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92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在加工机械中使用的冷却液等处理液进行净化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出一种冷却液的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对在车床、铣床等加工机械中用于切削部的润滑及冷却的冷却液(处理液)进行净化以使其能够反复使用(参照专利文献 1)。在该现有的净化装置中,通过将来自加工机械的使用过的冷却液以除去了磁性体的状态下落供给至贮存槽,来在该贮存槽所贮存的冷却液中生成气泡(泡沫),该气泡在上浮时附着在冷却液中的异物上,从而该异物上浮至冷却液的表面。通过回收该上浮至冷却液的表面的异物来净化冷却液。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第2005-9605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净化装置中,由于是通过向贮存槽内下落供给使用过的冷却液(处理液)而使贮存在该贮存槽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中产生气泡,因此,气泡很难遍布到贮存在贮存槽中的使用过的冷却液的各个角落,另外,由于该气泡在使用过的冷却液中的停留时间也较短,因此,很难形成在贮存槽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中溶解有更多的氧的状态。 因此,在贮存于贮存槽的使用过的冷却液中厌氧性的细菌较易繁殖,成为恶臭的原因。另外,若贮存于贮存槽的使用过的冷却液的表面被油、细菌的死骸、切削粉末等异物覆盖,则使用过的冷却液中不能遍布氧,从而容易加速厌氧性细菌的繁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使更多的氧等气体遍布于使用过的处理液中的净化装置。本发明的净化装置为一种用于净化加工机械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的净化装置,其构成为具有储液槽,该储液槽用于贮存所述加工机械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泡沫产生机构,该泡沫产生机构使被供给的使用过的处理液中产生泡沫,从而生成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处理液供给机构,该处理液供给机构抽吸所述储液槽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将该使用过的处理液供给至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供给部,该供给部将在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向所述储液槽进行引导,并将该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供给至该储液槽;以及处理液循环机构,该处理液循环机构抽吸所述储液槽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使其返回至该储液槽。根据本发明的净化装置,能够使更多的氧等气体遍布于使用过的处理液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的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净化装置所使用的泡沫产生器的详细构造的图。图3是表示液体中的泡沫的尺寸和溶解效率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的图。图8是表示可应用于净化装置的处理液回收机构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的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净化装置所使用的吸液器的详细构造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的图。图12是表示从图11所示的净化装置中的泡沫喷出管喷出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的状态的图。标号说明10:储液槽11 导入管12 送出管13a、13b:壁板部件20 泡沫产生器21 泵22,22a,44 空气紅22b 氮气缸23 流量调节器24a,43 抽吸管Mb:液体输送管25,45 气体输送管26:供给管(供给部)27J8aJ8b:开闭阀30 曝气机(槽内泡沫产生机构)31 空气缸32 流量调节器40 泡沫产生器41 空气驱动泵42 粗过滤器45:气体输送管47a 第一气体输送管47b 第二气体输送管48a、48b 流量调节器49a、49b 节流阀50 第一液体输送管51 第二液体输送管52 供给管
52a 第一供给支管52b 第二供给支管53、54:开闭阀55 液体输送管70a、70b 漂浮体71 支承部72:抽吸口部73 柔性液体输送管74 粗过滤器75 过滤单元76:网体77 滤纸80:吸液器100 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1 处理液喷出体102 泡沫产生部主体103 栓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而构成。该净化装置为能够对在车床、铣床等加工机械中使用的冷却液(处理液)进行净化再利用的装置。在图1中,该净化装置具有贮存冷却液(处理液)L的储液槽10,来自加工机械的使用过的冷却液通过导入管11而贮存在储液槽10内,在储液槽10内进行了净化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能够通过送出管12而返回至加工机械。另外,该净化装置具有泡沫产生器 20 (泡沫产生部主体)、泵21及空气缸22。泵21使通过抽吸管2 从储液槽10抽吸来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液体输送管Mb向泡沫产生器20进行供给(处理液供给机构),并且,来自空气缸22的空气(氧)通过设置有流量调节器23的气体输送管25被加压供给到泡沫产生器20 (气体供给机构)。泡沫产生器20使由泵21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产生从空气缸22供给的空气的气泡(泡沫),从而生成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 (泡沫产生机构)。接下来,在泡沫产生器20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借助供给管沈(供给部)而被导向储液槽10,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供给管沈的前端朝向储液槽10 的底部喷出。