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

文档序号:3200064阅读:27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锯片基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石材、水泥制品进行切割的锯业领域,为了提高切割机的整体精度和切割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其对主要部件锯片基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锯片基体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良好的塑韧型,而且要求锯片基体有较小的平面度及合适的张力(内应力)要求。因在工作运行时,平面度大,则旋转阻力大,摆动大,致使整个切割机振动大,不但影响切割精度,而且噪音大,影响其寿命,同时,被加工工件的切缝也加大,加大了原料消耗。为此,在锯业领域,对锯片基体的平面度、张力值(内应力)均有一定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锯片基体的平面度和调整锯片基体的张力值(内应力),在锯片基体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对锯片基体进行校平。通常采用人工校平方法对圆锯片基体进行校平。现有校平流程及方法主要为
I.校平前,操作者测量片体原始平面度、端跳、张力值、并根据检测情况,确定首先校平部位。2.操作者在平台上浇上油,将锯片置于平台上,平面移动,观察吃油面积大小、部位,判定局部包所在位置,并配合短平尺全面精细刮包,标识清楚。3.打包时,在包的外围向内反复校平,不准在包的中心锤击,要经常翻面,直至将包校平为止。4.根据片体端跳的原始状况进行校平,校端跳时,用力要轻,锤点要准。5.张力值(内应力)调整,将锯片放置端跳检测仪上用规定的检测用法兰盘固定,使用20kgf法(选择一标准力20kgf施加在距片体齿根部IOmm位置)或者3. 5位移法(在距片体齿根部IOmm位置,使锯片基体产生一标准位移,即3. 5±0. 5mm)检测与施力点成90°夹角并距离片体齿根部IOmm位置上的张力值(位移变化)正负值分布情况,确定校平部位,使用锤击法调整张力至规定范围。现有的人工校平方法中由于只检测圆锯片基体轴向靠近齿部的几个测点,因而圆锯片基体(尤其是直径在1200mm及以上)校平部位即张力值(内应力)调整部位仅限于几个测点的周围,而圆锯片的内圈面域及整个面幅上的张力值(内应力)并未被调整至均匀分布,从而降低了锯片基体在实际工作中的各项性能,降低了圆锯片基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圆锯片基体整个面幅上的张力值调均匀,从而提高锯片基体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在对圆锯片基体进行校平时,将圆锯片基体放至校平平台上,使锯片基体一半悬空,将圆锯片基体靠近悬空侧一端将抬起,用平尺对圆锯片基体进行缝隙检查,并转动圆锯片基体和改变抬起位置及更换平尺的位置、平尺分别在圆锯片基体 2/3直径范围内和圆锯片基体中心孔处对称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再根据检查各处缝隙的位置和大小,来确定需要校正的部位或区域,对这些部位或区域采用碾压或校平锤锤击的方式进行校平,经多次抬片用平尺检查缝隙和校平,使得整个圆锯片基体张力值分布均匀,并达到工艺规定值后,完成圆锯片基体的校平。平尺在圆锯片基体中心孔处对称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当中心孔处无缝隙,平尺两端存在任意大小缝隙时圆锯片基体无需校平;当圆锯片基体一端有缝隙一端无缝隙时,圆锯片基体力分布不均,可分段碾压或用榔头锤击,直至校合格为止。平尺在圆锯片基体2/3直径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当采用平尺对圆锯片基体进行缝隙检查时,产生的缝隙宽度在2 — 4mm时,无需校平;当无缝隙或缝隙宽度小于2mm或大于4mm时,采用碾压或校平锤锤击的方式针对检测位置进行校平。所述的平尺总长度为圆锯片基体直径的2/3。本发明提供的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该方法结合抬片与平尺在整个锯片范围内检查缝隙来进行校平和调整张力,使得锯片的内圈面域及整个面幅上的张力值(内应力)被调整至均匀分布,圆锯片基体在实际工作时各项性能指标尤其是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抬片检测抬起片体时,平尺在2/3圆锯片基体直径范围内测量示意图。图2为抬片检测抬起片体时,平尺在圆锯片基体中心孔处对称范围内测量示意图。图中,I、圆锯片基体,2、平尺,3、缝隙,4、圆锯片基体中心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直径为1600mm圆锯片基体校平为例
