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96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钻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钻床特别是普通的钻床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以大量见诸,例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80371Y推荐的数控深孔高速钻床、CN2159840Y提供的振动切削台式钻床、CN2772688Y公开的钻床的斜坡式排屑装置、CN201357M5Y披露的一种三主轴卧式数控钻床和CN201357M1Y揭示的一种三主轴立式数控钻床、CN201848557U公诸的一种卧式钻床,等等。典型的如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CN201792007U公开的排屑钻头夹及相应的新型内排屑深孔钻床,该专利方案公开的钻杆能对工件钻设深孔,但是未揭示在加工即钻设深孔的同时将钻屑收集的技术启示。如业界所知之理,在作为深孔钻的钻杆对工件例如玻璃容器的瓶模钻设冷却孔的同时,需要注入冷却液,由冷却液对钻杆实施冷却,于是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钻屑夹带着冷却液同时被排出,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收集,那么毫无疑问会对工作现场的环境构成污染,与目前全社会崇尚的文明清洁生产精神相悖,并且还造成冷却液无法回用的问题。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钻杆对工件钻设深孔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将屑液收集而藉以体现文明作业清洁生产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包括一用于配置到数控钻床上的具有屑液收集腔的屑液收集箱箱体,在该屑液收集箱箱体的一侧的箱壁上构成有一第一支承座,该第一支承座具有一第一支承腔,而在屑液收集箱箱体的另一侧的箱壁上构成有一第二支承座,该第二支承座具有一第二支承腔;一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并且同时对钻杆支承的钻杆支承定位机构,该钻杆支承定位机构探入到所述第一支承腔内并且与第一支承座固定;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并且同时将钻杆在对工件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屑液引入所述屑液收集腔中的活塞本体,该活塞本体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承腔相配合;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并且对工件的被钻孔部件实施密封的密封定位机构,该密封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承座固定并还与所述活塞本体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屑液收集箱箱体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进气接头和一第二进气接头,该第一进气接头和第二进气接头均与所述屑液收集腔相通,在屑液收集箱箱体的另一端的下部开设有一屑液引出孔,并且在屑液收集箱箱体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敞口部位配设有一箱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进气接头位于所述的第一进气接头的下方,并且第一进气接头朝向所述屑液收集腔的底部的方向倾斜;所述的箱盖是透明的。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钻杆支承定位机构包括支承套、轴承滚套、轴承压圈、轴承、钻杆模套和密封盖,支承套朝向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一侧构成有一支承套配接座,该支承套配接座与所述的第一支承腔相配合,而支承套的另一侧构成有一压圈腔和一螺母腔,并且支承套通过其上开设的支承套固定螺钉孔由支承套固定螺钉与所述的第一支承座固定,轴承滚套与轴承相配合,而轴承设置在支承套内,在轴承滚套朝向轴承压圈的一端的外壁上加工有轴承滚套外螺纹,在该轴承滚套外螺纹上配设有一轴承滚套螺母,该轴承滚套螺母与所述的螺母腔相配合,轴承压圈置入所述压圈腔内,并且与支承套固定,钻杆模套与轴承滚套的钻杆模套腔相配合,并且在该钻杆模套上设置有一用于与钻杆相嵌配的锁定块,密封盖与支承套盖配,其中在钻杆模套的中央具有一用于供钻杆通过的钻杆模套通孔以及在密封盖的中央具有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密封盖通孔,钻杆模套通孔与密封盖通孔彼此相对应。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承套配接座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支承腔密封配合;所述的轴承滚套朝向所述密封盖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与所述支承套构成密封;支承套朝向密封盖的一端窄缩构成有一密封盖配接台阶,所述的密封盖与该密封盖配接台阶相配合。