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及编程方法

文档序号:3120656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及编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在凸模中,当加工棱线两侧的型面时,在型面朝棱线延伸方向上,延长加工5厘米以上;在凹模中将特征线线对应位置空开形成棱线槽;在凸模中沿着棱线两侧交叉研配,在凹模中沿着棱线对应位置的两侧交叉研配。凸模的研配包括将棱线用胶带贴住加以保护;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配型面;对胶带和凸模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本发明在型面朝棱线延伸方向上,延长加工10厘米,超出棱线做过加工,从而棱线两边的型面加工不需要接刀;本发明采用胶带保护棱线,使棱线研配时不被破坏;本发明减少研配量,提搞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及编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及编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汽车行业竟争日益激烈,新车型的不断研发和研发周期的缩短,在车型外观上,往往增加多条特征线增加美感。这就要求模具生产出来的板件要能够达到要求。以往的特征线主要以现场研配,以人手工加工为主。使得加工出来的特征线棱角不分明,特征不突出。
[0003]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710187785.8,发明名称为一种车辆外板件的成型方法公开的方法包括:首先对板料进行拉延造型制得拉延件,其中所述拉延件包括板主体、与板主体相连的翻边部分、以及与翻边部分相连的工艺补充部分;之后对拉延件进行修边,以切去所述工艺补充部分;然后对修边后的制件进行第一次翻边,以使所述翻边部分形成为与板主体相连的第一翻边和与第一翻边相连的第二翻边;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翻边,以使所述第一翻边形成为第一折边,使所述第二翻边形成为第二折边。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外板件成型方法,能够避免成型后的外板件表面上,特别是板主体与第一折边相连的棱线处,存在滑移线和物料重叠现象,因此可以保证成型后的外板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但是该发明中并没有给出外板件中特征线的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及编程方法。主要以NC加工为主,加工出来的特征线棱角分明,并且缩短了现场研配时间。
[000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在凸模中,当加工棱线两侧的型面时,在型面朝棱线延伸方向上,延长加工5厘米以上;
[0007]步骤2:在凹模中将棱线对应位置空开形成棱线槽;
[0008]步骤3:在凸模中沿着棱线两侧交叉研配,在凹模中沿着棱线对应位置的两侧交叉研配。
[0009]优选地,凸模的研配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1:将棱线用胶带贴住加以保护;
[0011]步骤2: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配型面;
[0012]步骤3:对胶带和凸模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
[0013]优选地,在凹模中棱线线对应位置加工出0.2厘米乘以0.2厘米以上的空开且在空开中棱线对应位置划线以用作研配的依据。
[0014]优选地,当加工凸模棱线两侧的型面时,以垂直于棱线的方向加工。
[0015]优选地,在交叉研配型面时,在保护棱线的胶带两侧分别沿棱线成45度夹角的交叉研磨。
[00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用于外板件特征线模具加工的编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步骤1:制作凸模型面的机加工数据,将棱线两侧型面的加工数据延长5厘米以上;
[0018]步骤2:制作凹模机加工数据,采用3D随型程序制作棱线槽加工数据并以棱线数据制作在凹模中棱线对应位置的划线程序。
[0019]优选地,两侧型面的加工数据分别放入不同的图层。
[0020]优选地,当编制一侧型面的机加工数据时忽略另一侧型面。
[0021]优选地,所述棱线槽的深度为0.4毫米,宽度为0.4毫米。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3]1、本发明在型面朝棱线延伸方向上,延长加工10厘米,超出棱线做过加工,从而棱线两边的型面加工不需要接刀;
[0024]2、本发明采用胶带保护棱线,使棱线研配时不被破坏;
[0025]3、本发明减少研配量,提搞了工作效率;
[0026]4、本发明在空开中棱线对应位置划线以用作研配的依据,基准明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8]图1为本发明中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29]图2为本发明中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的加工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发明中凸模研配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发明中刀轨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中棱线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发明中辅助面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发明中棱线槽的加工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为凹模;
