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齿齿靴锻造正挤凹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063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截齿齿靴锻造正挤凹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煤炭行业用于采煤机的一种截齿齿靴锻 造模具。
背景技术
截齿齿靴用在采矿机械上,特别是煤矿用截齿齿靴,是煤炭行业采煤机、掘进机等 设备大量使用的一种易耗件。截齿、齿靴容易损坏,增加了采煤机、掘进机等设备更换截齿 齿靴的次数,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同时,也增加了采掘成本。截齿齿靴切削加工的缺点是 成形工序长、材料耗用多、产品合格率低、成形效率差。目前国内外制造厂家均采用内腔精 锻成形毛坯技术,成形带有大小端的空心圆柱体,这样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降低了制造成 本及周期,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截齿齿靴锻造正挤凹模,通过挤压工艺先成形截 齿齿靴的圆柱小端及预成形大端,而内径不变,解决现有机加工难度大、材料耗用多、产品 合格率低、成形效率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截齿齿靴锻造正挤凹模,包括凸模、凹模、预应力中套、预应力外套和退料器,所述 的退料器设于凹模的底部,预应力外套与凹模之间设有预应力中套,所述的凸模为直径不 一的两个圆柱体,所述的凸模的下段直径小于上段直径,所述的凹模的内腔为两个直径不 一的圆柱体腔体及它们之间的过渡腔,所述的凸模上段与凹模的较大直径圆柱体腔体相吻 合,所述的凸模下段直径小于凹模圆柱体腔体的较小直径,所述的退料器、凹模与凸模和截 齿齿靴之间设有预留空腔。本实用新型利用凸模圆柱体直径和凹模内腔直径的变化,挤压过程中合理地进行 金属体积分配,形成大小直径不一的两个中空圆柱体及它们之间的过渡段,而内径不变,解 决了现有机加工难度大、材料耗用多、产品合格率低、成形效率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截齿齿靴强度和精度的基础上,根据金 属流成型特点,采用挤压技术合理地进行金属体积分配,既克服了现有技术机加工方法生 产加工难度大、原材料浪费的现象,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且生产工艺 稳定,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凸模,2、凹模,3、预应力中套,4、预应力外套,5、退料器,6、截齿齿靴, 7、预留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截齿齿靴锻造正挤凹模,包括凸模1、凹模2、预应力中套3、预应力 外套4和退料器5,所述的退料器5设于凹模2的底部,预应力外套4与凹模2之间设有预 应力中套3,所述的凸模1为直径不一的两个圆柱体,所述的凸模1的下段直径小于上段直 径,所述的凹模2的内腔为两个直径不一的圆柱体腔体及它们之间的过渡腔,所述的凸模1 上段与凹模2的较大直径圆柱体腔体相吻合,所述的凸模1下段直径小于凹模2圆柱体腔 体的较小直径,所述的退料器5、凹模2与凸模1和截齿齿靴6之间设有预留空腔7。使用400T机械压力机,在四导柱通用模架上安装凹模1、预应力中套3、预应力外 套4和退料器5,将中空圆柱体坯料放在凹模1较大直径圆柱体腔体内,通过冲头下压凸模 1锻造,使坯料与凸模1不受退料器5阻碍同时向凹模2较小直径圆柱体腔体流动,挤压过 程中合理地进行金属体积分配,先成形截齿齿靴的中空圆柱小端及圆柱预成形大端,形成 大小直径不一的两个中空圆柱体及它们之间的过渡段,达到一次无废料净成形。实施例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 围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方 案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截齿齿靴锻造正挤凹模,包括凸模(1)、凹模O)、预应力中套(3)、预应力外套(4) 和退料器(5),所述的退料器( 设于凹模O)的底部,预应力外套(4)与凹模( 之间设 有预应力中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1)为直径不一的两个圆柱体,所述的凸模(1) 的下段直径小于上段直径,所述的凹模O)的内腔为两个直径不一的圆柱体腔体及它们之 间的过渡腔,所述的凸模(1)上段与凹模O)的较大直径圆柱体腔体相吻合,所述的凸模 ⑴下段直径小于凹模⑵圆柱体腔体的较小直径,所述的退料器(5)、凹模(2)与凸模(1) 和截齿齿靴(6)之间设有预留空腔(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截齿齿靴锻造正挤凹模,包括凸模、凹模、预应力中套、预应力外套和退料器,退料器设于凹模的底部,预应力外套与凹模之间设有预应力中套,凸模为直径不一的两个圆柱体,凸模的下段直径小于上段直径,凹模的内腔为两个直径不一的圆柱体腔体及它们之间的过渡腔,凸模上段与凹模的较大直径圆柱体腔体相吻合,凸模下段直径小于凹模圆柱体腔体的较小直径,退料器、凹模与凸模和截齿齿靴之间设有预留空腔。采用挤压技术合理地进行金属体积分配,既克服了现有技术机加工方法生产加工难度大、原材料浪费的现象,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且生产工艺稳定,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1832943SQ20102053045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万永福 申请人: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