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控制光整孔底的数控车床尾座自动进给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716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以控制光整孔底的数控车床尾座自动进给控制方法,其使用的是一种气缸实现数控车床床鞍和尾座自动接合与脱开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中组件、转动臂组件、驱动组件和丝锥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对中轴(1)和V型块(16),对中轴(1)靠近尾座的轴端部分设置呈V型,对中轴与数控车床床鞍固定连接,V型块(16)水平安装并与数控车床尾座固定连接,V型块(16)的V型槽两个斜面处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19),槽底设置有一弹簧(20),对中轴(1)的前端V型部分与所述V型块(16)角度相等,对中轴(1)靠近尾座侧的端面和V型块(16)底部设置有一对传感器(13),所述传感器(13)可以是磁效应传感器或霍尔效应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所述弹簧(20)一端固定在V型块(16)的槽底,一端呈悬臂状态;

所述转动臂组件包括转动臂(4)、转动轴(5)、轴套(6)和大齿轮(7),所述轴套(6)固定在数控车床尾座的前侧面上,所述转动轴(5)穿过轴套(6),转动轴(5)前端与转动臂(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大齿轮(7)固定连接,转动臂(4)的前端设置有一能够卡入环槽(3)的钩部,钩部与环槽(3)之间形成1.5~2mm的间隙(18);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条(2)、气缸(8)、电磁换向阀(9)、齿条导向槽(10)、复位开关(14)和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安装在机床配电柜内并与数控系统及电磁换向阀(9)电性相连,所述复位开关(14)安装在数控车床床鞍的前面,并与控制器(15)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与数控车床的尾座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器(15)电性连接,所述齿条(2)固定在所述气缸(8)的前端,齿条(2)安装在导向槽(10)内,所述齿条(2)与大齿轮(7)相互啮合;所述气缸(8)为行程可调的指状气缸,所述电磁换向阀(9)控制气缸(8)的伸缩;

所述钻头组件安装在尾座套筒内,包括钻头(16)及用于装夹钻头的夹具(17),所述夹具(17)可以是莫氏锥套,也可以是带模氏锥柄的专用夹具,夹具(17)安装在数控车床尾座套筒内;

所述钻孔过程如下:

A.所述控制器(15)向数控系统发出指令,使数控车床床鞍沿Z方向移向尾座,所述对中轴(1)前端V型部分伸入V型块(16)的V型凹槽内;

B.V型块(16)的V型槽两个斜面处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18)与对中轴(1)的V型部分先接触,根据两个压力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判断床鞍与尾座之间是否对中,若两个压力传感器所感知的压力大小不相等,则控制器(15)向数控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机床动作停止;若两个传感器所感知的压力大小相等,则对中轴(1)V型部分继续向V型块(16)的V型凹槽内伸入;

C.在所述弹簧(20)作用下,所述连接柱(1)轴端与V型块(2)之间传感器(13)接通时,控制器(15)发出信号,使数控车床Z向移动停止;

D.所述电磁换向阀(9)左侧进入工作位,使所述气缸(8)活塞杆伸出,推动齿条(2)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大齿轮(7)转动,使所述转动臂(4)卡入连接柱(1)的环槽内,接合动作完成;

E.数控车床按程序进行钻孔加工,此时转动臂前端钩部右侧与环槽(3)的右侧面接触,安装有钻头组件的尾座沿车床Z轴的负方向移动,并利用数控车床的拖板移动实现钻孔深度的控制;

F.当钻头钻至所需深度时,车床大拖板反向移动,由于有间隙(18)的存在,此时钻头在原位不动,实现孔底的光整加工;

G.当所述间隙(18)为零时,钻头才开始随着拖板的移动而逐渐从孔中退出;

H.钻头完全退出;

I.当尾座移动到适当位置后,控制器(15)发出指令,数控车床Z向停止移动;

J.所述电磁换向阀(9)右侧进入工作位,使气缸(8)缩回,带动大齿轮(7)反转,从而使转动臂(4)离开连接柱(1)的环槽,至此,床鞍与尾座实现了分离;

K.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按下所述复位开关(14),控制器(15)复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