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切削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94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切削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切削刀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迫紧增益效果的切削刀具。
背景技术
按,传统切削刀具的刀柄与刀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因此于切削加工过程中,若刀柄或刀头其中一者受到切削反作用力而发生崩坏现象,就必须将整个切削刀具报废丢弃,如此显然有可惜、浪费的问题存在,有鉴于此,后续遂有相关业界研发出一种组合式的切削刀具结构,主要是令其刀柄与刀头二者之间采用组合方式构成一体,藉此使得该刀柄与刀头能够相互拆开分解,如此一来,无论刀柄或刀头任其中一者损坏时,另一者仍可继续使用。然,目前此种组合式切削刀具结构设计上仍旧有其缺憾不足之处,概因现有组合定位方式利用刀头一端凸设有插接柱,而刀柄相对于插接柱设有插组凹槽,藉以将插接柱对位插入插组凹槽中,并由侧向采用螺柱配合螺孔的方式达成组合定位关系,惟,此种现有组合结构型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由于现有刀柄与刀头仅透过侧向锁固,因此两者的端向存在锁固力道不足的问题,造成整体结合强度不够稳固确实且影响刀头的切削角度而丧失精准度的问题与缺憾。另一方面,刀头与刀柄之间的插套组合部位因公差所造成的间隙松动现象,亦是造成其刀头锁组状态无法达到较佳稳固、牢固强度的重要因素,实有必要再加以改善突破。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切削刀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切削刀具包括:一刀柄,呈长形延伸型态,包括机具组设端及刀头组合端;一刀头插组孔槽,凹设于刀头组合端;一刀头,组合于刀头组合端,该刀头包括一切削刃部及刀柄组合端;一插接柱,凸设于刀柄组合端,包括一延伸端以对位插组配合于刀头插组孔槽,且构成刀柄组合端贴靠于刀头组合端的组合状态;一迫紧增益结构,设于刀柄与插接柱相对应位置处,包括:至少一贯穿螺孔,开设于刀柄至少一侧且与刀头插组孔槽相贯通;至少一螺柱,对位螺合于贯穿螺孔,且螺柱内端呈延伸穿进刀头插组孔槽的型态;一端向迫紧部,设于插接柱且呈可供螺柱内端对应插入配合型态,以令刀柄组合端与刀头组合端相互紧密贴合,且插接柱插组于刀头插组孔槽的组合状态达成固定;一贯穿剖槽,呈径向穿透型态设于插接柱延伸端,且藉该贯穿剖槽的设置,使得延伸端相对界定形成间隔的二径向迫紧部;一径向锁迫用螺孔,径向设于插接柱延伸端其中一径向迫紧部且向内贯通贯穿剖槽;一径向锁迫螺栓,呈由外向内型态螺锁于径向锁迫用螺孔,该径向锁迫螺栓包括栓头及抵迫端,该抵迫端进动时能够穿越贯穿剖槽复抵迫于另一径向迫紧部,以迫使二径向迫紧部之间呈相对扩张状态;一锁迫避让孔,开设于刀柄临近其刀头组合端一处,径向贯通刀头插组孔槽,且令锁迫避让孔与径向锁迫螺栓的栓头相对位;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径向锁迫螺栓的抵迫令二径向迫紧部相对扩张而与刀头插组孔槽之间达成径向迫紧效果,可令组合式切削刀具的刀头组合状态达到更加紧密稳固、使用精准度与质量大幅提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柱尚未螺合于贯穿螺孔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螺柱螺合于贯穿螺孔而构成端向迫紧作用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径向锁迫螺栓的抵迫而构成径向迫紧作用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径向锁迫螺栓的抵迫而构成径向迫紧作用的另一侧向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端向迫紧部的另一实施例图。