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62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能够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连接,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基体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基体中的接收部中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被设置用于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形状锁合,以便连接到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上。本发明提出了,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将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至少在预安装的运行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基体的接收部中。
【专利说明】
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

【背景技术】
[0001]已经提出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该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能够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连接,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基体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基体中的接收部中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被设置用于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形状锁合,以便连接到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上。


【发明内容】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该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能够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连接,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基体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基体中的接收部中的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被设置用于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形状锁合,以便连接到该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上。
[0003]本发明提出了,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将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至少在预安装的运行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基体的接收部中。在此,“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尤其应理解为手持式工具机的能够预安装的组件,所述能够预安装的组件包括该工具机的部件,如尤其冲击机构装置、传动装置单元和/或马达单元。在此,“冲击机构装置”尤其应理解为被设置用于产生冲击脉冲的装置,所述冲击脉冲被进一步引导到夹紧在工具接收部中的加工工具上,以便例如实现凿削运行模式或者冲击钻削运行模式,其中,冲击机构被设置用于将旋转运动转化成线性的冲击运动。在此,冲击机构优选具有活塞,该活塞通过轴向运动在冲击机构的锤管内部产生压力脉冲,其中,压力脉冲由冲击元件接收并且被进一步引导到固定在工具接收部中的工具上。在此,“锤管”尤其应理解为冲击机构装置的一部分,冲击机构装置的至少一个冲击器能够沿着操作方向线性移动地支承在该部分中。“手持式工具机”尤其应理解为加工工件的机器,但有利地是钻机或者钻锤和丨或冲击锤。在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模块,该模块被设置用于接收加工工具并且具有与此相应地构造的固定单元。在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优选构造为用于接收303加工工具和(例如具有圆柄的)常规加工工具的组合模块。原则上同样可设想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构造为303模块,该303模块仅仅被设置用于接收303加工工具。在此,“固定单元”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单元,该单元被设置用于将加工工具固定在工具接收部中,其中,所述固定单元在此能够构造为具有能够由操作者通过操纵一夹紧套筒来移动的夹爪的固定单元,或者构造为用于限制303加工工具的轴向运动的固定单元。“加工工具”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工具,该工具被设置用于加工工件和/或待加工的材料。尤其地,所述工具构造为旋转式工具和/或冲击式工具、优选构造为钻削工具和/或凿削工具。优选地,所述加工工具具有至少一个优选柱形的耦合区域,该耦合区域被设置用于导入到工具接收部中。尤其地,耦合区域具有这样的长度,该长度至少两倍于、尤其至少三倍于、优选至少五倍于所述柱形的耦合区域的直径。在此,“303加工工具”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加工工具,该加工工具尤其被构造用于冲击式运行和/或冲击式钻削运行并且为此在其柄部中具有特定的接收部,该特定的接收部尤其也被设置用于限制所述303加工工具的轴向运动。在上下文中,“保持元件”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元件,该元件通过与相应两个其它元件形状锁合使所述两个其它元件相互连接。在此,保持元件优选构造为销或球。“设置”尤其应理解为特定地设计和/或配备。设置一对象用于确定功能尤其应理解为所述对象在至少一个应用状态和/或运行状态下满足和/或实施所述确定功能。在此,“预安装的运行状态”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运行状态,在该运行状态下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自身被完全安装并且仅需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耦合以使完整安装的手持式工具机完备。在此,“夹紧装置”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施加力、优选通过弹簧单元、元件(如尤其保持元件)夹紧在其它元件中。在此,“固定”尤其应理解为防丢失地布置,也就是说,被固定的元件被保护以防无意地松脱。由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能够特别有利地被预安装并且在没有附加的固定装置的情况下被支承。在此,能够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尤其将被设置用于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连接的保持元件特别简单且有利地并且尤其在没有附加元件的情况下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中。由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能够特别良好地在预安装状态下被中间支承并且在给定的时间点上快速且简单地安装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上。
