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36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是一种用于线型钎料的收卷装置,属硬钎焊材料挤压配套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收线机是有色金属压延行业加工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挤压配套设备,在合金挤压过程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传动装置通过导轮或导杆的牵引作用,将线材盘绕于盘丝轮上。常规的收线机主要用于合金线材的自动收卷,但往往结构较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在较小生产环境中使用,同时不利于设备的后期维修和保养。[0003]钎料本身由多元合金组成,与常见的合金线材相比,塑性较差,在自动收线过程中易发生断裂,目前市场上对钎料尚无相应的收线专机。故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手动盘绕的方式进行收线,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且易使钎料发生扭曲、波浪状等缺陷,影响钎料的后续加工和使用。[0004]现有的钎料自动收线机体积较大,设备占地面积大,使得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能够摆放的钎料自动收线机的数量有限,限制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占地小,生产效率高,经久耐用,能实现自动控制,能够实现在有限的土地内极大提高产能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包括两台自动收线装置,其中一台自动收线装置在另一台正上方,自动收线装置设置有一号轴、二号轴、一号电磁离合器、二号电磁离合器和盘丝轮,所述一号轴由电机驱动,所述一号轴和二号轴通过一号电磁离合器连接,所述盘丝轮安装在二号轴上,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安装在二号轴上。[000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动收线装置还设置有盘丝导杆、接近开关、一号平衡块和二号平衡块,所述盘丝导杆和盘丝轮相配合,所述一号平衡块和二号平衡块分别安装在盘丝导杆的两端,所述一号平衡块转动安装,所述接近开关和一号平衡块相配合,该接近开关和一号电磁离合器、二号电磁离合器都电连接。[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一号轴和一号电磁离合器的内轴相连,所述二号轴和一号电磁离合器的轴套连接。[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设置有挡铁,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的轴套套装在二号轴上,所述挡铁和二号电磁离合器的轴套连接。[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二号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一号电磁离合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盘丝轮的数量为两个。[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盘丝导杆设置有牵引孔。[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两台自动收线装置的一号轴由同一台电机驱动。[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使得丝材与盘丝轮紧密贴合,可防止丝材拉断,保证收线机周而复始地运转,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简化了设备,减小了占地面积,有助于设备的放置和使用,两台自动收线装置的上下摆放能够有效利用空间,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产能。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的使用状态图。[0015]图2是实施例中自动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是实施例中一号电磁离合器的结构不意图。[0017]图4是实施例中二号电磁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0018]标号说明一号轴1,二号轴2, —号电磁离合器3, 二号电磁离合器4,盘丝轮5,盘丝导杆6,接近开关7,一号平衡块8,二号平衡块9,丝材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0020]实施例。[0021]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中,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包括两台自动收线装置。[0022]自动收线装置设置有一号轴1、二号轴2、一号电磁离合器3、二号电磁离合器4、盘丝轮5、盘丝导杆6、接近开关7、一号平衡块8和二号平衡块9。[0023]本实施例的每台自动收线装置中,二号轴2的数量为两个,一号电磁离合器3的数量为两个,二号电磁离合器4的数量为两个,盘丝轮5的数量为两个。本实用新型中,二号轴2、一号电磁离合器3、二号电磁离合器4和盘丝轮5的数量也可以都为一个。