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31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辊装配固定于上轴承座的一侧,所述下轧辊装配固定于下轴承座的一侧,所述支撑座一、支撑座二位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之间,所述压下螺丝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一上并且其位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之间,所述压下螺丝套设于所述压套中,所述压套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上,所述上衬板通过所述上衬板螺钉固定于所述上轴承座的下部,所述上衬板贴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上端前侧,所述下衬板通过所述下衬板螺钉固定于所述下轴承座的上部,所述下衬板贴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下端前侧。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短应力线轧机是专门用于轧制棒、线材生产线的主流机型之一,与传统线轧机相t匕,短应力线轧机具有轧制能力大、轧机刚度大、轧机的重量和尺寸小、结构紧凑的优点。工作时,钢坯从进钢侧进入短应力线轧机,钢坯在进入短应力线轧机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上、下轴承座与支撑座的接触面会有部分磨损。工作时间较长后,上、下轴承座与支撑座的接触面会因磨损而使间隙变大,间隙过大后,短应力线轧机在轧制钢材时会产生部分不合格产品,造成资源浪费,更换上、下轴承座与支撑座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降低生产效率,因此改进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上轧辊装配、下轧辊装配、压下螺丝、上衬板、下衬板、上衬板螺钉、下衬板螺钉、压套、螺栓、支撑座一、支撑座二,所述上轴承座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上方,所述下轴承座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上轧辊装配固定于所述上轴承座的一侧,所述下轧辊装配固定于所述下轴承座的一侧并且其位于所述上轧辊装配的同侧,所述支撑座一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一端,所述支撑座二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所述支撑座一、支撑座二位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之间,所述支撑座一的前侧固定有支撑座前固定板并且其后侧固定有支撑座后固定板,所述压下螺丝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一上并且其位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之间,所述压下螺丝套设于所述压套中,所述压套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上,所述上衬板通过所述上衬板螺钉固定于所述上轴承座的下部,所述上衬板贴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上端前侧,所述下衬板通过所述下衬板螺钉固定于所述下轴承座的上部,所述下衬板贴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下端前侧。
[0005]还包括防尘圈,所述防尘圈夹设于所述压套、压下螺丝之间。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07]2、上轴承座固定于机壳的上方,下轴承座固定于机壳的下方,上轧辊装配固定于上轴承座的一侧,下轧辊装配固定于下轴承座的一侧并且其位于上轧辊装配的同侧,支撑座一固定于机壳的一端,支撑座二固定于机壳的另一端,支撑座一、支撑座二位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之间,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巧;
[0008]3、支撑座一的前侧固定有支撑座前固定板并且其后侧固定有支撑座后固定板,压下螺丝固定于支撑座一上并且其位于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之间,辊缝调节速度快、承载能力大、运行安全可靠、作业稳定;
[0009]4、压下螺丝套设于压套中,压套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上,固定结构简单、配合紧密;
[0010]5、上衬板通过上衬板螺钉固定于上轴承座的下部,上衬板贴合设置于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上端前侧,下衬板通过下衬板螺钉固定于下轴承座的上部,下衬板贴合设置于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下端前侧,短应力线轧机工作时,磨损上衬板、下衬板与支撑座前固定板的接触面,当上衬板、下衬板与支撑座前固定板的接触面因磨损使间隙变大时,更换新的上衬板、下衬板即可重新工作,与原结构更换上、下轴承座与支撑座相比,更换衬板操作简单、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0011]6、防尘圈夹设于压套、压下螺丝之间,防尘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中,1-机壳,2-上轴承座,3-下轴承座,4-上轧辊装配,5-下轧辊装配,6_支撑座一,7-压下螺丝,8-上衬板,9-下衬板,10-上衬板螺钉,11-下衬板螺钉,12-压套,13-防尘圈,14-螺栓,15-支撑座二,16-支撑座后固定板,17-支撑座前固定板。
实施例
[0016]如图1-2所示,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包括机壳1、上轴承座2、下轴承座3、上轧辊装配4、下轧辊装配5、压下螺丝7、上衬板8、下衬板9、上衬板螺钉10、下衬板螺钉11、压套12、螺栓14,上轴承座2固定于机壳I的上方,下轴承座3固定于机壳I的下方,上轧辊装配4固定于上轴承座2的一侧,下轧辊装配5固定于下轴承座3的一侧并且其位于上轧棍装配4的同侧,支撑座一 6固定于机壳I的一端,支撑座二 15固定于机壳I的另一端,支撑座一 6、支撑座二 15位于上轴承座2、下轴承座3之间,支撑座一 6的前侧固定有支撑座前固定板17并且其后侧固定有支撑座后固定板16,压下螺丝7固定于支撑座一 6上并且其位于支撑座前固定板17、支撑座后固定板16之间,压下螺丝7套设于压套12中,压套12通过螺栓14固定于支撑座前固定板17、支撑座后固定板16上,上衬板8通过上衬板螺钉10固定于上轴承座2的下部,上衬板8贴合设置于支撑座前固定板17的上端前侧,下衬板9通过下衬板螺钉11固定于下轴承座3的上部,下衬板9贴合设置于支撑座前固定板17的下端前侧。
[0017]还包括防尘圈13,防尘圈13夹设于压套12、压下螺丝7之间。
[0018]工作原理
[0019]如图1-2所示,钢板从支撑座二端进入,经过轧制后从支撑座一端16输出,短应力线轧机在工作时,磨损上衬板8、下衬板9与支撑座前固定板17的接触面,当上衬板8、下衬板9与支撑座前固定板17的接触面因磨损使间隙变大时,更换新的上衬板8、下衬板9即可重新工作。
[00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上轧辊装配、下轧辊装配、压下螺丝、上衬板、下衬板、上衬板螺钉、下衬板螺钉、压套、螺栓、支撑座一、支撑座二,所述上轴承座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上方,所述下轴承座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上轧辊装配固定于所述上轴承座的一侧,所述下轧辊装配固定于所述下轴承座的一侧并且其位于所述上轧辊装配的同侧,所述支撑座一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一端,所述支撑座二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另一端,所述支撑座一、支撑座二位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之间,所述支撑座一的前侧固定有支撑座前固定板并且其后侧固定有支撑座后固定板,所述压下螺丝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一上并且其位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之间,所述压下螺丝套设于所述压套中,所述压套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支撑座后固定板上,所述上衬板通过所述上衬板螺钉固定于所述上轴承座的下部,所述上衬板贴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上端前侧,所述下衬板通过所述下衬板螺钉固定于所述下轴承座的上部,所述下衬板贴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前固定板的下端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应力线轧机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圈,所述防尘圈夹设于所述压套、压下螺丝之间。
【文档编号】B21B31/02GK204122468SQ201420471593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0日
【发明者】魏立芬, 高君宇, 刘宁 申请人: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