[0004]另外提出了,所述夹紧装置被设置用于在被安装的、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形状锁合地连接的状态下固定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由此,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能够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特别简单且有利地并且尤其在没有附加构件耗费的情况下运行可靠地固定。由此,能够通过夹紧装置来实施特别有利的双重功能。
[0005]此外提出了,所述夹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元件和弹簧单元,其中,所述保持元件通过所述弹簧单元和所述中间元件来夹紧以便固定。“弹簧单元”尤其应理解为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的单元。优选地,弹簧单元由单个弹簧元件构成。尤其地,弹簧单元具有多个并联和/或串联的弹簧元件。优选地,这些弹簧元件共同作用并且在弹簧单元的两个端部区域之间产生有效的夹紧力。“弹簧元件”尤其应理解为宏观元件,该宏观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延伸尺寸,该延伸尺寸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能够弹性改变至少10%、尤其至少20%。、优选至少30%并且特别有利地至少50%,并且所述元件尤其产生与所述延伸尺寸的改变有关的并且优选与所述改变成比例的反力,该反力反作用于所述改变。由此,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特别简单且良好地固定在相应的接收部中。
[0006]此外提出了,所述中间元件具有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定向的保持区域,所述保持区域与所述保持元件在夹紧于所述基体中的状态下处于接触。在此,“基本上垂直于保持元件定向的保持区域”尤其应理解为,所述保持区域的法向矢量至少以85度的角度、优选以89度的角度并且以特别有利的构型正交地位于接触点和/或接触面上,在所述接触点中或所述接触面中,所述保持区域与保持元件处于接触。在此,“处于接触”尤其应理解为相应的元件处于直接接触、触及,并且能够在所述相应的元件之间(在这里为保持区域和保持元件之间)传递力。由此,通过中间元件能够将力施加到保持元件上,所述力有利地相对于保持元件的主延伸方向处于垂直,由此能够特别有利地防止了:力沿着径向方向作用到保持元件上并且保持元件由此可能会从接收部中压出。
[0007]另外提出了,所述中间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止挡,所述止挡将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在夹紧于所述基体中的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朝外固定。在此,“沿着径向方向朝外固定”尤其应理解为,通过止挡来防止至少一个保持元件沿着径向方向朝外的运动。由此,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能够特别可靠且有利地固定在预安装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中并且防止脱出。
[0008]此外提出了,所述中间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锥形区域,所述锥形区域至少在安装运行状态下被设置用于,将弹簧单元的弹簧力转化为径向作用到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上的预紧力。在此,“锥形区域”尤其应理解为具有锥形的区域。由此能够特别有利地提供倾斜部,中间元件以该倾斜部压到保持元件上,由此,力分量不仅沿着径向方向而且沿着轴向方向上作用到保持元件上。通过径向的预夹紧力能够使保持元件在安装期间有利地固定并且尤其使安装变得简单。
[0009]此外提出了,所述锥形区域相对于所述保持区域具有15度至75度之间的角度。在此,“15度至75度之间的角度”尤其应理解为,所述角度占据15度至75度之间的值,其中,所述角度优选处于30度至60度的范围内并且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为45度。由此,所述锥形区域能够特别有利地被构造,以便将预紧力施加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上。
[0010]另外提出了,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元件,所述壳体元件在所述预安装状态下在径向外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壳体元件”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元件,该元件朝外封闭手持式工具机,其中,壳体元件优选构造为操纵套筒,该操纵套筒被设置用于轴向地移动。在此,“径向覆盖”尤其应理解为,壳体元件(沿着径向方向观察)至少延伸直到保持元件外部的区域中。由此,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能够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预安装状态下、尤其也在运输和储存的情况下被特别有利地保护。
[0011〕 此外提出了,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朝外伸出超过所述接收部,在所述接收部中布置所述保持元件。由此能够在拆卸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情况下特别简单地抓取和拆卸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
[0012]此外,提出一种具有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和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手持式工具机。由此能够提供特别有利的手持式工具机。
[0013]另外提出了,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基体,所述驱动基体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相对应地构造的接收部,所述保持元件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配合到所述接收部中。在此,“驱动基体”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元件,该元件至少被设置用于进一步引导手持式工具机中的转矩。在此,驱动基体优选构造为锤管。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驱动基体构造为手持式工具机的主轴。由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能够特别简单且成本低廉地通过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连接。
[0014]此外提出了,所述驱动基体的至少一个接收部构造有至少一个止挡,所述止挡将所述保持元件沿着径向方向朝内支撑。在此,“止挡”尤其应理解为凸起,元件(如尤其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贴靠在该凸起上,以便限制该元件在确定的运动方向上的运动。由此,保持元件能够有利地固定在驱动基体的接收部中,并且尤其能够防止该保持元件滑脱到驱动基体的内部区域中。
[0015]在这里,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不应局限于上面描述的应用和实施方式。尤其地,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能够具有与各个元件、构件和单元在这提及的数量不同的数量以满足在这描述的工作原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从以下【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中得出其它优点。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四个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包含大量特征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适宜地单独考虑所述特征并且总结成有意义的其它组合。
