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壁厚管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78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壁厚管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处理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壁厚管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性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的伫立在城市各个地方,也成为城市的一 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建筑通常呈现为三维立体空间结构,结构外形为极不规则的曲线或弧线,材料规格多种多样。在工厂生产和现场安装这类建筑结构过程中通常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现场要求高,因此生产效率低、施工成本高。随着建筑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化金属结构采用多种壁厚钢管予以表现。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在完成复杂多弧度多曲率多壁厚管的造型过程中不仅外形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加工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多壁厚管折弯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包括弯曲机构、固定夹和控制机构。弯曲机构包括用来夹持钢管的夹持机构和用来折弯钢管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推动夹持机构。固定夹包括多个可调节孔径的通孔,钢管穿过通孔并固定。控制机构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固定夹相连,输出端与动力机构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夹持机构的结构与固定夹的结构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夹持机构为台虎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固定夹的孔径调节范围为直径25 500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控制机构与固定夹相连,用来推动固定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动力机构为液压气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控制机构还包括检测钢管弯曲程度的传感器。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多壁厚管折弯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质量,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有效地解决了钢管折弯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从而使多壁厚管成型过程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确保了生产安全和精度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多壁厚管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多壁厚管折弯装置10主要包括弯曲机构11、固定夹12和控制机构13。其中,弯曲机构11又包括了用来夹持钢管的夹持机构112和用来折弯钢管的动力机构111,动力机构111可以推动夹持机构112,从而来弯曲钢管。如图2所示,固定夹12包括多个可调节孔径的通孔121,钢管穿过通孔并固定。固定夹12的孔径调节范围为直径25 500mm。图2所示的固定夹12的通孔121的数量仅用来作为参考,通孔121的具体数量可以由固定夹12的大小来决定,并且通孔121的排列位置也不一定是一直线排列,也可以排成两排、三排或者是按照矩阵的形式来排列。如图I所示的钢管穿过固定夹12后,固定夹12通过改变通孔121的孔径来达到固定住钢管的目
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夹持机构112结构可以与固定夹12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弯曲机构11由一个动力机构111和一个固定夹12组成,当然夹持机构112也可以是其他的具有夹持功能的器具,例如台虎钳等。另外动力机构111也可以有多种选择,通常来说,一般采用液压气缸比较常见,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其他合理的动力机构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功能,动力机构111也可以另外再跟固定夹12相连,也就是说,动力机构111可以同时驱动夹持机构112和固定夹12的运动,并且夹持机构112和固定夹12各自的运动互不干扰,是独立分开驱动的。控制机构13 了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固定夹12相连,输出端与动力机构111相连。控制机构13还包括检测钢管弯曲程度的传感器(未在图I中示出)。控制机构13有两种控制动力机构111的方式I.保持固定夹12不动,动力机构111驱动夹持机构112来折弯钢管。2.动力机构111同时驱动夹持机构112和固定夹12来折弯钢管。无论是那种控制方式,控制机构13的传感器均检测钢管的弯曲程度,并将传感信号反馈至控制机构13,控制机构13根据传感信号来调整动力机构111的输出,通过向动力机构111发送控制信号来实现。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说明书仅是本实用新型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而并非用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均等变化、变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术方案,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曲机构、固定夹和控制机构; 所述弯曲机构包括用来夹持钢管的夹持机构和用来折弯钢管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推动所述夹持机构; 所述固定夹包括多个可调节孔径的通孔,钢管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固定夹相连,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的结构与所述固定夹的结构相同。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为台虎钳。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夹的孔径调节范围为直径25 500mm。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固定夹相连,用来推动所述固定夹。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机构为液压气缸。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检测钢管弯曲程度的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壁厚管折弯装置,包括弯曲机构、固定夹和控制机构。弯曲机构包括用来夹持钢管的夹持机构和用来折弯钢管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推动夹持机构。固定夹包括多个可调节孔径的通孔,钢管穿过通孔并固定。控制机构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固定夹相连,输出端与动力机构相连。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多壁厚管折弯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质量,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有效地解决了钢管折弯效率低和精度差的问题,从而使多壁厚管成型过程简洁方便、安全可靠,确保了生产安全和精度质量。
文档编号B21D7/025GK202762789SQ20122040200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朱若兰, 毕辉, 杨凡 申请人:上海通用金属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