圆锯片基体I被抬起后,采用的总长度为圆锯片基体(I)直径的2/3的平尺2进行缝隙检测。平尺2须分别在2/3圆锯片基体I直径范围内和圆锯片基体I中心孔4处对称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具体位置的碾压或者校平锤锤击校平。由图I看出,当圆锯片基体I被抬起时,平尺2须在2/3圆锯片基体I直径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当图I所示的缝隙3的宽度为2-4mm缝隙时为理想状态,无需进行校平作业;当无缝或当缝隙宽度小于2mm时,说明片体内软,应将片体校至外软,即在片体齿根部80mm以外碾压或用榔头锤击,采用锤击方式校平且击点对应;当抬起时有起缝趋势,但达不到要求,可在无缝区内根据刚性情况,用规定的压力在齿根部约150 200mm处碾压,使张力分布均匀,然后将平面度校合格;当抬起一端有缝,在有缝的起点向无缝处布锤点,锤点的多少,根据片体刚性而定,或在无缝区碾压;若缝在两端或缝隙宽度大于4mm,应用规定的压力在距齿根部250 300mm处碾压,再将平面度校好,检测时如仍有几点不合格,可用榔头找准位置两面对点锤击,直至校合格。由图2看出是对中心孔对称范围的缝隙进行检测时的示意图,当圆锯片基体I被抬起时,平尺2在圆锯片基体I中心孔4处对称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当中心孔4处无缝隙,平尺两端存在任意大小缝隙为理想状态。当一端有缝一端无缝,说明片体张力分布不均,可分段碾压或用榔头锤击,直至校合格为止。
权利要求
1.一种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圆锯片基体进行校平时,将圆锯片基体(I)放至校平平台上,使锯片基体(I) 一半悬空,将圆锯片基体(I)靠近悬空侧一端将抬起,用平尺(2)对圆锯片基体进行缝隙检查,并转动圆锯片基体(I)和改变抬起位置及更换平尺(2)的位置、平尺(2)分别在圆锯片基体2/3直径范围内和圆锯片基体中心孔(4)处对称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再根据检查各处缝隙的位置和大小,来确定需要校正的部位或区域,对这些部位或区域采用碾压或校平锤锤击的方式进行校平,经多次抬片用平尺(2)检查缝隙和校平,使得整个圆锯片基体(I)张力值分布均匀,并达到工艺规定值后,完成圆锯片基体(I)的校平。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尺在圆锯片基体中心孔处对称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当中心孔处无缝隙,平尺两端存在任意大小缝隙时圆锯片基体(I)无需校平;当圆锯片基体(I) 一端有缝隙一端无缝隙时,圆锯片基体(I)张力分布不均,可分段碾压或用榔头锤击,直至校合格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尺在圆锯片基体2/3直径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当采用平尺对圆锯片基体进行缝隙检查时,产生的缝隙宽度在2 — 4mm时,无需校平;当无缝隙或缝隙宽度小于2mm或大于4mm时,采用碾压或校平锤锤击的方式针对检测位置进行校平。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圆锯片基体的校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尺(2)总长度为圆锯片基体(I)直径的2/3。
全文摘要
一种圆锯片基体校平方法,在对圆锯片进行人工校平时,将圆锯片基体放至校平平台上一半悬空抬起,用平尺对圆锯片基体缝隙检查,并转动锯片基体和改变抬起位置及更换平尺的位置、平尺须分别在在2/3圆锯片基体直径范围内和圆锯片基体中心孔处对称范围内进行缝隙分布检测,再根据检查各处缝隙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哪些部位或区域需要碾压或校平锤锤击,经多次抬片用平尺检查缝隙和校平,使得整个圆锯片基体张力值分布均匀,并达到工艺规定值。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校平后的圆锯片基体整个面幅上的张力值(内应力)被调整至均匀分布,使圆锯片基体在实际工作时各项性能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圆锯片基体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3D63/00GK102615352SQ2012101104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刘翔, 张云才, 李仁德, 潘天浩, 胡欢, 陈红成 申请人: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