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90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工地现场对发电机转轮的内、外圆、上下端面进行车削、磨削加工,并对转轮上冠法兰上平面上的圆周分布的孔进行钻削、镗削加工的一种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
背景技术
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蓬勃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电力需要投产发电装机9000万KW,其中大型机组8500万KW,开工建设1亿KW。目前,在建发电设施,到2006年投入运营的发电能力有5500万KW。据推算,到2006年电力仍有较大缺口,为此国家大力发展水电站。
在水电站所组成的部件中,转轮属于核心部分。由于转轮体积大,直径在7000mm左右,高度在2800-3000mm(如图2所示),而电站一般地处山区,因此转轮运到电站极不方便,有些地区甚至无法运输,因此就需要将转轮分成若干分件(图1是其中的一分件),分别运至电站现场进行焊接组装,然后再进行加工,这就需要将加工设备(由于转轮体积很大,这种加工设备比转轮的体积更大)搬到现场。但由于运输原因,要求设备本身体积不能过大。因此目前国内还没有厂家生产类似设备,国外虽然有这种大体积的加工设备,但只能完成简单的车削内、外圆的工作,而且是作为进口电站设备的配套设备,只能一次性使用后废弃,另外,这种加工设备结构也很复杂。因此开发研制多功能、通用型、小体积的转轮专用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本发明设备可以在电站现场对装焊成型后的转轮进行加工,达到使用要求。
该设备所加工的工件(转轮体)外圆直径可达φ7200mm,高度可达2800-3000mm,内圆直径可达φ2000mm,设备所加工工件的最大重量可达360吨。
该设备加工的包括有上端面I、内圆面II、分布在端面上的把合孔III,外圆面V、VI,下端面IV。(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工作台2、横梁支座3、工件支承座7、旋转横梁4、车削刀架5、镗削刀架6;所述工作台2位于底座1和横梁支座3之间,旋转横梁4通过横梁支座3固定在工作台2上,旋转横梁4呈双翅结构,两支臂上分别有可作横向及垂直移动的车削刀架5和可作横向移动及垂直移动的镗削刀架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设备它还包括工件把合法兰9、立柱10、外圆车削刀架11;用于工件把合法兰9固定在横梁支座3上,可横向和纵向移动的外圆车削刀架11活动固定在立柱10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件支承座7上固定有辅助支承7-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设备它还包括可作横向移动的下端面车削刀架8,所述下端面车削刀架8固定在横梁支座3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支座3由三段横梁支座3-1、3-2、3-3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支座3由二段横梁支座3-1、3-2组成。
本发明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具有如下优点①在结构上改变了传统的大型设备加工大型零件的模式,而是以若干功能部件组合而成,加工比设备本身大而重的零件。功能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转轮体(工件)的大小和结构形式的不同而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完成小型设备对大型转轮体的加工;并具备一定通用性,可以按电站施工地点搬迁,加工多个电站的不同结构的转轮体,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②在加工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立式车床通过工件旋转加工转轮体这种圆环形零件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工件固定,横梁旋转的方式完成车削、磨削、钻削、镗削等工序的加工。③旋转横梁采用双翅结构,一端安装车削刀架,另一端安装镗削刀架,在车削刀架进行车削端面时镗削刀架也随之移动,起到平衡作用。④回转工作台直径仅为φ3600mm,承载能力达到420吨。⑤与国外同类型设备相比,本设备不仅能完成车削、磨削工作,还能完成钻孔、镗孔工作。⑥与国外同类型设备相比,本设备可重复多次使用。⑦本设备不仅能加工转轮体这种特型零件,还可以作为通用设备加工大型圆环型零件。


图1为本发明需加工工件(转轮体)的其中一个分件图;图2为本发明需加工工件(转轮体)在工地现场焊接后的结构剖示图;图3为本发明加工专机在加工工件(转轮体)的上端面I、内圆面II及把合孔III时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发明加工专机在加工工件(转轮体)下端面IV时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发明加工专机在加工工件(转轮体)外圆V、VI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底座,2.工作台,3.横梁支座,3-1.3-2.3-3横梁支座,4.旋转横梁,5.车削刀架,6.镗削刀架,7.工件支承座,7-1.工件辅助支承,8.下端面车削刀架,9.工件把合法兰,10.立柱,11.外圆车削刀架。