泡沫产生器20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该泡沫产生器20具有将Siirasu多孔玻璃(SPG)膜成型为筒状而得到的SPG单元210,在外筒体200内,SPG单元210的两端部由支承部件201、202支承。从泵21延伸的液体输送管Mb (参照图1)与外筒体200的一侧端部的液体导入口 213结合,使通过液体输送管24b而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设置于外筒体200内的SPG单元210的筒内通过。在形成于外筒体200的气体导入部211结合有从空气缸22延伸的气体输送管25,从空气缸22通过气体输送管25而供给的空气(氧)经由气体导入部211被加压导入外筒体200内。导入到外筒体200内的空气通过形成于SPG 单元210的许多细孔而进入该SPG单元210的内部,在从SPG单元210的筒内通过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内产生与该细孔的尺寸相应的尺寸的泡沫。在外筒体200的另一侧端部的液体排出口 214结合有供给管沈(参照图1),如上所述,通过了 SPG单元210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液体排出口 214排出,进而,通过供给管沈被向储液槽10供给。另外,在外筒体200上形成有排液口部212,但该排液口部212通常处于由图1所示的开闭阀27闭锁的状态。在这种清洗装置中,贮存在储液槽10中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被供给至泡沫产生器 20,从泡沫产生器20排出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被供给至储液槽10,因此,使用过的冷却液L在泡沫产生器20和储液槽10之间循环,能够使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泡沫的量在该循环过程中增加。另外,从泡沫产生器20排出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 L通过供给管沈并从其前端朝向储液槽10的底部喷出,因此,该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 L沿着储液槽10的底部扩散(参照图1的虚线箭头)。因此,泡沫遍布于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更广大的范围,并且该泡沫在该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停留时间增长, 从而更多的氧(空气)遍布在使用过的冷却液中。其结果,能够增大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氧的溶存量,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繁殖。关于利用泡沫产生器20在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生成的泡沫的尺寸,从能够进一步增长泡沫在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停留时间的观点以及从在冷却液L中容易溶解的观点考虑,优选较小的尺寸(微型泡沫、微纳米泡沫等)。具体而言,若从容易溶解方面来看,如图 3所示,优选的是泡沫的尺寸为300 μ m以下。另外,泡沫的尺寸更优选为200 μ 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 μ m 100 μ m的范围内。在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生成的泡沫的尺寸依赖于 SPG单元210所使用的Siirasu多孔玻璃(SPG)的细孔的尺寸。因此,在SPG单元210中, 使用形成有能够生成目标尺寸的泡沫的大量细孔的Siirasu多孔玻璃(SPG)的筒体。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如图4所示而构成。该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储液槽10内设置有壁板部件13a、13b,以沿着壁板部件13a、13b的方式供给含泡沫的处理过的冷却液L。在图4中,该净化装置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参照图1) 一样,来自加工机械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导入管11而贮存在储液槽10内,在储液槽10内被净化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能够通过送出管12而返回至加工机械。在储液槽10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板部件13a、13b。另外,该净化装置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具有泡沫产生器20、泵 21及空气缸22。泵21将通过抽吸管Mla从储液槽10抽吸来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液体输送管Mlb供给至泡沫产生器20,并且,来自空气缸22的空气(氧)通过设置有流量调节器23的气体输送管251被加压供给到泡沫产生器20。泡沫产生器20为图2所示的构造,用于生成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而且,在泡沫产生器20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借助供给管261 (供给部)而被导向储液槽10,该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 从储液槽10的底部以沿着壁板部件13a、13b的方式被供给至储液槽10。在这种净化装置中,由于来自泡沫产生器20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储液槽10的底部以沿着壁板部件13a、13b的方式被供给至储液槽10,因此,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能够沿该壁板部件13a、1 对流(参照图4中的虚线箭头)。因此,泡沫遍布于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更广大的范围,并且,该泡沫在该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停留时间变长,从而更多的氧(空气)遍布在使用过的冷却液中。其结果,能够增大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氧的溶存量,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繁殖。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如图5所示而构成。该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中,在储液槽10内设置有曝气机(aerator) 30。