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16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工件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工件夹持机构,包括支撑板、弹性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支撑筒及与支撑筒同轴设置且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定位筒;支撑板位于支撑筒的上方,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的中心线与支撑筒的轴线重叠,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端面和支撑筒的内壁底部固连,定位筒套设于支撑筒外,定位筒上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工件顶点的夹爪,夹爪的内侧面由下至上逐步向定位筒的轴线倾斜。本发明具有装夹方便、夹紧牢固、再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好、结构简单的优点。
【专利说明】工件夹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火花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工件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电火花加工是基于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腐蚀现象来进行去材料加工。为保证加工质量,在电火花加工时需配用夹具将工件定位并固定,以避免工件受到工作液冲击或者外界扰动时出现位置偏移的问题。这就要求夹具不仅能夹紧牢固、定位精准,且还能装卸方便。而现有夹具却不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有的虽能夹紧牢固,但在每个工件装夹后都需进行重复地对边、找中心操作,如此不但工作强度大,还影响加工效率;有的虽能装卸方便,但在工件回转时其回转中心易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加工质量;有的虽能定位精准,却不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毛坯工件,以致不能对其进行固定。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工件夹具的不足,提供工件夹持机构,具有装夹方便、夹紧牢固、再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好、结构简单的优点。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支撑板、弹性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支撑筒及与支撑筒同轴设置且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定位筒;支撑板位于支撑筒的上方,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口,第一通口的中心线与支撑筒的轴线重叠,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端面和支撑筒的内壁底部固连,定位筒套设于支撑筒外,定位筒上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工件顶点的夹爪,夹爪的内侧面由下至上逐步向定位筒的轴线倾斜。本发明中,支撑板用于支撑工件,在外力及弹性件作用下,支撑板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第一通口的设置可便于电极对工件进行加工,也可减小支撑板的磨损,同时还可避免电蚀产物堆积于支撑板上而影响定位的精准性;夹爪用于定位工件的顶点,如此既可通过错位旋转工件的方式实现工件的装夹,还可使夹爪与工件间形成点接触而非面接触,从而减少电蚀产物进入接触部位影响定位精度;弹性件用于提供向上作用力,使工件被各个夹爪紧紧夹持住。
[0005]为避免支撑板在上下移动时发生位置偏移而影响定位精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下端面固连有为支撑板导向且与所述支撑筒同轴设置的限位筒,限位筒下端位于支撑筒内。本发明中,通过限位筒外壁与支撑筒内壁的配合,可尽量实现支撑板相对支撑筒的直上直下运动。
[0006]为提高通用性,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筒与所述支撑筒间为螺纹配合。本发明中,定位筒通过螺纹套设于支撑筒外,即可调整定位筒相对支撑筒的高度位置,以满足不同工件的厚度要求;又可便于定位筒的更换,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形状及尺寸要求,例如工件呈三角形时,需在定位筒上设置3个夹爪,呈四边形时,需在定位筒上设置4个夹爪。
[0007]回转时,为避免工件的回转中心发生变化,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中心线与支撑筒的轴线重叠。
[0008]为便于电蚀产物从本发明中排除,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口。