[0024]本实施例中,一号轴I由电机驱动,电机和一号轴1通过链轮和链条转动。[0025]本实施例中,两台自动收线装置的一号轴I由同一台电机驱动。[0026]本实施例中,一号轴1的两端分别和两个一号电磁离合器3相连接,每个一号电磁离合器3都和一个二号轴2相连接。一号轴1和一号电磁离合器3的内轴相连,二号轴2 的一端和一号电磁离合器3的轴套连接,二号轴2的另一端和盘丝轮5连接。一号电磁离合器3能够控制电机动力是否传递给二号轴2,以控制盘丝轮5是否转动。[0027]本实施例中,盘丝导杆6和盘丝轮5相配合,盘丝导杆6设置有牵弓I孔,丝材10穿过牵引孔,牵引孔设置在盘丝导杆6的一端。盘丝轮5转动,卷绕丝材10。本实用新型中, 丝材10是指钎料制成的丝材。一号平衡块8和二号平衡块9分别安装在盘丝导杆6的两端,二号平衡块9安装在开设有牵引孔的一端。一号平衡块8和盘丝导杆6固定。本实施例中,一号平衡块8为铁片,二号平衡块9为重物。[0028]本实施例中,一号平衡块8转动安装,一号平衡块8设置有转轴,转轴和一号平衡块8固定,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一号平衡块8可以转动。本实用新型中,一号平衡块 8可以为铁质的。4[0029]本实施例中,接近开关7和一号平衡块8相配合。[0030]本实施例中,二号电磁离合器4的轴套套装在二号轴2上,挡铁和二号电磁离合器 4的轴套连接。当二号电磁离合器4闭合的时候,二号电磁离合器4的轴套和二号轴2接触,二号电磁离合器4能够对二号轴2的转动起到刹车作用。由于挡铁具有一定质量,使得二号电磁离合器4的轴套的惯性增大,挡铁具有缓冲的作用。[0031]本实用新型中,接近开关7和一号电磁离合器3电连接,接近开关7和二号电磁离合器4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接近开关7和相应的二号电磁离合器4电连接。[0032]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启动电机,使一号轴I转动,此时,一号电磁离合器3和二号电磁离合器4都为打开状态。由于一号平衡块8转动安装,在二号平衡块9的重量的作用下,盘丝导杆6安装有二号平衡块9的一端下沉。一号平衡块8和接近开关7接近,接近开关7响应并发出信号令一号电磁离合器3闭合。一号轴I带动二号轴2转动,二号轴2 带动盘丝轮5转动,盘丝轮5盘丝。[0033]当盘丝轮5开始盘丝后,丝材10长度不断变短,从而拉动盘丝导杆6安装有二号平衡块9的一端上仰,一号平衡块8和接近开关7远离,令一号电磁离合器3打开,同时令二号电磁离合器4闭合,使得一号轴I和二号轴2脱离,但是由于惯性的作用,二号轴2仍然在转动,二号电磁离合器4起到刹车的作用,令二号轴2停止转动。盘丝轮5停止盘丝后, 丝材10长度再次变长,盘丝导杆6安装有二号平衡块9的一端又开始下沉,然后重复上述动作。[0034]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台自动收线装置,其中一台自动收线装置在另一台正上方,自动收线装置设置有一号轴、二号轴、一号电磁离合器、二号电磁离合器和盘丝轮,所述一号轴由电机驱动,所述一号轴和二号轴通过一号电磁离合器连接,所述盘丝轮安装在二号轴上,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安装在二号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其特征在于自动收线装置还设置有盘丝导杆、接近开关、一号平衡块和二号平衡块,所述盘丝导杆和盘丝轮相配合,所述一号平衡块和二号平衡块分别安装在盘丝导杆的两端,所述一号平衡块转动安装,所述接近开关和一号平衡块相配合,该接近开关和一号电磁离合器、二号电磁离合器都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轴和一号电磁离合器的内轴相连,所述二号轴和一号电磁离合器的轴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设置有挡铁,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的轴套套装在二号轴上,所述挡铁和二号电磁离合器的轴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一号电磁离合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盘丝轮的数量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丝导杆设置有牵引孔。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自动收线装置的一号轴由同一台电机驱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它包括两台自动收线装置,其中一台自动收线装置在另一台正上方,自动收线装置设置有一号轴、二号轴、一号电磁离合器、二号电磁离合器和盘丝轮,所述一号轴由电机驱动,所述一号轴和二号轴通过一号电磁离合器连接,所述盘丝轮安装在二号轴上,所述二号电磁离合器安装在二号轴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层钎料自动收线机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使得丝材与盘丝轮紧密贴合,可防止丝材拉断,保证收线机周而复始地运转,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简化了设备,减小了占地面积,有助于设备的放置和使用,两台自动收线装置的上下摆放能够有效利用空间,节约土地。
文档编号B21C47/04GK202803814SQ20122044925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陈融, 计兴鑫, 刘美玲, 余丁坤 申请人: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