在图5中,该净化装置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参照图1) 一样,泡沫产生器20使由泵21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产生从空气缸22供给的空气(氧)的气泡(泡沫),从该泡沫产生器20将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供给管26 (供给部)导向储液槽10, 并且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供给管沈的前端向储液槽10的底部喷出。除了这种结构之外,在储液槽10内还设置有曝气机30。从空气缸31通过设置有流量调节器32的输送管33向曝气机30供给空气,从曝气机30向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放出泡沫(槽内泡沫产生机构)。在此,作为曝气机30,例如,可以使用如观赏鱼水槽中使用的曝气机。而且,从该曝气机30放出的泡沫的尺寸设定为比在泡沫产生器20中生成的泡沫的尺寸大。关于在泡沫产生器20中生成并通过供给管沈向储液槽10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所含的泡沫的尺寸,如上所述,优选较小的尺寸(例如,300μπι以下)。从曝气机30 放出的泡沫的尺寸如上所述设定为比在泡沫产生器20中生成的泡沫的尺寸大。因此,与通过供给管沈供给到储液槽10内、且较长时间地停留在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泡沫相比,从曝气机30放出的泡沫浮力较大,因此会迅速地浮起并到达液面。在这种净化装置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向泡沫产生器20供给贮存在储液槽10 中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向储液槽10供给从泡沫产生器20排出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 L,因此,使用过的冷却液L在泡沫产生器20和储液槽10之间循环,能够在该循环过程中使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泡沫的量增加。另外,由于从泡沫产生器20排出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供给管沈并从其前端向储液槽10的底部喷出,因此,该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沿储液槽10的底部扩散(参照图3的虚线箭头)。除此之外,由于与通过供给管沈向储液槽10的底部喷出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所含的泡沫相比,在储液槽10内从曝气机30放出的泡沫较大,因此,从该曝气机30放出的泡沫更快地浮起,由此, 产生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流动。因此,泡沫遍布于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更广大的范围,从而更多的氧(空气)遍布在使用过的冷却液中。其结果,能够使储液槽10 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氧的溶存量增大,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繁殖。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中,由于从曝气机30放出的较大的尺寸的泡沫很快地浮起,从而能够使在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浮游的异物(细菌的死骸、油分、切削粉末等) 更高效地浮到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液面。而且,能够容易地除去浮游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液面上的异物。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如图6所示而构成。该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 能够将含有由两种(空气和氮)气体生成的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切换为贮存于储液槽 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进行供给。在图6中,该净化装置与上述的各净化装置(参照图1、图4及图5) —样,来自加工机械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导入管11而贮存于储液槽10,在储液槽10中被净化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能够通过送出管12而返回至加工机械。由泵21通过抽吸管2 从储液槽 10抽吸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液体输送管24b被供给至泡沫产生器20。与泡沫产生器 20结合的气体输送管251分支为第一气体输送管251a和第二气体输送管251b。在气体输送管251设置有流量调节器23,空气缸2 与设置有开闭阀28a的第一气体输送管251a结合,另一方面,氮气缸22b与设置有开闭阀^b的第二气体输送管251b结合。在这种净化装置中,当开放开闭阀28a并且关闭开闭阀28b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空气(氧)从空气缸2 被加压供给至泡沫产生器20,含有由空气(氧)形成的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泡沫产生器20排出、通过供给管沈并从其前端向储液槽10的底部喷出。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微小的泡沫会停留较长的时间,在该使用过的冷却液中的氧的溶存量增多。由此,能够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繁殖。另一方面,相反地,当关闭开闭阀^a并且开放开闭阀^b时,不含氧的氮气从氮气缸22b通过第二气体输送管251b及气体输送管251被加压供给至泡沫产生器20,并且含有由氮气形成的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泡沫产生器20排出。在该情况下,在储液槽10 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微小的泡沫(氮气)会停留较长的时间,在该使用过的冷却液中的氮气的溶存量增多。由此,能够抑制好氧性细菌的繁殖。