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弯头车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9872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弯头车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用的车削刀具,具体是一种组合式弯头车刀。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的组成零件中,零件上的内沟槽是相连接零件之间的一种装配形式,例如汽轮机中防止蒸汽泄露的汽封结构,汽封结构主要由汽封体和汽封圈组成,二者的组合装配就是通过汽封体内孔上的T形槽实现的。由此可见,零件上的内沟槽加工精度直接影响了相连接零件之间的装配精度,以及所成型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尤其在高精度设备(例如汽轮机)的零件上最为凸显。

零件上的内沟槽加工主要是通过车床刀架上所装夹的弯头车刀来实现的,在对零件上的内沟槽加工过程中,弯头车刀上的刀片损坏是常见的事,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换处理。然而,目前常见的加工内沟槽的弯头车刀主要由焊接成整体结构刀体和刀片构成,该弯头车刀的刀片一旦损坏,就必须在车床刀架上更换整个车刀,这不仅降低了弯头车刀的整体使用寿命,造成了刀具材料的浪费,而且每一次换刀都会进行复杂的对刀操作,导致加工效率大幅降低,更甚的是,弯头车刀在车床刀架上的前、后次装夹无法可靠、完全的保证其一致性,进而会使零件上所加工的内沟槽很难达到设计标准,存在较大的精度误差,即不利于提高并保障零件上的内沟槽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弯头车刀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刀具整体更换只需刀片更换且更换方便、刀具整体使用寿命长、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的组合式弯头车刀。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组合式弯头车刀,所述弯头车刀包括刀体和刀片,所述弯头车刀的刀体和刀片为分体结构,所述刀体上具有装夹刀片的刀板,所述刀板上具有变形缝间隙分开的上压部和下撑部,在上压部和下撑部之间的变形缝上设有刀片槽,所述刀片装夹在刀板上的刀片槽内、并由上压部和下撑部之间所穿装的压紧螺钉锁紧,刀片从刀体的一侧侧壁向外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板上的刀片槽内的上压部表面为外凸或内凹的V形面,所述刀片的装夹部顶面为匹配刀片槽内的上压部表面的内凹或外凸的V形面,所述刀片的装夹部顶面与刀片槽内的上压部表面为凹凸配合结构。所述刀板上的刀片槽内的下撑部表面为外凸或内凹的V形面,所述刀片的装夹部底面为匹配刀片槽内的下撑部表面的内凹或外凸的V形面,所述刀片的装夹部底面与刀片槽内的下撑部表面为凹凸配合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板与刀体为分体结构,所述刀体的端部一侧设有内凹的刀板槽,所述刀板槽内的刀体上设有多个紧固螺钉孔,所述刀板上具有与刀体上的刀板槽及紧固螺钉孔相匹配的装配接头,所述刀板上的装配接头与刀体上的刀板槽对应配合在一起、并由对应紧固螺钉孔内所穿装的紧固螺钉锁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板对应刀片向外凸起的壁面的前缘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处在刀片的切削部底部,所述定位凸缘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低于所述刀片的切削部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

所述弯头车刀为内沟槽车刀,用于零件上的内凹T形槽车削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将刀片以可拆卸的组合连接方式安装于刀体的刀板上,从而在对零件上的内沟槽加工过程中,若刀片出现损坏,则无需对车床刀架上的刀体及刀体上的刀板进行更换,只需以轻松、容易且方便的操作更换刀板上所夹持的刀片即可(即整体保留、局部更换),进而使刀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地延长,同时,由于刀体在车床刀架上的保留而每次更换刀片则无需进行复杂的对刀操作,有效提高了换刀效率和加工效率,而且有利于确保前、后次换刀的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并保障对零件上的内沟槽的加工质量,经济性好,可靠性高;

2. 本发明刀板上的刀片槽结构和刀片结构,有利于增强刀片在刀板上装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就有利于增强刀具的整体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并保障对零件上的内沟槽的加工质量;

3. 本发明刀板以可拆卸的组合连接方式连接于刀体上,从而有利于延长高强度的刀体的使用寿命,降低换刀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中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右视图。

图9是图1中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刀体;2—紧固螺钉;3—刀板;4—刀片;5—压紧螺钉;6—刀板槽;7、12—紧固螺钉孔;8—上压部;9—下撑部;10—变形缝;11—刀片槽;13—压紧螺钉孔;14—定位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为汽轮机汽封体内孔上的T形槽加工用的组合式弯头车刀,汽封体内孔上的T形槽为典型的内沟槽结构,即前述弯头车刀为内沟槽车刀。在车削加工汽封体内孔上的内凹T形槽时,需要两把刀片弯头方向相背的弯头车刀,现以其中一把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包括分体结构的刀体1、刀板3和刀片4。其中,刀体1的本体与传统弯头车刀无异,其为方体结构。刀体1的前端端部的一侧开设有内凹的刀板槽6,在刀板槽6内的刀体1上开设有三个紧固螺钉孔7。