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支承座朝向所述屑液收集腔内的一端的端面上固设有一封盖,而在第二支承座朝向屑液收集腔外的一端的上部开设有一第一进油接头孔和一第二进油接头孔,在第一进油接头孔上配设有一第一进油接头,该第一进油接头与所述的第二支承腔相通,在第二进油接头孔上配设有一第二进油接头,该第二进油接头同样与所述的第二支承腔相通;在所述的活塞本体上设置有一对第三密封圈, 藉由该对第三密封圈将所述第二支承腔分隔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并且活塞本体朝向所述封盖的一侧的中央部位延伸有一第一活塞杆,该第一活塞杆与封盖中央的封盖孔密封配合并且探出封盖孔,而活塞本体朝向所述密封定位机构的一侧的中央部位延伸有一第二活塞杆,该第二活塞杆构成有一钻杆模腔和一密封压套腔,在钻杆模腔内置及有一钻杆模,所述的密封定位机构与密封压套腔相配合,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杆具有一用于供钻杆通过的活塞杆轴向孔,而钻杆模具有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钻杆模孔,活塞杆轴向孔与钻杆模孔相对应。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钻杆模腔与所述的密封套腔的接壤部位的腔壁上开设有一卡环槽,在该卡环槽内设置有一用于阻止所述钻杆模朝着密封套腔的方向窜动的卡环。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封盖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该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的第一活塞杆密封配合。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定位机构包括一活塞封盖和一密封压套,活塞封盖与所述的第二支承座固定并且与所述的第二活塞杆密封配合,密封压套与所述的密封压套腔相配合,在该密封压套的中央构成有一与所述钻杆模孔相对应的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密封压套通。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塞封盖的中央具有一活塞杆配合孔,在该活塞杆配合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五密封圈,该第五密封圈与所述的第二活塞杆密封配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当配置于数控钻床上后,可将钻杆在对工件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屑液收集于屑液收集腔内,既保持工作现场的工作环境又可体现文明作业,并且由于屑液被有效收集而体现环保。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配置在屑液收集箱箱体上的第一、第二进气接头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图2和图3,给出了一大体上呈长方体的屑液收集箱箱体1,该屑液收集箱箱体1具有一屑液收集腔11,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上部的敞口部位固定有一用于对屑液收集腔11蔽护的箱盖17,优选的方案可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上部敞口部位配置一过渡框18,将箱盖17与过渡框18固定,箱盖17优选使用透明材料充任,例如使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或者其它类似的材料如透明的有机玻璃。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底部的两端各开设有安装孔19,安装孔19用于与图4示意的数控钻床5固定。结合图3可知,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一端配接有一第一进气接头12和一第二进气接头13,第一、第二进气接头12、13由管路并且借助于一三通接头与气源装置或称产气装置连接,产气装置例如鼓风机。第二进气接头13位于第一进气接头12的下方,并且第一进气接头12朝着屑液收集腔11的底部倾斜,而第二进气接头13以水平方式配置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上。第一进气接头1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30-50°,较好地为35-50°,最好为 40-45°,本实施例选择45°。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屑液引出孔14,在屑液引出孔14上配接引出管(图中未示出)。由于屑液收集腔11通过箱盖17而形成密封, 因此当要将积集于屑液收集腔11中的屑液排除时,则由第一、第二进气接头12、13同时向屑液收集腔11内供气,迫使屑液从屑液引出孔14引出。反之则停止对第一、第二进气接头 12、13的供气。