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锭模的焊补方法

文档序号:301406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锭模的焊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锭模焊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锭模的焊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型材的炼钢厂多是采用模铸工艺,生产中,钢锭模的消耗量很 大。钢锭模在生产中使用一定时间后其内表面上往往会产生凹坑,如果继续使用会影响到 钢锭表面质量,但从整体看,该钢锭模还不到报废标准,如果提前弃用报废,会造成极大的 浪费。现在生产中往往会采用对钢锭模内表面的凹坑进行焊补,再进行平整光滑后,继续使 用。现有技术是采用镁做球化剂,用电弧焊补方法进行焊补,这种焊补方法的缺点是由于镁 的存在,焊补时容易形成白口及淬火,焊缝容易脱落,效果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补方法,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 点,取得了好的效果。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①对内表面易产生裂纹和脱皮的钢锭模进行探伤检查;
②将钢锭模内表面上由于受损害而产生的局部裂纹和脱皮部位采用氧气割枪进行 吹割,达到超过裂纹的深度;
③采用凿切割磨方法去除由于氧气吹割形成的氧化表面,达到可见到钢锭模的母
材;
④将要使用的铸铁焊条jt-z208在140°C 150°C炉内烘干(40 60)分钟,同时 将钢锭模预热到350°C 400°C ;
⑤用已烘干了的铸铁焊条jt-z208对钢锭模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分层堆焊,焊 后进行缓冷至室温;
⑥对焊补过的钢锭模的内表面进行切磨加工,达到平整光滑。本发明优点及积极效果是可使焊补后的钢锭模继续使用,不产生剥落现象,从而 提高了钢锭模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法
以太钢一炼钢厂某次对一个8. 4吨锭型的钢锭模进行焊补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步骤
① 对球墨铸铁钢锭模内表面的裂纹深度进行探伤检查,有三处裂纹深度分别为 0. 15mm>0. 20mm>0. 20mmo②采用氧气切割枪吹掉以上三处裂纹的裂口部分深度达到0.25mm。③ 用凿切刮磨方法去掉由于氧气吹割后形成的氧化表面,达到可见到钢锭模 的母材。④进行焊补前将使用的jt_z208铸焊条在150°C烘干一小时,同时将钢锭模预热到400°C,再进行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分层堆焊。⑤焊接完后再缓冷一小时。⑥用手把砂轮对焊补表面处进行切磨加工,达到钢锭模内表面平整光滑。使用 的效果良好,是该焊补过的钢锭模又继续使用了 21次,总寿命达到56次。
权利要求
1. 一种钢锭模的焊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是①.对内表面上已产生裂纹和脱 皮的钢锭模进行探伤检查;②.将钢锭模内表面上由于受损坏而产生的局部裂纹和脱皮部 位采用氧气割枪进行吹割,达到超过裂纹和脱皮的厚度;③.采用凿切割磨方法去除由于 氧气吹割形成的氧化表面,达到可见到钢锭模的母材;④.将要使用的铸铁焊条jt-z208在 1400C 150°C炉内烘干(40 60)分钟,同时将钢锭模预热到350°C 400°C ;⑤.用已经烘干 了的铸铁焊条jt_z208对已预热了的钢锭模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分层堆焊,焊后缓冷至 室温;⑥.对焊补的钢锭模的内表面进行切割加工,达到平整光滑。
全文摘要
一种钢锭模的焊补方法,属于钢锭模焊补技术领域,特征在于操作步骤是①.对钢锭模内表面裂纹进行探伤检查;②.对内表面上裂纹和脱皮部位进行气割;③.切除气割形成的氧化表面,达到可见到母材;④.将要使用的焊条在140℃~150℃炉内烘干(40~60)分钟,同时将钢锭模预热到350℃~400℃;⑤.用以烘干了的焊条对已预热的钢锭模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分层堆焊,焊后缓冷至室温;⑥.对焊补的钢锭模内表面进行切磨,达到平整光滑。本发明可使钢锭模使用寿命延长。
文档编号B23K9/16GK102069269SQ20101059036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6日
发明者乔英芳, 刘洪 , 张振祥, 王怀成, 郝旭明, 陈新中, 韩杰宇 申请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