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05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机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机床,其具有:底座(11);对搭载在该底座(11)上的工件(W)进行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12、13);覆盖基于该加工设备(12、13)的加工区域(Q)的罩(50);和在与底座(11)非接触的状态下支承罩(50)的罩支承部件(6)。机床还具有装载机(2A),其保持工件(W)而沿着导轨(22)行驶,并相对于加工设备(12)送入以及送出工件(W)。罩支承部件(6)兼作为支承导轨(22)的导轨支承部件。
【专利说明】机床
[0001]本申请基于2011年12月22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81062号而要求优先权,并通过参照而将其整体引用为本申请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车床等机床,尤其涉及一种罩的构造,该罩会缓解因来自机械内外的振动而使加工受到影响的情况。
【背景技术】
[0003]例如如图8所示,现有的机床中,在底座11上固定地设有罩支承部件6,在该罩支承部件6上安装有包围加工区域的罩(未图示)。罩支承部件6由左右的支架60、60构成。而且,在机床具有相对于加工设备送入以及送出工件的装载机的情况下,如该图8所示地大多情况下,在上述罩支承部件6上设置供装载机行驶的行驶轨道22。关于装载机的行驶轨道22,如图9所示地还具有如下情况:以从底座11离开的方式将行驶轨道支承用的支架60、60设置在地面F上,并由该支架60、60支承行驶轨道22。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0651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19167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400011号公报
[0009]如图8所示,若在固定于底座11上的罩支承部件6上安装有罩,则来自外部的振动会经由罩、罩支承部件6以及底座11而传递至加工设备,从而具有对加工设备的加工产生影响的情况。尤其,在机床为具有多组加工设备的多轴机械的情况下,即使供各组加工设备设置的底座11为相互独立的构成,基于一组加工设备的加工所产生的振动也会经由该组的底座11、罩支承部件6、其他组的底座11而传递至其他组的加工设备,从而对其他组的加工设备的加工产生影响。而且,若在上述罩支承部件6上设置装载机的行驶轨道22,则基于装载机的行驶所产生的振动会传递至加工设备,而会对加工设备的加工产生影响。
[0010]如图9所示,在由以从底座11离开的方式设置的支架60来支承装载机的行驶轨道22的情况下,基于装载机的行驶所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至加工设备。但是,为了将支架60以稳定状态设置在地面上,需要增大支架60对地面F的固定部位、即地基板61a,从而具有导致机床整体的设置面积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1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来自机械内外的振动难以传递至加工设备的机床。
[0012]本发明的机床具有:底座;对搭载在该底座上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覆盖基于该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的罩;和在与所述底座非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罩的罩支承部件。根据该构成,罩支承在与底座为非接触的罩支承部件上,由此,来自机械外部的振动不会经由罩或罩支承部件传递至底座,不会对基于加工设备进行的加工产生影响。由此,能够进行稳定的加工。
[0013]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具有保持工件而沿着导轨行驶且相对于所述加工设备送入以及送出工件的装载机的情况下,所述罩支承部件兼作为支承所述导轨的导轨支承部件。若罩支承部件兼作为导轨支承部件,则不用另外地设置导轨支承部件,能够防止装载机的振动传递至加工设备。
[0014]也可以为,所述罩具有:箱形的加工区域罩,包围所述加工区域且兼作为所述罩支承部件的加强件;和板状的装饰罩,覆盖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加工设备的支承部。在该情况下,通过罩不仅包围加工区域,而且能够覆盖机床主体整体。