图9为图8的迫紧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定向顶珠与角度定向凹部相互嵌合的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贯穿剖槽的另一设向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切削刀具包括下述构成:一刀柄10,呈长形延伸型态,包括一机具组设端11以及一刀头组合端12 ;一刀头插组孔槽13,凹设于刀柄10的刀头组合端12 ;一刀头20,组合于刀柄10的刀头组合端12,该刀头20包括有一切削刃部21以及一刀柄组合端22 ;一插接柱23,凸设于刀头20的刀柄组合端22,插接柱23包括有一延伸端24藉以对位插组配合于刀头插组孔槽13,且构成刀柄组合端22贴靠于刀头组合端12的组合状态;一迫紧增益结构30,设于刀柄10与插接柱12相对应位置处,包括:至少一贯穿螺孔31,开设于刀柄10至少一侧且与刀头插组孔槽13相贯通;至少一螺柱32,对位螺合于贯穿螺孔31,且螺柱32内端呈延伸穿进刀头插组孔槽13的型态;一端向迫紧部33,设于插接柱23且呈可供螺柱32内端对应插入配合型态,以令刀柄组合端22与刀头组合端12相互紧密贴合,且令插接柱23插组于刀头插组孔槽13的组合状态达成固定;如图3所示,其中端向迫紧部33的中心位置至刀柄组合端22的距离,可小于贯穿螺孔31中心至刀柄组合端22的距离,构成端向迫紧部33相对于贯穿螺孔31呈微幅错位型态,藉此使得螺柱32向下抵压插入端向迫紧部33时,能够对插接柱23连同刀头20产生朝机具组设端11的端向迫紧的作用力,达到令刀柄组合端22与刀头组合端12进一步迫紧密合的功效;一贯穿剖槽34,呈径向穿透型态设于插接柱23的延伸端24,且通过贯穿剖槽34的设置,得于延伸端相对界定形成间隔的二径向迫紧部35 ;如图3、4所示,其中贯穿剖槽34的穿透方向可与端向迫紧部33的设向一致;贯通于刀头插组孔槽13的贯穿螺孔31可设于刀柄10的相对二侧,端向迫紧部33则为对应设于插接柱23的锥缩状凹槽331,而贯穿剖槽24的槽径小于锥缩状凹槽331且呈延伸穿进锥缩状凹槽331中的设置型态;如图3所示,锥缩状凹槽331的中心位置至刀柄组合端22的距离(如图中LI所示)可小于贯穿螺孔31中心至刀柄组合端22的距离(如图中L2所示),藉此,如图5所示,当螺柱32由贯穿螺孔31锁入且其底端对位抵压插入锥缩状凹槽331时,即可令插接柱23连同刀头20产生朝机具组设端11的端向迫紧作用力(如箭号L3所示,由于锥缩状凹槽331相对贯穿螺孔31为朝刀柄组合端22偏移状态,因此当螺柱32抵压锁入锥缩状凹槽331时,即会强迫锥缩状凹槽331向机具组设端11位移而达成端向迫紧作用力),而能够使刀柄组合端22与刀头组合端12的抵靠状态进一步迫紧密合(如箭号L4所示);除此之外,如图6所示,当螺柱32由贯穿螺孔31锁入且其底端对位抵压插入锥缩状凹槽331时(请对照参阅图5),通过贯穿剖槽34的设置特点,也会同时将二径向迫紧部35相对向外撑张(如箭号L5所示),以使二径向迫紧部35对刀头插组孔槽13内壁产生径向迫紧作用,而能够使插接柱23与刀头插组孔槽13内壁的抵靠状态(如图4所示,螺柱32未锁入贯穿螺孔31时,插接柱23与刀头插组孔槽13内壁仅为相互抵靠接触状态)进一步迫紧密合,通过上述二种紧迫作用,俾可令刀头20与刀柄10获致极佳的结合紧密度与结构强度而大幅提升使用精准度与质量的优点与实用性;或者,如图8所示,其中贯穿剖槽34的穿透方向可与端向迫紧部33的设向一致;贯通于刀头插组孔槽13的贯穿螺孔31可设于刀柄10的一侧,端向迫紧部33则为对应贯穿设于插接柱23且可供螺柱32插入的一穿设孔332,贯穿剖槽34则连通于穿设孔332 ;藉此,如图9所示,当螺柱32由贯穿螺孔31锁入时,其底端同样可抵压插入穿设孔332中,令插接柱23连同刀头20产生朝机具组设端11的端向迫紧作用力,且其中刀柄10于贯穿螺孔31的相对侧还可设有一定位嵌槽333,藉以当螺柱32穿过穿设孔332时,能够对位嵌合于定位嵌槽333,令螺柱32能够获得较佳定位效果;而其径向迫紧作用的作动方式同以上所揭,即不多加赘述;一径向锁迫用螺孔40,径向设于插接柱23的延伸端24其中一径向迫紧部35且呈向内贯通贯穿剖槽34型态;一径向锁迫螺栓41,呈由外向内型态螺锁于径向锁迫用螺孔40,径向锁迫螺栓41包括一栓头42以及一抵迫端43,抵迫端43进动时能够穿越贯穿剖槽34复抵迫于另一径向迫紧部35,藉以迫使二径向迫紧部35之间呈相对扩张状态;一锁迫避让孔44,开设于刀柄10临近其刀头组合端12 —处呈径向贯通刀头插组孔槽13的型态,且令锁迫避让孔44与径向锁迫螺栓41的栓头42相对位;俾可利用径向锁迫螺栓41的抵迫令二径向迫紧部35相对扩张而与刀头插组孔槽13之间达成径向迫紧效
果O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设计,请对照图4、6、7所示,当径向锁迫螺栓41由外向内螺锁(如图7箭号L7所示)于径向锁迫用螺孔40时,其抵迫端43能够穿越贯穿剖槽34并抵迫(如图6、7的箭号L6所示)于径向迫紧部35,达到令径向迫紧部35相对扩张而与刀头插组孔槽13之间达成径向迫紧效果,藉此,若所述贯穿剖槽34的穿透方向与端向迫紧部33的设向一致时(如图6所示),可透过螺柱32向下抵压插入端向迫紧部33,以及径向锁迫螺栓41的抵迫端43抵迫于径向迫紧部35的两种作用力,同时令径向迫紧部35相对扩张而产生径向迫紧效果;而若贯穿剖槽34的穿透方向与端向迫紧部33的设向呈相互交错的对应关系时(如图11所示),仍可利用径向锁迫螺栓41的抵迫令二径向迫紧部35相对扩张而与刀头插组孔槽13之间达成径向迫紧效果。如图2、10所示,其中刀头插组孔槽13的一侧还可设有一角度定向凹部50,角度定向凹部50沿着刀头插组孔槽13延伸方向伸设的型态,而插接柱23 —侧则设有呈弹性凸伸状态(可通过弹簧顶撑方式达成)的一弹性定向顶珠51 (表示于图10),以当插接柱23插组于刀头插组孔槽13时,能够通过弹性定向顶珠51与角度定向凹部50相互嵌合而获致预定的组合角度定向配合状态;且其中,角度定向凹部50的具体型态可为多种,如图2所示的角度定向凹部50,其设为一凹沟型态者(注:所述凹沟亦可为T形、U形或具有二相对推拔面的型态者);或者也可设为一凹孔型态者;除此之外,其他如锥孔或者具有二相对推拔面的凹部均为可具以实施的态样。功效说明:本实用新型功效增进的事实如下: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切削刀具主要通过刀柄与插接柱相对应位置处还设有一迫紧增益结构,且迫紧增益结构包括贯穿螺孔、螺柱、端向迫紧部、贯穿剖槽、径向锁迫用螺孔、径向锁迫螺栓以及锁迫避让孔所构成的创新结构型态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所提现有结构而言,俾可令利用径向锁迫螺栓的抵迫令二径向迫紧部相对扩张而与刀头插组孔槽之间达成径向迫紧效果,可令组合式切削刀具的刀头组合状态达到更加紧密稳固、使用精准度与质量大幅提升的实用进步性。本实用新型可 产生的新功效如下:通过端向迫紧部的中心位置至刀柄组合端的距离,小于贯穿螺孔中心至刀柄组合端的距离的技术特点,可构成端向迫紧部相对于贯穿螺孔呈微幅错位型态,藉此使得螺柱向下抵压插入端向迫紧部时,能够对插接柱连同刀头产生朝机具组设端的端向迫紧的作用力,达到令刀柄组合端与刀头组合端进一步迫紧密合的实用进步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切削刀具,包括: 一刀柄,呈长形延伸型态,包括一机具组设端以及一刀头组合端; 一刀头插组孔槽,凹设于刀柄的刀头组合端; 一刀头,组合于刀柄的刀头组合端,该刀头包括有一切削刃部以及一刀柄组合端; 一插接柱,凸设于刀头的刀柄组合端,该插接柱包括有一延伸端藉以对位插组配合于刀头插组孔槽,且构成刀柄组合端贴靠于刀头组合端的组合状态;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迫紧增益结构,设于刀柄与插接柱相对应位置处,包括: 