通过在适当的时机切换开闭阀^aJSb的开放、关闭,如上所述,能够抑制贮存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厌氧性细菌及好氧性细菌两者的繁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具有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如图7所示而构成。在图7中,该净化装置与上述的各净化装置(参照图1、图4、图5及图6) —样,来自加工机械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导入管11而贮存于储液槽10,在储液槽10中被净化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能够通过送出管12而返回至加工机械。该净化装置具有泡沫产生器 40 (泡沫产生部主体)、空气驱动泵41及空气缸44。从空气缸44延伸且设置有开闭阀46 的气体输送管45分支为第一气体输送管47a和第二气体输送管47b。在第一气体输送管 47a设置有流量调节器48a及节流阀49a,从空气缸44流经气体输送管45及第一气体输送管47a的空气以通过节流阀49a而被节流的状态向空气驱动泵41进行供给。前端设置有粗过滤器42的抽吸管43与空气驱动泵41的输入口连接,与空气驱动泵41的输出口连接的液体输送管分支为第一液体输送管50和第二液体输送管51。设置在抽吸管43的前端部的粗过滤器42配置于储液槽10的一个角部。另外,在第一液体输送管50设置有开闭阀 53,在第二液体输送管51设置有开闭阀M。开闭阀53和M具有流量调节功能。在由从空气缸44延伸的气体输送管45分支出的第二气体输送管47b中设置有流量调节器48b及节流阀49b,从空气缸44通过气体输送管45及第二气体输送管47b而流通的空气(氧)以通过节流阀49b而被节流的状态向泡沫产生器40进行加压供给(气体供给机构)。关于由通过第一气体输送管47a供给的空气的喷射力驱动的空气驱动泵41,其使通过粗过滤器42及抽吸管43从储液槽10抽吸来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第一液体输送管50向泡沫产生器40进行供给(处理液供给机构)。泡沫产生器40为如图2所示那样使用SPG单元210的构造,其使由空气驱动泵41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产生由从空气缸44供给的空气(氧)形成的泡沫,并生成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 (泡沫产生机构)。而且,在泡沫产生器40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供给管52,进而借助从该供给管52分支出的第一供给支管5 和第二供给支管52b被并列地导向储液槽10,并从第一供给支管5 及第二供给支管52b的前端向储液槽10的底部喷出(供给部)。这些第一供给支管5 和第二供给支管52b配置于储液槽10的大致中央部。从与空气驱动泵41的输出口连接的液体输送管分支并延伸的第二液体输送管51 的前端部配置于储液槽10的与配置有粗过滤器42的角部相反侧的角部。而且,由空气驱动泵41从配置于储液槽10的一个角部的抽吸管43的前端部(粗过滤器42)抽吸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空气驱动泵41通过第二液体输送管51向储液槽10的另一个角部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返回(处理液循环机构)。另外,在抽吸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抽吸管43 (粗过滤器42)的位置和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第二液体输送管51的前端部返回的位置的排列方向,在这两个位置之间,从第一供给支管5 及第二供给支管52b向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供给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在此,通过开闭阀53和M的开度调节,能够进行下述两个量之间的平衡调节经由粗过滤器42抽吸并通过第二液体输送管51而返回至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量、和从第一供给支管5 及第二供给支管52b向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进行供给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量。在这种净化装置中,由空气驱动泵41从配置于储液槽10的一个角部的抽吸管43 的前端部(粗过滤器4 抽吸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空气驱动泵41通过第二液体输送管 51 (构成使使用过的冷却液L返回到储液槽的配管通路)向储液槽10的另一个角部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返回,因此,能够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广大的范围内产生循环流。而且,来自泡沫产生器40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第一供给支管5 及第二供给支管52b被供给到在该广大的范围内产生了循环流的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因此,泡沫遍布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更广大的范围,并且,该泡沫在该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停留时间变长,从而更多的空气(氧)遍布在使用过的冷却液中。其结果,能够使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氧的溶存量增大,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繁殖。另外,用于进行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循环以及将使用过的冷却液L 向泡沫产生器20供给并使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返回至储液槽10的空气驱动泵41, 由从空气缸44供给的空气的喷射力驱动,因此,能够极大地抑制空气驱动泵41的发热。因此,能够抑制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温度上升,且能够较高地维持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氧的溶存率。此外,由于从共用的空气缸44供给在泡沫产生器40中被利用的空气和用于驱动空气驱动泵41的空气,所述空气驱动泵41用于从储液槽10抽吸使用过的冷却液L并将其供给至泡沫产生器40,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装置结构。另外,从储液槽10抽吸使用过的冷却液L以将其供给至泡沫产生器40的机构、和用于使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循环的机构由共用的空气驱动泵41构成,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装置结构。另外,由于从第一供给支管5 及第二供给支管52b等多根供给管向储液槽10内供给在泡沫产生器40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因此,能够将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在更广大的范围内高效地供给至储液槽10。在上述的各净化装置中,也可以设置如图8所示的处理液回收机构。