[0017]附图示出:
[0018]图1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
[0019]图2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第一实施例,
[0020]图3在安装过程期间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和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
[0021]图4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完全安装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上的示意图,
[0022]图5在完全安装状态下的保持元件的细节视图,
[0023]图6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保持元件的细节视图,
[0024]图7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第三实施例和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的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示意图,和
[0025]图8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至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3的第一实施例。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3的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463的示意图。在此,手持式工具机463包括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在此,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3相比,在图1中大致放大地示出了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用于说明该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3的细节。在此,手持式工具机463构造为锤钻。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3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3构造为组合式工具接收模块,该组合式工具接收模块被设置用于与303加工工具4?连接并且用于将具有普通柄的常规加工工具4?连接到手持式工具机463上。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3包括冲击机构装置503、马达单元523和传动装置单元5如。在此,传动装置单元5?具有转换单元,该转换单元被设置用于,在旋转式输出、冲击式输出和旋转冲击式输出之间转换(未详细示出)。由马达单元523产生的转矩从传动装置单元5?转变成由操作者调节的运行功能并且引导到输出单元上,该输出单元具有冲击机构装置503。借助于冲击机构装置503能够产生冲击脉冲并且传递到加工工具4?上。在此,冲击机构装置503包括冲击器563,该冲击器通过由未详细不出的活塞所产生的压力脉冲来驱动并且将该压力脉冲传递到加工工具4&!上。在此,冲击机构装置503包括驱动基体383,在该驱动基体中可轴向移动地布置有冲击器563。驱动基体3?构造为锤管。在此,构造为锤管的驱动基体383径向朝外封闭一压力腔,从而能够借助于活塞在驱动基体3?中产生压力脉冲。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冲击机构具有中空活塞或者构造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有意义的其它冲击机构,由此,冲击机构和冲击器与此相应地构造。在此,驱动基体38?能够通过马达单元523和传动装置单元5?旋转地驱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3具有其它元件,如尤其电子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马达单元523的控制和调节单元、用于通过操作者操纵所述手持式工具机463的操作元件5?和/或用于选择运行模式的操作元件。在此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具有其它和/或另外的元件。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具有两个壳体半壳60a,所述壳体半壳向外封闭该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并且在该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之内或之上布置该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的其它元件。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具有另外构造的壳体元件,该壳体元件向外封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46a。在此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由多个预安装的单个模块构成,所述单个模块在安装过程中装配成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
[0027]手持式工具机46a包括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a。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被设置用于,将加工工具48a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46a上。为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包括工具接收部62a。工具接收部62a被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加工工具48a。工具接收部62a具有基体14a,该基体被设置用于接收所述加工工具48a,该加工工具能够构造为钻头和/或凿。在此可设想的是,加工工具48a构造为SDS加工工具48a。基体14a包括槽口 64a,该槽口朝所述手持式工具机46a的前端部敞开并且通过该槽口能够将加工工具48a导入到工具接收部62a中。基体14a构造为钻头卡盘基体。
[0028]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包括第一固定单元66a。为了使具有圆柄的常规加工工具48a止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具有第一固定单元66a。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加工工具48a具有另外的柄、例如六角形的柄。第一固定单元66a包括三个夹爪68a,所述夹爪能够无级地调节并且被设置用于沿着加工方向力锁合地固定该加工工具48a。第一固定单元66a具有工具接收区域,该工具接收区域被所述三个夹爪68a限界。第一固定单元66a的夹爪68a可运动地布置在基体14a中。为了接收所述夹爪68a,基体14a分别具有倾斜地定向的槽口 70a,在所述槽口中分别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承所述夹爪68a之一。第一固定单元66a的夹爪68a能够分别沿着移动轴线移动,该移动轴线相对于运动轴线倾斜地取向。在此,夹爪68a沿着移动轴线被支承,所述移动轴线与所述运动轴线相应夹成大约15度的角度。在此,所述移动轴线朝着手持式工具机46a的前端部的方向汇合。由此,第一固定单元66a的夹爪68a以闭合运动相互朝向运动,该闭合运动朝手持式工具机46a的前端部的方向延伸,由此,所述夹爪能够夹紧一置入到工具接收部62a中的加工工具48a。为了使第一固定单元66a的夹爪68a移动,夹爪68a分别具有齿部。工具接收部62a包括壳体元件36a,该壳体元件径向包围所述第一固定单元66a。在此,壳体元件36a能够相对于基体14a旋转地布置。固定单元66a包括螺纹环74a,该螺纹环与壳体元件36a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此,螺纹环74a具有内置的齿部,该内置的齿部与夹爪68a的齿部啮合。如果螺纹环74a通过壳体元件36a的旋转来旋转,则在基体14a固定的情况下夹爪68a沿着其移动轴线在基体14a的槽口内部移动并且能够因此或是闭合或是打开。由此,操作者能够通过构造为夹紧套筒的壳体元件36a的扭转来改变所述夹爪68a的位置,也就是能够使加工工具48a夹紧或者松开。
