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718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给机构,特别是一种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
技术背景螺纹加工涉及到各行各业,但目前,对管件进行攻丝时多数都是采用手工 操作或半自动的方式,安全性差,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较大,对一些要求较 高的工件的加工精度难以达到,且加工设备体积大,耗材多成本高,适应产品 规格条件差,维修也不方便。尤其是进给机构对加工的精密程度影响颇大,进 给机构设计不合理会造成很大加工误差。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维修方便的双头 攻丝机进给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一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包括进给箱(61)和设于其内的传动主轴(33),两根攻丝主轴(50)穿过进给箱(61), 一端与攻牙器(7)连接, 由蜗轮-蜗杆结构控制攻丝主轴(50)的水平进给,传动主轴(33)上设有大 齿轮(40)和蜗杆(38),大齿轮(40)与攻丝主轴(50)上的进给齿轮(36) 啮合,控制两根攻丝主轴(50)同向转动;蜗杆(38)通过转轴(55)上的蜗 轮(39)与设在进给箱(61)外侧的挂轮组(74)相连;进给箱(61)箱体内 设有与攻丝主轴(50)同轴心的支撑轴(32),支撑轴(32)套装后轴承座(35), 后轴承座(35)通过设在其内的轴承与攻丝主轴(50)相连,在攻丝主轴(50) 上方设有与挂轮组(74)相连的转轴(49),转轴(49)上设有两个传动齿轮 (34),后轴承座(35)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4)相啮合的齿条(44)。作为优选,进给箱(61)箱体内设有带定位凸起(69)的固定支架(37), 后轴承座(35)上设有直线凹槽(70),所述直线凹槽(70)与固定支架(37) 上的定位凸起(69)对应,使后轴承座(35)只在支撑轴(32)的轴向进行移动。作为优选,挂轮组(74)系由螺距挂轮组、与蜗轮(39)同轴的传动齿轮 (45)及与传动齿轮(45)啮合的齿轮(46)构成;螺距挂轮组包括与齿轮(46) 同轴的第一螺距挂轮(47)和与转轴(49)同轴的第二螺距挂轮(48),第一 螺距挂轮(47)与第二螺距挂轮(48)啮合。作为优选,攻丝主轴(50)上设有带滚珠轴承的轴套(42),所述轴套(42) 与进给箱(61)上的耐磨衬套(43)配合,并在耐磨衬套(43)轴向移动。作为优选,传动齿轮(45)系由尼龙材料制成。作为优选,进给箱(61)中的润滑油(66)至少漫过大齿轮(40)最底下 的齿。本实用新型工作效率高,进给精度高,噪音小,控制攻丝主轴的进给箱由 蜗轮-蜗杆结构进行传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传动主轴上设有蜗杆和大齿 轮,攻丝主轴上的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并通过挂轮组和齿条控制攻丝主轴上的 齿轮在大齿轮轴向移动,从而实现攻丝主轴上的攻牙器的进给。进给箱外侧的挂轮组中蜗轮所在轴上的传动齿轮采用尼龙、塑料等非金属 刚性材料制成,保证进给箱的安全性。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进给失效, 该传动齿轮的齿即可实现由于传动力过大挤压变形,甚至打掉齿轮,及时中断 传动,保证进给箱的安全。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双头攻丝机上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的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 明。 .实施例参考附图l,双头攻丝机主要由振动式给料装置(1)、用来导料 的直线滑槽(2)、卡盘(3)、夹具、工作台(60)、机身(10)、进给箱(61) 组成,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进给机构,该进给机构安装在机身(10)的尾部, 与夹持机构相对,两根攻丝主轴(50)穿过进给箱(61), 一端与攻牙器(7) 连接,与夹持机构上的两加工卡位对应。参考附图2、附图3,进给机构中的进给箱(61)内设有传动主轴(33), 传动主轴(33)与图1中电机(62)相连,且传动主轴(33)上设有蜗杆(38) 和大齿轮(40)与其同速转动。蜗杆(38)与设于其下方的涡轮(39)啮合来 带动与涡轮(39)同轴的传动齿轮(45)的转动,进而带动其所在的整个挂轮 组(74)的运动。传动齿轮(45)由尼龙材料制成,以便于在在机器发生意外 时断齿来保障安全。挂轮组(74)设在进给箱(61)的外侧壁上,除传动齿轮 (45)外还包括齿轮(46)、第一螺距挂齿(47)和第二螺距挂齿(48)。第二 螺距挂齿(48)设在轴(49)上,轴(49)贯穿于进给箱(61),其上还设有 对传动齿轮(34),轴(49)与传动主轴(33)垂直布置。传动主轴(33)的上方设有一对平行布置的支撑轴(32)与进给箱(61)
