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辊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71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辊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筋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辊筋机,属于滤清器设备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辊筋机在滤清器设备制造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辊筋机用电机通过齿轮减速由两轴带动凹凸模具转动,但是在转动过程中需要调节轴一侧上端的手柄调节凸轮高度以控制圆管上的辊筋深度,在辊筋过程中需要两轴中间的弹簧支撑,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弹簧的变形,且在调节凸轮高度以控制圆管上的辊筋深度时容易造成凸轮的传动轴有摆动,不利于齿轮机构的啮合,而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省时省力、使用方便、无齿轮啮合问题且可自动调节的自动辊筋机。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自动辊筋机,包括电机、减速箱、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底座,电机连接减速箱,减速箱连接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安装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连接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通过安装在底座上的固定板固定,第二传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端连接凸模具,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齿轮端连接凹模具,凸模具和凹模具相对应,凹模具为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所述的自动辊筋机传动轴通过固定板固定,避免了齿轮啮合问题,同时通过类凸轮结构的半径变化代替了人工调节,节省了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所述的凹模具的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为圆心相同半径相差Imm的第一半圆和第二半圆相接组成,第一半圆和第二半圆相接处为平滑过渡。通过类凸轮结构的半径变化代替了人工调节,省时省力,同时半圆交界处做平滑过渡处理,避免辊筋深度突然改变,造成工件的撕裂,同时第一半圆和第二半圆为一体化制作,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凹模具的变形。所述的凹模具的第一半圆半径为58mm-62mm,第二半圆半径为57mm-61mm。使直径所对应的半圆弧长与凸模具的周长相对应。所述的凹模具第一半圆和第二半圆交接处设置一缺口,缺口和凸模具之间形成送料口。设置缺口方便送料。所述的缺口深度为3mm-4mm。根据工件的宽度设计,简单合理、方便易行。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自动辊筋机采用电机通过齿轮减速有两个传动轴带动凹凸模具转动,通过改变凹模具的半径代替人工调节,省事省力,凹模具两个半圆的半径不同,在凹凸模具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先经过第二半圆再经过第一半圆,防止一次辊压太大造成工件撕裂,且两根传动轴都是固定的,有效避免了齿轮啮合问题,节省了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0014]图中:1、电机2、减速箱3、第一齿轮4、第一传动轴5、底座6、固定板7、第二传动轴8、第二齿轮9、凸模具10、凹模具11、第一半圆12、第二半圆13、缺口 14、送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0016]如图1-2所示,自动辊筋机,包括电机1、减速箱2、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7、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8和底座5,电机I连接减速箱2,减速箱2连接第一传动轴4,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安装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8相啮合,第二齿轮8连接第二传动轴7的一端,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7通过安装在底座5上的固定板6固定,第二传动轴7远离第二齿轮8端连接凸模具9,第一传动轴4远离第一齿轮3端连接凹模具10,凸模具9和凹模具10相对应,凹模具10为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0017]所述的凹模具10的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为圆心相同半径相差Imm的第一半圆11和第二半圆12相接组成,第一半圆11和第二半圆12相接处为平滑过渡。凹模具10的第一半圆11半径为58mm-62mm,第二半圆12半径为57mm-61mm。[0018]所述的凹模具10第一半圆11和第二半圆12交接处设置一缺口 13,缺口 13和凸模具9之间形成送料口 14。所述的缺口 13深度为3mm-4mm。[0019]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0020]使用时,将工件套进凸模具9,启动电机1,电机I带动减速箱2工作,减速箱2带动第一传动轴4和第一齿轮3工作,第一齿轮3带动第二齿轮8工作,第二齿轮8带动第二传动轴7转动,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7带动凸模具9和凹模具10转动,凹模具10按逆时针转动,转动时先经过小半径第二半圆12,再经过大半径第一半圆11,防止一次辊压太大造成工件的撕裂。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棍筋机,包括电机(I)、减速箱(2)、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7)、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8)和底座(5),电机(I)连接减速箱(2),减速箱(2)连接第一传动轴(4),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安装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8)相哨合,第二齿轮(8)连接第二传动轴(7)的一端,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7)通过安装在底座(5 )上的固定板(6 )固定,第二传动轴(7 )远离第二齿轮(8 )端连接凸模具(9 ),第一传动轴(4)远离第一齿轮(3)端连接凹模具(10),凸模具(9)和凹模具(10)相对应,凹模具(10)为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辊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具(10)的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为圆心相同半径相差Imm的第一半 圆(11)和第二半圆(12)相接组成,第一半圆(11)和第二半圆(12)相接处为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辊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具(10)的第一半圆(11)半径为 58mm-62mm,第二半圆(12)半径为 57mm-6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辊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具(10)第一半圆(11)和第二半圆(12)交接处设置一缺口(13),缺口(13)和凸模具(9)之间形成送料口(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辊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口(13)深度为3mm-4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筋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辊筋机,属于滤清器设备制造领域,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7)通过安装在底座(5)上的固定板(6)固定,第二传动轴(7)远离第二齿轮(8)端连接凸模具(9),第一传动轴(4)远离第一齿轮(3)端连接凹模具(10),凸模具和凹模具相对应,凹模具为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通过齿轮减速有两个传动轴带动凹凸模具转动,通过改变凹模具的半径代替人工调节,在凹凸模具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先经过第二半圆再经过第一半圆,防止一次辊压太大造成工件撕裂,且两根传动轴都是固定的,有效避免了齿轮啮合问题,节省了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1D15/00GK202963145SQ20122069593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李永华, 周广超, 徐庆和, 桑志强 申请人:淄博永华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