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50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槽钢中轧和精轧生产过程中形成孔型的轧辊组。
背景技术
[0002]槽钢在中轧和精轧生产过程中形成孔型的轧辊组分为上轧辊和下轧辊,现有技术中,型钢孔型侧壁和辊环过渡圆角即上下轧辊的过渡圆角均相同。但是由于下轧辊的直径较小,其过渡圆角处的应力较集中从而此处易断裂。因此槽钢中轧和精轧时,其下轧辊经常发生断裂事故,平均每个月断裂2根以上。频繁地更换轧辊,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精轧时轧辊的断裂会使得槽钢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很多的中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轧辊组,它使槽钢在中轧和精轧过程中减少了下轧辊断裂现象的发生,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精轧时减少了槽钢中废情况的发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0004]本实用新型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它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其特征是上轧辊的过渡圆角Rl和下轧辊的过渡圆角R2的半径不同。[0005]其中,下轧辊的过渡圆角R2大于上轧辊的过渡圆角Rl。[0006]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型钢孔型侧壁和辊环过渡圆角即上下轧辊过渡圆角相同的情况,对上下轧辊的过滤圆角进行差异化设计,使下轧辊的过渡圆角R2大于上轧辊的过渡圆角R1。由于下轧辊的过渡圆角变大,圆角处的应力分散从而不易断裂。所以槽钢中轧和精轧时,下轧辊很少发生断裂事故,一年最多断I根,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无需更换轧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中废,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7]图I是本新型轧辊组的示意图。[0008]图2是图I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它包括上轧辊I和下轧辊2,上轧辊I的过渡圆角Rl和下轧辊2的过渡圆角R2的半径不同。[0010]其中,下轧辊2的过渡圆角R2大于上轧辊I的过渡圆角Rl。[001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型钢孔型侧壁和辊环过渡圆角即上下轧辊过渡圆角相同的情况,对上下轧辊的过滤圆角进行差异化设计,使下轧辊的过渡圆角R2大于上轧辊的过渡圆角Rl。即在保证槽钢轧制时孔型的前提下,下轧辊的过渡圆角尽可能选大的数值,使圆角处的应力分散从而不易断裂,使下轧辊很少发生断裂事故。[0012]作为本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上轧辊I的过渡圆角Rl半径为R10,下轧辊2的过渡圆角R2半径为R20。[0013]经过改进后,槽钢精轧时下轧辊一年最多断I根,与原有的平均每月断2根相比, 每年少断辊20根以上,新辊每根11万元左右,按照每根轧辊减少损失8万元计算,每年降低辊耗160万元。同时,按原有平均每次断辊产生中废5根4吨以上,那么改进后年少 断辊 20次减少中废80吨,按照每吨加工成本及利润1000元计算,每年产生效益8万元。
权利要求1.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它包括上轧辊(I)和下轧辊(2),其特征是上轧辊(I)的过渡圆角Rl和下轧辊(2)的过渡圆角R2的半径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其特征是下轧辊(2)的过渡圆角 R2大于上轧辊(I)的过渡圆角Rl。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其特征是上轧辊(I)的过渡圆角 Rl半径为RlO,下轧辊(2)的过渡圆角R2半径为R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槽钢中轧和精轧用轧辊组,它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其特征是上轧辊的过渡圆角R1和下轧辊的过渡圆角R2的半径不同。其中,下轧辊的过渡圆角R2大于上轧辊的过渡圆角R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型钢孔型侧壁和辊环过渡圆角即上下轧辊过渡圆角相同的情况,对上下轧辊的过滤圆角进行差异化设计,使下轧辊的过渡圆角R2大于上轧辊的过渡圆角R1。由于下轧辊的过渡圆角变大,圆角处的应力分散从而不易断裂。所以槽钢中轧和精轧时,下轧辊很少发生断裂事故,一年最多断1根,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无需更换轧辊,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1B27/02GK202655338SQ20122023246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杨必胜 申请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