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锁定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24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锁定夹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夹头有关,特别指一种夹持钻孔刀具之夹头装置,该夹头装置之特征 在于具有自动锁定钻孔刀具之功能。
背景技术
关于钻孔刀具夹头的核心技术,概系由一主轴、若干夹爪及一螺帽所构成。主 轴中央设一轴孔,供一钻孔刀具之固定端穿设其中;该主轴轴壁上设若干夹爪孔, 供夹爪穿设其中。该夹爪设有夹制面以及螺纹面,该夹制面朝向该主轴的轴孔,该 螺纹面则显露于主轴外。螺帽设于主轴外并与若干夹爪之螺纹面螺合,正向或反向 地旋转螺帽可使若干夹爪同步往前或往后移动。往前移动时若干夹爪的夹制面将产 生一向主轴轴心方向的夹制力夹紧钻孔刀具。反之,往后移动时,夹制面将脱离该 钻孔刀具。上述夹头核心结构被设置在一外壳中,而控制上述螺帽正、反转的结构被建立 于外壳上,以便使用者可以徒手控制。发明内容本发明在上述夹头之核心技术上实施新的构想,该构想可使夹头具有自动夹持 锁紧钻孔刀具之功能。除此之外,该夹头可依使用者的选择而产生持续性的间歇冲 击力,该冲击力是为了消除螺帽与夹爪螺纹面的螺纹啮合间隙,使螺帽更加锁紧夹 爪,使夹爪更夹紧该钻孔刀具,以对抗作用于钻孔刀具的阻力。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自动锁定夹头,主要包含一主轴,中央设一轴孔,供 一钻孔刀具之固定端穿设;该主轴之轴壁上设若干夹爪孔;若千夹爪, 一一穿设于 上述夹爪孔中,每一夹爪设有一夹制面及一螺纹面,该夹制面朝向该轴孔,该螺纹 面显露于该主轴外; 一螺帽,枢套于该主轴外,其内螺牙与该夹爪之螺纹面螺合; 该螺帽之其中一缘面上设若干凸齿; 一冲击外壳,被固定于该夹头的动力源外壳上, 为一不动部件; 一冲击环,枢套于上述主轴外并旋向定位于该冲击外壳内,其相对 该螺帽的凸齿环面上设有若干凸齿及齿脊; 一弹簧,设于该冲击环与冲击外壳之间; 该弹簧使该冲击环向该螺帽靠合,该冲击环之凸齿位于该螺帽之各凸齿之间;该齿 脊则位于该螺帽之外围; 一旋转上壳,相对套合于上述冲击外壳之端部,可在一限定范围内被转动; 一离合耐磨片,被旋向定位于该旋转上壳中而位于该螺帽外围并 与该冲击环之齿脊相对;该离合耐磨片与该齿脊相对之环缘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深 齿槽及浅齿槽,供该齿脊嵌入。 本发明进步效果本发明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一,系启动夹头之动力源,依动力源的转动方向而达 到夹爪自动紧夹钻孔刀具或松放钻孔刀具。本发明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二,系当上述离合耐磨片以其浅齿槽与该冲击环的齿 脊相对结合时,该冲击环被往离开该螺帽的方向顶开,使螺帽之凸齿与该冲击环之 凸齿没有交错相对,该冲击环未对螺帽造成任何干涉,因此螺帽得以随着主轴以及 夹爪顺畅的转动。本发明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三,系当上述离合耐磨片以其深齿槽供该冲击环的齿 脊嵌入,螺帽的凸齿与该冲击环之凸齿交错相对,当该螺帽随着主轴以及夹爪转动 时,会推抵该冲击环之凸齿,使被旋向定位在冲击外壳中的冲击环产生轴线方向的 往复移动,对该螺帽形成反复的撞击,消除该螺帽之内螺牙与夹爪之螺纹面螺合间 隙,使螺帽与夹爪更加紧密锁紧,而该夹爪提供该钻孔刀具更稳固更紧的夹持力, 因此刀具可以发挥重扭力之输出,突破钻孔面之阻力。本发明达成目的及功效之四,系本发明冲击外壳及旋转上壳均为不随主轴转动 的不动部件,对于操作者而言为一种安全保障。


