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削刀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61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削刀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削刀片,包括呈多边形的刀片本体,刀片本体具有切削刃;和突起部,从该突起部的壁面到刀尖部内侧横向分布着两个连接侧刃内侧前刀面的且平行的呈条状的凸部,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后且是在前刀面内沿着侧刃方向在突起部两侧对称的配置有一对凸起链;所述凸起链包括三个以上的呈条状的凸起;所述两个凸部的高度由角刃处向刀片本体中心方向呈递增设置;所述凸起链的各个凸起的高度由低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处开始沿侧刃向刀片本体中心呈阶梯状递减,所述两个凸部的形状和两侧的凸起链的凸起关于刀尖角平分线呈对称分布。该切削刀片具有容屑空间大、断屑良好、排屑顺畅,切削阻力小等优点。
【专利说明】—种切削刀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刀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削刀片,其在切深加大的中切削到切削较小的轻切削都能实现良好的断屑。
【背景技术】
[0002]切削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可转位刀具是切削刀具中的一种,可转位刀具是将能转位使用的多边形刀片用机械方法夹固在刀杆或刀体上的刀具刀。这种可转位刀具在切削加工中,当一个刃尖磨钝后,将刀片转位后使用另外的刃尖,这种刀片用钝后不再重磨。多数可转位刀具的刀片采用硬质合金,也有采用陶瓷、多晶立方氮化硼或多晶金刚石等。
[0003]众所周知,切削加工中,可转位刀片刀尖强度不足时,易发生崩裂,切屑处理不好时,容易引起振动加大切削力,使刀尖加快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切削刀片,具有刀尖强度较高、容屑空间大、断屑良好、排屑顺畅和加工效率高的特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削刀片,包括呈多边形的刀片本体,形成于所述刀片本体前刀面的周缘的切削刃;所述切削刃在刀尖处具有圆弧状角刃以及配置于圆弧状角刃两侧的侧刃;在刀尖部内侧的前刀面上,与所述切削刃相对间隔的形成有悬伸的突起部,从该突起部的壁面到刀尖部内侧横向分布着两个连接侧刃内侧前刀面的且平行的呈条状的凸部,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后且是在前刀面内沿着侧刃方向在突起部两侧对称的配置有一对凸起链;所述凸起链包括三个以上的呈条状的凸起;所述两个凸部的高度由角刃处向刀片本体中心方向呈递增设置;所述凸起链的各个凸起的高度由低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处开始沿侧刃向刀片本体中心呈阶梯状递减,所述两个凸部的形状和两侧的凸起链的凸起关于刀尖角平分线呈对称分布。
[0006]所述侧刃的宽度由刀尖处向侧刃中部呈递增设置。
[0007]所述刀片本体的前刀面为曲面。
[0008]所述突起部的顶部为高于刀尖部的角刃的平坦面,该突起部的壁面的底部在低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的顶部处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相接并为逐渐向顶部隆起的倾斜面。
[0009]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的顶部与刀尖部的角刃等高。
[0010]所述两个凸部的高度由角刃处向刀片本体方向呈递增设置,且两个凸部之间的高度差在0.06mm?0.1mm之间。
[0011]所述凸起链的各个凸起的长度朝刀片中心方向呈阶梯状递增,且各个凸起顶部的高度自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处开始沿侧刃向侧刃中部逐渐递减,相邻的凸起的顶部的高度差范围是0.02mm?0.04mm。[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刀片,在刀尖以及切削刃附近设有凸部和凸起,提高了刀尖的强度,减少切屑对槽底和前刀面的摩擦,加剧切屑的卷曲,利于断屑;变刃宽设计兼顾切削刃的强度和锋利性;前角所在面为曲面,可使切屑沿着曲面顺利流出,减小切削力。
[001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削刀片不局限于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切削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切削刀片的俯视图;
[0017]图3是图2所示切削刀片沿A-A线的剖视图;
[0018]图4是图3所示切削刀片的D部的旋转放大视图;
[0019]图5是图2所示切削刀片沿B-B线的剖视图;
[0020]图6是图5所示切削刀片的E部的放大视图;
[0021]图7是图2所示切削刀片的C部的旋转放大视图。
[0022]图中,1、刀片本体;2、切削刃;21、角刃;22、侧刃;3、凸部;31、靠外侧的一个凸部;
32、靠内侧的一个凸部;4、凸起链;41、凸起;5、突起部;51、突起部的壁面;52、突起部的顶部;6、前刀面;7、断屑槽;8、后刀面;9、贯通孔;10、上表面;11、下表面;L、刀尖角平分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
