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更换轧辊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533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更换轧辊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一种装置,所述方法和装置用于在相应地 具有支承辊组和工作辊组的轧机机架如用于对厚板进行轧制的粗轧机 架或精轧机架中更换轧辊,尤其是更换工作辊和/或中间轧辊,具体方
法是通过使轧辊彼此支撑并且随后在所述轧机机架的操作侧使轧辊 沿轴向方向移出来,使所述轧辊从轧钢车间移进轧辊加工车间中并且 移回和安装新的轧辊组。
背景技术
从WO 03/099 479 Al中公开了 一种用于更换轧机机架上的工作辊 对和/或支承辊对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承辊和工作辊分别在机座框架中 的可提升或下降的轴承座中导引,所述支撑在轴承座上的工作辊对可 借助于直线推移驱动装置移出来。所述支承辊对可借助于支撑在导轨 和轮子上的下面的支承辊和支撑在该下面的支承辊上的具有被支撑的 上面的支承辊的换辊底座移出或移进。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工作辊对
定的液压式活塞二液压缸:驱动装置相^接并且在移出间距中与其脱耦。
此外,在高度位置中移到所述支承辊之间的换辊底座可连接到同 一个 活塞-液压缸-驱动装置上并且在将所述上面的支承辊和换辊底座支撑
从该专利文件中也公开了 一种相应的方法。
从WO 2004/039 512 Al中公开了一种牵引机,利用该牵引机可以 将轧辊组牵引到轧辊加工车间WW中或者说将其从那里再度牵引回 来。使牵引机的齿轮啮合在齿条中,以此移动该牵引机。
从DE 43 21 663A1中公开了一种轧机,该轧机具有设置在轧机机 架的操作侧上的相应地支撑在小车上并且可横向于辊轴移动的支承 板,所述支承板设有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用于接纳支承在滑轮上的 工作辊组的轨道对并且设有相应地布置在所述轧机机架前面的坑道, 坑道的底部则设有用于支承辊组的移出轨道。在此,在所述轧机机架 和支承板之间的坑道在长度上相应地由可固定在原始位置中的并且为
支承辊更换可从这个原始位置中偏移出来的闸板覆盖,并且所述闸板
道4中的一个轨i对上。、 ;
从WO 03/015 949 Al中公开了 一种用于更换带钢轧机的工作辊和 支承辊的装置,其中可以借助于可横向于轧机机架移动的、用于接纳 被拉出来的旧的轧辊组的换辊小车来更换新的轧辊组。该装置包括一 个固定地布置在冶金厂房地面标高上的更换液压缸和拉出小车,其中 所述更换液压缸的活塞杆可以横向于所述轧机机架移进和移出,所述 拉出小车布置在所述更换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前面的端部上、可在换辊 小车上移动并且可与该换辊小车相连接,使得所述拉出小车可以与所 述换辊小车一起通过所述更换液压缸横向于所述轧机机架进行移动。 此外,说明了一种布置在换辊小车中的横向移动台,该横向移动台可 以通过独立于所述换辊小车的移动液压缸横向于所述换辊小车的运动 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可以通过该横向移动台将有待更换的轧辊组置于与 轧机机架中心齐平的更换位置中或者说将其从该更换位置中移出来。 此外,说明了一种所属的方法.
