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上下双向施压压力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97185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上下双向施压压力机,属于压力机领域。


背景技术:

压力机(包括冲床、液压机)是一种结构精巧的通用性压力机。具有用途广泛,生产
效率高等特点,压力机可广泛应用于切断、冲孔、落料、弯曲、铆合和成形等工艺。通过对金
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机械压力机工作时由电
动机通过三角皮带驱动大皮带轮(通常兼作飞轮),经过齿轮副和离合器带动曲柄滑块机
构,使滑块和凸模直线下行。机械压力机在锻压工作完成后滑块程上行,离合器自动脱开,
同时曲柄轴上的自动器接通,使滑块停止在上止点附近。
申请号为CN201520754562.5的一种新型紧凑智能压力机,设置有机架,机架上设
有压力机工作台,压力机工作台上方设有柱塞,柱塞旁连接有滑动部件,滑动部件控制柱塞
的上下移动,柱塞上连接有枢轴,枢轴与偏心轮相互连接,偏心轮旁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
置上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运行;所述的滑动部件为滑动支承轨道,滑动支
承轨道下设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位于滑动支承轨道的下部,滑动支承轨道上部与机架相
互抵接;所述的机架下部设有安装部件,安装部件旁设有调整装置,机架上设有插座,插座
插接到基座内;所述的驱动装置为驱动马达,驱动马达上连接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为微电
脑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控制柜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与驱动马达之间设有连接管路,连接
管路旁设有保护管路,保护管路和连接管路分别与驱动马达连接。
申请号为CN201520794374.5的一种节能高效的成型压力机,包括机架、气液增压
缸、成型模具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成型模具包括活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增压缸
包括分别竖直设置的主油缸、增压缸和气液转换缸,主油缸位于增压缸的正下方;所述的
主油缸包括第一缸筒和安装在第一缸筒内的主压力柱,主压力柱的上端与第一缸筒滑动配
合,主压力柱的下端由第一缸筒下端伸出与活动模板连接,所述的第一缸筒底部开有第一
气孔;所述的增压缸包括第二缸筒和安装在第二缸筒内的增压杆,增压杆的上端与第二缸
筒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缸筒顶部开有第二气孔,第二缸筒底部开有第三气孔;所述的气
液转换缸包括第三缸筒和安装在第三缸筒内的回油活塞,回油活塞与第三缸筒滑动配合,
回油活塞下方的第三缸筒内充有压力油,第三缸筒顶部设有第四气孔,第三缸筒底部开有
第一油孔;所述第一缸筒与第二缸筒之间设有压力油通道,该压力油通道上端连通第二缸
筒内腔,压力油通道下端连通第一缸筒内腔,增压杆的下端由第二缸筒内腔下端伸出并安
装在压力油通道内,压力油通道的侧部开有第二油孔,该第二油孔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油孔;
其中,增压杆的高度大于第二缸筒的内腔高度并且小于第二缸筒的内腔顶端与第二油孔之
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第四气孔分别连接气动控制元件,各气
动控制元件连接到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气动控制元件是指流量阀、压力阀等元件;优选
地,所述的回油活塞顶部中央设有一个凸块,该凸块直径小于第三缸筒内腔直径,凸块顶部
及侧部分别开有彼此相通的气孔。如果没有凸块设计,则回油活塞上升到第三缸筒最上端
时,回油活塞会封闭第四气孔,没有足够气体空间,第四气孔进气难以将回油活塞下压。有
了凸块设计,即便回油活塞上升到第三缸筒最上端,第四气孔进气能通过凸块顶部的气孔
后再由凸块侧部流出,从而将回油活塞下压。优选地,其还包括气体安全阀装置,所述的气
体安全阀装置包括气体单向阀和电磁阀,气体单向阀的出气口和电磁阀的进气口分别连通
第一气孔,气体单向阀的进气口和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连通第五气孔,所述的第五气孔连
接气动控制元件,气动控制元件连接到控制系统;优选地,其还包括有两个回程气缸,该两
个回程气缸在机架上对称设置,两个回程气缸分别连接活动模板。回程气缸用于平衡活动
模板的压力,补偿回程时拉力不够的情况;优选地,所述的活动模板一侧设有可调节上下位
置的滑块,机架上设有与该滑块配合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连接到控制系统。该滑块与
接近开关配合,可控制增压的位置和时间;优选地,所述的回油活塞上套设有一个以上的密
封圈。密封圈使活塞与缸壁紧密贴合,在运动时不会有油溢出;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缸筒内
腔与压力油通道的直径之比大于3:1;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缸筒内腔与压力油通道的直径之
比为4:1。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上下双向施压压力机,不仅结构简单,机身强度得到提高,可
以实现根据待成型材料实际大小进行调节匹配,而且通过减震装置的设置,工作效率得到
有效提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震上下双向施压压力机,所述减震上下双向施压压力机包括减震装置、放置台
和液压机,所述放置台设于减震装置上方,液压机安置于放置台表面;
所述液压机包括第一油缸、第一柱塞、第二油缸和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油缸的一侧开设
第一小孔,第二油缸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小孔,所述第一小孔与第二小孔之间通过油管相连
