二负极导电柱f2,第四支撑壁10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长条状的第二导线板d2,第二导线板d2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内外贯通的第二安装孔(图中未显示),第二正极导电柱z2和第二负极导电柱f2的内端头分别嵌入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孔内,第一正极导电柱z1与第二正极导电柱z2正对设置,第一负极导电柱f1与第二负极导电柱f2正对设置,第二正极导电柱z2和第二负极导电柱f2的外端头的外部均套设有可供第一正极导电柱z1和第一负极导电柱f1伸入插装的导电套6,第四支撑壁104上设置有两个贯通的且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孔同轴的第二伸出孔1041,两个导电套6分别穿过对应位置的第二伸出孔1041向外伸出,环状插接间隙1022可供导电套6伸入插装;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导线板d2的内侧壁上间隔布设有第三导电线d21,第三导电线d21的一端与第一led发光构件401的负极相连接,第三导电线d21的另一端与第二led发光构件402的正极相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板d1与第二导线板d2之间通过第三导线板d3相连接,第三导线板d3上并列间隔布设有第四导电线d31和第五导电线d32,第四导电线d31的一端与第一正极导电柱z1的后端相连接,第四导电线d31的另一端与第二正极导电柱z2的后端相连接,第五导电线d32的一端与第一负极导电柱f1的后端相连接,第五导电线d32的另一端与第二负极导电柱f2的后端相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两个导电套6与第二正极导电柱z2和第二负极导电柱f2的外端头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二正极导电柱z2和第二负极导电柱f2的外端头分别插入安装在两个导电套6的一端。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导电套6的侧部开有缺口61,使导电套6在各处的纵向截面呈“c”型,第一正极导电柱z1、第一负极导电柱f1、第二正极导电柱z2和第二负极导电柱f2与导电套6的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导电套6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导电内圈601和绝缘外圈602,第二正极导电柱z2和第二负极导电柱f2与导电内圈601紧配合,第一正极导电柱z1和第一负极导电柱f1在插装后与导电内圈601紧配合。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板d1与第二支撑壁102、第二导线板d2与第四支撑壁104之间通过多个绝缘定位销7实现固定连接,绝缘定位销7包括安装部71和定位部72,安装部71上套接有一硅胶垫圈711,安装部71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壁102或第四支撑壁104上,定位部72位于第一导线板d1或第二导线板d2的内侧壁,硅胶垫圈711设置在第一导线板d1与第二支撑壁102或第二导线板d2与第四支撑壁104之间。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正极导电柱z1与第一负极导电柱f1的外端头可拆卸地套接有绝缘护套8。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四方形框体1内设置有搁置框架105,封板2搁置安装在搁置框架105上,封板2上设置有两块垫板21,第三导线板d3位于两块垫板21之间,垫板21上设置有反光纸22,反光纸22上设置有导光板5,导光板5上设置有第一透光板23,第一透光板23上设置有第二透光板24,第二透光板24覆盖设置在四方形框体1上,通过透光罩3罩设在第二透光板24上。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透光罩3为pc扩散罩,pc扩散罩包括水平设置的扩散平面31,第二透光板24通过扩散平面31压设安装在四方形框体1上,使第二透光板24的上端面与扩散平面31的内表面贴合安装,扩散平面31的四个侧部设置有竖向的安装壁32,四个安装壁32首尾相接形成与四方形框体1相配合的安装框,安装框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勾321,四方形框体1的下方侧部环绕设置有内凹的定位凹槽11,通过定位勾321勾设在定位凹槽11内实现将pc扩散罩安装在四方形框体1上。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垫板21为亚克力垫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23设置在两个光源板4之间,且第一透光板23的两个外侧端面分别与两个光源板4的内侧端面相贴合将led灯珠41覆盖住。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23的下表面正对led灯珠41的位置上喷涂有白色漆形成半透光区域231,半透光区域231的宽度大于光源板4的内侧壁到正对的导光板5的侧部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23和第二透光板24均为透明亚克力板。

整灯单独使用时,可将导电套6拆下,在其中一侧的正极导电柱和负极导电柱上插接上配合使用的特制的连接插头,通过该连接插头的一端与灯具驱动的低压端相连,灯具驱动的另一端与220v的外部电源相连接即可,而在另一侧的正极导电柱和负极导电柱上套接上绝缘护套8实现绝缘保护;而多灯串接只需将相邻灯体上的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插接安装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