WO 2005/089 972 Al说明了 一种用于在具有多个轧才几机架的轧钢 机组的轧机机架中更换轧辊组的方法,所述轧机机架分别具有支承辊 组和工作辊组,具体方法是使工作辊组或支承辊组相互支撑并且随 后在操作侧上使其沿自身轴向方向移进轧辊加工车间中并且移回和安 装新的轧辊组。在这种情况下,由在操作侧上在数量方面与所述轧机 机架的数量相应的单独的横向移动小车输送的、磨损的工作辊组在一 条唯一的连接轨道上先后相随地通过一部唯一的机车移到所述轧辊加 工车间中,并且从那里使所述工作辊组移回并且以更换间距放到处于 所述轧机机架之间的相应的横向移动小车上,并且在所述操作侧放行 之后通过所述横向移动小车相应地在拆卸好的、磨损的工作辊组后面 使磨损的支承辊组移出来并且借助于吊车移到轧辊加工车间中、进行 保养、再度送回并且再度安装到所配属的轧机机架中。此外,说明了 一种所属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在装置技术上微小的开销来提出一种灵活的、 用于从轧机机架中更换轧辊组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实施按本发明的方
法的装置。
按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即在一种按权利要求l 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更换工作辊和/或用于更换支承辊和/或用于移进 和移出换辊底座的方法中使用 一部唯一的机车。通过使用仅仅一部机 车,不再需要以往所使用的或者说所需要的第二部机车连同其所有装
置如
-4台电动机,a50kW
-4个传动装置-传动比
-4个小齿轮
-2个带线缆的线缆盘
-完整的电子装置
-装配等。
或者不需要移回到轧钢车间中。
所述方法的其它设计方案从与此有关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获得。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施按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此外, 所述唯一的机车设有用于连接支承辊和用于连接工作辊并且用于连接 换辊底座的连接装置。不仅所述工作辊而且所述支承辊而且所述换辊 底座都可以连接到同一部或者说唯一的机车上,由此可以节省或者说 省去在现有技术中还需要的笫二部机车。与第二部机车一起省去了所 有属于该机车的装置如轨道等。
所述装置的其它设计方案从与此有关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获得.
用仅仅一部液压式换辊-机车来完成所述轧辊组的全部输送。所有 的轧辊组从轧机机架一直输送到轧辊加工车间中或者说返回输送到轧 机机架中。
用横向移动装置(Side Shifting)来更换工作辊
所述工作辊更换装置处于轧钢设备的操作侧上。
所述工作辊更换装置的任务在于,将用过的工作辊组从轧机机架 中牵引出来并且比如随后一直输送到轧辊加工车间中或者将新研磨的 工作辊组从轧辊加工车间一直输送到轧机机架中。
在平台上输送所述工作辊组,布置在两侧的平台是焊接的钢结构 并且在换辊时用作轨道支座。所述工作辊组在这些平台上移动,用于 从轧机机架一直移到轧辊加工车间中或者移回到轧机机架中。将滑条/
滑轨拧紧在这些平台上,所述滑条/滑轨用作用于具有被牵引的工作辊 组的拉杆的滑动导轨。所述平台同时覆盖所述换辊坑道的区域。它们 可以向上翻开并且通过旋转点得到保持。为承受负荷,所述平台在侧 面支撑在基座上。
所述的平台能够用一部布置在所述换辊坑道的下面区域中的液压-换辊机车来更换工作辊。
现在通过所述换辊机车将用过的工作辊组从所述轧机机架中移出 来并且一直输送到轧辊加工车间中或者将新的工作辊组移到所述轧机 机架中。
保养少,
轧钢车间中的车间吊车不再需要为所述支承辊组的重量而设计。 不再需要运输车将轧辊组从轧钢车间输送到所述轧辊加工车间中 或者返回输送到所述轧钢车间中。
对于所述平台可以减轻大约50%的重量。此外,不再需要30吨的、 具有紧固材料及棱键的齿条。由此省去为固定所述齿条而在所述平台 上进行的十分麻烦的加工工作。
在为支承辊更换所作的准备工作中,仅仅为所述平台的向上翻开
和关闭而需要车间吊车。打开的平台由于其高度(宽度)较小不会干 扰车间吊车的运行。
