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以及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312749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以及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以及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
技术背景
在通常的利用线电极放电加工对被加工物实施角部形状的加工的情况下,首先 预留精加工余量,利用粗加工形成角部形状。然后,通过一边将余下的精加工余量的 电气条件逐渐替换为精加工条件,使偏移量阶段性地减小,一边进行大于或等于2次加 工,从而使角部形状的精度不断提高(将上述加工总称为二次切削)。角部的形状精度容 易变差。作为其主要原因中的一个,可以举出在直线部处的加工量和在角部处的加工量 不同这一情况。特别地,角部半径越小,该加工量的差异越大。
但是,如果在对被加工物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在角部处以与直线部相同的进给 速度进行加工,则由于加工量的增减,产生加工不足、加工过度,从而难以根据当初的 要求高精度地加工角部。因此,特别在精加工中,为了改善由于加工不足、加工过度引 起的角部形状误差,需要进行使每规定时间内的直线部和角部的加工量相等的控制。
针对这种要求,在专利文献1中执行下述处理,即,根据放电频率及平均加工 电压的电压降值,推定角部的加工量,与放电频率及平均加工电压的电压降对应地,对 角部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执行下述处理,S卩,将角部的加工量近似为从放电间隙 圆与前段加工面的交点垂下至当前加工面的垂线的长度、即加工去除距离,与该加工去 除距离的增减对应地,对角部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23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148472号公报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放电频率的变化及平均加工电压的电压降,对在 角部处的加工量变化进行检测,但由于没有预估角部的加工量,所以角部形状出现误 差。另外,在与放电频率及平均加工电压的变化对应而以反馈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方法 中,在控制中产生延迟,无法应对出入角部时的加工量的剧烈变化,因此,角部形状出现误差。
在专利文献2中,将角部的加工量近似为加工去除距离,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 估角部的加工量,所以随着角部半径的不同,加工量的近似误差产生波动,随着角部半 径的不同,角部形状的误差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具有加工进给速度控制单 元,该加工进给速度控制单元基于加工程序,对相对于被加工物进行相对移动的线电极 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该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进给速度控制 单元具有直线部速度控制单元,其对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以及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其对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所述角部速度控制 单元具有加工体积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 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速度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 的运算结果,计算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进给速度。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具有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其存储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所述加工体积 运算单元基于存储在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的信息,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 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具有角部前区间运算单元,其针对在直线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角部形状加工时之前 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前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以及角部 后区间运算单元,其针对在角部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直线形状加工时之前每前进固定 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后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前区间运算单 元和所述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基于存储在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的信息,分别 计算所述角部前区间的长度和所述角部后区间的长度。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具有角部中区间检测单元,其针对在角部形状加工时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固定的区 间即角部中区间是否存在进行检测,基于所述角部中区间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所述加 工体积运算单元选择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的计算式,并且所述角部前区间运算单 元选择所述角部前区间的计算式,所述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选择所述角部后区间的计算 式。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具有外角部边缘形状判别单元,其在以边缘轨迹加工外角部的情况下,对角部角度是否 在规定的范围内这一情况进行判别,基于所述外角部边缘形状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所 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选择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的计算式。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角部控制信 息存储单元中的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是从规定的加工条件列中取得的。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具有存储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单元,在没有向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输入与 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基于存储在所述加工 条件存储单元中的加工条件,计算放电间隙值和加工余量的值。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具有未输入报警单元,其在没有向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输入与放电间隙和加工 余量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警告。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具有放电间隙表,其将以切削次数划分的加工电源的种类、所述加工电源所设定的电气 条件、以及放电间隙值相关联,其中,该加工电源在被加工物和线电极之间施加脉冲电 压,