图l:是本发明的组合外观图。图2:是与图l不同视角的组合外观图。图3:是本发明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发明组合剖面图,表示于冲击状态。 图5:是本发明组合剖面图,表示于非冲击状态。 图6:是图4中6-6剖面图。 图7:是图5中7-7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图3本发明自动锁定夹头,主要包含一主轴IO,中央设一轴孔ll,供一钻孔刀具90的固定端穿设;该主轴轴壁上设 若干夹爪孔12;若干夹爪20, 一一穿设于上述夹爪孔12中,每一夹爪20设有一夹制面21及一螺 纹面22,该夹制面21朝向该轴孔11,该螺纹面22显露于主轴10外;一螺帽30,枢套于上述主轴10外,其内螺牙31与该夹爪20的螺纹面22螺合;该 螺帽30的其中一缘面上设若干凸齿32;一冲击外壳40,被固定于本发明夹头的动力源外壳(图未示),为一不动部件;一冲击环50,枢套于上述主轴10外并旋向定位于该冲击外壳40内,其相对该螺 帽30的凸齿32环面上设有若干凸齿51及齿脊52;一弹簧55,设于该冲击环50与冲击外壳40之间;该冲击环50因该弹簧55而可于 该冲击外壳40中往复移动,且该弹簧55使该冲击环50常态地向该螺帽30靠合,该冲 击环50的凸齿51位于该螺帽30的各凸齿32之间;该齿脊52则位于该螺帽30的外围;一旋转上壳60,相对套合于上述冲击外壳40的端部,可在一限定范围内被操作 者转动;一离合耐磨片70,被旋向定位于该旋转上壳60中而位于该螺帽30外围并与该冲 击环50的齿脊52相对;该离合耐磨片70与该齿脊52相对的环缘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 深齿槽71及浅齿槽72;当该齿脊52位于深齿槽71中,该冲击环50的凸齿51位于该螺 帽30的各凸齿32之间;当该齿脊52位于浅齿槽72,该冲击环50被推离该螺帽30;一组旋调指标80,分别设于该旋转上壳60与冲击外壳40表面的相对位置,用来 表示上述齿脊52位于深齿槽71或浅齿槽72中。以上所述系本发明之主要技术构想,该构想可产生以下的功能启动本发明夹头之动力源,该动力源带动该主轴10朝作用方向转动时,其上的 夹爪20跟着转动,该夹爪20的螺纹面22配合该螺帽30的内螺牙31,使若干夹爪20 产生同步移动,若干夹爪20的夹制面21产生一向主轴10轴心方向的夹制力夹紧该钻 孔刀具90。该夹爪20因已紧夹该钻孔刀具90而无法再移动,其螺纹面22与螺帽30 的内螺牙31即呈锁紧状态,该螺帽30此时才开始随着夹爪20转动。反之,该动力源 带动该主轴10朝非作用方向转动时,该夹爪20与螺帽30即松动,使夹爪20失去往主 轴10轴心方向的夹制力,因而松释该钻孔刀具90。值得特别说明者,因为冲击外壳 40被固定于本发明夹头的动力源外壳上,为一不随主轴10转动的不动部件,旋转上 壳60被定位在该冲击外壳40外,亦为一不随主轴10转动的部件。因此会被操作者所 接触的冲击外壳40及旋转上壳60均不会高速转动,对于操作者而言为一种安全保 障。如图5、图7,操作者转动该旋转上壳60,其内部的离合耐磨片70亦被转动预定 角度。当该离合耐磨片70以其浅齿槽72与该冲击环40的齿脊52相对结合时,该冲击 环70被往离开该螺帽30的方向顶开,使螺帽30的凸齿32与该冲击环50的凸齿51没有 交错相对,该冲击环50未对螺帽30造成干涉,因此螺帽30得以随着主轴10以及夹爪 20顺畅地转动。如图4、图6,当该离合耐磨片70随着被转动的旋转上壳60而转动,使其以深齿槽71供该冲击环50的齿脊52嵌入,上述弹簧55的弹力将冲击环50往螺帽30的方向推 顶,使螺帽30的凸齿32与该冲击环50的凸齿51交错相对,当该螺帽30随着主轴10 以及夹爪20转动时,会推抵该冲击环50的凸齿51,使被旋向定位在冲击外壳40中的 冲击环50产生轴线方向的往复移动,对该螺帽30形成反复的撞击,消除该螺帽30 的内螺牙31与夹爪20的螺纹面22螺合间隙,使螺帽30与夹爪20更加紧密锁紧,而该 夹爪20提供该钻孔刀具90更稳固更紧的夹持力,因此钻孔刀具90可以发挥重扭力之 输出,突破钻孔面之阻力。了解本发明主要技术构想之后,接下来再介绍本发明其他的细节部份。 关于上述冲击外壳40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如何被固定于夹头的动力源外壳而成 为一不动部件。