不需要通过所述车间吊车来移走所述平台。也不需要场地用于将 平台放置在车间中。因此节省了时间。 轧钢车间中的横向移动装置。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在轧钢车间中布置在换辊坑道的区域中。该横 向移动装置的任务是,将用过的从轧机机架中拉出来的工作辊组从轧 制中心线/换辊坑道的中心移开,直到新的工作辊组可以定位在所述轧 制中心线。
在换辊小车中,不再需要具有紧固材料和棱键的齿条。 由此省去为固定所述齿条进行的十分麻烦的加工工作以及完整的 换辊小车-定心作业。 支承辊更换
所述支承辊更换装置布置在所述换辊坑道的下面的区域中。 所述支承辊更换装置的任务是,将用过的支承辊组从所述轧机机
架一直输送到所述轧辊加工车间中或者将新的支承辊组从所述轧辊加 工车间 一直输送到所述轧机机架中,
在平台上输送所述工作辊,布置在两侧的平台也用作用于支承辊 更换底座的轨道支座。在这些平台上,借助于所述机车使所述用于支 承辊更换的支承辊更换底座移进所述轧机机架中。在此不再需要当前 为此所使用的工作辊-更换机车。
在支承辊更换时的节省
在此不再需要完整的工作辊-机车连同其所有的装置。
其它的节省
-在轧钢车间中更小的车间吊车;
-不需要通过轧钢车间吊车将轧辊组提起和放置到开往轧辊加工车 间的运输车上;
隱在轧钢车间和轧辊加工车间之间不再需要带有驱动装置的运输车。
用于工作辊及支承辊更换的换辊机车。
利用所述换辊机车,将所述工作辊组和支承辊组从所述轧机机架 一直输送到所述轧辊加工车间中和/或将新的轧辊组输送到所述轧机机 架中。所述换辊机车处于所述换辊坑道的下面的区域中并且主要包括 外壳(车体)
-4个具有传动装置及小齿轮轴的液压马达
-2个液压缸
-1个用于工作辊更换的卡口式接头 -1个用于支承辊更换的卡口式接头 液压式换辊机车
通过所述液压式换辊机车进行支承辊更换、工作辊更换并且使支 承辊-更换底座移入所述轧机机架中。
当前使用的工作辊-更换机车不再需要。甚至在所述轧钢车间或轧 辊加工车间中使用横向移动时,该机车将支承辊组和工作辊组一直输 送到所述轧辊加工车间中或者又返回输送到所述轧机机架中。
节省
-更小的车间吊车;
-不需要通过轧钢车间吊车将轧辊组提起和放置到开往轧辊加工车间的运输车上;
-在轧钢车间和轧辊加工车间之间不再需要带有驱动装置的运输车。
在平台上输送所述工作辊,布置在两侧的平台也用作用于支承辊 更换底座的轨道支座。在这些平台上,借助于所述机车使所述用于支 承辊更换的支承辊更换底座移进所述轧机机架中。不再需要此前为此 所使用的单独的工作辊-更换机车。


下面借助于非常示意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 其中
图1是具有轧机机架的轧钢车间和通过墙壁与该轧钢车间隔开的 轧辊加工车间以及换辊坑道的横截面;
图2是机车连接到从轧机机架中移出来的工作辊上的情形的横截
面;
图3是具有换辊底座的轧钢车间的横截面;
图4是在轧辊加工车间中的支承辊和换辊底座;
图5是具有用于接纳工作辊的支撑结构的轧辊加工车间,并且
图6是和图5—样的但具有支承辊的轧辊加工车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在左侧沿轧制方向示出了礼钢车间1并且在右侧示出轧辊加 工车间2。这两个区域通过墙壁3隔开。在轧机机架4中布置了一个上 面的和一个下面的支承辊5、 6以及一个上面的和一个下面的工作辊7、 8。为了从轧钢车间2中的轧机机架4输送到轧辊加工车间2中以便比 如对轧辊进行重磨,使用机车9。该机车9处于坑道10中,该坑道IO 将所述轧钢车间1与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连接起来。所有的装置如轨 道等都构造在一个基座或者说多个基座11上。所述机车9由此可以从 所述坑道10的右边端部上的等候位置12朝所述轧机机架4运动。在 图la中以横截面示出,该机车9如何布置在所述坑道10中。如可以 看出,所述坑道10被划分为一个下面的较窄的区域16和一个上面的 较宽的区域17。所述下面的较窄的区域16仅仅稍微比所述机车9宽。 所述上面的较宽的区域17在其两个边缘18、 19上具有平台20。这些 平台20在拉出或者说输送工作辊组7、 8时下翻,并且在其上侧面上
具有导轨21,所述工作辊组7、 8可以在所述导轨21上运动。所述平 台20彼此间具有一个间距,该间距能够使安装在机车9的上侧面13 上的连接装置14从中通过。为了输送所述在直径方面更大的支承辊组 5、 6,使所述平台20上翻,并且由此使通路加宽。此外还示出,如何 进一步输送在轧钢车间1中处于轧机机架4旁边的工作辊7、 8。所述 工作辊7、8通过推杆15与所述机车9相连接并且被该机车9从所述轧 机机架4中牵引出来。