在没有向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输入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 的情况下,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参照所述放电间隙表取得与放电间隙相关的信息。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基于加工程序,使线电极相对于被 加工物进行相对移动,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即加工体积运算步骤,在该步 骤中,基于所述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 积;以及角部速度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计 算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进给速度。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即角 部前区间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对于在直线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角部形状加工时之 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前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角部后 区间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对于在角部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直线形状加工时之前每 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后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以及加工进 给速度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角部速度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所述角部前区 间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以及所述角部后区间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对从进入所述角部 前区间至离开所述角部后区间为止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具有偏移轨迹控制单元,该偏移轨迹 控制单元对以规定的加工进给速度相对于被加工物进行相对移动的线电极的偏移轨迹进 行控制,该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轨迹控制单元具有直线部偏移 轨迹控制单元,其对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偏移轨迹进行控制;以及角部偏移轨迹控制单 元,其对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偏移轨迹进行控制,所述角部偏移轨迹控制单元具有加工 体积运算单元,其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 加工体积;以及角部偏移轨迹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的运算结果,计 算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偏移轨迹。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以规定的加工进给速度使线电极相对 于被加工物进行相对移动,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即加工体积运算步骤,在 该步骤中,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 积;以及角部偏移轨迹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步骤的运算结 果,计算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偏移轨迹。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具有电源控制单元,该电源控制单元 对向被加工物和线电极之间施加脉冲电压的加工电源的输出进行控制,该线电极放电加 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具有直线部间歇时间控制单元,其对直线形状 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进行控制;以及角部间歇时间控制单元,其对角部形 状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进行控制,所述角部间歇时间控制单元具有加工 体积运算单元,其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 加工体积;以及角部间歇时间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的运算结果,计 算角部形状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
其次的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利用加工电源向被加工物和线电极之 间施加脉冲电压,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即加工体积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 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间歇时间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计算角部 形状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直线部和角部的加工量作为加工体积进行预估,所以与现 有技术相比,可以更准确地预估直线部和角部的加工量。另外,通过基于直线部与角部 的体积比,对角部的加工进给速度、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或者偏移轨迹进行控制,由 此,可以使每规定时间内的直线部和角部的加工量相等。由此,可以改善角部形状精度。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说明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内角部进行加工的状态的图。
图3是说明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外角部进行加工的状态的图。
图4是说明在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内角部进行加工时,直线部和角部中的 加工量的图。
图5是说明在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外角部进行加工时,直线部和角部中的 加工量的图。
图6是说明以边缘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内角部进行加工的状态的图。
图7是说明以边缘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外角部进行加工的状态的图。
图8是说明在以边缘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内角部进行加工时,在角部处的加工量 的图。
图9是表示角部控制单元16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加工条件表的一个例子。
图11是表示计算加工余量所需的参数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标号的说明
1线电极
2被加工物
3供电点
4 接地
5加工电源
^Y轴工作台
6b X轴工作台
7a Y轴伺服电动机
7b X轴伺服电动机
8伺服放大器
9振荡器
10加工程序
11加工程序输入单元
12电源控制单元
13 NC 装置
14角部检测单元
15直线部速度控制单元
16角部速度控制单元
17外角部边缘形状判别单元
18角部中区间检测单元
19直线部平均速度运算单元
20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
21角部前区间运算单元
22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
23速度比运算单元
M角部速度运算单元
25加工信息存储单元
26角部种类判别单元
27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
28上次加工条件存储单元
29未输入报警单元
30放电间隙表
37、57、116、138 角部前区间
40、60、137角部中区间
38、58、139角部后区间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 11,说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结构的框图。线电极放电加工 装置27由下述部分构成,即线电极1; 一对供电点3,其与线电极1接触;加工电源 5,其与振荡器9的输出随动地向供电点3输出脉冲电流;Y轴工作台虹和乂轴工作台 6b,它们搭载被加工物2,该Y轴工作台虹通过Y轴伺服电动机7a沿Y轴方向移动, 该X轴工作台冊通过X轴伺服电动机7b沿X轴方向移动;Y轴伺服电动机7a及X轴 伺服电动机7b,它们被伺服放大器8驱动;以及NC装置13,其对加工电源5及伺服放 大器8进行控制。其中,Y轴工作台6a以及X轴工作台6b也可以取代被加工物2而搭 载线电极1。
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27通过具有这种结构,从而一边使线电极1相对于被加工 物2相对地以规定速度移动,一边在线电极1和通过GND线4接地的被加工物2之间产 生放电,进行加工。
NC装置13是控制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27所进行的放电加工动作的装置,按照预先存储在NC装置13中的加工程序10进行动作。另外,NC装置13具有加工程序输 入单元11、电源控制单元12、角部检测单元14、作为加工进给速度控制单元的直线部速 度控制单元15和角部速度控制单元16、以及加工信息存储单元25。而且,角部速度控制 单元16具有外角部边缘形状判别单元17、角部中区间检测单元18、直线部平均速度运算 单元19、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角部前区间运算单元21、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22、 作为加工体积运算单元的速度比运算单元23、角部速度运算单元对、以及角部种类判别 单元洸。