[0029]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包括第二固定单元76a。第二固定单元76a被设置用于固定一 SDS加工工具48a。第二固定单元76a包括形状锁合元件78a,该形状锁合元件在具有已插入的SDS加工工具48a的运行状态下被设置用于,利用该SDS加工工具48a的形状锁合元件80a沿着运动轴线来限制该SDS加工工具48a的运动的运动余地。形状锁合元件78a具有锁止位置,在该锁止位置中形状锁合元件78a配合到SDS加工工具48a的形状锁合元件80a中。在此,所述锁止位置是形状锁合元件78a的静止位置,如果没有力从外部作用到所述形状锁合元件78a上,例如如果加工工具48a没有插入或者SDS加工工具48a没有完全插入,则所述形状锁合元件78a在安装状态下占据该静止位置。形状锁合元件78a构造为栓并且在支承单元中沿着支承轴线可运动地支承。支承轴线与运动轴线夹成大约30度的角度。第二固定单元76a包括耦合元件82a,该耦合元件具有形状锁合元件,第二固定单元76a的形状锁合元件78a配合到所述形状锁合元件中。对耦合元件82a作用一夹紧力,在第二固定单元76a的形状锁合元件78a从其锁止位置中偏转出来的运行状态下(尤其在SDS加工工具48a的插接过程期间),所述夹紧力作为预紧力作用到固定单元76a的形状锁合元件78a上。此外,作用到耦合元件82a上的夹紧力造成了,形状锁合元件78a保持在SDS加工工具48a的形状锁合元件80a中。稱合元件82a构造为环,一舌部从该环以一角度向内突出,该角度相应于30度的角度。耦合元件82a的形状锁合元件布置在所述舌部的区域中。为了操纵第二固定单元76a,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具有壳体元件36a。壳体元件36a构造为套筒并且沿着径向方向朝外包围所述第二固定单元76a。在此,壳体元件36a从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前区域延伸直到该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后区域中,在所述前区域中布置有第一固定单元66a,在所述后区域中布置有第二固定单元76a。壳体元件36a不仅被设置用于操纵第一固定单元66a,而且被设置用于操纵第二固定单元76a。壳体元件36a具有基本上环形的横截面。壳体元件36a被设置用于使第二固定单元76a的形状锁合元件78a解锁。为此,壳体元件36a与第二固定单元76a的耦合元件82a耦合。壳体元件36a在其径向内侧上构造有止挡,耦合元件82a的径向外部区域靠置该止挡上。壳体元件36a能够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地布置在基体14a上。所述壳体元件36a可以沿着轴向方向朝着基体14a移动。在形状锁合元件78a的锁止位置中,壳体元件36a处于其未偏转的静止位置中,该壳体元件通过作用到耦合元件82a上的夹紧力来压到所述静止位置中。壳体元件36a能够从其未偏转的静止位置中以克服所述夹紧力的解锁运动沿着轴向方向背离于手持式工具机46a的前端部地运动。通过壳体元件36a的解锁运动使第二固定单元76a的耦合元件82a通过该壳体元件36a的止挡来携动并且同样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同样地,通过耦合元件82a的移动使与该耦合元件82a形状锁合地耦合的形状锁合元件78a沿着其支承轴线移动并且因此从其锁止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中,在解锁位置中形状锁合元件78a不再与SDS加工工具48a的形状锁合元件80a处于配合。在取消了对壳体元件36a的力的情况下,壳体元件36a和第二固定单元76a的形状锁合元件78a通过作用到耦合元件82a上的夹紧力又沿着轴向方向或沿着支承轴线压到静止位置或锁止位置中。
[0030]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固定地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连接。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和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共同构成手持式工具机46a。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为了完整地构造所述手持式工具机46a,将其它模块连接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和/或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上。在此,为了使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和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耦合,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的驱动基体38a与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工具接收部62a的基体14a形状锁合地连接。由此,驱动基体38a的旋转以及冲击机构装置50a的冲击器的冲击脉冲能够传递到布置在工具接收部62a中的加工工具48a上。
[0031]图2示出了预安装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a。在此,预安装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具有第一固定单元66a、未在图2中详细示出的第二固定单元76a、以及基体14a,该基体构造为钻头卡盘基体。为了将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连接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具有三个保持元件20a、22a,这些保持元件中的一个保持元件未详细示出。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具有与所述保持元件20a、22a不同的数量。保持元件20a、22a构造为销。构造为销的保持元件20a、22a构造为实心柱体。构造为销的保持元件20a、22a在其端部上分别具有倒棱。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保持元件20a、22a取代所述倒棱而分别在端部上具有倒圆。为了接收所述保持元件20a、22a,基体14a分别具有接收部16a、18a,其中,在这里所述接收部中的一个也未详细示出。接收部16a、18a分别构造成通孔,该通孔沿着径向方向引入到基体14a中。在此,接收部16a、18a绕着基体14a的圆周不对称地分布以布置所述保持元件20a、22a,这能够实现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明确地安装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a。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接收部16a、18a绕着基体14a的圆周对称地分布以布置所述保持元件20a、22a,也就是分别具有相互相同的间距。在此,保持元件20a、22a带有间隙地布置在接收部16a、18a中。保持元件20a、22a能够通过所述间隙在接收部16a、18a中旋转以及沿着接收部16a、18a的延伸方向在接收部16a、18a中移动,所述保持元件分别以所述间隙布置在接收部16a、18a中。保持元件20a、22a被设置用于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形状锁合,以便将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固定地连接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
