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76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机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具备多个工件排出部也能够缩短工件搬运方向上的长度且工件相对于工件排出部的搬入简单的机床。机床(1)具备:装料器(6),搬运工件(W),并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及多个工件排出部(7D、7U),具有从装料器(6)搬入工件(W)的搬入部(70D、70U),并将工件(W)向机床外排出。多个工件排出部(7D、7U)在Z方向上排列,多个搬入部(70D、70U)在Y方向上排列。
【专利说明】机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能够排出工件的多个槽的机床。

【背景技术】
[0002] 在车床上有时配置有两个用于将工件向机床外排出的槽。工件由装料器从主轴卡 盘搬运至两个槽。装料器的轨道与工件的搬运方向(生产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两个 槽以在装料器的轨道上配置两个槽的方式在工件的搬运方向上排列。
[0003]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63-096027号公报
[0004] 但是,当使两个槽在工件的搬运方向上排列时,车床的工件搬运方向上的长度会 变长与槽对应的量。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有两个槽的分 选装置。将物品(分选对象物)从能够倾斜的板向槽的上端搬入。搬入后的物品沿槽滑下。 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分选装置能够将物品分配给两个槽。
[0005] 然而,在该文献记载的分选装置的情况下,如该文献的图4?7所示,从上侧观察 时两个槽的上端(搬入部)重合。即,下侧的槽的上端配置于上侧的槽的上端的正下方。因 此,难以向下侧的槽搬入物品。
[0006]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具备多个工件排出部也能够缩短工件 搬运方向上的长度且工件相对于工件排出部的搬入简单的机床。
[0008]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机床将工件的搬运方向设为X方向,将上下 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该X方向及该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该机床具备:装料器,搬 运该工件,并能够在该Y方向上移动;及多个工件排出部,具有从该装料器搬入该工件的搬 入部,并将该工件向机床外排出,该机床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工件排出部在上述Z方向上 排列,多个上述搬入部在上述Y方向上排列。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机床具备多个工件排出部。多个工件排出部在Z方向上排列。因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床,能够缩短X方向上的长度即工件搬运方向上的长度。
[0010] 另外,多个工件排出部的搬入部在Y方向上排列。s卩,搬入部在z方向上不重合。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床,能够简单地向工件排出部搬入工件。
[0011] (2 )优选为,在上述(1)的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构成为,具备在加工时把持上述工件 的主轴卡盘,上述装料器能够从上述Z方向的上侧远离或接近该主轴卡盘,多个上述搬入 部的该Z方向上的高度设定在该主轴卡盘的该Z方向上的高度以上的位置。
[0012] 装料器在其与主轴卡盘之间进行工件的交接。因此,装料器的Z方向行程的下端 延伸至主轴卡盘的高度。在此,假设将搬入部的高度设定在比主轴卡盘的高度低的位置时, 需要使装料器的Z方向行程的下端超过主轴卡盘的高度而延伸至更低的位置。
[0013]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结构,搬入部的高度设定在主轴卡盘的高度以上的位置。因 此,无需使装料器的Z方向行程的下端超过主轴卡盘的高度而延伸至更低的位置。
[0014] 实用新型效果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具备多个工件排出部也能够缩短工件搬运方 向上的长度且工件相对于工件排出部的搬入简单的机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床的主视图。
[0017]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方向的剖视图。
[0018] 图3是从该车床的下侧的槽排出工件时的从右侧观察所得到的剖视图。
[0019] 图4是从该车床的上侧的槽排出工件时的从右侧观察所得到的剖视图。
[0020]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车床的从右侧观察所得到的剖视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车床(机床)
[0023] 2 :底座
[0024] 3 :罩、30 :托架
[0025] 4L :主轴台、4R :主轴台、40L :主轴、40R :主轴、41L :主轴卡盘、41R :主轴卡盘
[0026] 5 :移动台、50L :支柱部、50R :支柱部、51 :横梁部、510 :X方向导轨
[0027] 6 :装料器、60 :X方向滑动件、600 :滑动底座、601 :X方向被导向部、602 :Y方向导 轨、61 :Υ方向滑动件、610 :滑动底座、611 :Υ方向被导向部、612 :Ζ方向导向部、613 :导承 架、62 :Ζ方向滑动件、620 :滑动底座、621 :Ζ方向被导向部、63 :卡盘旋转部、630 :卡盘安装 面、64 :装料器卡盘