10
在图8中,来自加工机械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导入管11而贮存于储液槽10, 在储液槽10中被净化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能够通过送出管12而返回至加工机械。处理液回收机构具备漂浮在贮存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上的多个漂浮体70a、70b ;悬挂支承于各漂浮体70a、70b的支承部71 (与漂浮体70a、70b —同构成漂浮部);以及支承于支承部71且在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配置于其液面附近的抽吸口部72。抽吸口部72朝向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液面开口,能够吸入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另外,该处理液回收机构具有空气驱动泵60、空气缸61及过滤单元75 (处理液过滤机构)。在从空气缸61延伸的气体输送管6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63、开闭阀64及节流阀65,从空气缸61通过气体输送管62而流动的空气以通过节流阀65而被节流的状态向空气驱动泵60进行供给。而且,空气驱动泵60由从空气缸61供给的空气的喷射力驱动。前端设置有粗过滤器74的抽吸管66与空气驱动泵60的输入口连接,与空气驱动泵60的输出口连接的液体输送管67延伸至过滤单元75。配置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粗过滤器74与从抽吸口部72延续的柔性液体输送管73连接。在过滤单元75的被扩张的接受部分铺设有网体76,在该网体76的上方设置有滤纸77。从空气驱动泵60的输出口延伸的液体输送管67以使其前端部面对过滤单元75的滤纸77的方式配置。在这种处理液回收机构中,当空气驱动泵60通过来自空气缸61的空气而工作时, 漂浮体70a、70b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被从抽吸口部72抽吸,并通过柔性液体输送管73、粗过滤器74、抽吸管66而被回收。即,空气驱动泵60作为抽吸机构起作用。而且,这样被回收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借助空气驱动泵60而进一步通过液体输送管67并被供给至过滤单元75。利用过滤单元75,对被回收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通过滤纸77及网体76进行过滤,并使其返回至储液槽10。这样,由于贮存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被回收,因此,能够除去浮游于该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液面上的油、细菌的死骸、切削粉末等异物。而且,由于从储液槽10回收的含有异物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被过滤并返回至储液槽10,因此,能够在异物更少的状态下有效地利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另外,在上述的处理液回收机构中,即使储液槽10内的处理过的冷却液L的量发生变动而使得其液面的高度发生变动,漂浮体70a、70b也会变动至其液面的高度来进行跟随运动,因此,即使储液槽10内的处理过的冷却液L的量发生变动,也能够从由悬挂支承于漂浮体70a、70b的支承部71支承的抽吸口部72可靠地抽吸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 D0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如图9所示而构成。该净化装置在图7所示的构造的净化装置中具体地应用了如上所述的处理液回收机构(参照图8)。在图9中,和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参照图7) —样,该净化装置具有泡沫产生器40、空气驱动泵41及空气缸44,并且具有粗过滤器42、抽吸管43、气体输送管45、开闭阀46、第一气体输送管47a、第二气体输送管47b、流量调节器48a、48b、节流阀49a、49b、 第一液体输送管50、第二液体输送管51、供给管52、第一供给支管52a、第二供给支管52b 及开闭阀53、54。在该净化装置中,来自空气缸44的空气通过从气体输送管45分支出的第一气体输送管47a被供给至空气驱动泵41,并且,来自空气缸44的空气通过从气体输送管45分支出的第二气体输送管47b被供给至泡沫产生器40。而且,利用由供给的空气的喷射力驱动的空气驱动泵41,将从储液槽10通过抽吸管43 (粗过滤器42)抽吸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供给至泡沫产生器40,并将在泡沫产生器40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第一供给支管5 及第二供给支管52b向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喷出。从与空气驱动泵41的输出口结合的第一液体输送管50向泡沫产生器40侧的相反侧分支出的第二液体输送支管51与吸液器(aspirator) 80的液体导入部结合,与吸液器 80的液体排出部结合的液体输送管55延伸至过滤单元75。与图8所示的例子一样,过滤单元75形成为在其被扩张的接受部分铺设有网体76、且在该网体76的上方设置有滤纸77 的构造。而且,从吸液器80延伸的液体输送管55的前端部面对过滤单元75的滤纸77。粗过滤器42、抽吸管43、空气驱动泵41、第二液体输送支管51 (配管通路)、液体输送管55 (配管通路)、吸液器80、过滤单元75构成处理液循环机构。另外,在悬挂支承于多个漂浮体70a、70b的支承部71,以在使用过的冷却液中配置于其液面附近的方式支承有抽吸口部72,所述多个漂浮体70a、70b漂浮在贮存于储液槽 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上。