[0032]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包括夹紧装置24a。夹紧装置24a被设置用于,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预安装状态下将保持元件20a、22a固定在基体14a的相应的接收部中。通过所述固定使保持元件20a、22a能够简单地预安装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中并且在运输和/或储存直到安装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的情况下防止脱出。夹紧装置24a将相对于径向方向(接收部16a、18a沿着所述径向方向定向,在所述接收部中布置有保持元件20a、22a)正交地定向的夹紧力施加到保持元件20a、22a上,从而保持元件20a、22a分别在相应的接收部16a、18a中夹紧。在此,在预安装状态下,在接收部16a、18a中夹紧的保持元件20a、22a被壳体元件36a在径向外部覆盖。在此,在预安装状态下,壳体元件36a从前面的支承部延伸直到基体14a中的接收部16a、18a的后面的区域中,由此,保持元件20a、22a从外部被保护。
[0033]夹紧装置24a包括中间元件26a和弹簧单元28a,用于固定所述保持元件20a、22a。弹簧单元28a包括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构造为螺旋弹簧。弹簧单元28a布置在壳体元件36a和基体14a之间。在此,弹簧单元28a以第一端部支撑在第二固定单元76a的耦合元件82a上。弹簧单元28a以第二端部支撑在中间元件26a上。由此,弹簧单元28a提供用于第二固定单元76a的夹紧力。由此,弹簧单元28a是夹紧装置24a的部分和第二固定单元76a的部分,因为弹簧单元28a提供用于第二固定单元76a的耦合元件82a的夹紧力。在此,弹簧单元28a预夹紧地布置在第二固定单元76a的耦合元件82a和中间元件26a之间。中间元件26a布置在弹簧单元28a和基体14a之间。在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具有保险环86a,用于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将中间元件26a轴向地固定在基体14a上。在此,保险环86a布置在中间元件26a的背向手持式工具机46a的前端部的侧上并且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将由弹簧单元28a施加到中间元件26a上的力进一步引导到基体14a中。中间元件26a构造为盘。在此,构造为盘的中间元件26a不构造为面状盘。在此,中间元件26a在安装于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中的状态下径向内部从基体14a延伸直到径向外部在壳体元件36a的内侧上。中间元件26a将壳体元件36a支承在基体14a上。
[0034]中间元件26a在预安装状态下侧向贴靠在保持元件20a、22a上。通过弹簧单元28a的预夹紧使中间元件26a压向保持元件20a、22a,所述保持元件由此夹紧在接收部16a、18a中。为此,中间元件26a具有保持区域30a,该保持区域在预安装状态下贴靠在保持元件20a、22a上。通过保持区域30a使中间元件26a与保持元件20a、22a处于接触。在此,保持区域30a垂直于保持元件20a、22a地定向。在此,保持区域30a相对于接收部16a、18a正交地定向,保持元件20a、22a支承在所述接收部中。通过正交地定向的保持区域30a使保持元件20a、22a被中间元件26a仅仅沿着基体14a的轴向方向(也就是相对于接收部16a、18a的延伸方向正交地)负载,在所述接收部中布置有保持元件20a、22a。在此,通过中间元件26a使得没有产生沿着径向方向到保持元件20a、22a上的力。在保持元件20a、22a被中间元件26a和弹簧单元28a固定在相应的接收部16a、18a中的预安装状态下,保持元件20a、22a沿着径向方向朝外从接收部16a、18a中伸出。在此,保持元件20a、22a少于50%布置在接收部16a、18a中。保持元件20a、22a的绝大部分都径向朝外从接收部16a、18a中伸出。由于通过中间元件26a的保持区域30a作用到保持元件20a、22a上的力使得保持元件20a、22a分别容易在接收部16a、18a的内部翻转。通过保持元件20a、22a以其绝大部分从相应的接收部16a、18a中伸出的方式,使得产生通过中间元件26a的保持区域30a施加到保持元件20a、22a上的力、将保持元件20a、22a夹紧在接收部16a、18a中的力矩,在所述接收部中带有间隙地布置有保持元件20a、22a。
[0035]中间元件26a具有止挡32a,用于在预安装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固定所述保持元件20a、22a。止挡32a被设置用于,在预安装状态下固定所述保持元件20a、22a以防所述保持元件可能会沿着径向方向朝外从接收部16a、18a中滑出来。为此,止挡32a在中间元件26a的保持区域30a的径向外部引入到中间元件26a中。止挡32a构造为凸肩。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止挡32a例如构造为模压部。止挡32a将保持元件20a、22a在夹紧于基体14a中的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朝外固定。
[0036]中间元件26a具有锥形区域34a,该锥形区域在安装运行状态下被设置用于,将弹簧单元28a的弹簧力转化为径向作用到保持元件20a、22a上的预紧力。为此,锥形区域34a径向内部置于保持区域30a地布置在中间元件26a中。在锥形区域34a中,中间元件26a相对于保持区域30a倾斜地延伸并且在安装状态下径向朝内(朝着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前端部的方向观察)延伸。锥形区域34a构造为锥面88a,该锥面面对保持元件20a、22a。在保持元件20a、22a被中间元件26a和弹簧单元28a夹紧在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中的状态下,锥形区域34a相对于保持元件20a、22a有间距地布置;也就是在该状态下锥面88a不接触所述保持元件20a、22a。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的安装过程期间,锥形区域34a以其锥面88a与保持元件20a、22a接触并且因此将弹簧单元28a的弹簧力通过锥面88a转化为沿着径向方向朝内作用到保持元件20a、22a上的预紧力。在此,保持元件20a、22a通过锥形区域34a的锥面88a径向朝内滑到相应的接收部16a、18a中。在此,锥形区域34a相对于径向方向(也就是也相对于中间元件26a的保持区域30a)具有45度的角度。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保持区域30a具有处于15度至75度范围内的其它角度。
[0037]在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连接的、与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完全安装的状态下,夹紧装置24a被设置用于固定所述保持元件20a、22a。在安装状态下,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以其基体14a被推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的驱动基体38a上。为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基体14a具有接收部90a。接收部90a由基体14a的径向的内壁构成。在此,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的驱动基体38a配合到基体14a的接收部90a中。为此,驱动基体38a具有接收区域92a,该接收区域在安装状态下布置在基体14a的接收部90a中。在此,驱动基体38a的径向外壁94a贴靠在基体14a的径向内壁上。由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和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相互定位。保持元件20a、22a被设置用于,使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基体14a和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的驱动基体38a无相对转动地连接。