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91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薄壁管材弯曲件的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采用双凸模差速挤压成 型平面上任意弯曲的管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成型装备及制造技术的发展,复杂形状的管材弯曲件在工业领域特别是科技 含量高的工业领域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如飞机、船舶、汽车的输油,气体管道,还有部分支 架。因为使用弯曲管件代替原来的线材或者塑料管材,可以降低重量,提高耐用性能。随着 管材弯曲件的普遍应用,人们对管材的弯曲质量和成形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工艺 方法如推弯,滚弯等生产的弯曲管件大多存在一些缺陷,如外侧壁的减薄与破裂,内侧壁的 增厚,起皱以及横截面畸变等缺陷,并且管件的弯曲角度及方向有限,不能达到任意弯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同一平面内能够向不同方向弯曲,弯曲角度范围为90° 180°,且弯曲角度受到控制的制备管材弯曲件的双凸模差速挤压成型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成型装 置包括模具成型部分、模具固定部分和导向部分;模具成型部分包括凹模、凸模、芯轴和挤 压块,凹模型腔上部分为圆柱形,出料端为圆锥台,凸模为半圆环状(见图5-f),凹模,凸模 的中心线、坯料中心线与芯棒中心线重合,坯料为同心料;模具固定部分包括底座固定板、 支撑座、滑板、凹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有燕尾槽,滑板与固定板之间滑动配合,凹模固定板 与凹模连接,凹模固定板的一半固定在底座固定板上,底座固定板固定在支撑板上;底座固 定板的中心设有出料口,模具成型部分位于凹模固定板内,芯轴嵌于滑板内,芯棒下端位于 凹模锥形出口处;导向部分包括导向柱、导套、顶板、底座固定板、滑板,导套固定在滑板内, 导向柱与导套之间为小间隙滑配,保证滑板的准确滑动。所述凹模出料端的圆锥台,锥度为45° 60°,锥台高度h为15mm 30mm,挤压 筒高度即凹模型腔内圆柱形的高度H彡50mm。弯曲管件壁厚3mm彡t彡0. 5mm ;弯曲角度为180°彡α彡90°。设定凸模A的高度为Ηα,凸模B的高度为Ηβ,坯料的高度为H,凸模A的速度为\, 凸模B的速度为Vb,则须满足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成型装置包括 模具成型部分、模具固定部分和导向部分;模具成型部分包括凹模、凸模、芯轴和挤压块,凹 模型腔上部分为圆柱形,出料端为圆锥台,凸模为半圆环状,凹模,凸模的中心线、坯料中心 线与芯棒中心线重合,坯料为同心料;模具固定部分包括底座固定板、支撑座、滑板、凹模固 定板,凹模固定板有燕尾槽,滑板与固定板之间滑动配合,凹模固定板与凹模连接,凹模固 定板的一半固定在底座固定板上,底座固定板固定在支撑板上;底座固定板的中心设有出 料口,模具成型部分位于凹模固定板内,芯轴嵌于滑板内,芯棒下端位于凹模锥形出口处; 导向部分包括导向柱、导套、顶板、底座固定板、滑板,导套固定在滑板内,导向柱与导套之 间为小间隙滑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凹模出料端的圆锥台,锥度为45° 60°,锥台高度h为15mm 30mm,挤压筒高度即凹 模型腔内圆柱形的高度H彡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装 置所成型弯曲管件壁厚3mm彡t彡0.5mm;弯曲角度为180°彡α彡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 定凸模A的高度为Ηα,凸模B的高度为Ηβ,坯料的高度为H,凸模A的速度为凸模B的速 度为Vb,则须满足va>VbW,va-Vb<^^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模具成型部分的凹模、凹模固定板均采用分块形式,便于挤压完成后工件的取出与坯 料的再次挤压。
全文摘要
一种双凸模差速挤压制备管材弯曲件的成型装置,挤压成型装置包括模具成型部分、模具固定部分和导向部分;模具成型部分包括凹模、凸模、芯轴和挤压块;模具固定部分包括底座固定板、支撑座、滑板、凹模固定板;模具的导向部分包括导向柱、导套、顶板、底座固定板。本发明的优点是模具采用卧式挤压,提高了挤出弯曲管件的长度范围。模具成型部分的凹模,凹模固定板均采用分块形式,便于挤压完成后工件的取出与坯料的再次挤压。芯轴固定板通过导向杆和燕尾槽导向,由螺杆通过手动顶出。凹模与凸模、芯轴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装配方便易于调整。通过改变凸模A、B的挤压速度,制造凸模A、B之间的挤压速度差值,利用这个差值来制备管材弯曲件,该装置结构合理、工艺简单,管材弯曲件壁厚均匀且不起皱、横截面无畸变,质量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B21C25/02GK102107230SQ20101052871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日
发明者宋继顺, 封志龙, 马叙, 马静云 申请人:天津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