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45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叶片制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叶片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输送机是水泥、粮食、化工等行业输送粉状物料的主要设备,使用面广,运转 时间长,其螺旋叶片易磨损。专业化生产厂家制造螺旋叶片主要采用专用成形胎具和压力 机模压成型,成形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但投资大。而用户更换磨损的螺旋叶片如从制造 厂家购买,往往费用较高。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8月5日公开的专利号为2008201761743的实用新型 专利《卧式螺旋叶片拉伸机》,是一采用拉伸成形法加工螺旋叶片的装置,这种卧式螺旋叶 片拉伸机由螺杆、螺母、主体管、轴承、端盖、牵头、支架装配而成,其中主体管水平放置,管 长大于两倍螺旋叶片的螺距,固定于中间支架上,支架两侧设有固定牵头。主体管内设有与 其同轴的螺杆,左右两段分别为等长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并与螺母相配形成两对螺旋 副。主体管壁上且在支架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与螺母相连的活动牵头。工 作时,将叶片毛坯从两端装入主体管,一工艺孔套入固定牵头并紧固,另一工艺孔套入活动 牵头并紧固,当螺杆转动时,两旋向相反的螺母反向移动,活动牵头沿主体管上导向槽向外 移动,从而将叶片毛坯拉制成形。该机具有制造简单、体积小、成本低、适用性强、不需能源 的特点,特别适合用户在维修螺旋输送机时小批量生产螺旋叶片。但当螺旋外径大于300 毫米时,手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另外该机虽然每次能完成两片叶片毛坯的加工,工作效率 还是较低,限制了其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其采用一个 动力驱动电机,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分别对多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进行驱动,以同时完成 多片螺旋叶片的拉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装置以及螺旋叶片拉伸装置,所 述传动装置为锥齿轮传动机构,该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一个以上的主动锥齿 轮,所述传动轴与驱动电机同轴连接,每一个主动锥齿轮皆分别与传动轴配合连接,且每个 主动锥齿轮皆分别与一个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至少为两组,各组螺 旋叶片拉伸装置平行排布后通过支架定位连接,相邻两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轴线之间的间 距大于待拉制螺旋叶片外径,其中每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的动力输入端都与从动锥齿轮的 旋转中心连接。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中,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且主动 锥齿轮的齿数小于从动锥齿轮的齿数。
3[0008]每一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包括主体管、螺杆、螺母、固定牵头以及活动牵头,主体 管两端分别安装有端盖,同时主体管的管壁上倾斜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螺杆通过轴承安 装于主体管内,且螺杆与主体管同轴,同时螺杆的一端穿出端盖后与从动锥齿轮的旋转中 心配合连接,而螺母则与螺杆螺纹连接,且螺母外径与主体管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 定牵头安装于主体管靠近支架一端,而活动牵头则置于导向槽内,且该活动牵头与螺母固 定连接,另外,与固定牵头相对的主体管另一端安装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停止的行程开关。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锥齿轮传动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将一个驱动电机所输出的动 力分别对多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进行驱动,以同时完成多片螺旋叶片的拉制,极大地提高 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采用电力传动,可加工外径为300毫米以上的螺旋叶片,而且减轻 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的俯视图;图3为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示意图,
图1和图2及图3所标序号说明如下1.端盖,2.轴承,3.螺母,4.活动牵头,5.主体管,6.支架,7.螺杆,8.行程开关, 9.导向槽,10.固定牵头,11.从动锥齿轮,12.主动锥齿轮,13.螺旋叶片,14.驱动电机, 15.联轴器,16.带座轴承,17.传动轴,18.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19.固定工艺孔20.活动 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 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