为了将保持元件20a、22a形状锁合地连接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驱动基体38a对于每个保持元件20a、22a具有一接收部40a、42a,其中,所述接收部中的一个在这里未详细示出。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布置在驱动基体38a的接收区域92a中。接收部40a、42a构造为槽口,所述槽口从径向的外壁94a沿着径向方向朝内延伸。在此,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与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相对应地构造。在此,驱动基体38a的所有接收部40a、42a在至少一个准确安装的状态下与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的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一致。为了使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形状锁合地进而无相对转动地耦合,保持元件20a、22a不仅分别布置在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中,而且布置在驱动基体38a的相对应的接收部40a、42a中。通过保持元件20a、22a能够在安装状态下在驱动基体38a和基体14a之间(也就是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和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之间)传递转矩。
[0038]为了使保持元件20a、22a在安装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朝内固定,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分别具有止挡44a。止挡44a分别构造为逐渐变细部,该逐渐变细部布置在接收部40a、42a的沿着径向方向内置的端部上。所述逐渐变细部使构成接收部40a、42a的槽口变窄,由此,布置在接收部40a、42a中的保持元件20a、22a在径向内部搭接在相应的逐渐变细部(所述逐渐变细部构成相应的止挡44a)上。由此能够防止了:保持元件20a、22a可能会朝内伸出超过驱动基体38a的内壁并且可能会加速磨损地与冲击机构装置50a的冲击器56a接触。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止挡44a通过以下方式构造: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构造为盲孔,所述盲孔仅仅径向朝外敞开并且朝着径向内置的侧闭合。
[0039]为了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固定所述保持元件20a、22a,中间元件26a对于每个保持元件20a、22a具有一固定区域96a、98a。固定区域96a、98a径向内置(从锥形区域34a观察)地布置并且径向朝内封闭所述中间元件26a。固定区域96a、98a相对于中间元件26a的保持区域30a偏转了 90度。在此,固定区域96a、98a平行于基体14a的径向外壁10a地延伸。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在该状态下所述保持元件20a、22a最大程度地布置到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中并且中间元件26a贴靠在保险环86a上),中间元件26a的固定区域96a、98a布置在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的径向外部以及布置于所述接收部中的保持元件20a、22a的径向外部。通过弹簧单元28a的作用到中间元件26a上的弹簧力使保持元件20a、22a通过中间元件26a的固定区域96a、98a沿着径向方向朝内压并且因此固定在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中进而固定在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中。通过夹紧装置24a防止了保持元件20a、22a从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和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中尤其也在手持式工具机46a的运行中沿着径向方向滑出,在该运行中在驱动基体38a旋转的情况下离心力径向朝外作用到保持元件20a、22a上。
[0040]以下应简短地说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的安装过程。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完全被预安装,其中,保持元件20a、22a通过夹紧装置24a固定在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中。基体14a以其接收部90a套装到驱动基体38a的接收区域92a上。由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预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上。现在,保持元件20a、22a径向压到相应的接收部16a、18a中,由此,保持元件20a、22a从中间元件26a的保持区域30a中松脱。通过将保持元件20a、22a简单地推入到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中,弹簧单元28a使中间元件26a以锥形区域34a的锥面88a径向朝内压到接收部16a、18a中。在此,如果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与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不一致,则保持元件20a、22a从夹紧装置24a (也就是弹簧单元28a和中间元件26a)压向驱动基体38a的径向外壁94a。现在,安装工人能够将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如此长时间地相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扭转,直到基体14a的接收部16a、18a相对于驱动基体38a的相应的接收部20a、22a —致地定向,由此,保持元件20a、22a自动地通过由夹紧装置24a施加到保持元件20a、22a上的预紧力来滑到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中,直到所述保持元件止挡在接收部40a、42a的止挡44a上。如果保持元件20a、22a布置在接收部40a、42a中,则中间元件26a被弹簧单元28a通过保持元件20a、22a压并且中间元件26a的固定区域96a、98a将保持元件20a、22a固定在接收部16&、18&、40&、42&中。在此,保持元件20&、22&的径向外端部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同样随着基体14a的径向外壁10a延伸。现在,中间元件26a贴靠在保险环86a上,并且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完全安装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上。为了将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拆卸,中间元件26a能够由安装工人手动或者借助于工具克服弹簧单元28a的弹簧力向前移动,由此,保持元件20a、22a(例如借助于合适的工具)能够从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中去除。如果保持元件从驱动基体38a的接收部40a、42a中去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a能够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取下。