[0009]与现有工件夹具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过夹爪和弹性件的设置,可通过错位旋转工件的方式实现工件的装夹,并在弹性件的配合下,使工件被各个夹爪紧紧夹持住;即使毛坯工件的厚度尺寸有所差异,也可通过夹爪内侧面的设置实现对其的紧固且不影响定位精度;可使夹爪与工件间形成线接触而非面接触,从而减少电蚀产物进入接触部位影响定位精度。通过定位筒与支撑筒间的螺纹设置,即可调整定位筒相对支撑筒的高度位置,以满足不同工件的厚度要求;又可便于定位筒的更换,以适应不同工件的形状及尺寸要求。本发明具有装夹方便、夹紧牢固、再定位精度高、通用性好、结构简单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工件夹持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工件夹持机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1]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撑筒,2、定位筒,3、支撑板,4、弹性件,5、夹爪,6、限位筒,7、第一通口,8、第二通口,9、毛坯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13]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工件夹持机构,包括支撑板3、弹性件4、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支撑筒I及与支撑筒I同轴设置且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定位筒2 ;支撑板3位于支撑筒I的上方,支撑板3上设置有第一通口 7,第一通口 7的中心线与支撑筒I的轴线重叠,弹性件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的下端面和支撑筒I的内壁底部固连,定位筒2套设于支撑筒I外,定位筒2上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工件顶点的夹爪5,夹爪5的内侧面由下至上逐步向定位筒2的轴线倾斜。
[0014]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夹爪5对工件的定位作用,尤其是当工件尺寸偏小时夹爪5依然能定位到工件的顶点,则应保证支撑板3在弹性件4支撑作用下的最大上移位置应至夹爪5的上端。做到如此,一是应保证弹性件4拥有足够大的支撑力,二是应避免支撑板3在上移过程中被夹爪5的中部卡住。同时,也应避免支撑板3在弹性件4的支撑作用下脱离夹爪5,如此极易影响定位的精准性且易损坏弹性件4。夹爪5的内侧面可设置为斜面也可设置为弧面,夹爪5的数量与位置应根据工件的边数及具体形状而设置,以三角形状的硬质合金刀为例,如图2所示,则应设置有3个夹爪5。因工件通常具有一定厚度且夹爪5的内侧面有一定倾斜度或者弧度,夹爪5实际定位的是工件上端面的顶点。
应用时,首先将毛坯工件9的顶角以错开夹爪5的位置放置在支撑板3上,再向下压支撑板3使毛坯工件9进入夹爪5的下端,旋转毛坯工件9使其顶点与夹爪5对齐,再慢慢放开支撑板3,毛坯工件9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卡紧于各夹爪5内,如此则完成毛坯工件9的装夹。取卸工件时,操作相反。在工件外轮廓尺寸一致性较高的情况下更换工件,即使厚度不均也不会影响定位精度。因而,针对此情况只需一次定位即可完成一批工件的加工。由于工件硬度通常较高,为降低夹爪5的磨损速度,可经淬火和渗碳处理,以提高夹爪5的表面硬度。
[0015]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板3下端面固连有为支撑板3导向且与所述支撑筒I同轴设置的限位筒6,限位筒6下端位于支撑筒I内。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上端可位于限位筒6内。为实现良好且稳定的导向功能,限位筒6的外壁与支撑筒I的内壁之间应尽量贴合且还应保证限位筒6可相对支撑筒I做上下移动。
[0016]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定位筒2与所述支撑筒I间为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定位筒2的内壁可设有内螺纹,支撑筒I的外壁可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定位筒2通过螺纹套设于支撑筒I上。应用时,若工件的厚度尺寸较大,则可旋转定位筒2使其相对支撑筒I向上移动;若工件的厚度尺寸较小时,操作相反。
[001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工件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3)、弹性件(4)、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支撑筒(I)及与支撑筒(I)同轴设置且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定位筒(2);支撑板(3)位于支撑筒(I)的上方,支撑板(3)上设置有第一通口(7),第一通口(7)的中心线与支撑筒(I)的轴线重叠,弹性件(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的下端面和支撑筒(I)的内壁底部固连,定位筒(2)套设于支撑筒(I)外,定位筒(2)上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工件顶点的夹爪(5),夹爪(5)的内侧面由下至上逐步向定位筒(2)的轴线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下端面固连有为支撑板(3 )导向且与所述支撑筒(I)同轴设置的限位筒(6 ),限位筒(6 )下端位于支撑筒(I)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与所述支撑筒(I)间为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中心线与支撑筒(I)的轴线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件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I)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口(8)。
【文档编号】B23H11/00GK104439584SQ20141063955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曾维亮 申请人:成都市宏山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