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70822阅读:来源:国知局
透射光Tr3 ;该第三反射光线Re3经由反射片13反射为第四入射光In4而再次入射至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并被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进一步分成朝向反射片13的第四反射光Re4以及透过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第四透射光Tr4,以此类推。这样,来自中间光源11的入射光Inl和In3在远离该中间光源11的方向X和-X上至少以第一至四透射光Trl-Tr4从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上表面出射该背光模组。也就是说,第一入射光线Inl,沿着导光空间M,一边向远离光源11的方向X和-X传播一边逐渐从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向上射出。类似的,图2所示实施例中,左侧的光源11和右侧的光源11发出的光线,经由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多次反射和透射以及反射片13的多次反射,也沿着导光空间M —边向远离光源11的方向X和-X传播一边逐渐从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向上射出。结果,来自多个光源11的光线被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和反射片13引导为以面光源的方式从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向上出射。
[0023]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也称为半透半反膜,其按照一定的透反比将入射光分成透射光和反射光。该板状光强分光构件的透反比是在一入射位置的透射光与反射光的光强之比。
[0024]在一些示例中,在该背光模组的至少部分区域中,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在远离光源11的方向上增大。
[0025]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例如,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和反射片13具有相同的面积的矩形形状,光源11仅沿着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和反射片13的第一侧El设置。在此情况下,在整个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平面范围内,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光源11的方向上增大,例如从最靠近光源11的第一侧El向最远离光源11的第二侧E2的方向X上增大。由于光源11发出的光线在远离光源11的方向X上减小,而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在远离光源11的方向X上增大,这样可使得在较远离光源11的位置的透射光Tr3的光强更接近于较靠近光源11的位置的透射光Trl的光强,从而可有利于以面光源的方式出射的出射光的均匀性。
[0026]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另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和第二光源11 (均以实线框示出)沿着矩形的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和反射片13的相对的第一侧El和第二侧E2设置。在此情况下,例如,以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平行于其第一侧El和第二侧E2的中线(以图3中的虚线示出)为界将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所在平面分为相邻于第一光源的第一区域Rl和相邻于第二光源的第二区域R2。在该第一区域Rl内,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该第一光源的方向X上增大;类似地,在该第二区域R2内,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第二光源的方向-X上增大。这样,可有利于背光模组的以面光源的方式出射的出射光的均匀性。
[0027]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光源至第四光源11 (均以实线框示出)分别沿着矩形的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和反射片13的第一至第四侧E1-E4设置。在此情况下,例如,以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两条对角线(以图3中的虚线示出)为界将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所在平面分为分别相邻于第一至第四光源的第一至第四区域。在该第一区域内,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该第一光源的方向X上增大;在该第二区域内,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第二光源的方向-X上增大;在该第三区域内,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第三光源的方向-Y上增大;在该第四区域内,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第四光源的方向Y上增大。这样,可有利于背光模组的以面光源的方式出射的出射光的均匀性。
[0028]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例如,多个光源11例如为点光源(以虚线方框示出),且以阵列形式布置在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和反射片13之间。例如,多个光源11设置于反射片13上。多个光源11朝向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发光。图4中的多条虚线表示每相邻两个点光源11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多条虚线将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划分为与多个光源11 一一对应的多个矩形子区域SR,每一子区域SR的中心区域正对相应的光源11的中心区域。在每一子区域SR中,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光源11的方向上增大,例如在该子区域的中心朝向其外围的方向x、-x、y、-y上增大。这样,由于每一光源11发出的光线在远离该光源11的方向X、-X、Y、-Y上减小,而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透反比在该远离光源11的方向X、-X、Y、-Y上增大,可有利于背光模组的以面光源的方式出射的出射光的均匀性。
[0029]在上述实施例中,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例如为用于可见光的宽带分光膜,也称为中性分光膜。例如,该板状光强分光构件在各处的透射率与反射率之比均为50:50。
[0030]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例如为金属分光膜或电介质分光膜。
[0031]在一个不例中,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为包含多层电介质层SL的多层电介质分光膜。例如,如图6所示,在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采用多层电介质分光膜SL的情况下,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例如在图1所示的单侧入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所述至少部分区域中,多层电介质分光膜12的电介质层SL的层数在远离对应光源的方向X上减小,从而使得多层电介质分光膜12的透反比可在远离对应光源的方向X上增大。例如,该多层电介质分光膜12可采用3Μ公司的ESR(Vikviti? 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多层膜的技术,通过控制其所包含的电介质层的层数以实现希望的透反比。
[0032]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如图7所示,该背光模组10可具有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基本上相同的构造,除了其还可选择性地包括承载层14、光散射层15和遮光构件16之外。
[0033]如图7所示的背光模组中,承载层14设置在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与所述反射片相反的一侧,用于承载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在一个示例中,该承载层14的折射率大于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折射率。这样,从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的上表面出射的倾斜光线,例如图1和2中示出的透射光Trl-Tr4可被具有较高折射率的承载层14折射为更接近竖直向上,从而有利于背光模组的出射光以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Z正向出射。在图4所不的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具有较高折射率的承载层14,从板状光强分光构件12出射的光线将更多地入射至承载层14上方的光散射层15。
[0034]继续参看图7,设置在承载层14上方的光散射层15用于将入射其中的光线发生散射。这样,使得来自光源11的光线以面光源的方式从各个方向出射背光模组,图7中示出了该背光模组中的部分光路。
[0035]在一个示例中,承载层14与光散射层15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例如,光散射层15的基体材料与承载层15的材料相同,且光散射层15是通过在基体材料的一表面区域掺入射率不同于该基体材料的散射粒子而形成。例如,承载层14和光散射层15的基底材料可以为高折射率玻璃。例如,光散射层15的基底材料例如也为火石玻璃,且其中掺有作为散射粒子的石英砂。又例如,光散射层15也可以是通过使得该承载层的表面粗糙化而形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