[0028] 7D :槽(工件排出部)、7U :槽(工件排出部)、70D :搬入部、70U :搬入部
[0029] 8UF :槽(工件排出部)、8MF :槽(工件排出部)、8DF :槽(工件排出部)、8UR :槽(工件 排出部)、8MR :槽(工件排出部)、8DR :槽(工件排出部)、80UF :搬入部、80MF :搬入部、80DF : 搬入部、80UR :搬入部、80MR :搬入部、80DR :搬入部、81UF :搬出部、81MF :搬出部、81DF :搬 出部、81UR :搬出部、81MR :搬出部、81DR :搬出部。
[0030] A :旋转轴、W :工件、hi :高度、h2 :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对将本实用新型的机床具体化为车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所示的 图中,左右方向与本实用新型的"X方向"对应,上下方向与本实用新型的"Z方向"对应,前 后方向与本实用新型的"Y方向"对应。
[0032] 〈车床的结构〉
[0033]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车床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床的主视 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床1具备底座2、罩3、左右一对主轴台4L、4R、移动台5、 装料器6、上下一对槽7U、7D。槽7U、7D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件排出部"的概念。车床 1构成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工件W的生产线的一部分。
[0034] 底座2配置于工厂的地面。罩3 (图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配置于底座2的上表 面。罩3形成车床1的外壳。一对主轴台4L、4R在左右方向上分离规定间隔地配置于底座 2的上表面。主轴台4L具备主轴40L和主轴卡盘41L。主轴40L的轴向为前后方向。主轴 卡盘41L能够与主轴40L -起绕主轴40L的轴旋转。主轴卡盘41L能够把持、释放工件W。 主轴台4R的结构与主轴台4L的结构相同。主轴台4R具备主轴40R和主轴卡盘41R。
[0035] 移动台5具备左右一对支柱部50L、50R和横梁部51。一对支柱部50L、50R在左右 方向上分离规定间隔地立设于底座2的上表面。横梁部51配置于一对支柱部50L、50R的 上端。横梁部5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0036] 图2表示沿着图1的II-II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图2所示,在横梁部51的上表 面配置有前后一对X方向导轨510。X方向导轨51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0037] -对槽7U、7D配置于底座2的右侧(X方向单侧)。一对槽7U、7D安装于固定在罩 3上的托架30。一对槽7U、7D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一对槽7U、7D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相同 位置。槽7U呈流槽状。槽7U在后上-前下方向上延伸。在槽7U的上端附近设定有搬入 部70U (在图1中标以阴影线)。槽7D的结构与槽7U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槽7D的上 端附近的搬入部70D配置于槽7U的搬入部70U的后侧。搬入部70U与搬入部70D的高度 一致。如图1所示,搬入部70U、70D的下端部的高度hi设定在比主轴卡盘41L、41R的下端 部的高度h2高的位置。
[0038] 装料器6具备X方向滑动件60、Y方向滑动件61、Z方向滑动件62、卡盘旋转部 63、一对装料器卡盘64。
[0039] X方向滑动件60配置于横梁部51的上侧。X方向滑动件60具备滑动底座600、前 后一对X方向被导向部601、左右一对Y方向导轨602。前后一对X方向被导向部601配置 于滑动底座600的下表面。一对X方向被导向部601能够相对于一对X方向导轨510在左 右方向上进行滑动。左右一对Y方向导轨602配置于滑动底座600的上表面。Y方向导轨 60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0040] Y方向滑动件61配置于X方向滑动件60的上侧。Y方向滑动件61具备滑动底座 610、左右一对Y方向被导向部611、共计四个Z方向导向部612、导承架613。左右一对Y方 向被导向部611配置于滑动底座610的下表面。一对Y方向被导向部611能够相对于一对 Y方向导轨602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导承架613配置于滑动底座610的前表面。导承 架613呈向前侧开口的C字状。四个Z方向导向部612中的两个Z方向导向部612配置于 导承架613的左壁内表面。其余两个Z方向导向部612配置于导承架613的右壁内表面。
[0041] Z方向滑动件62配置于Y方向滑动件61的前侧。Z方向滑动件62具备滑动底座 620、左右一对Z方向被导向部621。滑动底座620配置于导承架613的C字内侧。左右一 对Z方向被导向部621配置于滑动底座620的左右两面。Z方向被导向部621在上下方向 上延伸。左侧的Z方向被导向部621能够相对于左侧的两个Z方向导向部612在上下方向 上进行滑动。右侧的Z方向被导向部621能够相对于右侧的两个Z方向导向部612在上下 方向上进行滑动。