[0041]在图6至8中示出本发明的三个另外的实施例。以下说明和附图基本上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其中,关于相同标记的构件方面、尤其关于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构件方面原则上也能够参阅另外的实施例(尤其图1至5)的附图和/或说明。为了区分所述实施例,将字母a置于图1至5中的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的后面。在图6至8的实施例中,字母a由字母b至d取代。
[0042]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b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至5的第一实施例不同地,为了将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b形状锁合地连接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b上,保持元件20b、22b被部分不同地布置。保持元件20b、22b同样布置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b的基体14b的接收部16b、18b中。在此,保持元件20b、22b然而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伸出超过基体14b的径向外壁100b。保持元件20b、22b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在所述完全安装的状态下,这些保持元件最大程度地布置在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b的驱动基体38b的接收部40b、42b中)从基体14b的接收部16b、18b中伸出。在此,夹紧装置24b的中间元件26b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以固定区域96b,98b在径向外部安置在保持元件20b、22b上并且所述保持元件因此固定在接收部16b、18b、40b、42b 中。
[0043]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的第三实施例。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构造为SDS工具接收模块,该SDS工具接收模块被设置用于将SDS加工工具连接到手持式工具机46c上。手持式工具机46c包括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c,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与该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连接。与图1至5的第一实施例相反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仅仅包括固定单元76c。在此,固定单元76c被设置用于固定SDS加工工具。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包括基体14c。基体14c构造为工具接收部。在此,固定单元76c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单元相同的功能。固定单元76c包括形状锁合元件78c。在此,形状锁合元件78c构造为球。形状锁合元件78c布置在基体14c中的接收部中。为了固定构造为球的形状锁合元件78c,固定单元76c具有保持环102c。保持环102c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的壳体元件36c中。固定单元76c包括稱合元件82c,该稱合元件构造为盘。稱合元件82c与构造为球的形状锁合元件78c处于接触。对耦合元件82c作用一夹紧力,该夹紧力在固定单元76c的形状锁合元件78c从其锁止位置中偏转出来的运行状态下和在形状锁合元件78c配合到被夹紧的SDS加工工具的形状锁合元件80c中的运行状态下将力施加到固定单元76c的形状锁合元件78c上。
[0044]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同样包括夹紧装置24c,该夹紧装置具有弹簧单元28c和中间元件26c。中间元件26c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同样通过保险环86c与基体14c连接。弹簧单元28c支撑在中间元件26c和固定单元76c的耦合元件82c上并且在此被预夹紧。由此,弹簧单元28c将夹紧力施加到耦合元件82c上。中间元件26c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以固定区域96c、98c布置在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的保持元件20c、22c上,所述保持元件将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的基体14c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c的驱动基体38c连接。在此,保持元件20c、22c布置在基体14c的接收部16c、18c中并且布置在驱动基体38c的接收部40c、42c中,用于形状锁合地连接。在此,基体38c的接收部40c,42c构造为盲孔。
[0045]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说明的固定单元76c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单元等效地构造,用于固定SDS加工工具。在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的预安装状态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等效,其中,仅仅存在用于所述一个固定单元76c的构件。在此,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并不具有用于连接常规加工工具的其它固定单元(例如相应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单元的固定单元)。原则上另外可设想的是,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c具有其它和/或另外的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其它加工工具。
[0046]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的第四实施例。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基本上与图1至5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相同地构造。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与第一实施例等效地具有第一固定单元66d和第二固定单元76d。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包括夹紧套筒72d,该夹紧套筒在径向上包围第一固定单元66d。在此,夹紧套筒72d能够相对于基体14d旋转地布置。固定单元66d包括螺纹环74d,该螺纹环与夹紧套筒72d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此,螺纹环74d具有内置的齿部,该齿部与夹爪68d的、第一固定单元66d的齿部啮合。如果螺纹环74d通过夹紧套筒72d的旋转而旋转,则夹爪68d在基体14d固定的情况下沿着所述夹爪的移动轴线在基体14d的槽口内部移动并且因此能够或是闭合或是敞开。由此,操作者能够通过构造为操作元件的夹紧套筒72d的扭转来改变所述夹爪68d的位置,也就是使加工工具48d夹紧或松脱。为了操纵第二固定单元76d,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具有壳体元件36d。壳体元件36d构造为套筒并且沿着径向方向朝外包围第二固定单元76d。为了将壳体元件36d支承在基体14d上,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具有前支承部位84d。支承部位84d布置在壳体元件36d的前端部上,该支承部位在一区域中伸到夹紧套筒72d的下面。