由此,能够从抽吸口部72吸入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 多个漂浮体70a、70b、支承部71及抽吸口部72成为一体,并且在用于供给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第一供给支管5 和第二供给支管52b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这些供给支管之间。从抽吸口部72延续的柔性液体输送管73与吸液器80的抽吸导入部结合。吸液器80利用在其内部从第二液体输送管51侧向液体输送管55侧流动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流动,来引入通过柔性液体输送管73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 并将其与所述使用过的冷却液L 一起排出。即,吸液器80作为抽吸机构起作用。该吸液器 80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而构成。在图10中,对于吸液器80而言,液体导入部81、液体排出部82及抽吸导入部83 以成T字型的方式结合。如上所述,液体导入部81与从空气驱动泵41侧延伸的第二液体输送管51连接,该液体导入部81经由节流部84与液体排出部82连通,该液体排出部82 与延伸至过滤单元75的液体输送管55连接。抽吸导入部83与从抽吸口部72延伸的柔性液体输送管73连接,该抽吸导入部83经由位于节流部84的正后方的混合部85与从液体导入部81延续至液体排出部82的通路结合。另外,液体排出部82形成为从抽吸导入部83 侧的端部起截面逐渐扩大那样的形状。在这种净化装置中,当空气驱动泵41利用来自空气缸44的空气而工作时,通过抽吸管43 (粗过滤器4 而被抽吸的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第一液体输送管 51被供给至吸液器80。在吸液器80(参照图10)中,从第一液体输送管51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液体导入部81通过节流部84而达到高速并向液体排出部82逃脱。这样,当使用过的冷却液L以高速通过节流部84时,混合部85的区域成为负压,由此,通过柔性液体输送管73进行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被从抽吸导入部83引入。而且, 在混合部85,被引入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与从液体导入部81侧高速流过来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混合并从液体排出部82排出。从吸液器80排出的含有所述表面部分D 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液体输送管55被供给至过滤单元75。利用过滤单元75,对被回收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通过滤纸77及网体76进行过滤后,使其返回至储液槽10。
这样,贮存于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D被回收,所以能够除去浮游于该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液面上的油、细菌的死骸、切削粉末等异物。而且,从储液槽10回收的含有异物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被过滤并返回至储液槽10,因此能够在异物更少的状态下有效地利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另外,从抽吸管43 (粗过滤器4 抽吸来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过滤单元75而返回至储液槽10,因此在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产生循环流。对于产生了这种循环流的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第一供给支管5 及第二供给支管52b供给来自泡沫产生器40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因此,泡沫遍布于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更广大的范围,并且,该泡沫在该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停留时间变长, 从而更多的空气(氧)遍布在使用过的冷却液中。其结果,能够使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氧的溶存量增大,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繁殖。另外,由于将从储液槽10抽吸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供给至吸液器80,并通过该吸液器80的抽吸作用来回收贮存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表面部分,因此能够省去用于该回收的特别的动力源,从而能够简化装置结构。另外,由于构成为将为了向泡沫产生器40进行供给而从储液槽10抽吸来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一部分作为向吸液器80供给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装置结构。在上述的各净化装置中,泡沫产生器2(K40)为使用将Siirasu多孔玻璃(SPG)膜成型为筒状而得到的SPG单元210的构造,但不限于此,只要是使高浓度地溶存有气体的状态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减压的构造等、能够产生微型泡沫或微纳米泡沫等微小的泡沫的构造,就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如图11所示而构成。该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储液槽10内设置有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该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使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向贮存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内扩散。在图11中,该净化装置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净化装置一样,来自加工机械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导入管11而贮存于储液槽10,在储液槽10中被净化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能够通过送出管12而返回至加工机械。