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包括驱动电机14、 传动装置以及螺旋叶片拉伸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为锥齿轮传动机构,该锥齿轮传动机构包 括传动轴17以及一个以上的主动锥齿轮12,附图中一共在传动轴17上配合连接了三个主 动锥齿轮12,且该传动轴17通过带座轴承16支承,同时传动轴17通过联轴器15与驱动电 机14输出轴同轴连接,每一个主动锥齿轮12皆分别与传动轴17配合连接,且每个主动锥 齿轮12皆分别与一个从动锥齿轮11相啮合,同时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中,主动锥齿轮12 和从动锥齿轮11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且主动锥齿轮12的齿数小于从动锥齿轮11的齿 数。所述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至少为两组,各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平行排布后通过支架6定 位连接,相邻两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待拉制螺旋叶片外径,其中每组 螺旋叶片拉伸装置的动力输入端都与从动锥齿轮11的旋转中心连接。另外,每一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包括主体管5、螺杆7、螺母3、固定牵头10以及活 动牵头4,主体管5两端分别安装有端盖1,同时主体管5的管壁上倾斜地开设有导向槽9, 所述螺杆7通过轴承2安装于主体管5内,且螺杆7与主体管5同轴,同时螺杆7的一端穿出端盖1后与从动锥齿轮11的旋转中心配合连接,而螺母3则与螺杆7螺纹连接,且螺母3 外径与主体管5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定牵头10安装于主体管5靠近支架6 —端, 而活动牵头4则置于导向槽9内,且该活动牵头4与螺母3固定连接,另外,与固定牵头10 相对的主体管5另一端安装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14停止的行程开关8。图3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18示意图,其在待拉制螺旋叶片 毛坯18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工艺孔19和活动工艺孔20。进行螺旋叶片拉制时,先在切割好的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18内径两端,按固定牵 头10以及活动牵头4的直径大小分别钻固定工艺孔19和活动工艺孔20,将待拉制螺旋叶 片毛坯18的一端套进主体管5,该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18中有固定工艺孔19对准固定牵 头10套入并固定,而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18的活动工艺孔20对准活动牵头4套入并固定。 用同样的办法,将多片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坯18套入其他螺旋叶片拉伸装置的主体管5内。 开启驱动电机14,则与驱动电机14同轴连接的传动轴17转动,带动与该传动轴17相配合 的所有主动锥齿轮12转动,以带动与每个主动锥齿轮12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1转动,则 与每个从动锥齿轮11连接的螺杆7转动,与螺杆7相配的螺母3向外移动,活动牵头4将 沿主体管5上的导向槽9向外移动,牵引待拉制螺旋叶片毛内径向外端缓缓拉开,内径边缘 围绕主体管5外壁上,达到设定位置,活动牵头4与行程开关8相碰,行程开关8发出信号, 控制驱动电机14停转,即完成多片螺旋叶片拉制过程。因此,本发明驱动电机14每完成一 次驱动,即可拉制出多片螺旋叶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大地提高了螺旋叶片拉制的工作效 率。
权利要求一种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装置以及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锥齿轮传动机构,该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一个以上的主动锥齿轮,所述传动轴与驱动电机同轴连接,每一个主动锥齿轮皆分别与传动轴配合连接,且每个主动锥齿轮皆分别与一个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至少为两组,各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平行排布后通过支架定位连接,相邻两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待拉制螺旋叶片外径,其中每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的动力输入端都与从动锥齿轮的旋转中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传动机构中, 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且主动锥齿轮的齿数小于从动锥齿轮的齿 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一组螺旋叶片拉伸装 置包括主体管、螺杆、螺母、固定牵头以及活动牵头,主体管两端分别安装有端盖,同时主体 管的管壁上倾斜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螺杆通过轴承安装于主体管内,且螺杆与主体管同 轴,同时螺杆的一端穿出端盖后与从动锥齿轮的旋转中心配合连接,而螺母则与螺杆螺纹 连接,且螺母外径与主体管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定牵头安装于主体管靠近支架一 端,而活动牵头则置于导向槽内,且该活动牵头与螺母固定连接,另外,与固定牵头相对的 主体管另一端安装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停止的行程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螺旋叶片拉伸机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装置以及螺旋叶片拉伸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为锥齿轮传动机构,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一个以上的锥齿轮传动副,以驱动与每个锥齿轮传动副连接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该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一个以上的主动锥齿轮,所述传动轴与驱动电机同轴连接,每一个主动锥齿轮皆分别与传动轴配合连接,且每个主动锥齿轮皆分别与一个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至少为两组,各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平行排布后通过支架定位连接,相邻两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待拉制螺旋叶片外径,其中每组螺旋叶片拉伸装置的动力输入端都与从动锥齿轮的旋转中心连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1D11/06GK201720304SQ201020231250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李正峰 申请人:李正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