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弯模凹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27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打弯模凹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凹模,特别是一种打弯模凹模,属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生产的打弯零件,尤其是大角度打弯的零件,其表面都有明显的压痕或划痕。这是因为常规设计的打弯模凹模,其型腔大多采用圆弧一一直线一一圆弧——直线——圆弧或者圆弧——直线——过渡槽——直线——圆弧的结构,其中直线是和零件的弯曲角度相配的。打弯时,零件和凹模接触并发生摩擦移动,就会在零件表面形成压痕或划痕。在使用过程中,零件的打弯部分是受力区域,如果其表面存在压痕或划痕,频繁受力后就容易开裂甚至断掉,从而造成零件的失效,影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零件表面的磨损压痕或划痕的打弯模凹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弯模凹模,包括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表面由圆弧I、圆弧II和圆弧III连接而成;所述圆弧I和圆弧II相切;所述圆弧II和圆弧III相切。优选的,所述圆弧I的半径与圆弧III的半径相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打弯模凹模,由于凹槽的下表面由圆弧I、圆弧II和圆弧III连接而成,圆弧I和圆弧II相切,圆弧II和圆弧III相切,将常规的直线过渡改成圆弧光滑过渡,因此在打弯时,零件与凹模接触,其受压点沿着圆弧I和圆弧III滑移,分散受压线,从而大大改善零件表面的磨损压痕或划痕,使的零件频繁受力后不会开裂甚至断掉,提高了生产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弯模凹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弯模凹模的设计方案图;其中1、模具体;2、凹槽;3、圆弧I ;4、圆弧II ;5、圆弧III ;6、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I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打弯模凹模,包括模具体1,所述模具体I上开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下表面由圆弧I 3、圆弧II 4和圆弧III 5连接而成;所述圆弧I 3和圆弧II 4相切;所述圆弧II 4和圆弧III5相切;所述圆弧I 3的半径与圆弧III5的半径相等。如附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打弯模凹模,所述圆弧II的半径R2等于零件6外侧要求的半径,圆心角α等于零件6要求的弯曲角度,凹槽2的宽度K小于零件6的长度L。设计时,先初定一个半径R2的圆心到顶面的距离H,然后根据公式K=2*tan(a/2)*(R2*C0S(a/2)+H)/(l_ COS (a/2))计算出槽凹槽2的宽度K并和零件6的长度L比较。如果凹槽2的宽度K小于零件6的长度L,那么此距离H可用;如果凹槽2的宽度K大于等于零件6的长度L,那么应适当减小距离H至H’,然后再根据公式K’ =2*tan ( a /2)*(R2*C0S(a/2)+H’)/(1- COS (a/2))并和长度L比较,直至计算得出的凹槽2的宽度K小于零件6的长度L。再根据公式R1=R3= (R2*C0S(a/2)+H)/(l-C0S(a/2))计算出圆弧I 3和圆弧III的半径,即得到了所需的所有尺寸。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打弯模凹模,由于凹槽的下表面由圆弧I、圆弧II和圆弧III连接而成,圆弧I和圆弧II相切,圆弧II和圆弧III相切,将常规的直线过渡改成圆弧光滑过渡,因 此在打弯时,零件与凹模接触,其受压点沿着圆弧I和圆弧III滑移,分散受压线,从而大大改善零件表面的磨损压痕或划痕,使的零件频繁受力后不会开裂甚至断掉,提高了生产质量。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或任何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板的移动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打弯模凹模,包括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开有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下表面由圆弧I、圆弧II和圆弧III连接而成;所述圆弧I和圆弧II相切;所述圆弧II和圆弧III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弯模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I的半径与圆弧III的半径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弯模凹模,包括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下表面由圆弧Ⅰ、圆弧Ⅱ和圆弧Ⅲ连接而成;所述圆弧Ⅰ和圆弧Ⅱ相切;所述圆弧Ⅱ和圆弧Ⅲ相切;所述圆弧Ⅰ的半径与圆弧Ⅲ的半径相等;本实用新型的打弯模凹模,由于凹槽的下表面由圆弧Ⅰ、圆弧Ⅱ和圆弧Ⅲ连接而成,圆弧Ⅰ和圆弧Ⅱ相切,圆弧Ⅱ和圆弧Ⅲ相切,将常规的直线过渡改成圆弧光滑过渡,因此在打弯时,零件与凹模接触,其受压点沿着圆弧Ⅰ和圆弧Ⅲ滑移,分散受压线,从而大大改善零件表面的磨损压痕或划痕,使的零件频繁受力后不会开裂甚至断掉,提高了生产质量。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461293SQ2012200183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黄伟达 申请人:苏州环球集团链传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