相连,支撑轴(32)上套有带齿条(44)的后轴承座(35),齿条(44)与后 轴承座(35)螺栓连接。支撑轴(32)与攻丝主轴(50)同轴心,后轴承座(35) 通过设在其内的轴承与攻丝主轴(50)相连。齿条(44)与传动齿轮(34)啮 合来控制攻丝主轴(50)的轴上进给。两攻丝主轴(50)上还设有-'对对称布 置的进给齿轮(36),两进给齿轮(36)与大齿轮(40)啮合控制两根攻丝主 轴(50)同向转动。进给箱(61)箱体内设有带定位凸起(69)的固定支架(37),与进给箱 (61)螺栓连接,后轴承座(35)上设有直线凹槽(70),固定支架(37)上 的定位凸起(69)与直线凹槽(70)对应,并可在直线凹槽(70)内滑动,使 后轴承座(35)只在支撑轴(32)的轴向进行移动。进给箱(61)中的润滑油 (66)漫过大齿轮(40)最底下的齿。攻丝主轴(50)上设有带滚珠轴承的轴 套(42),轴套(42)与进给箱(61)上的耐磨衬套(43)配合,并在耐磨衬 套(43)上轴向移动。耐磨衬套(43)为耐磨的铜材料制成,与箱体螺栓连接。工作时,进给箱(61)上的电机带动传动主轴(33),传动主轴(33)上 的蜗杆(38)带动蜗轮(39),与蜗轮(39)同轴的传动齿轮(45)与齿轮(46) 啮合,第一螺距挂轮(47)与齿轮(46)同轴,第二螺距挂轮(48)与第一螺 距挂轮(47)啮合带动轴(49),螺距挂轮组即第一螺距挂轮(47)和第二螺 距挂轮(48)可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确定其齿数,若第一螺距挂轮(47)为 50齿,第二螺距挂轮(48)为40齿,其挂轮组控制的螺距为1.25mm。传动齿轮(45)由尼龙材料制成,以便在机器发生意外时断齿来保障安全。 后轴承座(35)只能在轴向上前后移动不可转动。轴(49)上的传动轮(34) 与固定在后轴承座(35)上的齿条(44)啮合来控制攻丝主轴的前后进给运动。传动主轴(33)上的大齿轮(40)与进给齿轮(36)啮合来控制两攻丝器的旋 转运动。衬套(43)用铜材料制成,螺栓连接在进给箱(61)上,轴套(42) 与衬套(43)键槽连接,使之只能轴向运动不可转动。进给箱中的润滑油(66)漫过大齿轮(40)底部的齿,以便大齿轮(40) 在工作过程中带油进行转动,达到润滑和减少噪音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包括进给箱(61)和设于其内的传动主轴(33),两根攻丝主轴(50)穿过进给箱(61),一端与攻牙器(7)连接,由蜗轮-蜗杆结构控制攻丝主轴(50)的水平进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主轴(33)上设有大齿轮(40)和蜗杆(38),大齿轮(40)与攻丝主轴(50)上的进给齿轮(36)啮合,控制两根攻丝主轴(50)同向转动;蜗杆(38)通过转轴(55)上的蜗轮(39)与设在进给箱(61)外侧的挂轮组(74)相连;进给箱(61)箱体内设有与攻丝主轴(50)同轴心的支撑轴(32),支撑轴(32)套装后轴承座(35),后轴承座(35)通过设在其内的轴承与攻丝主轴(50)相连,在攻丝主轴(50)上方设有与挂轮组(74)相连的转轴(49),转轴(49)上设有两个传动齿轮(34),后轴承座(35)上设有与传动齿轮(34)相啮合的齿条(4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箱(61)箱体内设有带定位凸起(69)的固定支架(37),后轴承座(35)上设有直线凹槽(70),所述直线凹槽(70)与固定支架(37)上的定 位凸起(69)对应,使后轴承座(35)只在支撑轴(32)的轴向进行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挂轮组(74)系由螺距挂轮组、与蜗轮(39)同轴的传动齿轮(45) 及与传动齿轮(45)啮合的齿轮(46)构成;螺距挂轮组包括与齿轮(46)同 轴的第一螺距挂轮(47)和与转轴(49)同轴的第二螺距挂轮(48),第一螺 距挂轮(47)与第二螺距挂轮(48)啮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攻丝主轴(50)上设有带滚珠轴承的轴套(42),所述轴套(42)与 进给箱(61)上的耐磨衬套(43)配合,并在耐磨衬套(43)轴向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45)系由尼龙材料制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种用于双头攻丝机的进给机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进给箱(61)中的润滑油(66)至少漫过大齿轮(40)最底下的 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头攻丝机进给机构,由蜗轮蜗杆结构进行传动,蜗轮与齿轮相连,蜗杆设在带大齿轮的传动主轴上;支撑轴上设有齿轮,大齿轮与对称布置在其两侧的齿轮啮合,支撑轴通过轴承与攻丝主轴相连,其上设有后轴承座,后轴承座上设有与传动轮相啮合的齿条,传动轮与控制螺距的挂轮组连接,后轴承座还设有直线凹槽;固定支架固定在箱体上,其上设有导向定位凸头,导向定位凸头置于直线凹槽内,保证后轴承套、齿轮在轴向移动。与蜗轮同轴的齿轮为尼龙材料。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效率高,精度高,安全性高,噪音小,维修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23G1/20GK201023194SQ20062014020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8日
发明者斯瑜彪 申请人:斯瑜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