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471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在法兰的边沿处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法兰平台;所述导套的止口的长度为20mm;所述导套的密封槽的宽度为8mm,直径为123mm,所述密封槽处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提高了轧机在线使用周期,降低了修复率,延长了轧机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材生产设备,具体说,涉及一种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厂棒材生产线全部为平立交替式短应力轧机,粗轧6架,中轧6架,精轧6架,全线共计18架轧机。在实际轧制过程中,由于各架次轧机的轧制力的不同,轧件进轧机所具有的冲击力大小和方向存在很大的偶尔性的影响,致使上线轧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法兰脱离、轧机失衡等现象。失衡轧机如继续使用会影响该架次料型尺寸和加重轧机的修复难度,严重时会导致生产工艺线不稳定,下线轧机在修复过程中备件消耗成本大。
[0003]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导套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导套的横剖面视图。7#轧机使用的导套I的外形为环形,在侧面设置有止口 2,在边沿处法兰上设置有固定螺孔3,固定螺孔3直径为15mm,采用的导套固定螺丝为M8*40,止口 2的长度为
11.5_。止口 2与张力柱接触面积小是导致导套不能抵御外界抗力的主要原因。导套内部密封槽密封不严也是影响该机构损坏的又一主因。氧化铁皮颗粒进入支撑机构后,容易导致张力柱与导套之间“抱死”,导套固定螺丝易受剪切力损坏,失去固定效果,致使法兰与支撑座分离脱落。
[0004]7#轧机的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座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导套和张力柱。中轧7#轧机因轧制力大,轧件从粗轧6#出来后在进入中轧7#轧机时冲击力比较大,且轧件存在弯头或旋转现象,该现象导致短应力轧机四根张力柱在轧件“咬入”时的受力不均匀,长期使用会严重损害张力柱与导套I之间的稳定关系,致使下法兰脱落。导套I的是否脱落对于轧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该问题一旦出现,本架轧机应该立刻下线维修,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损失和维修损失。新修复的7#轧机在线使用近2个月,出现导套螺丝松动、断裂等现象,严重时法兰脱落,轧机失去原有的平衡。失衡轧机继续使用会影响整个中轧区域的工艺稳定和对各架次的料型匹配带来很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提高了轧机在线使用周期,降低了修复率,延长了轧机的使用寿命。
[0006]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在法兰的边沿处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法兰平台;所述导套的止口的长度为20mm ;所述导套的密封槽的宽度为8mm,直径为123mm,所述密封槽处设置有密封圈。
[0008]进一步:所述导套的固定螺孔的直径为20mm,所述固定螺孔处设置有M12螺栓。
[0009]进一步:所述两个法兰平台之间的距离为160mm。
[0010]进一步:所述密封槽至所述导套表面的距离是2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包括:[0012]1、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高了轧机在线使用周期,降低了修复率,延长了轧机的使用寿命。
[0013]以7#轧机为例,本实用新型从轧机支撑机构受力特点分析,解决了因7#轧机轧制力大造成的下面导套频繁脱落的问题,对工艺维修及一线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避免了工艺线常见事故的发生,对稳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举一反三,该方法也适用于短应力轧机粗轧机组,角度新颖可长期推广应用实际生产。
[0014]2、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0015]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在利用该先进方法后7#轧机在线使用寿命提高了近3倍,由原来的3个月一修变为现在的8个月一修。
[0016]在轧机修复班应用以来,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15万/台X4次/年一 15万/台X 1.5次/年=37.5万元(仅外委修复费用)。
[0017]每年产生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37.5万元+4吨中废/月X 12个月/年X1000元(成品与检废的差价)+1.5小时/月(调整料型耽误时间)X 12个月X 80吨/小时X 150元(成品利润)+16万(年维修备件消耗费)=79.9万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导套的正视图;
[0019]图2是现有技术中导套的横剖面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套的正视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套的纵剖面视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0024]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套的正视图;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套的纵剖面视图。
[0025]本实用新型对导套I进行了改进,固定螺孔31直径为20mm,采用M12螺栓,比原来的固定螺孔3增加了 5mm。导套I的止口 34的长度为20mm,比原来的止口 2增加了 5mm。密封槽33加宽加深,宽度为8mm,直径为123mm,密封圈采用Φ 8密封圈,密封槽33至导套I表面的距离是2mm。
[0026]导套I在法兰的边沿磨平,形成两个对称的法兰平台32,两个法兰平台32之间的距离为160mm。
[0027]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的结构图。下面对改进后的导套I与支撑座51装配过程作详细说明。
[0028]1、对导套I和支撑座51进行选配,在导套及张力柱行走位置涂抹干油。在选配好上下两个导套I后,在导套I和支撑座51上用记号笔做上记号,表明相对位置(简称“标识装配”);
[0029]2、在张力柱52、支承座51、导套I安装过程中,考虑7#轧机为平轧机,装配好的支撑机构立起后存在张力柱52向下位移的趋势,为了抵消该现象造成的误差,因此打破传统的装配方法,将张力柱52伸进支撑座51后,安装好下面的导套I,用铜丝母和钢套在下面导套I 一端,利用原有张力柱52自身螺扣,铜丝母旋转带动张力柱52向下运动,最终使张力柱中节与止口 34紧密贴合;
[0030]3、对上面导套I装好密封圈后,保持下面导套I的铜螺母不动,利用上面导套铜螺母加钢套作为“垫片”,以挤压的方式将上面导套I的止口 34装入支承座51中。该安装方法使得装好的密封圈内部舒展,避免以往用铜锤敲击造成密封圈损伤,进而氧化铁皮进入,破坏支撑机构稳定;
[0031]4、待整体支撑机构安装毕后,应立即使用打油小车对支撑机构腔内进行打油,边打油边旋转张力柱52,保证旋转一周为佳,打满为止。
【权利要求】
1.一种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包括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在法兰的边沿处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法兰平台;所述导套的止口的长度为20_ ;所述导套的密封槽的宽度为8_,直径为123_,所述密封槽处设置有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的固定螺孔的直径为20_,所述固定螺孔处设置有M12螺栓。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法兰平台之间的距离为16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棒材短应力轧机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至所述导套表面的距离是2mm。
【文档编号】B21B31/02GK203695608SQ20132049810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郑启蒙, 侯凯, 梁栋, 王亮, 关贺, 张川, 周敏峰 申请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