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71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严重碰撞后车身会变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023104,公告日是2008年02月20日,名称为“汽车变形校正机”中公开了ー种采用多台液压泵将运动传递至工作臂, 再由工作臂对车身各个部位进行修复校正,其不足之处是对汽车钣金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维修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且设备结构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在市场上尚未见到既对汽车钣金维修工人技术要求较低、校正精度较高、工作效率较高、结构简单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对汽车钣金工人技术要求较低、校正精度较高、工作效率较高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以提高维修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由液压缸(I)、大活塞
(2)、小活塞(3)、第一液压通路(4)、大活塞杆(5)、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大活塞杆孔(7)、出油ロ(8)、2号支撑杆(9)、支撑脚(10)、弹簧球头(11)、六角螺纹旋合头(12)、大活塞孔
(13)、第二液压通路(14)、挡板(15)、小活塞杆(16)、液压缸盖(17)、1号支撑杆(18)、校正标尺(19)、导向槽(20)、导向推键(21)组成。所述的大活塞(2)中心有ー个孔(13)且开有第一液压通路(4)及第ニ液压通路
(14);所述的大活塞杆中部开有孔(7)与出油ロ(8)相通;所述的大活塞杆(5)顶部与2号支撑杆(9)用弹簧球头(11)联接,可根据实际支撑长度选用相对应长度的2号支撑杆与大活塞杆(5)相联接;所述的小活塞杆(16)上标有刻度且小活塞杆(16)顶部有导向推键
(21);所述的I号支撑杆(18)开有导向槽(20)以保证导向推键(21)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小活塞杆的运动轨迹;所述的第一液压通路(4)使液压缸缸体(I)左腔与右腔连通,第二液压通路(14)使液压缸缸体(I)左腔通过大活塞杆孔(7)与出油ロ(8)连通;所述的I号支撑杆(18)在导向槽(20)上装有校正标尺(19)与小活塞杆上(16)的刻度校对,以精确控制大活塞杆(5移动距离;所述的挡板(15)用于限制小活塞(3)向左移动的最大位移;所述的支撑脚(10)有多种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所述的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上装有单向阀,以防止高压液压油逆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仅需在原有液压伺服系统的基础上略加改进结构即可制成;(2)液压伺服系统控制方式可提高维修效率且对汽车钣金维修工人技术要求较低;(3)工作精度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顶撑行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缩回行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注说明1-液压缸、2-大活塞、3-小活塞、4-第一液压通路、5-大活塞杆、6-液压油高压管接头、7-大活塞杆孔、8-出油ロ、9-2号支撑杆、10-支撑脚、11-弹簧球头、12-六角螺纹旋合头、13-大活塞孔、14-第二液压通路、15-挡板、16-小活塞杆、17-液压缸盖、18-1号支撑杆、19-校正标尺、20-导向槽、21-导向推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图I中,大活塞(2)中心有ー个孔(13)且开有第一液压通路(4)及第ニ液压通路
(14);大活塞杆中部开有孔(7)与出油ロ(8)相通;大活塞杆(5)顶部与2号支撑杆(9)用弹簧球头(11)联接,可根据实际支撑长度选用相对应长度的2号支撑杆与大活塞杆(5)相联接;小活塞杆(16)上标有刻度且小活塞杆(16)顶部有导向推键(21) ;1号支撑杆(18)开有导向槽(20)以保证导向推键(21)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小活塞杆的运动轨迹;第一液压通路(4)使液压缸缸体(I)左腔与右腔连通,第二液压通路(14)使液压缸缸体(I)左腔通过大活塞杆孔(7)与出油ロ(8)连通;1号支撑杆(18)在导向槽(20)上装有校正标尺