[0015]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具有多组所述加工设备的情况下,各组加工设备设置在各自独立的底座上。若各组加工设备设置在各自独立的底座上,则基于一组加工设备的加工而产生的振动不会经由底座而传递至其他组的加工设备,而不会对其他组的加工设备的
加工产生影响。
[0016]权利要求书以及/或者说明书以及/或者附图所公开的至少2个构成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尤其,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权利要求的2个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能够从参考了附图的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只是用于图示以及说明,并不应被利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添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决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部分。
[001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机床的外观立体图。
[0019]图2是省略了上述机床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0]图3是上述机床的机床主体的立体图。
[0021]图4是上述机床的加工区域罩的立体图。
[0022]图5是上述机床的罩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0023]图6是上述机床的罩支承部件和加工区域罩的立体图。
[0024]图7是表示底座的设置的不同例的说明图。
[0025]图8是现有的罩支承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6]图9是现有的导轨支承用支架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与附图一同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该机床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其一部分省略的立体图。该机床具有:机床主体I ;相对于该机床主体I送入以及送出工件的装载装置2 ;控制这些机床主体I以及装载装置2的控制板3 ;操作机床主体I以及装载装置2的操作板4 ;覆盖机床主体I的罩5 ;和支承该罩5的罩支承部件6。在图1中,机床主体I被罩5遮挡。图2表示将罩5的一部分(装饰罩51)拆除后的状态。[0028]图3表示机床主体I。该实施方式的机床主体I为平行双轴车床,具有相互独立地分别设置在地面F上的左右2个底座11,在各底座11上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作为加工设备的主轴12以及刀具台13。
[0029]主轴12为沿前后方向(Z轴方向)的轴,在前端具有握持工件的卡盘14。主轴1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设置于底座11上的主轴台15上,通过设置在主轴台15上主轴电机(未图示)而被旋转驱动。
[0030]刀具台13例如由正面形状为多边形的转塔刀架(turret)构成,在其各外周面部分上安装有多个工具(未图示),能够将任意的工具旋转分度。刀具台13支承在设在底座11上且沿前后方向(Z轴方向)以及左右方向(X轴方向)移动自如的输送台16上。
[0031]相对于握持在旋转的主轴12的卡盘14上的工件W而使工具接触来加工工件。通过使输送台16沿前后方向移动,而将工具沿主轴12的轴心方向输送,并通过使输送台16沿左右方向移动,而调整基于工具的工件W的切入量。
[0032]在图1、图2中,装载装置2是在设置于机床主体I的左右两侧的材料供给部(未图示)以及产品送出部(未图示)、和机床主体I的各主轴12之间进行工件的交接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装载装置2为龙门式,在行驶轨道22上行驶的装载机2A握持工件,并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Y轴方向)移动来输送工件。具体地,行驶轨道22左右水平地设置在机床主体I的上方,装载机22A具有:沿着上述行驶轨道22行驶的行驶体23 ;和相对于该行驶体23升降的上下较长的升降杆24,在升降杆24的下端设有由装载机卡盘20握持工件的装载头21。
[0033]罩5由包围加工区域Q的加工区域罩50、将机床主体I的底座11、作为主轴12的支承部的主轴台15、以及作为刀具台13的支承部的输送台16覆盖的装饰罩51、和设在加工区域Q的前面部上的左右一对的滑门52构成。加工区域Q是通过加工设备即上述主轴12以及刀具台13来加工工件的区域。