重点见图1和图2,由图1的示意可知,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一侧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侧的箱壁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对第一支承座15,各第一支承座15具有一第一支承腔151,而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另一侧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左侧的箱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第一支承座15的位置构成有一对第二支承座16,各第二支承座16具有一第二支承腔 161。由此可知,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上可同时配套一对钻杆支承定位机构2和一对活塞本体3以及一对密封定位机构4,从而能够实现同时对两个工件如玻璃模具加工(钻设)冷却孔。在下面本申请人仅以一个第一支承座15和一个第二支承座16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第一支承座15朝向钻杆支承定位机构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一固定孔 152,钻杆支承定位机构2与第一支承腔151相配合并且与第一固定孔152固定。第二支承座16朝向屑液收集腔11的一端(也可称一侧)用一组第一螺钉1652固定一封盖165,该封盖165的中央构成为封盖孔1651,并且在封盖孔1651的孔壁上的槽内嵌设一对第四密封圈 1653。而第二支承座16朝向密封定位机构4的一端(也可称一侧)的上部开设有一第一进油接头孔162和一第二进油接头孔163,在第一进油接头孔162上螺纹配接有一第一进油接头1621,而在第二进油接头孔163上同样螺纹配接有一第二进油接头1631,第一、第二进油接头1621、1631均与前述的第二支承腔161相通,并且第一、第二进油接头1621、1631由液压油管与图中未示出的液压油供给装置连接。在第二支承座16上还开设有一进油道164, 进油道164与前述的第二进油接头1631相通,也就是说,由第二进油接头1631引入的压力油经油道164进入第二支承腔161内。通过上述的说明,不言而喻,第二支承腔161实质上为油腔或者称活塞腔,或者称油缸腔。一活塞本体3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承腔161内,在该活塞本体3上,设置有一对第三密封圈31,藉由该对第三密封圈31与第二支承腔161的密封配合而将第二支承腔 161 一分为二,即一为第一油腔1611,而另一为第二油腔1612,来自第一进油接头1621的油液直接进入第一油腔1611,使活塞本体3朝向右即朝向屑液收集腔11的方向位移,此时第二油腔1612内的油液从第二进油接头1631排出。反之,来自于第二进油接头1631的油液经进油道164进入第二油腔1612,使活塞本体3向着密封定位机构4的方向位移,此时, 第一油腔1621中的油液经第一进油接头1621排出,由此而实现活塞本体3在第二支承腔 161内的左、右位移。在活塞本体3朝向屑液收集腔11的一侧,或者称朝向封盖165的一侧的中央延伸有一第一活塞杆32,该第一活塞杆32具有一用于供图4示意的钻杆6通过的活塞杆轴向孔 321。第一活塞杆32与前述的封盖孔1651相配合并且探出封盖孔1651外,通过前述的第四密封圈1653保障第一活塞杆32与封盖孔1651之间的密封,藉以避免第二油腔1612中的油液泄出。活塞本体3朝向密封定位机构4的一侧的中央延伸有一第二活塞杆33,该第二活塞杆33与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密封定位机构4相配合,并且该第二活塞杆33具有一钻杆模腔331和一密封压套腔332,密封压套腔332的直径大于钻杆模腔331,因此钻杆模腔331和密封压套腔332两者共同地形成台阶腔。在钻杆模腔331与密封压套腔332的交界部位即前述的接壤部位的腔壁上凹设有一卡环槽3311,在该卡环槽3311内置入有一卡环3312。一钻杆模333可转动地置入于钻杆模腔331内,并且在卡环3312的阻挡下对其限位,即防止钻杆模333朝向密封压套腔332窜动。在钻杆模333的轴向中央开设有一同样用于供钻杆6通过的钻杆模孔3331。请继续见图1和图2,上面已提及的钻杆支承定位机构2包括支承套21、轴承滚套 22、轴承压圈23、轴承M、钻杆模套25和密封盖沈,支承套21朝向前述的第一支承座15的一侧构成有一支承套配接座211和一密封盖配接台阶215,在该支承套配接座211上开设的密封圈槽内嵌设有一第一密封圈2111,藉由该第一密封圈2111使支承套配接座211与前述的第一支承座15的第一支承腔151的腔壁构成密封配合,支承套21的另一侧构成有一法兰状的固定圈,并且在固定圈的内侧还构成有一压圈腔213和一螺母腔214。在前述的法兰状的固定圈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支承套固定螺钉孔212,用一组第二螺钉2121经支承套固定螺钉孔212旋入前述的第一固定孔152内,从而将支承套21与第一支承座15 固定。轴承滚套22与轴承M的轴承内圈相配合,而轴承M的外圈与支承套21的轴承容置腔的腔壁相配合,在该轴承滚套22朝向密封盖沈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的密封圈槽内嵌设有一第二密封圈222,藉由该第二密封圈222使轴承滚套22与支承套21之间构成密封, 即防止用于对轴承M润滑的润滑油泄出。轴承滚套22是中空的,即构成有一钻杆模套腔 223,并且在轴承滚套22朝向轴承压圈23的一端的外壁上设计有轴承滚套外螺纹221,在该轴承滚套外螺纹221上配设有一轴承滚套螺母2211,轴承滚套螺母2211对应于前述的螺母腔214内。