至少一贯穿螺 孔,开设于刀柄至少一侧且与刀头插组孔槽相贯通; 至少一螺柱,对位螺合于贯穿螺孔,且该螺柱内端延伸穿进刀头插组孔槽; 一端向迫紧部,设于插接柱,供螺柱内端对应插入配合,使刀柄组合端与刀头组合端相互紧密贴合,且令插接柱插组于刀头插组孔槽的组合状态达成固定; 一贯穿剖槽,呈径向穿透型态设于插接柱的延伸端,且通过该贯穿剖槽的设置,使得延伸端相对界定形成间隔的二径向迫紧部; 一径向锁迫用螺孔,径向设于插接柱的延伸端其中一径向迫紧部,且向内贯通贯穿剖槽; 一径向锁迫螺栓,由外向内螺锁于径向锁迫用螺孔,该径向锁迫螺栓包括一栓头以及一抵迫端,该抵迫端进动时能够穿越贯穿剖槽复抵迫于另一径向迫紧部,以迫使二径向迫紧部之间呈相对扩张状态; 一锁迫避让孔,开设于刀柄临近其刀头组合端一处,径向贯通刀头插组孔槽,且令该锁迫避让孔与径向锁迫螺栓的栓头相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剖槽的穿透方向与端向迫紧部的设向一致;该贯通于刀头插组孔槽的贯穿螺孔设于刀柄的相对二侧,该端向迫紧部则为对应设于插接柱的锥缩状凹槽,而该贯穿剖槽的槽径小于锥缩状凹槽且延伸穿进锥缩状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剖槽的穿透方向与端向迫紧部的设向一致;该贯通于刀头插组孔槽的贯穿螺孔设于刀柄的一侧,该端向迫紧部则为对应贯穿设于插接柱且供螺柱插入的一穿设孔,该贯穿剖槽则连通于穿设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于贯穿螺孔的相对侧还设有一定位嵌槽,当螺柱穿过穿设孔时,能够对位嵌合于定位嵌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组合式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插组孔槽的一侧还设有一角度定向凹部,该角度定向凹部沿着刀头插组孔槽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而该插接柱一侧则设有呈弹性凸伸状态的一弹性定向顶珠,当插接柱插组于刀头插组孔槽时,通过弹性定向顶珠与角度定向凹部相互嵌合而获致预定的组合角度定向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剖槽的穿透方向与端向迫紧部的设向呈相互交错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组合式切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向迫紧部的中心位置至刀柄组合端的距离,小于贯穿螺孔中心至刀柄组合端的距离,而令端向迫紧部相对贯穿螺孔呈微幅错位型态,构成该螺柱向下抵压插入端向迫紧部的作用力能够对插接柱连同刀头产生朝机具 组设端的端向迫紧作用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切削刀具,包括刀柄和插接柱;迫紧增益结构,设于刀柄与插接柱相对应位置处,包括至少一贯穿螺孔,开设于刀柄至少一侧;至少一螺柱,对位螺合于贯穿螺孔,且螺柱内端延伸穿进刀头插组孔槽;端向迫紧部,设于插接柱且供螺柱内端对应插入配合;贯穿剖槽,呈径向穿透型态设于插接柱的延伸端且界定形成间隔的二径向迫紧部;径向锁迫用螺孔,径向设于插接柱的延伸端其中一径向迫紧部;径向锁迫螺栓,螺锁于径向锁迫用螺孔;锁迫避让孔,开设于刀柄临近其刀头组合端一处;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切削刀具的刀头组合的更加紧密稳固、使用精准度与质量大幅提升。
文档编号B23B27/00GK203044925SQ20122074234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星全 申请人:中旸科技有限公司, 陈星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