在该净化装置中,前端设置有粗过滤器42的抽吸管43a与空气驱动泵41的输入口连接,通过空气驱动泵41的工作来从粗过滤器42抽吸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空气缸44延伸并设置有开闭阀46的气体输送管 45分支为第一气体输送管47a和第二气体输送管47b。第一气体输送管47a与从储液槽10 延伸的抽吸管43a连接,在该第一气体输送管47a设置有流量调节器48a及节流阀49a。另夕卜,第二气体输送管47b与空气驱动泵41连接,在该第二气体输送管47b设置有流量调节器48b及节流阀49b。空气驱动泵41由空气的喷射力来驱动,该空气为从空气缸44通过气体输送管45及第二气体输送管47b而流通、并由流量调节器48b进行了流量调节、并且由节流阀49b进行了节流的状态下的空气。在储液槽10中设置有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 具有由挠性树脂制的筒体形成的处理液喷出体101、与处理液喷出体101的一端结合的泡沫产生部主体102、以及将处理液喷出体101的另一端部封闭的栓体103。在处理液喷出体 101(筒体)的周壁上,在其整体范围内形成有许多(多个)微小孔。由处理液喷出体101、 泡沫产生部主体102及栓体103 —体构成的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通过未图示的支承CN 102528539 A其两端部的支承体,在距储液槽10的底面预定的高度的位置被设置成与该底面大致平行地延伸。从上述的空气驱动泵41的输出口延伸的液体输送管43b与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的泡沫产生部主体102连接。泡沫产生部主体102在内部形成有多个节流孔 (orifice),在所述多个节流孔的前后,实现所供给的流体的压力释放。在这种净化装置中,当空气驱动泵41利用从空气缸44通过气体输送管45及第二气体输送管47b而被供给的空气的喷射力进行动作时,贮存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被从粗过滤器42吸起并通过抽吸管43a而被抽吸至空气驱动泵41。在该过程中,向通过抽吸管43a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混合从空气缸44通过气体输送管45及第一气体输送管 47a供给的空气。空气驱动泵41对通过抽吸管43a抽吸的混合有空气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 进行加压并向液体输送管4 送出。由此,混合有空气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通过液体输送管4 被压送至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的泡沫产生部主体102。在沿着液体输送管4 压送混合有空气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过程中,利用其加压作用,空气向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溶解,从而空气的溶存浓度较高的状态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被供给至泡沫产生部主体102。在泡沫产生部主体102中,空气的溶存浓度较高的状态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在通过多个节流孔时得到压力释放,从而溶存的空气作为微小泡沫 (例如,微型泡沫、微纳米泡沫等)而显露化。通过这种微小泡沫的产生而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被从泡沫产生部主体102依次送至处理液喷出体101。而且,所述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形成于处理液喷出体101(筒体)的周壁的许多微小孔如图12的虚线箭头所示地进行分散并向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喷出。这样,由于含有微小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沿储液槽10的底面设置的含泡沫处理液扩散单元100的处理液喷出体101分散并向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喷出, 因此,微小泡沫遍布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较为广大的范围,并且,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该微小泡沫在该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停留时间。其结果,能够使储液槽10内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中的氧的溶存量增大,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厌氧性细菌的繁殖。另外,为了使微小泡沫遍布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较为广大的范围,优选的是,将处理液喷出体101的长度设定为使其一端部、另一端部分别与储液槽10的一个角部、另一端的角部接近的程度。另外,由于在周壁上形成有许多微小孔的处理液喷出体101(筒体)由挠性树脂形成,因此,能够以沿着储液槽10的底面的方式曲折地配置。这样,通过曲折地配置处理液喷出体101,能够使含有微小泡沫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从储液槽10内的更广大的区域分散并喷出。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微小泡沫遍布于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更广大的范围。另外,在上述的净化装置中,由空气缸44、气体输送管45、第一气体输送管47a、空气驱动泵41、液体输送管4 及泡沫产生部主体102构成泡沫产生机构,由空气缸44及抽吸管43a构成向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供给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处理液供给机构。