前述的轴承压圈23用一组第三螺钉231与预设在压圈腔213内的螺钉孔2131 固定,由该轴承压圈23对前述的轴承M定位(图2示)。钻杆模套25置入于钻杆模套通孔 251内,该钻杆模套25具有一钻杆模套通孔251,用于供钻杆6通过。在钻杆模套25上配设有一用于与钻杆6上的钻杆槽相配合的锁定块252,在钻杆6转动时经锁定块252带动钻杆模套25转动。密封盖沈与前述的密封盖配接台阶215相配合,在该密封盖沈的中央开设有一用于供钻杆6通过的密封盖通孔沈1。依然见图1和图2,上面已经提及的密封定位机构4包括一活塞封盖41和一密封压套42,活塞封盖41由一组第四螺钉412与前述的第二支承座16的端面(左端端面)固定, 并且在活塞封盖41中央的活塞杆配合孔411的孔壁上开设的密封圈嵌槽(一对)内各嵌设有一第五密封圈4111,当活塞杆配合孔411与前述的第二活塞杆33配合时,可由第五密封圈4111起到密封作用。密封压套42与前述的密封压套腔332相配合,而密封压套42的台阶边422位于密封压套腔332外,与第二活塞杆33的端面(左端端面)相接触,在密封压套 42的中央同样开设有一用于供钻杆6通过的密封压套通孔421。密封压套42优选使用橡胶或类似的材料制作。应用例
请见图4并且继续结合图1至图3,给出了数控钻床5,在该数控钻床5的一端即图4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配设有一钻杆致动机构51,该钻杆致动机构51包括电机511、机座512、 第一、第二传动轮513、514和传动带515,电机511设在机座512上,机座512设在数控钻床5的床身上,第一传动轮513固定在电机511的电机轴5111上,第二传动轮514与钻杆6 固定,传动带51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51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514上,钻杆 6的尾部(图4所示的右端)与冷却液引入机构7相配合,以便由冷却液引入机构7将冷却液引及钻杆6,钻杆6的左端依次穿过设在数控钻床5上的定位座52、本发明的钻杆支承定位机构2的钻杆模套25的钻杆模套通孔251及密封盖沈的密封盖通孔沈1、本发明的活塞本体3的第一活塞杆32的活塞杆轴向孔321以及钻杆模333的钻杆模孔3331和本发明的密封定位机构4的密封压套42的密封压套通孔421,直至与工件8(本发明中所指的工件8 为玻璃容器模具)接触,工件8被夹住于数控钻床5的工件固定座M上,并且由数控钻床5 左端的尾架53协同本发明的密封定位机构4挟住。具体是第二油腔1612进油,使活塞本体3向左位移,由前述的密封压套42与工件8紧密接触,防止在由钻杆6对工件8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屑液泄出。也就是说屑液只能进入屑液收集腔11中。数控钻床5和钻杆6均属公知技术,并且钻杆6的冷却及排屑也属公知技术,例如可由前述的CN201792007U得到启示,因此申请人不再予以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配置到数控钻床上的具有屑液收集腔(11)的屑液收集箱箱体(1),在该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一侧的箱壁上构成有一第一支承座(15),该第一支承座(1 具有一第一支承腔(151),而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另一侧的箱壁上构成有一第二支承座(16),该第二支承座(16)具有一第二支承腔(161);—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并且同时对钻杆支承的钻杆支承定位机构O),该钻杆支承定位机构(2)探入到所述第一支承腔(151)内并且与第一支承座(15)固定;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并且同时将钻杆在对工件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屑液引入所述屑液收集腔(11)中的活塞本体(3),该活塞本体C3)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承腔(161)相配合;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并且对工件的被钻孔部件实施密封的密封定位机构G),该密封定位机构(4)与所述第二支承座(16)固定并还与所述活塞本体C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进气接头(1 和一第二进气接头(13),该第一进气接头(1 和第二进气接头(1 均与所述屑液收集腔(11)相通,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另一端的下部开设有一屑液引出孔(14),并且在屑液收集箱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敞口部位配设有一箱盖(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气接头(1 位于所述的第一进气接头(1 的下方,并且第一进气接头(1 朝向所述屑液收集腔(11)的底部的方向倾斜;所述的箱盖(17)是透明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杆支承定位机构( 包括支承套(21)、轴承滚套(22)、轴承压圈(23)、轴承(M)、钻杆模套 (25)和密封盖06),支承套朝向所述第一支承座(1 