刀板3为板状结构。刀板3的内侧后部具有向外凸起的装配接头,该装配接头与刀体1上的刀板槽6相匹配,且在刀板3的装配接头上开设有三个与刀板槽6内的紧固螺钉孔7相匹配的紧固螺钉孔12。刀板3上的装配接头与刀体1上的刀板槽6对应配合在一起,并由三个对应紧固螺钉孔(7、12)内所穿装的紧固螺钉2锁合;刀板3的外侧与刀体1具有刀板槽6的侧壁齐平,刀板3的前部从刀体1的前端端部延伸出。刀板3的外侧前缘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定位凸缘14,该定位凸缘14与刀板3上的刀片装夹位相对应,略处在刀片装夹位部的前下部,且要求定位凸缘14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要低于刀板3所装夹刀片4的切削部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前述刀板3的上部部位具有前、后方向开设的变形缝10,由变形缝10将刀板3间隙分开成两部分,即变形缝10上部的为上压部8、下部的为下撑部9;在变形缝10前部的上压部8和下撑部9之间设有刀片槽11,即刀片槽11处在变形缝10的前部,在变形缝10中部的上压部8和下撑部9之间设有相互对应的压紧螺钉孔13。前述刀片槽11内的上压部8表面为向下外凸的V形面,刀片槽11内的下撑部9表面为向下内凹的V形面。

刀片4具有切削部和装夹部,二者的中线之间的夹角约为90°,即刀片4为弯头结构。刀片4的切削部各参数与传统弯头车刀的刀片无异。刀片4的装夹部的顶面为向下内凹的V形面,该V形面与刀片槽11内的上压部8表面相匹配;刀片4的装夹部的底面为向下外凸的V形面,该V形面与刀片槽11内的下撑部9表面相匹配。刀片4装夹部装夹在刀板3上的刀片槽11内,刀片4的装夹部顶面与刀片槽11内的上压部8表面为凹凸配合结构,刀片4的装夹部底面与刀片槽11内的下撑部9表面亦为凹凸配合结构。装夹在刀板3上的刀片槽11内的刀片4,由刀板3的上压部8和下撑部9之间的压紧螺钉孔13内所穿装的压紧螺钉5锁紧,即压紧螺钉5通过上压部8、并经过变形缝10延伸至下撑部9内。装夹好的刀片4从刀体1前部的一侧侧壁向外凸起,此时刀板3上的定位凸缘14处在刀片4的切削部底部(略微靠前),且刀片4的切削部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低于定位凸缘14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

实施例2

本发明为机械设备零件上的内沟槽加工用的弯头车刀,其包括分体结构的刀体和刀片。

其中,刀体的本体与传统弯头车刀无异,其为方体结构。刀体的前端端部的一侧开设有内凹的刀板槽,在该刀板槽内焊接有与刀体构成一体结构的刀板。

具体的,刀板为板状结构。刀板的内侧后部具有向外凸起的装配接头,该装配接头与刀体上的刀板槽相匹配,刀板通过装配接头焊接在刀体上的刀板槽内;刀板的外侧与刀体具有刀板槽的侧壁齐平,刀板的前部从刀体的前端端部延伸出。刀板的外侧前缘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定位凸缘,该定位凸缘与刀板上的刀片装夹位相对应,略处在刀片装夹位部的前下部,且要求定位凸缘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要低于刀板所装夹刀片的切削部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前述刀板的上部部位具有前、后方向开设的变形缝,由变形缝将刀板间隙分开成两部分,即变形缝上部的为上压部、下部的为下撑部;在变形缝前部的上压部和下撑部之间设有刀片槽,即刀片槽处在变形缝的前部,在变形缝中部的上压部和下撑部之间设有相互对应的压紧螺钉孔。前述刀片槽内的上压部表面为向下外凸的V形面,刀片槽内的下撑部表面为向下内凹的V形面。

刀片具有切削部和装夹部,二者的中线之间的夹角约为90°,即刀片为弯头结构。刀片的切削部各参数与传统弯头车刀的刀片无异。刀片的装夹部的顶面为向下内凹的V形面,该V形面与刀片槽内的上压部表面相匹配;刀片的装夹部的底面为向下外凸的V形面,该V形面与刀片槽内的下撑部表面相匹配。刀片装夹部装夹在刀板上的刀片槽内,刀片的装夹部顶面与刀片槽内的上压部表面为凹凸配合结构,刀片的装夹部底面与刀片槽内的下撑部表面亦为凹凸配合结构。装夹在刀板上的刀片槽内的刀片,由刀板的上压部和下撑部之间的压紧螺钉孔内所穿装的压紧螺钉锁紧,即压紧螺钉通过上压部、并经过变形缝延伸至下撑部内。装夹好的刀片从刀体前部的一侧侧壁向外凸起,此时刀板上的定位凸缘处在刀片的切削部底部(略微靠前),且刀片的切削部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低于定位凸缘向外凸起的最高高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刀板上的刀片槽装夹定位面结构和刀片装夹部定位面结构,具体的:刀片槽内的上压部表面为向上内凹的V形面,刀片槽内的下撑部表面为向上外凸的V形面;刀片装夹部的顶面为凹凸匹配刀片槽内上压部表面的向上外凸的V形面,刀片装夹部的底面为凹凸匹配刀片槽内下撑部表面的向上内凹的V形面。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