[0047]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具有夹紧装置24d,该夹紧装置被设置用于,将保持元件20d、22d固定在预安装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中。在此,夹紧装置24d具有中间元件26d和弹簧单元28d,所述中间元件和所述弹簧单元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等效地构造。在此,中间元件26d在安装于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中的状态下在径向内部从基体14d直到在径向外部延伸到壳体元件36d的内侧上。中间元件26d将壳体元件36d支承在基体14d上。在此,中间元件26d与壳体元件36d以及基体14d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此,壳体元件36d能够相对于夹紧套筒72d旋转地布置。在此,壳体元件36d对于第二固定单元76d来说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壳体元件相同的功能。在此,为了操纵第一固定单元66d,在这里与第一实施例区别地设置夹紧套筒72d。由此,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d具有两个构造为套筒的操纵元件,其中的每个操纵元件被设置用于操纵所述固定单元66d、76d中之一。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能够与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 ;12b ;12c ;12d)连接,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基体(14a ;14b ;14c ;14d)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基体(14a ;14b ;14c ;14d)的接收部(16a, 18a ;16b, 18b ;16c, 18c ;16d,18d)中的保持元件(20a, 22a ;20b,22b ;20c,22c ;20d,22d),所述保持元件被设置用于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 ;12b ;12c ;12d)形状锁合以便连接到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 ;12b ;12c ;12d)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夹紧装置(24a ;24b ;24c ;24d),所述夹紧装置将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 ;20d,22d)至少在预安装的运行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基体(14a ;14b ;14c ;14d)的接收部(16a, 18a ;16b, 18b ;16c,18c ;16d, 18d)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24a ;24b ;24c ;24d)被设置用于在已安装的、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 ;12b ;12c ;12d)形状锁合地连接的状态下固定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 ;20d,22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24a ;24b ;24c ;24d)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元件(26a ;26b ;26c ;26d)和弹簧单元(28a ;28b ;28c ;28d),其中,所述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 ;20d,22d)通过所述弹簧单元(28a ;28b ;28c ;28d)和所述中间元件(26a ;26b ;26c ;26d)夹紧以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6a ;26b ;26c ;26d)具有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 ;20d,22d)定向的保持区域(30a ;30b ;30c ;30d),所述保持区域与所述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 ;20d,22d)在夹紧于所述基体(14a ;14b ;14c ;14d)中的状态下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6a ;26b ;26c ;26d)具有至少一个止挡(32a ;32b ;32c ;32d),所述止挡将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a, 22a ;20b,22b ;20c,22c ;20d,22d)在夹紧于所述基体(14a ;14b ;14c ;14d)中的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朝外固定。
6.至少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26a ;26b ;26c ;26d)具有至少一个锥形区域(34a ;34b ;34c ;34d),所述锥形区域至少在安装运行状态下被设置用于将所述弹簧单元(28a ;28b ;28c ;28d)的弹簧力转化为径向作用到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 ;20d,22d)上的预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区域(34a ;34b ;34c ;34d)相对于所述保持区域(30a ;30b ;30c ;30d)具有15度至75度之间的角度。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壳体元件(36a ;36b ;36c ;36d),所述壳体元件在所述预安装状态下在径向外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a, 22a ;20b,22b ;20c,22c ;20d,22d)。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c,22c)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沿着径向方向朝外伸出超过所述接收部(16c,18c),在所述接收部中布置所述保持元件(20c,22c)。
10.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其具有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 12b; 12c)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工具接收模块(10a ;10b ;10c)。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基础模块(12a ;12b ;12c)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基体(38a ;38b ;38c),所述驱动基体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相对应地构造的接收部(40a,42a;40b,42b ;40c,42c),所述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在完全安装的状态下配合到所述接收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体(38a;38b;38c)白勺至少一个接收部(40a,42a ;40b,42b ;40c,42c)构造有至少一个止挡(44a ;44b ;44c),所述止挡沿着径向方向朝内支撑所述保持元件(20a,22a ;20b,22b ;20c,22c)。
【文档编号】B23B31/02GK104416547SQ201410408628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M·魏斯, S·蒂德, H·施密德, T·布林克曼, R·米勒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