通过这种结构,由于空气驱动泵41能够被利用于来自储液槽10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的抽吸(作为处理液供给机构的功能)和混合有空气的使用过的冷却液L向泡沫产生部主体102的压送(作为泡沫产生机构的功能)双方,因此,能够比较简单地构成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净化装置,其用于净化加工机械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具有储液槽,该储液槽用于贮存所述加工机械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泡沫产生机构,该泡沫产生机构使被供给的使用过的处理液中产生泡沫,从而生成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处理液供给机构,该处理液供给机构抽吸所述储液槽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将该使用过的处理液供给至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供给部,该供给部将在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向所述储液槽进行引导,并将该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供给至该储液槽;以及处理液循环机构,该处理液循环机构抽吸所述储液槽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使其返回至该储液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处理液供给机构中的从所述储液槽抽吸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的机构、和所述处理液循环机构中的从所述储液槽抽吸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的机构是共用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在所述储液槽中的利用所述处理液循环机构抽吸使用过的处理液的位置和利用所述处理液循环机构使使用过的处理液返回的位置的排列方向,向这两个位置之间供给来自所述供给部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供给部具有将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向所述储液槽进行供给的多根供给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处理液供给机构中的从所述储液槽抽吸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的机构具有由气体的喷射力驱动的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泡沫产生机构具有泡沫产生部主体,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被从所述处理液供给机构供给至该泡沫产生部主体;以及气体供给机构,该气体供给机构向所述泡沫产生部主体供给气体,所述泡沫产生部主体使所述被供给的使用过的处理液中产生由所述被供给的气体形成的泡沫,所述泵以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中的所述气体供给机构朝向所述泡沫产生部主体供给的气体的一部分作为动力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净化装置具有处理液回收机构,该处理液回收机构回收所述储液槽中贮存的使用过的处理液的表面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净化装置具有处理液过滤机构,该处理液过滤机构对由所述处理液回收机构回收的使用过的处理液进行过滤并使其返回至所述储液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处理液回收机构具有漂浮部,该漂浮部漂浮于所述储液槽的使用过的处理液上;抽吸口部,该抽吸口部以配置于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中的所述表面部分附近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漂浮部,并且该抽吸口部朝向该使用过的处理液的表面部分开口 ;以及抽吸机构,该抽吸机构从所述抽吸口部抽吸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的表面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抽吸机构具有利用气体的喷射力进行驱动的抽吸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抽吸机构具有抽吸所述储液槽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使其返回至该储液槽的机构;以及吸液器,该吸液器通过被从该储液槽抽吸直至返回到该储液槽为止的使用过的处理液的流动来产生减压状态,利用该减压状态从所述抽吸口部将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的表面部分引入至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的液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抽吸所述储液槽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使其返回至该储液槽的机构具有配管通路,该配管通路使由所述处理液供给机构从所述储液槽抽吸的使用过的处理液的一部分返回至该储液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净化装置使所述使用过的处理液在所述泡沫产生机构和所述储液槽之间进行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其能够使更多的氧等气体遍布在使用过的处理液中。该净化装置是一种用于净化加工机械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的净化装置,其构成为具有储液槽(10);泡沫产生机构(40、44),其使使用过的处理液中产生泡沫,从而生成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处理液供给机构(41、50),其抽吸储液槽(10)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将该使用过的处理液供给至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供给部(52、52a、52b),其将在所述泡沫产生机构中生成的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向储液槽(10)进行引导,并将该含泡沫的使用过的处理液供给至储液槽(10);以及处理液循环机构(41、51),其抽吸所述储液槽(10)中的使用过的处理液并使其返回至储液槽(10)。
文档编号B23Q11/00GK102528539SQ2011103622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8日
发明者宫本高志, 广瀬治道, 渡边茂, 牧野勉 申请人: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