如图l、图2、图3,该冲击外壳40底部设有一供动力轴穿入连结于 主轴的孔41,该孔41的周缘相对位置设有扇形口42。 一连结块92衬设于上述弹簧55 与该冲击外壳40底部之间,该连结块92有二凸出的连结柱93穿伸出扇形口42外,其 端部顶制于动力源外壳上。上述孔41中配设一耐磨垫圈94以及一定位件95固定于主 轴10端部的定位槽14中,即使主轴10转动亦不影响该冲击外壳40的不动性。关于该冲击外壳40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系如何将该冲击环50旋向限位于其中。如 图3,该冲击外壳40内部以及冲击环50外部设有可相对结合的限位条43及限位槽53, 该限位条43及限位槽53使冲击环50被旋向限位于该冲击外壳40内部,但却可以沿着轴方向稳定地往复位移。关于该旋转上壳60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系如何将该离合耐磨片70旋向限位于其 中。如图3,该旋转上壳60内壁设一承托该离合耐磨片70的阶层61;该旋转上壳60 内壁以及离合耐磨片70的外部设有可相对结合的限位条62及限位槽73,该限位条62 及限位槽73使该离合耐磨片70被旋向限位于该旋转上壳60内部,因此会随着该旋转 上壳60转动。该阶层61则与冲击环50相对将离合耐磨片70轴向定位在旋转上壳60 中。关于该旋转上壳60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系如何于该冲击外壳40的端部在一限定 范围内被操作者转动。如图2、图3、图6、图7,该冲击外壳40外部设有两道弹片槽 44、 45,该旋转上壳60内壁预埋一弓型弹片63,其弓凸部可嵌入该弹片槽44,并因 该旋转外壳60被旋动而脱离该弹片槽44。当弓型弹片63位于其中一弹片槽44时,表 示该冲击环50的齿脊52嵌入该离合耐磨片70的深齿槽71中,该冲击环50会如上所述 地反复撞击该螺帽30,如图4。当弓型弹片63位于另一弹片槽45时,表示该冲击环50 的齿脊52相对结合于该离合耐磨片70的浅齿槽72中,该冲击环50未对螺帽30造成干 涉,如图5。关于设在该旋转上壳60以及冲击外壳40表面的旋调指标80,如图2。本发明实 施例包括一设在该旋转上壳60外表面的指点符号81 ,以及两个设于该冲击外壳表面相对位置的图形符号82、 83。该图形符号82形式不拘,以能使操作者了解其所 代表之意义即可。转动该旋转上壳60以该指点符号81相对于其中一图形符号82,表 示该冲击环50会如上所述地反复撞击该螺帽30。相对于另一图形符号83,表示冲击 环40未对螺帽30造成干涉。复如图3,该主轴10的环座16上套一主轴护套13,以防止螺帽30或冲击环40磨 擦该主轴10。该螺帽30与该主轴10的环座16(亦或主轴护套13)之间设一第一组润滑 组件33,该润滑组件33可在本发明夹头发挥自动夹锁钻孔刀具之初期,该螺帽30 尚未随夹爪20转动时,做为该螺帽30与主轴护套13之间的润滑。该主轴10的端部紧 配一鼻端固定块96,于该螺帽30与该鼻端固定块96之间设一组限位垫圈97,该限位 垫圈97的端部外套设第二组润滑组件65,并以设于该主轴10的定位槽15的定位件98 予以定位。虽然本发明是以一个最佳实施例做说明,但精于此技艺者能在不脱离本发明 精神与范畴下做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已,非 用以限制本发明之范围。举凡不违本发明精神所从事的种种修改或变化,俱属本发 明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一主轴(10),中央设一轴孔(11),供一钻孔刀具(90)的固定端穿设;该主轴(10)的轴壁上设若干夹爪孔(12);若干夹爪(20),一一穿设于上述夹爪孔(12)中,每一夹爪(20)设有一夹制面(21)及一螺纹面(22),该夹制面(21)朝向该轴孔(11),该螺纹面(22)显露于该主轴(10)外;一螺帽(30),枢套于该主轴(10)外,其内螺牙(31)与该夹爪(20)的螺纹面(22)螺合;该螺帽(30)的其中一缘面上设若干凸齿(32);一冲击外壳(40),套设于该主