的一侧构成有一支承套配接座 011),该支承套配接座011)与所述的第一支承腔(151)相配合,而支承套的另一侧构成有一压圈腔(213)和一螺母腔014),并且支承套通过其上开设的支承套固定螺钉孔012)由支承套固定螺钉0121)与所述的第一支承座(1 固定,轴承滚套0 与轴承04)相配合,而轴承04)设置在支承套内,在轴承滚套0 朝向轴承压圈03) 的一端的外壁上加工有轴承滚套外螺纹021),在该轴承滚套外螺纹021)上配设有一轴承滚套螺母(2211),该轴承滚套螺母0211)与所述的螺母腔(214)相配合,轴承压圈03) 置入所述压圈腔013)内,并且与支承套固定,钻杆模套0 与轴承滚套0 的钻杆模套腔(22 相配合,并且在该钻杆模套0 上设置有一用于与钻杆相嵌配的锁定块 052),密封盖06)与支承套盖配,其中在钻杆模套0 的中央具有一用于供钻杆通过的钻杆模套通孔051)以及在密封盖06)的中央具有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密封盖通孔061),钻杆模套通孔051)与密封盖通孔061)彼此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套配接座0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一密封圈(2111),该第一密封圈0111)与所述第一支承腔 (151)密封配合;所述的轴承滚套0 朝向所述密封盖06)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第二密封圈022),该第二密封圈(22 与所述支承套构成密封;支承套朝向密封盖06)的一端窄缩构成有一密封盖配接台阶015),所述的密封盖06)与该密封盖配接台阶015)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承座(16)朝向所述屑液收集腔(11)内的一端的端面上固设有一封盖(165),而在第二支承座(16)朝向屑液收集腔(11)外的一端的上部开设有一第一进油接头孔(16 和一第二进油接头孔(163),在第一进油接头孔(16 上配设有一第一进油接头(1621),该第一进油接头(1621)与所述的第二支承腔(161)相通,在第二进油接头孔(16 上配设有一第二进油接头(1631),该第二进油接头(1631)同样与所述的第二支承腔(161)相通;在所述的活塞本体C3)上设置有一对第三密封圈(31),藉由该对第三密封圈(31)将所述第二支承腔 (161)分隔为第一油腔(1611)和第二油腔(1612),并且活塞本体(3)朝向所述封盖(165) 的一侧的中央部位延伸有一第一活塞杆(32),该第一活塞杆(3 与封盖(16 中央的封盖孔(1651)密封配合并且探出封盖孔(1651),而活塞本体C3)朝向所述密封定位机构(4) 的一侧的中央部位延伸有一第二活塞杆(33),该第二活塞杆(3 构成有一钻杆模腔(331) 和一密封压套腔(332),在钻杆模腔(331)内置及有一钻杆模(333),所述的密封定位机构 (4)与密封压套腔(33 相配合,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杆(3 具有一用于供钻杆通过的活塞杆轴向孔(321),而钻杆模(33 具有一同样用于供钻杆通过的钻杆模孔(3331),活塞杆轴向孔(321)与钻杆模孔(3331)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钻杆模腔(331)与所述的密封套腔(332)的接壤部位的腔壁上开设有一卡环槽(3311),在该卡环槽(3311)内设置有一用于阻止所述钻杆模(333)朝着密封套腔(332)的方向窜动的卡环(33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盖孔(165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653),该第四密封圈(165 与所述的第一活塞杆 (32)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定位机构(4)包括一活塞封盖Gl)和一密封压套(42),活塞封盖与所述的第二支承座(16)固定并且与所述的第二活塞杆(3 密封配合,密封压套0 与所述的密封压套腔 (332)相配合,在该密封压套0 的中央构成有一与所述钻杆模孔(3331)相对应的用于供钻杆通过的密封压套通孔G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封盖的中央具有一活塞杆配合孔G11),在该活塞杆配合孔G11)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五密封圈(4111),该第五密封圈Glll)与所述的第二活塞杆(3 密封配合。
全文摘要
一种数控钻床用无泄漏外排屑收集装置,属于钻床技术领域。包括一具有屑液收集腔的屑液收集箱箱体,在屑液收集箱箱体的一侧的箱壁上构成有第一支承座,第一支承座具有第一支承腔,在屑液收集箱箱体的另一侧的箱壁上构成有第二支承座,第二支承座具有第二支承腔;一钻杆支承定位机构,钻杆支承定位机构探入到第一支承腔内并且与第一支承座固定;一活塞本体,活塞本体移动地与所述第二支承腔相配合;一密封定位机构,密封定位机构与第二支承座固定并还与活塞本体连接。优点既保持工作现场的工作环境又可体现文明作业,并且由于屑液被有效收集而体现环保。
文档编号B23Q11/00GK102240922SQ20111019887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国芳, 徐群芳, 缪小丽 申请人:常熟市中恒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