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01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
背景技术
缝合针主要供显微外科、心、胸、血管外科、眼科及内脏软组织等缝合用。由不锈钢针体直接与缝合线衔接,针线一体。为了实现针线一体,通常需在手术缝合针尾部上打孔装线。近年来,医用缝合针的缝合线安装孔的加工由冲孔改为钻孔,目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还多采用手工操作钻孔,在3Crl3材料的医用缝合针的后端部加工缝合线装线孔,工人手工装夹缝合针、手工控制钻头的给进量,在医用缝合针上打孔装线,由于其安装孔尺寸很小,手工操作加工时,缝合线装线孔与医用缝合针不能保证较好的同轴度、给进量且定位难度大,不但加工时钻头容易折断,造成生产效率低,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加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该技术方案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槽轮机构、驱动电机、 震动切削电机,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自动排序装置;槽轮机构输出轴上设置有机械手臂,凸轮机构通过转向齿轮组与槽轮机构连接,自动排序装置与凸轮机构之间设置有滑道。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自动排序装置包括外盘、中盘、内盘,外盘圆周面上设置有进料通道、落料通道,中盘、内盘圆周面上均设置有针孔通道,外盘上设置有磁吸装置,中盘与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外盘上设置的注料通道、落料通道与中盘、内盘上设置的针孔通道均为径向设置,注料通道、落料通道、针孔通道直径略大于针体直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槽轮机构为单臂外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机构的槽轮通过输出轴与机械手臂连接,同时通过其输出轴上设置的转向齿轮组与凸轮机构连接;所述转向齿轮组由一对模数相同的齿轮组成。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自动排序装置设置有落料通道,凸轮机构设置有卡针槽,滑道位于落出料通道与卡针槽之间。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震动切削电机设置于槽轮机构相对端的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本实用新型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打孔的作业方式,实现了医用缝合针打孔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较好的同轴度、给进量且定位精确。二、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排序装置实现待打孔针的针尾自动排序,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排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臂与凸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槽轮机构2、驱动电机 4、震动切削电机5、自动排序装置3 ;槽轮机构2中槽轮2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机械手臂6,同时通过其输出轴上设置的转向齿轮组8与凸轮机构7连接,其中槽轮机构2为单臂外啮合槽轮机构,齿轮组8由一对模数相同的齿轮组成;自动排序装置3与凸轮机构7之间设置有滑道9 ;如图3所示,凸轮机构7设置有卡针槽71 ;如图2所示,自动排序装置3由外盘31、 中盘32、内盘33、磁吸装置34与驱动装置(图中未给出)组成,外盘31、中盘32、内盘33为同心设置,其中外盘31与内盘33为静盘,中盘32为动盘,外盘31圆周面上设置有注料通道311、落料通道312,中盘32、内盘33圆周面上均设置有针孔通道35,注料通道311、落料通道312、针孔通道35均为径向设置且其直径均略大于针体直径,外盘3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磁吸装置34,中盘32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根据图2简述自动排序装置3工作过程如下 自动排序装置3利用磁吸装置34对待打孔医用缝合针的针尖和针尾的磁吸力不同及磁吸力与待打孔医用缝合针本身的重力关系来实现医用缝合针的自动排序,未经排序的待打孔医用缝合针由外盘31注料通道311进入动盘中盘32上设置的针孔通道35,医用缝合针随针孔通道35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至外盘31上设置有磁吸装置34处若待打孔医用缝合针针尖朝上,则会由于磁吸装置34磁吸力小于待打孔医用缝合针本身重力,而由中盘32 针孔通道35经内盘33针孔通道35、外盘31落料通道312落入自动排序装置3下方设置的滑道9;若待打孔医用缝合针针尾朝上,则由于磁吸装置34磁吸力大于待打孔医用缝合针本身重力而继续在中盘32针孔通道35内,随中盘32旋转180度后经外盘31落料通道 312落入自动排序装置3下方设置的滑道9,从而实现待打孔医用缝合针在料斗中针尾全部朝向一端排序;如图1、2、3所示,滑道9位于自动排序装置3的出料通道312与凸轮机构7 卡针槽71之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运用自动排序装置3中磁吸装置34的磁吸特性完成自动排料,即实现待打孔医用缝合针针尾全部朝一端,之后经过凸轮机构7和机械手臂6的配合实现自动给料,再利用槽轮机构2的间歇特性实现自动定位,最后震动切削电机5对医用缝合针实现打孔,从而实现整个医用缝合针打孔过程的自动化。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槽轮机构、驱动电机、震动切削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自动排序装置;槽轮机构输出轴上设置有机械手臂,凸轮机构通过转向齿轮组与槽轮机构连接,自动排序装置与凸轮机构之间设置有滑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序装置包括外盘、中盘、内盘,外盘圆周面上设置有注料通道、落料通道,中盘、内盘圆周面上均设置有针孔通道,外盘上设置有磁吸装置,中盘与驱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上设置的注料通道、落料通道与中盘、内盘上设置的针孔通道均为径向设置,注料通道、落料通道、 针孔通道直径略大于针体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轮机构为单臂外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机构的槽轮通过输出轴与机械手臂连接,同时通过其输出轴上设置的转向齿轮组与凸轮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齿轮组由一对模数相同的齿轮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序装置设置有落料通道,凸轮机构设置有卡针槽,滑道位于落料通道与卡针槽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切削电机设置于槽轮机构相对端的机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缝合针自动打孔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槽轮机构、驱动电机、震动切削电机,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自动排序装置;槽轮机构输出轴上设置有机械手臂,凸轮机构通过转向齿轮组与槽轮机构连接,自动排序装置与凸轮机构之间设置有滑道。本实用新型不但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G1/02GK202114188SQ20112012174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孙铁波, 李宏 申请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