I.上端面,II.内圆面,III.把合孔,IV.下端面,V、VI.外圆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同时本发明的优点也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发明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它包括底座1、工作台2、横梁支座3、工件支承座7、旋转横梁4、车削刀架5、镗削刀架6;所述工作台2位于底座1和横梁支座3之间,旋转横梁4通过横梁支座3固定在工作台2上,旋转横梁4呈双翅结构,两支臂上分别有可作横向及垂直移动的车削刀架5和可作横向移动及垂直移动的镗削刀架6,横梁支座3由三段横梁支座3-1、3-2、3-3组成(如图3所示)。
本发明设备它还包括工件把合法兰9、立柱10、外圆车削刀架11;用于工件把合法兰9固定在横梁支座3上,可横向和纵向移动的外圆车削刀架11活动固定在立柱10上,所述工件支承座7上固定有辅助支承7-1,横梁支座3由三段横梁支座3-1、3-2、3-3组成(如图5所示)。
本发明设备它还包括可作横向移动的下端面车削刀架8,所述下端面车削刀架8固定在横梁支座3上,横梁支座3由二段横梁支座3-1、3-2组成(如图4所示)。
本发明设备由若干功能部件根据工件的加工部位不同而有3种组合方式。
第一种组合方式见图3,包括底座1、工作台2、横梁支座3-1、3-2、3-3、旋转横梁4、车削刀架5、镗削刀架6、工件支承座7。工作时工件(转轮体)固定在工件支承座7上,工作台2在底座1上进行旋转运动,采用交流主轴电机驱动;旋转横梁4通过横梁支座3-1、3-2、3-3固定在工作台2上也随之进行旋转,旋转横梁4呈双翅结构,两支臂上分别有车削刀架5、镗削刀架6。车削刀架5可沿导轨作横向移动及垂直移动,配合工作台2旋转能够完成对工件(转轮体)的上端面(加工面I)、内圆(加工面II)的车削、磨削加工。镗削刀架6可沿导轨作横向移动及垂直移动,此时工作台2进行旋转分度,能够完成对工件(转轮体)端面上的24个把合孔(加工面III)的镗削加工。
第二种组合方式见图4,包括底座1、工作台2、横梁支座3-1、3-2、下端面车削刀架8、工件支承座7。工作时工件(转轮体)固定在工件支承座7上,工作台2在底座1上进行旋转运动,下端面车削刀架8通过横梁支座3-1、3-2固定在工作台2上也随之进行旋转;下端面车削刀架8可沿导轨作横向移动,完成对工件(转轮体)下端面(加工面IV)的车削加工。
第三种组合方式见图5,包括底座1、工作台2、横梁支座3-1、3-2、3-3、工件支承座7、工件辅助支承7-1、工件把合法兰9、立柱10、外圆车削刀架11。工作时工件(转轮体)通过工件把合法兰9固定在横梁支座3-3上随工作台2进行旋转运动;立柱10单独固定,外圆车削刀架11沿立柱导轨作垂直移动,沿横向导轨移动,完成对工件(转轮体)外圆(加工面V、VI)的车削、磨削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专业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改变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适当的改变和变形,这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工作台(2)、横梁支座(3)、工件支承座(7)、旋转横梁(4)、车削刀架(5)、镗削刀架(6);所述工作台(2)位于底座(1)和横梁支座(3)之间,旋转横梁(4)通过横梁支座(3)固定在工作台(2)上,旋转横梁(4)呈双翅结构,两支臂上分别有可作横向及垂直移动的车削刀架(5)和可作横向移动及垂直移动的镗削刀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工件把合法兰(9)、立柱(10)、外圆车削刀架(11);用于工件把合法兰(9)固定在横梁支座(3)上,可横向和纵向移动的外圆车削刀架(11)活动固定在立柱(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其特征在于工件支承座(7)上固定有辅助支承(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可作横向移动的下端面车削刀架(8),所述下端面车削刀架(8)固定在横梁支座(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座(3)由三段横梁支座(3-1、3-2、3-3)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座(3)由二段横梁支座(3-1、3-2)组成。
全文摘要
水电站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它包括底座(1)、工作台(2)、横梁支座(3)、工件支承座(7)、旋转横梁(4)、车削刀架(5)、镗削刀架(6);所述工作台(2)位于底座(1)和横梁支座(3)之间,旋转横梁(4)通过横梁支座(3)固定在工作台(2)上,旋转横梁(4)呈双翅结构,两支臂上分别有可作横向及垂直移动的车削刀架(5)和可作横向移动及垂直移动的镗削刀架(6)。本发明在结构上改变了传统的大型设备加工大型零件的模式,而是以若干功能部件组合而成,加工比设备本身大而重的零件,可大大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23Q1/25GK1846930SQ20061001898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0日
发明者邓亦清 申请人:武汉华中自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