[0034]如图4所示,加工区域罩50是由正面板部50a、背面板部50b、左右的侧面板部50c、上面板部50d以及底面板部50e构成的箱状。正面板部50a、上面板部50d以及底面板部50e的各左右中央部被切缺而成为开口。在正面板部50a的开口 53上安装有上述滑门52。上面板部50d的开口 54是用于使装载机2A的装载头21向加工区域Q内出入的开口。底面板部50e的开口 55是用于将因加工而产生的切割屑向下方排出的开口,底面板部50e成为越向着开口 55向中央侧行进而变得越低的形状。另外,在背面板部50b上开设有窗口56、57,用于使左右一对的主轴12以及刀具台13以分别从后方向加工区域Q内突出的方式设置。
[0035]在正面板部50a的下端部上,固定有为滑门52的导轨的左右较长的导轨部件58。该导轨部件58的两端与侧面板部50c相比向左右两侧突出,其突出部的前端成为由罩支承部件6支承的下侧被支承部58a。另外,在左右的侧面板部50c上,以向左右外侧伸出的方式设有由罩支承部件6支承的上侧被支承部件59。上侧被支承部件59的正面形状为上下相反的L字形,在水平部59a与垂直部59b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用肋59c。后述说明基于这些下侧被支承部58a以及上侧被支承部件59的罩支承部件6所构成的支承构造。
[0036]在图1中,装饰罩51由多片板状部件51a、51b、51c构成,各板状部件51a、51b、51c安装在罩支承部件6的各部分上。后述说明各板状部件51a、51b、51c。左右一对的滑门52在上部以及上下中央部具有由透明材料构成的观察窗52a、52b,并沿左右滑动自如地支承在加工区域罩50以及罩支承部件6上。后述说明其支承方法。
[0037]罩支承部件6与机床主体I的各底座11以非接触的方式设置。如图5所示,罩支承部件6具有以立起状态设置在地面F上的左右一对支架60。左右支架60由以下部分构成: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支柱61A、61B、固定支承在这些前后一对支柱61A、61B的上端且前后较长的上部构架62、与前侧的支柱61A的中间部相比向前方突出的下部构架63、将上部构架62以及下部构架63相互连结的连结构架64、和将前后的支柱61A、61B的各下部之间连结且沿上下宽度较大的第I连结板65。左右的支架60分别通过螺栓66将固定在各支柱61A、61B的下端上的地基板61a固定在地面F上,由此设置在地面F上。
[0038]左右的支架60中,各自前侧的支柱6IA彼此由沿上下宽度较大的第2连结板67相互连结,各自上部构架62的后端彼此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控制板载置构架68相互连结。另外,在左右的支架60的各上部构架62的上表面上,设有供装载机2A的所述行驶轨道22载置的导轨载置台62a。而且,在左右的支架60的各前侧的支柱61A的前端上,分别固定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的腿部69a,并设有正面形状为门形的滑门引导构架69。
[0039]加工区域罩50如图6所示地支承在罩支承部件6上。即,将导轨部件58的左右两端部即下侧被支承部58a载置于罩支承部件6的下部构架63的前端部上,并将下侧被支承部58a和下前后构架63由螺栓等固定。另外,使上侧被支承部件59与上部构架62的下表面接触,并将上侧被支承部件59和上部构架62由螺栓等固定。由此,罩支承部件6的左右的支架60在基于第2连结板67以及控制板载置构架68实现的连结的基础上,还通过加工区域罩50相互连结。使该罩支承部件6和加工区域罩50 —体化的构造体具有较高的刚性。即,加工区域罩50兼作为罩支承部件6的加强件。
[0040]如图2所示,机床主体I以使各主轴台15(图3)以及各输送台16(图3)位于加工区域罩50的后侧的方式,使各底座11以固定状态设置在地面F上。各底座11与由罩支承部件6以及加工区域罩50构成的结构体为非接触。主轴12以及刀具台13从加工区域罩50的窗口 56、57通过而向加工区域Q内突出。在供主轴12通过的窗口 56中的与主轴12之间的隙间中,固定安装有遮蔽罩71。另外,在供刀具台13通过的窗口 57中的与刀具台13之间的隙间中,安装有与刀具台13的左右方向移动对应地扩大缩小的风箱状罩72。[0041 ] 如图1、图2所示,装载机2A的行驶轨道22设置在罩支承部件6的导轨载置台62a上。控制板3设置在罩支承部件6的控制板载置构架68 (图5、图6)上。另外,操作板4经由旋转臂74绕铅垂轴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设在滑门引导构架69上的旋转支点部件73上。
[0042]如图1所示,在加工区域罩50的下方设置有切割屑接收机构75其接收从该加工区域罩50的底面板部50e的开口 55(图4)通过而落下的切割屑。切割屑接收机构75为收容切割屑的容器、或者将切割屑输送至与机床独立设置的切割屑回收部的传送带。
