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调整装置及含有该平台调整装置的柔性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483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平台调整装置及含有该平台调整装置的柔性冲压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台调整装置,包括机架和台板,所述台板放置于机架上,台板与支架之间通过调整机构相连,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纹收放杆以及分别连接于螺纹收放杆两端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还与所述台板铰接,下连接件还与支架铰接;此外还公开了一种柔性冲压生产线,包括冲床和向冲床上放材料和/或取材料的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设置于上述机架的台板上。本发明调整时,只需转动螺纹收放杆即可进行调整,调整空间足,调整简便、快捷、工作可靠、效率高,当平台调整装置应用于柔性冲压生产线中时,能简便的将传递机构与模具之间的偏移量控制在公差范围以内保证柔性冲压生产线生产产品的质量。
【专利说明】平台调整装置及含有该平台调整装置的柔性冲压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及含有该调整装置的流水作业生产线,特别涉及一种平台调整装置及含有该平台调整装置的柔性冲压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冲压生产线主要是指包括材料供给、制品及废料的排出、模具更换、冲床的调整与运转、冲压过程异常状况的监视等作业过程自动化,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冲压生产流水线的相应环节从而实现冲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0003]由于自动化作业的原因,因此,安装于冲床上的模具安装精度要求高,以避免出现材料在传递机构供给时与模具间产生大的误差,影响产品质量,而在冲床上窄小的空间里进行对模具的高精度安装是十分困难的,对于一般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不可能做到这种安装精度的,这也同时导致了目前的柔性冲压生产线很难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
[0004]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经本发明人的反复研究与多次试验下,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才得以解决该技术问题并做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冲压生产线中对传递机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模具安装误差的平台调整装置。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含有上述平台调整装置的能简便的调整传递机构与模具之间的偏移量控制在公差范围以内的柔性冲压生产线。
[000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平台调整装置,包括机架和台板,所述台板放置于机架上,台板与支架之间通过调整机构相连,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纹收放杆以及分别连接于螺纹收放杆两端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还与所述台板铰接,下连接件还与支架铰接。调整时,根据传递机构与模具的偏差对传递机构进行适应的调整,调整只要转动螺纹收放杆即可进行调整,调整空间足,调整简便、快捷、工作可靠、效率高,当将平台调整装置应用于柔性冲压生产线中时,能简便的将传递机构与模具之间的偏移量控制在公差范围以内保证柔性冲压生产线生产产品的质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与推广前景。
[0008]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台板下。
[0009]优选的,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通过螺母与螺纹收放杆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为至少两个。
[0011]优选的,所述台板为矩形,所述调整机构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台板的4个拐角处,能对台板同时进行多方位的调整。
[0012]优选的,所述螺纹收放杆上开设有辅助调整孔。用一轴穿过辅助调整孔,通过转动该轴来使螺纹收放杆转动,方便调整。
[0013]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可调整台板高低的地脚,从而增加了对传递机构在高度方向上的调整。[0014]优选的,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均呈U形,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开口分别通过上铰轴和下铰轴与台板和支架铰接,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下铰轴连接的调整孔,调整孔直径大于下铰轴的直径,调整机构可以在调整过中产生适应的摆动,使调整更加灵活;而多个调整孔使调整范围更广泛。
[0015]优选的,所述台板下设置有能沿其轴心转动的凸轴,所述凸轴上径向开设有与所述上铰轴相连的孔。调整过程中,台板能不受凸轴限制更灵活的在支架上进行移动。
[0016]一种柔性冲压生产线,包括冲床和向冲床上放材料和/或取材料的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设置于上述机架的台板上。
[001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将台板不固定的放置于支架上,在台板下铰接调整机构,台板上设置传递机构,调整时,根据传递机构与模具的偏差对传递机构进行适应的调整,具体首先要通过用扳手反向转动螺纹收放杆松开所有调整机构或所需松开的调整机构,然后再通过用扳手正向转动螺纹收放杆,将连接在其两端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距离收缩,从而拉动台板上的传递机构向偏移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纠正传递机构与模具的偏差,调整到位后,对其余的调整机构也进行收紧,但仅在于将台板固定于支架上,不再对台板产生移动,具体的可以将对角的调整机构分多次轮换进行收紧,从而将拉力相互抵消以避免台板再次位移。调整只要转动螺纹收放杆即可进行调整,且调整空间足,调整简便、快捷。当将平台调整装置应用于柔性冲压生产线中时,能简便的将传递机构与模具之间的偏移量控制在公差范围以内保证柔性冲压生产线生产产品的质量。