图2是说明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内角部进行加工的状态的图。在图2中, 通过二次切削执行多次加工工序(切削),点划线30示出本次切削中线电极中心相对于被 加工物的相对移动轨迹(偏移轨迹),箭头示出相对移动方向。实线31示出通过上次切 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工面,实线32示出通过本次切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工面。 以点33、点34、点35、点36为中心的各圆,是线电极的半径加上放电间隙而得到的圆 (以后称为放电圆)。点O是角部的中心点。
点34示出线电极的中心从直线部进入角部的地点,点36示出线电极的中心离开 角部而进入直线部的地点。在对直线部进行加工的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33之前,每前进 固定距离的加工量是固定的。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33以后,到达点34之前,每前进 固定距离的加工量过渡性地增加。以下,将直线部中进入角部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 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称为“角部前区间”。具体地说,由线段37表示的、线电极 的中心从点33至点34之间的区间为角部前区间。
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34以后,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保持点34处的加工 量,不再变化,在到达点35之前始终固定。以下,将角部中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固 定的区间,称为“角部中区间”。线段40示出线电极的中心从点34至点35之间的区 间,这个区间为角部中区间。此外,在以圆弧轨迹加工内角部的情况下,由于线电极的 半径(线电极半径)、角部半径、放电间隙、加工余量的不同,有时例外地不存在该角部 中区间。以下,将这种在以圆弧轨迹加工内角部的情况下不存在角部中区间的条件,称 为“奇异条件1”。在符合奇异条件1的情况下,角部前区间的长度、角部后区间的长 度、以及在角部处的加工体积的计算式与通常的计算式不同。
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35以后,到达点36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过渡 性地减少。以下,将角部中进入直线部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 间,称为“角部后区间”。具体地说,由线段38表示的、线电极的中心从点35至点36 之间的区间为角部后区间。
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36以后,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保持点36处的加工 量,不再变化,是固定的。在这里,点36处的加工量与点33处的加工量相等。
图3是说明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外角部进行加工的状态的图。点划线50是 本次切削中的偏移轨迹,实线51示出通过上次切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工面,实线52 表示通过本次切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工面。以点53、点M、点55、点56为中心的 各圆为放电圆。点O为角部的中心点。
点M示出线电极的中心从直线部进入角部的地点,点56示出线电极的中心离开 角部而进入直线部的地点。在对直线部进行加工的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53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是固定的。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53以后,到达点M之前,每前进固 定距离的加工量过渡性地减少。线段57示出线电极的中心从点53至点M之间的区间, 该区间为角部前区间。
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M以后,保持点M处的加工量,不再变化,在到达点55 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始终是固定的。线段60示出线电极的中心从点M至点 55之间的区间,该区间为角部中区间。
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55以后,到达点56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过渡 性地增加。线段58示出线电极的中心从点55至点56之间的区间,该区间为角部后区 间。
在线电极的中心到达点56以后,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保持点56处的加工 量,不再变化,是固定的。在这里,点56处的加工量与点53处的加工量相等。
图4是说明在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内角部进行加工时,直线部和角部处的 加工量的图。与图2相同地,点划线30示出本次切削中的偏移轨迹,实线31示出通过 上次切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工面,实线32示出通过本次切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 工面。在直线部中,在将线电极的中心以从点73至点74为止的微小距离AF进给时的 加工量为,将由斜线区域80表示部分的面积乘以被加工物的板厚而得到的值。在这里, 如果将斜线区域80的面积设为Vst,将加工余量设为S,则斜线区域80的面积Vst可以由 下述算式求出。
Vst = Af . S- (1)
另一方面,在角部中,在将线电极的中心以从点75至点76为止的微小距离AF 进给时的加工量为,将由斜线区域82表示部分的面积乘以被加工物的板厚而得到的值。 在这里,由斜线区域82表示部分的面积,与由通过角部中心点O和点75的直线、以及 通过角部中心点O和点76的直线夹持的斜线区域81所表示部分的面积相等。在本发明 中,通过取代斜线区域82而计算斜线区域81的面积,由此求出角部的加工量。在这里, 如果将斜线区域81的面积设为Vm—arc,将线电极半径设为r,将角部半径设为R,将放电 间隙设为h,将围绕角部中心点O的旋转角设为Θ,则斜线区域81的面积Vm arc可以由 下述算式求出。
Vinarc=^{R + r + h)2e-^{R + r + h-s)2e
=^d\l{R + r + h)s-s2}
在这里,如果近似为
Δ F = R θ
则成为
Vinarc=^~{2{R + r + h)S-S2}· · .(2)
图5是说明在以圆弧轨迹对被加工物的外角部进行加工时,直线部和角部中的 加工量的图。与图3相同地,点划线50示出本次切削中的偏移轨迹,实线51示出通过 上次切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工面,实线52示出通过本次切削而得到的被加工物的加 工面。在直线部中,在将线电极的中心以从点93至点94为止的微小距离AF进给时的加工量为,将由斜线区域98表示部分的面积乘以被加工物的板厚而得到的值。在这里, 斜线区域98的面积可以通过算式(1)求出。
另一方面,在角部中,在将线电极的中心以从点95至点96为止的微小距离AF 进给时的加工量为,将由斜线区域100表示部分的面积乘以被加工物的板厚而得到的 值。在这里,由斜线区域100表示部分的面积,与由通过角部中心点O和点95的直线、 以及通过角部中心点O和点96的直线所夹持的斜线区域99所表示部分的面积相等。在 本发明中,通过取代斜线区域100而计算斜线区域99的面积,由此求出角部的加工量。 在这里,如果将斜线区域99的面积设为V。ut—arc,将加工余量设为s,将线电极半径设为r, 将角部半径设为R,将放电间隙设为h,将围绕角部中心点O的旋转角设为θ,则斜线区 域99的面积以由下述算式求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具有加工进给速度控制单元,该加工进给速度控 制单元基于加工程序,对相对于被加工物进行相对移动的线电极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 制,该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进给速度控制单元具有直线部速度控制单元,其对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以及 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其对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 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加工体积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 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速度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的运算结果,计算角部形状加工 时的加工进给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其存储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 相关的信息,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基于存储在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的信息,计算直线 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角部前区间运算单元,其针对在直线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角部形状加工时之前每 