如在图2中所示,所述推杆15从所述机车9和下面的工作辊7上 松开并且被取走。现在所述机车9可以直接与下面的工作辊7相连接。 所述机车9在坑道10中移动,以此所述工作辊组7、 8到达所述轧辊 加工车间2中。
图3示出,换辊底座25如何借助于所述机车9和推杆15在下面的 支承辊5和上面的支承辊6之间推入轧机机架4中。在所述换辊底座 25布置在所述支承辊5、 6之间之后,将这个完整的单元借助于机车从 所述轧机机架4中牵引出来。在中间停止时拆下所述推杆15。随后将 机车9直接连接到下面的支承辊5上。
如可以在图4中看出,所述机车9将完整的单元牵引到轧辊加工 车间2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平台20沿坑道10的右边及左边的边 缘上翻,以便为上面提到的由支承辊5、 6以及换辊底座25构成的单 元及机车9提供自由空间。在图4a中可以看到上翻的平台20的朝向 所述轧机机架4(未示出)看的横截面。在左側也就是在轧钢车间1中 示出,所述机车9如何与还在轧机机架4中的支承辊5、 6相连接。在 右侧也就是在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可以看出,同一部机车9连同连 接的支承辊5、 6及所述换辊底座25如何已经处于右边的停车位置中。 在该图中仅仅涉及一部机车9,不过在此示出其处于两个位置上的情 况。在所述轧钢车间1中,在左边的平台20和右边的平台20之间有 一个空隙。该空隙形成用于移动平台23的自由空间。利用这样的移动 平台23将所述换辊坑道10上方的空间盖住,并且在轧钢车间1中不 仅用过的工作辊而且新的工作辊组都可以沿着或者反向于轧制方向进 行移动。这个过程也称为4黄向移动(Side-Shifting)。这种类型的实施 方式意味着,在轧刚车间中在更换时搬运所述工作辊。
图5示出了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辊7、 8被直 接牵引到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所述平台20下翻,以便工作辊通过。 在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有一个支撑结构26,该支撑结构26在对各个 工作辊和支承辊进行加工时简化了操作。如可以看出,为此将所述工 作辊7、 8移到所述支撑结构26中。通过可以在所述支撑结构26上沿 着或者反向于轧制方向移动的换辊小车31来更换用过的和新的工作 辊。在这种设计方案中,在所述轧钢车间1中没有设置任何横向移动 装置。如在图4中一样,在此示出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处 于轧机机架4中的工作辊7、 8连接到所述机车9上(左侧)。在右侧 示出,同一部机车9如何已经在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到达其停车/等 候位置中。这里也仅仅考虑一部唯一的机车9。
图6示出了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所述机车9将所述 支承辊5、 6从轧机机架4中牵引出来。在右侧,所述支承辊5、 6已 经处于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因为在所述轧钢车间1中不存在任何 移动平台23 (用于更换工作辊),所以在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存在 着所述支撑结构26,该支撑结构26具有可在其上面移动的换辊小车 31。在一个处于所述换辊坑道10上方的自由区域中,没有构造任何支 撑结构26,并且能够使所述机车9将所述支承辊5、 6连同换辊底座25 输送到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的支撑结构26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之 间,并且为进一步搬运而使其定位。所述支承辊5、 6比如要进行重磨, 并且为此必须在所述轧辊加工车间2中拆开并且放到特定的加工机器 上。在所述轧钢车间l中,如在图6a的横截面中可以看出,在拉出所 述支承辊5、 6时所有的平台20都向上翻。
附图标记列表
1 轧钢车间
2 轧辊加工车间
3 墙壁
4 專匕;^l4rti《
5 下面的支承辊
6 上面的支承辊
7 下面的工作辊