[0037]2为棱线;
[0038]3为凸模;
[0039]4为胶带;
[0040]5为小油石;
[0041]6为A区型面刀轨;
[0042]7为B区型面刀轨;
[0043]8为编程时延伸10mm的辅助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5]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其中凸模中的棱线对应外桥件的特征线,包括如下步骤:
[0046]步骤1:在凸模中,当加工棱线两侧的型面时,在型面朝棱线延伸方向上,延长加工10厘米,超出棱线做过加工,保证棱线加工完全,棱线的尖角头部明显;
[0047]步骤2:在凹模中将棱线对应位置空开形成棱线槽;其中空开的刀具轨迹如图7中虚线所示。
[0048]步骤3:在凸模中沿着棱线两侧交叉研配,在凹模中沿着棱线对应位置的两侧交叉研配。
[0049]凸模的研配包括如下步骤:
[0050]步骤1:将棱线用胶带贴住加以保护;
[0051]步骤2: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配型面;
[0052]步骤3:对胶带和凸模连接的部位采用小油石进行推光。
[0053]在凹模中棱线对应位置加工出0.4厘米乘以0.4厘米的空开且在空开中棱线对应位置划线以用作研配的依据。空开保证合模时不会压伤板件,并且以尖角顶部取线,在凹模中划线以保证现场研配时有依据。
[0054]当加工凸模棱线两侧的型面时,以垂直于棱线的方向加工。在交叉研配型面时,在保护棱线的胶带两侧分别沿棱线成45度夹角的交叉研磨。
[0055]数控加工时,用新的刀具进行A区精加工,A区加工时不允许更换刀片,待A区精加工结束后更换新刀片进行B区精加工,用同样的方式加工B区。加工时,按0.4深度层切加工。刀具的规格一定要选择角度为45度的棱型刀。
[0056]将模具在研配前进行淬火,一般采用高频淬火或者激光淬火等。
[0057]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板件特征线模具加工的编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8]步骤1:制作凸模型面的机加工数据,将棱线两侧型面的加工数据延长10厘米;如图6所示,8为编程时延伸10mm的辅助面;
[0059]步骤2:制作凹模机加工数据,采用3D随型程序制作棱线槽加工数据并以棱线数据制作在凹模中棱线对应位置的划线程序。两侧型面的加工数据分别放入不同的图层。
[0060]当编制一侧型面的机加工数据时忽略另一侧型面。所述棱线槽的深度为0.4毫米,宽度为0.4毫米。
[0061]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凸模中,当加工棱线两侧的型面时,在型面朝棱线延伸方向上,延长加工5厘米以上; 步骤2:在凹模中将棱线对应位置空开形成棱线槽; 步骤3:在凸模中沿着棱线两侧交叉研配,在凹模中沿着棱线对应位置的两侧交叉研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凸模的研配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棱线用胶带贴住加以保护; 步骤2: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配型面; 步骤3:对胶带和凸模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凹模中棱线线对应位置加工出0.2厘米乘以0.2厘米以上的空开且在空开中棱线对应位置划线以用作研配的依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加工凸模棱线两侧的型面时,以垂直于棱线的方向加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板件特征线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叉研配型面时,在保护棱线的胶带两侧分别沿棱线成45度夹角的交叉研磨。
6.一种用于外板件特征线模具加工的编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凸模型面的机加工数据,将棱线两侧型面的加工数据延长5厘米以上; 步骤2:制作凹模机加工数据,采用3D随型程序制作棱线槽加工数据并以棱线数据制作在凹模中棱线对应位置的划线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外板件特征线模具加工的编程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侧型面的加工数据分别放入不同的图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外板件特征线模具加工的编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编制一侧型面的机加工数据时忽略另一侧型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外板件特征线模具加工的编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棱线槽的深度为0.4毫米,宽度为0.4毫米。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4249112SQ20141037092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方剪 申请人:上海屹丰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屹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烟台只楚屹丰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