通,所述第一油缸包括主油缸和副油缸,副油缸设置在主油缸底部,主油缸的底部设置有第
一小孔,副油缸的底部设有第二小孔,所述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柱塞设
置在第一油缸内,且与第一油缸滑动配合,第一柱塞的底部连接有直杆,直杆依次穿过第一
小孔、第二小孔伸出副油缸;所述第二柱塞设置在第二油缸内,且与第二油缸滑动配合;
所述放置台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放置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分别
设于放置板底面两侧,用于支撑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表面开设有第三小孔,所述直杆由第二
小孔伸出时同时穿过第三小孔;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管、活塞杆、活塞头和弹簧,所述活塞杆设置在减震管内,且活
塞杆与减震管配合滑动,活塞杆伸出减震管的一端连接有活塞头,活塞杆的另一端与减震
管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
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设有第二滑块,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
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减震装置的宽度小于放置台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直杆的底部连接有压板,所述待成型材料设于压板与
床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减震管一侧设有单向阀。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分别固定在床板底部两侧,用于支撑床板,所述第一
伸缩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固定杆,第二伸缩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连
杆和第一固定杆可滑动连接,第二连杆和第二固定杆可滑动连接;可以实现根据待成型材
料实际大小进行调节匹配,通过减震装置的设置,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中:1为第一油缸,2为第一柱塞,3为第二油缸,4为第二柱塞,5为直杆,6为减震管,7
为活塞杆,8为活塞头,9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上下双向施压压力机,所述减震上下双向施压压
力机包括减震装置、放置台和液压机,所述放置台设于减震装置上方,液压机安置于放置台
表面;
所述液压机包括第一油缸1、第一柱塞2、第二油缸3和第二柱塞4,所述第一油缸1的一
侧开设第一小孔,第二油缸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小孔,所述第一小孔与第二小孔之间通过油
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油缸1包括主油缸和副油缸,副油缸设置在主油缸底部,主油缸的底部
设置有第一小孔,副油缸的底部设有第二小孔,所述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同轴设置,所述第
一柱塞2设置在第一油缸1内,且与第一油缸1滑动配合,第一柱塞2的底部连接有直杆5,直
杆5依次穿过第一小孔、第二小孔伸出副油缸;所述第二柱塞4设置在第二油缸3内,且与第
二油缸3滑动配合;
所述放置台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放置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分别
设于放置板底面两侧,用于支撑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表面开设有第三小孔,所述直杆5由第
二小孔伸出时同时穿过第三小孔;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管6、活塞杆7、活塞头8和弹簧9,所述活塞杆7设置在减震管6
内,且活塞杆7与减震管6配合滑动,活塞杆7伸出减震管6的一端连接有活塞头8,活塞杆7的
另一端与减震管6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
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设有第二滑块,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
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减震装置的宽度小于放置台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直杆5的底部连接有压板,所述待成型材料设于压板与
床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减震管6一侧设有单向阀。
本发明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分别固定在床板底部两侧,用于支撑床板,所述
第一伸缩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固定杆,第二伸缩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
一连杆和第一固定杆可滑动连接,第二连杆和第二固定杆可滑动连接;可以实现根据待成
型材料实际大小进行调节匹配,通过减震装置的设置,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
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
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
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
括在内。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
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