8 上面的工作辊
9 机车 10换辊坑道
11基座
12等候位置
13上侧面
14连接装置
15推杆
16较窄的区域
17较宽的区域
18边缘
19边缘
20平台
21导轨
22工作辊组
23移动平台
24滑轮
25换辊底座
26支撑结构
27左边的部分
28右边的部分
29上侧面
30轨道
31换辊小车
32装置
33液压釭
34推杆
35工作辊组
36导轮
权利要求
1.在相应地具有支承辊组和工作辊组的轧机机架如用于对厚板进行轧制的粗轧机架或精轧机架中用于更换轧辊尤其是更换工作辊和/或中间轧辊的方法,具体方法是使所述轧辊彼此支撑并且随后在所述轧机机架的操作侧使所述轧辊沿轴向方向移出来,从轧钢车间移到轧辊加工车间中并且移回和安装新的轧辊组,其特征在于,为更换工作辊(7、8)并且/或者为更换支承辊(5、6)并且/或者为移进和移出换辊底座(25)使用一部唯一的机车(9)。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7、 8)的更换和所述支承辊(5、 6)的更换相应地 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轧辊组的轴承座来支撑所述轧辊组;-借助于所述机车(9)在所述轧机机架(4)的操作侧将所述轧辊 组连同轴承座沿轴向方向从轧钢车间(l)移到轧辊加工车间(2)中; -借助于所述机车(9)将新的轧辊组移进所述轧机机架(4)中;并且-将所述新的轧辊组安装在所述轧机机架(4)中。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9)连同工作辊组(7、 8)或支承辊组(5、 6)或者所 述工作辊组和支承辊组(5、 6、 7、 8) —起一直移到所述轧辊加工车 间(2)中。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9)直接或间接地借助于推杆(15)与所述工作辊组和 /或支承辊组(5、 6、 7、 8)相连接。
5. 按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5、 6)和新的工作辊组(35)在所述轧钢车间(1) 中沿着或者反向于轧制方向通过移动平台(23)来移动。
6. 按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5、 6)和/或工作辊组(35)在所述轧辊加工车间(1) 中沿着或者反向于轧制方向通过布置在支撑结构(26)上的、具有装 置(32)的换辊小车(23)来移动。
7. 具有连接装置的用于实施按权利要求l到6所述的方法的机车, 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的机车(9)设有用于连接支承辊(7、 8)和用于连接工 作辊(5、 6)并且用于连接换辊底座(25)的连接装置(14)。
8. 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车,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构造为卡口式接头。
9. 按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车,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9)设有液压马达、传动装置和小齿轮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相应地具有支承辊组(5、6)和工作辊组(7、8)的轧机机架如用于对厚板进行轧制的粗轧机架或精轧机架中用于更换轧辊尤其是更换工作辊(7、8)和/或中间轧辊的方法,具体方法是使轧辊彼此支撑并且随后在轧机机架的操作侧使所述轧辊沿轴向方向移出来,从轧钢车间(1)移进轧辊加工车间(20)中并且移回和安装新的轧辊组。在该方法中,为更换所述工作辊(7、8)并且/或者为更换所述支承辊(5、6)并且/或者为移入和移出换辊底座使用一部唯一的机车(9)。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装置。
文档编号B21B31/10GK101360569SQ20078000180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9日
发明者G·布莱彻 申请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