[0024]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削刀片,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刀片,包括由上表面10、下表面11以及连接上、下表面的多个侧壁所围成的呈多边形的刀片本体1,侧壁形成刀片的后刀面8,形成于所述刀片本体I前刀面的周缘的切削刃2,所述切削刃2在刀尖处具有圆弧状角刃21以及配置于圆弧状角刃两侧的侧刃22,所述侧刃22的宽度W由刀尖处向侧刃中部呈递增设计,变刃宽设计使角刃保持较高锋利度,同时逐渐增加切削刃的强度,二者兼顾;切削刃后面的前刀面为凸曲面设计,可使切屑沿着圆滑过渡的凸曲面顺畅排出;大槽宽和大槽深形成较大的断屑槽7,容屑空间大,而且有利于排屑,防止切屑堆积;在刀尖部内侧的前刀面上,与所述切削刃相对间隔的形成有悬伸的突起部5,突起部5与切削刃2相对,两者之间隔着断屑槽7 ;所述突起部5顶部所在的平坦面高于角刃21,突起部5的壁面51是由断屑槽7的底部逐渐向上隆起的倾斜面。
[0025]如图2?4所示,从该突起部的壁面到刀尖部内侧横向分布着两个连接侧刃内侧前刀面的且平行的呈条状的凸部3,凸部3包括靠外侧的一个凸部31和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两个凸部3位于刀尖部内侧与突起部的壁面51之间,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后面紧靠在突起部的倾斜壁面51上,所述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的顶部所在的平坦面与刀尖部的角刃21等高,靠外侧的一个凸部31的高度低于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两个凸部3 (即靠外侧的一个凸部31和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差范围是:0.06mm?0.1mm。
[0026]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后且是在前刀面内沿着侧刃方向在突起部两侧对称的配置有一对凸起链4,凸起链4包括三个及以上条状凸起41,位于断屑槽7内和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后面,沿着侧刃22方向间隔地分布。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凸起链4各条状凸起41的长度呈阶梯状递增,且各条状凸起41顶部的高度自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后面开始沿侧刃向侧刃中部逐渐递减,相邻凸起之间的顶部的高度差范围是:0.02mm?0.04mm。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两个凸部(即靠外侧的一个凸部31和靠内侧的一个凸部32)的形状和两侧的凸起链的凸起关于刀尖角平分线L呈对称分布。在刀尖与以及切削刃附近设有凸部和凸起链,提高了刀尖的强度,减少切屑对槽底和前刀面的摩擦,加快切屑的断屑。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削刀片,为保证刀尖强度,采用了变刃宽设计,兼顾切削刃的锋利性和强度,同时采取加强筋(凸部和凸起)设计理念,减少切屑与刀片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切屑排出的摩擦阻力,另外加强筋还可以起到加快切屑卷曲。在切屑处理方面,切削刃内侧进行倒圆弧设计有利于切屑的排出,刀片前刀面为圆滑过渡的凸曲面,可使切屑顺畅流到槽底,减小切削阻力;大槽宽和大槽深形成较大的断屑槽,容屑空间大,有利于排屑,防止切屑堆积。
[0028]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切削刀片,包括呈多边形的刀片本体,形成于所述刀片本体前刀面的周缘的切削刃;所述切削刃在刀尖处具有圆弧状角刃以及配置于圆弧状角刃两侧的侧刃;其特征在于:在刀尖部内侧的前刀面上,与所述切削刃相对间隔的形成有悬伸的突起部,从该突起部的壁面到刀尖部内侧横向分布着两个连接侧刃内侧前刀面的且平行的呈条状的凸部,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后且是在前刀面内沿着侧刃方向在突起部两侧对称的配置有一对凸起链;所述凸起链包括三个以上的呈条状的凸起;所述两个凸部的高度由角刃处向刀片本体中心方向呈递增设置;所述凸起链的各个凸起的高度由低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处开始沿侧刃向刀片本体中心呈阶梯状递减,所述两个凸部的形状和两侧的凸起链的凸起关于刀尖角平分线呈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刃的宽度由刀尖处向侧刃中部呈递增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本体的前刀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顶部为高于刀尖部的角刃的平坦面,该突起部的壁面的底部在低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的顶部处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相接并为逐渐向顶部隆起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的顶部与刀尖部的角刃等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凸部的高度由角刃处向刀片本体方向呈递增设置,且两个凸部之间的高度差在0.06mm?0.1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链的各个凸起的长度朝刀片中心方向呈阶梯状递增,且各个凸起顶部的高度自所述的靠内侧的一个凸部处开始沿侧刃向侧刃中部逐渐递减,相邻的凸起的顶部的高度差范围是0.02mm?0.04_。
【文档编号】B23B27/22GK203725796SQ201420029309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7日
【发明者】李东进, 庄艳江, 邹伶俐, 张守全 申请人: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