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前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以及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其针对在角部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直线形状加工时之前每 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后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前区间运算单元和所述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基于存储在所述角部控制信 息存储单元中的信息,分别计算所述角部前区间的长度和所述角部后区间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角部中区间检测单元,其针对在角部形状加工时每前进 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固定的区间即角部中区间是否存在进行检测,基于所述角部中区间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选择角部形状 加工时的加工体积的计算式,并且所述角部前区间运算单元选择所述角部前区间的计算 式,所述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选择所述角部后区间的计算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外角部边缘形状判别单元,其在以边缘轨迹加工外角部 的情况下,对角部角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这一情况进行判别,基于所述外角部边缘形状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选择角部形 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的计算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的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是从规定的加工条件列中取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存储加工条件的加工条件存储单元,在没有向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输入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的情 况下,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基于存储在所述加工条件存储单元中的加工条件,计算放 电间隙值和加工余量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未输入报警单元,其在没有向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 元中输入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警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具有放电间隙表,其将以切削次数划分的加工电源的种类、 所述加工电源所设定的电气条件、以及放电间隙值相关联,其中,该加工电源在被加工 物和线电极之间施加脉冲电压,在没有向所述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输入与放电间隙和加工余量相关的信息的情 况下,所述角部速度控制单元参照所述放电间隙表取得与放电间隙相关的信息。
11.一种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其基于加工程序,使线电极相对于被加工物进行相对 移动,其特征在于, 包含下述步骤,即加工体积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 体积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速度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计算角 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进给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下述步骤,即角部前区间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对于在直线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角部形状加 工时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前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角部后区间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对于在角部形状加工时,直至进入直线形状加 工时之前每前进固定距离的加工量增加或减少的区间、即角部后区间的长度进行计算; 以及加工进给速度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角部速度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所 述角部前区间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以及所述角部后区间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对从进 入所述角部前区间至离开所述角部后区间为止的加工进给速度进行控制。
13.—种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具有偏移轨迹控制单元,该偏移轨迹控制单元对以 规定的加工进给速度相对于被加工物进行相对移动的线电极的偏移轨迹进行控制,该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偏移轨迹控制单元具有直线部偏移轨迹控制单元,其对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偏移轨迹进行控制;以及 角部偏移轨迹控制单元,其对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偏移轨迹进行控制,所述角部偏移轨迹控制单元具有加工体积运算单元,其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 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偏移轨迹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的运算结果,计算角部形状 加工时的偏移轨迹。
14.一种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其以规定的加工进给速度使线电极相对于被加工物进 行相对移动,其特征在于, 包含下述步骤,即加工体积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 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偏移轨迹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计 算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偏移轨迹。
15.—种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其具有电源控制单元,该电源控制单元对向被加工物 和线电极之间施加脉冲电压的加工电源的输出进行控制,该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具有直线部间歇时间控制单元,其对直线形状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进行控 制;以及角部间歇时间控制单元,其对角部形状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进行控制,所述角部间歇时间控制单元具有加工体积运算单元,其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和角部形状 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间歇时间运算单元,其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单元的运算结果,计算角部形状 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
16.一种线电极放电加工方法,其利用加工电源向被加工物和线电极之间施加脉冲电压,其特征在于, 包含下述步骤,即加工体积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加工程序,计算直线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 和角部形状加工时的加工体积;以及角部间歇时间运算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加工体积运算步骤的运算结果,计 算角部形状加工时的所述加工电源的间歇时间。
全文摘要
作为加工体积运算单元的速度比运算单元(23),基于存储在角部控制信息存储单元(20)中的放电间隙值和加工余量的值,计算直线部的加工体积和角部的加工体积,计算它们的体积比。角部速度运算单元(24)基于由速度比运算单元(23)计算出的体积比,计算在角部处的加工进给速度,基于角部前区间运算单元(21)输出的角部前区间的长度和角部后区间运算单元(22)输出的角部后区间的长度,向伺服放大器(8)输出从进入角部前区间至离开角部后区间为止的与加工进给速度相关的指令。
文档编号B23H7/06GK102026766SQ2008801291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三宅英孝, 佐藤达志, 大畑珠代, 小野寺康雄, 汤泽隆, 种田淳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