[0018]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0019]1、本发明通过将台板不固定的放置于支架上,在台板下铰接调整机构,台板上设置传递机构,调整时,根据传递机构与模具的偏差对传递机构进行适应的调整,调整只要转动螺纹收放杆来进行调整,调整空间足,调整简便、快捷、工作可靠、效率高,当将平台调整装置应用于柔性冲压生产线中时,能简便的将传递机构与模具之间的偏移量控制在公差范围以内保证柔性冲压生产线生产产品的质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与推广前景。
[0020]2、调整机构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台板的4个拐角处时,能对台板同时进行多方位的调整,调整全面。
[0021]3、本发明的螺纹收放杆上开设有辅助调整孔,当扳手不能方便进行调整时,可以用一轴穿过辅助调整孔,通过转动该轴来使螺纹收放杆转动,方便调整。
[0022]4、本发明机架上设置有可调整台板高低的地脚,从而增加了对传递机构在高度方向上的调整。
[0023]5、支架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下铰轴连接的调整孔,调整孔直径大于下铰轴的直径,调整机构可以在调整过中产生适应的摆动,使调整更加灵活;而多个调整孔使调整范围更广泛。
[0024]6、凸轴能沿其轴心相对于台板转动,调整中,台板能不受凸轴限制更灵活的在支架上进行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发明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发明机架和台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所示,一种平台调整装置,包括机架I和台板2,所述台板2放置于机架I上,台板2为矩形,台板2与支架I之间通过调整机构3相连,调整机构3设置于台板2底下,所述调整机构3包括螺纹收放杆4以及分别连接于螺纹收放杆4两端的上连接件5和下连接件6。所述上连接件5和下连接件6均呈U形,上连接件5和下连接件6通过螺母7与螺纹收放杆4相连。上连接件5的开口通过一上铰轴8与台板2铰接,具体的,所述台板2下设置有能沿其轴心相对于台板2转动的凸轴9,所述凸轴9上径向开设有与所述上铰轴8相连的孔。
[0030]下连接件6的开口通过一下铰轴11与支架I铰接,所述支架I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下铰轴11连接的调整孔12,调整孔12直径大于下铰轴11的直径。所述螺纹收放杆4上开设有辅助调整孔13。
[0031]如图2所示,所述机架I上还设置有可调整台板2高低的地脚14。
[0032]实施例二:
[00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调整机构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台板2的对角上。此外,调整机构3还可以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台板2的4个拐角处。
[0034]实施例三
[0035]一种柔性冲压生产线,包括冲床和向冲床上放材料和/或取材料的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设置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平台调整装置的台板2上。
[0036]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平台调整装置,包括机架和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放置于机架上,台板与支架之间通过调整机构相连,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纹收放杆以及分别连接于螺纹收放杆两端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还与所述台板铰接,下连接件还与支架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台板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通过螺母与螺纹收放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为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为矩形,所述调整机构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台板的4个拐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收放杆上开设有辅助调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可调整台板高低的地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均呈U形,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开口分别通过上铰轴和下铰轴与台板和支架铰接,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下铰轴连接的调整孔,调整孔直径大于下铰轴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平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下设置有能沿其轴心转动的凸轴,所述凸轴上径向开设有与所述上铰轴相连的孔。
10.一种柔性冲压生产线,包括冲床和向冲床上放材料和/或取材料的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机构设置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平台调整装置的台板上。
【文档编号】B21D37/12GK103706711SQ20131054921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彭华明, 韩祖强, 宋海涛, 杜春园, 李润兴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