(19)与小活塞杆上(16)的刻度校对,以精确控制大活塞杆(5)移动距离;挡板(15)用于限制小活塞(3)向左移动的最大位移;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上装有单向阀,以防止高压液压油逆流;当小活塞(3)处于将第一液压通路(4)及第ニ液压通路(14)关闭状态时,即使持续通液压油也无法改变大活塞杆(5)的位置,液压油通过溢流阀流回油箱,即该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具有锁止功能。图2中,电动机使液压泵将液压油通过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泵入液压缸缸体(I),用手向右推动导向推键(21) —定的刻度,小活塞杆(16)就会向右移动相同的刻度,大活塞(2)内的第一液压通路(4)使液压缸体(I)左腔与右腔连通,即液压缸体(I)左腔与右腔的油压相等,由于大活塞(2)左边的面积大于右边的面积,由F = P*A可知大活塞(2)及大活塞杆(5)会向右运动相同的刻度,直到使大活塞(2)内的第一液压通路4重新封闭为止。利用作用在小活塞杆(16)上较小的カ控制作用在大活塞杆(5)上较大的力,使大活塞杆(5)顶部的2号支撑杆及支撑脚(10)完成变形车身顶撑工作。图3中,电动机使液压泵将液压油通过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泵入液压缸缸体
(I),用手向左拉动导向推键(21) —定的刻度,小活塞杆(16)就会向左移动相同的刻度,大活塞(2)内的第二液压通路(14)使液压缸体(I)左腔与出油ロ(8)连通,即液压缸体I左腔油压为零,由于液压缸体(I)右腔油压大于左腔油压,大活塞(2)及大活塞杆(5)会向左移动相同的刻度,直到使大活塞(2)内的第二液压通路(14)重新封闭为止。利用作用在小活塞杆(16)上较小的カ控制作用在大活塞杆(5)上较大的力,使大活塞杆(5)顶部的的2号支撑杆及支撑脚(10)完成缩回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液压缸(I)、大活塞(2)、小活塞(3)、第一液压通路(4)、大活塞杆(5)、液压油高压管接头¢)、大活塞杆孔(7)、出油ロ(8)、2号支撑杆(9)、支撑脚(10)、弹簧球头(11)、六角螺纹旋合头(12)、大活塞孔(13)、第二液压通路(14)、挡板(15)、小活塞杆(16)、液压缸盖(17)、1号支撑杆(18)、校正标尺(19)、导向槽(20)、导向推键(21)组成,其中大活塞(2)有ー个中心孔(13)且开有第一液压通路(4)及第ニ液压通路(14);大活塞杆中部开有孔(7)与出油ロ(8)相通;大活塞杆(5)顶部与2号支撑杆(9)用弹簧球头(11)联接,可根据实际支撑长度选用相对应长度的2号支撑杆(9)与大活塞杆(5)相联接;小活塞杆(16)上标有刻度且小活塞杆(16)顶部有导向推键(21) ;1号支撑杆(18)开有导向槽(20)以保证导向推键(21)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小活塞杆的运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液压通路(4)使液压缸缸体(I)左腔与右腔连通;第二液压通路(14)使液压缸缸体(I)左腔通过大活塞杆孔(7)与出油ロ(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⑴号支撑杆(18)在导向槽(20)上装有校正标尺(19)与小活塞杆上(16)的刻度校对,以精确控制大活塞杆(5)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挡板(15)用于限制小活塞(3)向左移动的最大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脚(10)有多种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上装有单向阀,以防止高压液压油逆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涉及汽车车身变形校正技术。该汽车车身变形校正装置由液压缸(1)、大活塞(2)、小活塞(3)、第一液压通路(4)、大活塞(5)、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大活塞杆内部液压油通路(7)、出油口(8)、2号支撑杆(9)等组成。利用电动机驱动液压泵将液压油通过液压油高压管接头(6)泵入液压缸(1),利用小活塞(3)向右或向左移动实现大活塞(2)及大活塞杆(5)向同方向移动,使与大活塞杆联接的2号支撑杆(9)实现缩回和顶撑的功能,以此达到校正变形车身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大幅度地提高了汽车车身变形校正效率和精度,同时降低了维修工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1D1/12GK202606579SQ2011203651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刘豪杰, 毛剑, 徐东 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