[0042] 卡盘旋转部63配置于滑动底座620的下端。如图2所示,卡盘旋转部63能够绕 在前上-后下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A的轴旋转。卡盘旋转部63具备互相正交的一对卡盘 安装面630。一对装料器卡盘64配置于一对卡盘安装面630。装料器卡盘64能够把持、释 放工件W。
[0043] 通过使X方向滑动件60、Y方向滑动件61、Z方向滑动件62适当移动,如图1中空 心箭头所示,一对装料器卡盘64能够将工件W从一对主轴卡盘41L、41R搬运至一对搬入部 70U、70D。
[0044] 〈车床的移动〉
[0045]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床的移动进行说明。图3表示从本实施方式的车床的下 侧的槽排出工件时的从右侧观察所得到的剖视图。在从下侧的槽7D排出工件W的情况下, 首先,如图1所示,使X方向滑动件60、Y方向滑动件61、Z方向滑动件62适当移动,从而使 工件W移动至搬入部70D的正上方。另外,使卡盘旋转部63旋转以使工件W变为朝下。接 着,使Z方向滑动件62下降至搬入部70D的高度。然后,由装料器卡盘64释放工件W。被 释放后的工件W通过自重而沿槽7D滑下。
[0046] 图4表示从本实施方式的车床的上侧的槽排出工件时的从右侧观察所得到的剖 视图。在从上侧的槽7U排出工件W的情况下,首先,如图1所示,使X方向滑动件60、Y方 向滑动件61、Z方向滑动件62适当移动,从而使工件W移动至搬入部70U的正上方。另外, 使卡盘旋转部63旋转以使工件W变为朝下。接着,使Z方向滑动件62下降至搬入部70U 的高度。然后,由装料器卡盘64释放工件W。被释放后的工件W通过自重而沿槽7U滑下。
[0047] 〈作用效果〉
[0048]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床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 车床1具备两个槽7U、7D。两个槽7U、7D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 床1,能够缩短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即工件搬运方向(构成生产线的设备所排列的方向)上的 长度。
[0049] 另外,如图2所示,两个槽7U、7D的搬入部70U、70D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即,搬入部 70U、70D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床1,能够简单地向搬入部70U、 70D搬入工件W。
[0050] 另外,如图1所示,搬入部70U、70D的高度hi设定在主轴卡盘41L、41R的高度h2 以上的位置。因此,无需使Z方向滑动件62的上下方向行程的下端超过主轴卡盘41L、41R 的高度h2而延伸至更低的位置。
[0051] 〈其他〉
[005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机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并非特别地限 定于上述方式。也能够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的方式、改良的方式进行实 施。
[0053] 图5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车床的从右侧观察所得到的剖视图。此外,对于与图2对 应的部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三个以上的 槽8皿、81^、80?、槽8^、81?、801?。槽8皿、81^、80?、8^、81?、801?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工件 排出部"的概念。另外,也可以在前后两方向上分配槽8UF、8MF、8DF和槽8UR、8MR、8DR。各 槽 8皿、81^、80?、8^、81?、801?的搬入部80耶、801^、800?、80^、801?、8001?只要配置于装料 器6的前后方向行程内即可。另外,各槽8耶、81^、80?、8现、81?、801?的搬出部81耶、81]\^、 81DF、81UR、81MR、81DR也可以以从上侧朝下侧逐渐扩展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这样一 来,容易从槽8耶、81^、80?、8现、81?、801?取出所排出的工件1。工件排出部的种类并不特别 地限定。例如,也可以取代槽7U、7D,而配置带式输送机。另外,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机床 具体化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铣床、钻床、铣削单元。
【权利要求】
1. 一种机床,将工件的搬运方向设为X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所述X方向 及所述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所述机床具备: 装料器,搬运所述工件,并能够在所述Y方向上移动;及 多个工件排出部,具有从所述装料器搬入所述工件的搬入部,并将所述工件向机床外 排出, 所述机床的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工件排出部在所述Z方向上排列, 多个所述搬入部在所述Y方向上排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中, 所述机床具备在加工时把持所述工件的主轴卡盘, 所述装料器能够从所述Z方向的上侧远离或接近所述主轴卡盘, 多个所述搬入部的所述Z方向上的高度设定在所述主轴卡盘的所述Z方向上的高度以 上的位置。
【文档编号】B23B15/00GK203875670SQ20142013738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5日
【发明者】水田贤治, 末次康志 申请人: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