[0043]如图1所示,装饰罩51的各板状部件51a、51b、51c安装在罩支承部件6的各部分上。即,在加工区域罩50的正面板部50a的前侧,前面用板状部件51a安装在连结构架64以及滑门引导构架69上。在正面板部50a的开口 53的前侧部分上没有安装前面用板状部件51a,而保持开口的状态。在左右的支架60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侧面用板状部件51b。在左右的支架60的各后侧的支柱61B之间安装有背面用板状部件(未图示)。另外,在切割屑接收机构75的上侧以将加工区域罩50的导轨部件58覆盖的方式安装有前面下部用板状部件51c。
[0044]左右一对的滑门52的下端沿左右滑动自如地由加工区域罩50的导轨部件58支承,且上端沿左右被引导地安装在罩支承部件6的滑门引导构架69上。通过使滑门52沿左右滑动,而能够将加工区域Q的前面部开闭。
[0045]通过该机床的构成,罩5支承在与机床主体I的底座11为非接触的罩支承部件6上,由此,来自机械外部的振动不会经由罩5或罩支承部件6传递至底座11。另外,装载机2A的行驶轨道22支承在罩支承部件6的导轨载置台62a上,由此,基于装载机2A的行驶所产生的振动也不会传递至底座11。而且,虽然机床主体I为具有2组加工设备的平行双轴车床,但搭载各组加工设备的底座11是相互独立的,由此,基于I组加工设备的加工所产生的振动不会经由底座11直接传递至其他组的加工设备。由此,机械内外的振动不会对基于加工设备即主轴12以及刀具台13进行的加工产生影响,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加工。
[0046]在该机床中,罩支承部件6兼作为装载机2A的行驶轨道22的支承部件,由此,不用另外设置行驶轨道22的支承部件即可,能够使构成简略化。
[0047]另外,该机床的罩5除了包围加工区域Q且兼作为罩支承部件6的加强件的箱形的加工区域罩50之外,还具有将底座11和加工设备的支承部即主轴15以及输送台16覆盖的板状的装饰罩51,由此,不仅覆盖加工区域Q,而且能够覆盖机床主体I整体。
[0048]如上所述,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了优选实施方式,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就能够在不证自明的范围内容易地想到各种变更以及修正。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2个底座11分别直接设置在地面F上,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地面F上设置基础部件80,将各底座11设置在该基础部件80上。在该情况下,罩支承部件6也以与底座11非接触的方式设置。机床主体I并不限于平行双轴车床。也可以为3轴以上的车床。另外,也可以为车床以外的机械。因此,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正解释为,其是包含在由添附的专利权利要求书所决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的。
[0049]附图标记说明
[0050]I机床主体
[0051]2装载装置
[0052]2A装载机
[0053]5 罩
[0054]6罩支承部件
[0055]11 底座
[0056]12主轴(加工设备)
[0057]13刀具台(加工设备)
[0058]15主轴台(加工设备的支承部)
[0059]16输送台(加工设备的支承部)
[0060]22行驶轨道
[0061]50加工区域罩
[0062]51装饰罩
[0063]Q加工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床,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对搭载在该底座上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加工设备;覆盖基于该加工设备的加工区域的罩;和在与所述底座非接触的状态下支承所述罩的罩支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具有装载机,该装载机保持工件而沿着导轨行驶,并相对于所述加工设备送入以及送出工件,所述罩支承部件兼作为支承所述导轨的导轨支承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箱形的加工区域罩,包围所述加工区域且兼作为所述罩支承部件的加强件;和板状的装饰罩,覆盖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加工设备的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组所述加工设备,各组加工设备设置在各自独立的底座上。
【文档编号】B23B25/04GK103987489SQ201280060867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小泽治明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