轴(10)外,为一被固定而不动的部件;一冲击环(50),枢套于上述主轴(10)外并旋向定位于该冲击外壳(40)内,其相对该螺帽(30)的凸齿(32)的环面上设有若干凸齿(51)及齿脊(52);一弹簧(55),设于该冲击环(50)与该冲击外壳(40)之间;该弹簧(55)使该冲击环(50)向该螺帽(30)靠合,该冲击环(50)的凸齿(51)位于该螺帽(30)的各凸齿32之间;该齿脊(52)则位于该螺帽(30)的外围;一旋转上壳(60),相对套合于上述冲击外壳(40)的端部,可在一限定范围内被转动;一离合耐磨片(70),被旋向定位于该旋转上壳(60)中而位于该螺帽(30)外围并与该冲击环(50)的齿脊(52)相对;该离合耐磨片(70)与该齿脊(52)相对的环缘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深齿槽71及浅齿槽72,供该齿脊52嵌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外壳(40)内部以 及该冲击环(50)外部设有可相对结合的限位条(43)及限位槽(53)。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上壳(60)内壁以 及离合耐磨片(70)的外部设有可相对结合的限位条(62)及限位槽(73)。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上壳(60)内壁设 一承托该离合耐磨片(70)的阶层(61);该阶层(61)则与该冲击环(50)相对 将该离合耐磨片(70)轴向定位在该旋转上壳(60)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外壳(40)外部设 有两道弹片槽(44,45),该旋转上壳(60)内壁埋设一弓型弹片(63),其弓凸 部可嵌入该其中一弹片槽(44)或(45)。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组旋调指标(80), 分别设于该旋转上壳(60)与冲击外壳(40)表面的相对位置,用来表示上述齿脊(52)位于深齿槽(71)或浅齿槽(72)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旋调指标(80)包括一 设在该旋转上壳(60)外表面的指点符号(81),以及两个设于该冲击外壳(40)表面 相对位置的图形符号(82,83)。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主轴(10)外套设一主 轴护套(13)。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螺帽(30)与该主轴护 套(13)之间设一第一组润滑组件(33)。
10. 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自动锁定夹头,其特征在于该主轴(10)的端部紧配 一鼻端固定块(96),于该螺帽(30)与该鼻端固定块(96)之间设一组限位垫圈(97),该限位垫圈(97)的端部外套设一第二组润滑组件(65),并以设于该主 轴(10)的定位件(98)予以定位。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锁定夹头,以一主轴穿设若干夹爪,该若干夹爪与一螺帽螺合,该主轴转动能使夹爪开合;该夹头具有一冲击外壳以及一旋转上壳设于外部,该冲击外壳内设一冲击环,该旋转上壳内设一离合耐磨片,该离合耐磨片上设有若干深齿槽及浅齿槽,供该冲击环之齿脊结合;该冲击环与该螺帽之间另设有相对的若干凸齿;当该齿脊崁入深齿槽,该冲击环与该螺帽之间将产生凸齿交错动作,使冲击环于该冲击外壳内往复移动,进而撞击该螺帽,消除螺帽与夹爪的齿合间隙。
文档编号B23B31/12GK101229591SQ20071000116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2日
发明者林原禾 申请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