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1月20日提交韩国专利局的第10-2015-016325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装置和方法涉及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能够连续地大量生产热交换器并且提供具有优质的热交换器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指能够使用制冷循环将室内空气舒适地维持为适合于人类活动的装置。空调器可以通过吸入室内热空气以供吸入的热空气与低温制冷剂执行热交换然后将经热交换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的重复操作来冷却室内,或者可以通过相反的操作加热室内。
空调器可以通过使压缩器、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前向或后向循环来冷却或加热室内。压缩器提供具有高温和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而冷凝器提供具有室温和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膨胀阀使得具有室温和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降压,蒸发器使得经降压的制冷剂汽化成低温气态。
空调器可以分成将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彼此分开安装的分离式空调器和将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一体安装的一体式空调器。通常,在将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彼此分开安装的分离式空调器中,压缩器和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包括在室外单元中,而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包括在室内单元中。制冷剂可以在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中循环并流动经过用于令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彼此连接的管道。
热交换器(诸如室外单元的冷凝器或者室内单元的蒸发器)包括制冷剂管道,制冷剂可以在制冷剂管道中流动。制冷剂管道中安装有多个翅片,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根据相关技术在热交换器中使用循环制冷剂管道,但是,最近也可以使用能够在外部空气传递经过热交换器时应用以降低阻力的板型制冷剂管道。这可以称为板状翅片型热交换器。
通过在形成有制冷剂通道的板上安装多个翅片可以改善热交换效率。通过形成可供板插入翅片中的凹槽或孔洞并且在多个翅片堆叠的状态下将板插入该凹槽或孔洞中来制造根据相关技术的板状翅片型热交换器。为了使得翅片与板之间接触良好,在将板插入到凹槽或孔洞之前应用镀层。在该情况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堆叠的翅片与板之间的摩擦所以难以插入板,以及在板被强行插入凹槽或孔洞的情况中翅片改动或者非均匀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额外的方面和/或有益效果将部分地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这些方面和/或有益效果将通过该描述部分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公开而习得。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克服了以上缺点和上文未描述的其他缺点。此外,本公开不需要克服上文描述的缺点,并且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不克服上文描述的任意问题。
本公开提供能够反转所加工的热交换翅片的装置。
本公开还通过将制冷剂管挤压到被反转的热交换翅片中而令缺陷率最小化。
本公开还以任意形式组装制冷剂管或多个制冷剂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可以包括旋转主体和旋转叶片,其中,旋转主体配置为设置在热交换翅片的一侧以可旋转,所述热交换翅片具有插入槽,该插入槽的一侧形成为凹陷并且设置为向下定向,被传送的热交换翅片的插入槽的内侧搁置在旋转主体上;旋转叶片配置为连接到旋转主体从而可与旋转主体一起旋转,并且支撑热交换翅片的另一侧以防止热交换翅片从旋转主体脱离。
旋转主体可以具有搁置表面,所述搁置表面设置为与热交换翅片的传送方向平行并且使热交换翅片位于其上面。
旋转叶片可以包括垂直叶片部分和水平叶片部分,其中,垂直叶片部分从搁置表面的上部突出并且相对于热交换翅片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搁置表面的前部;水平叶片部分连接到垂直叶片部分并且向搁置表面的后部突出。
水平叶片部分可以具有支撑热交换翅片的另一侧并且设置为与搁置表面平行的支撑表面。
旋转叶片可以包括第一旋转叶片和第二旋转叶片,其中,第一旋转叶片连接到旋转主体的外表面的一侧;第二旋转叶片连接到旋转主体的外表面并且设置在第一旋转叶片相对侧。
该装置还可包括配置为被安装插入到形成于旋转主体的中央处的通孔的旋转轴,其中旋转轴在预设时间旋转180°。
该装置还可包括配置为安装插入到形成于旋转主体的中央处的通孔的旋转轴,其中沿旋转轴的长度方向以预设间隔设置有多个旋转主体。
旋转叶片可改变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中,热交换翅片位于搁置表面上;在第二位置中,通过令旋转叶片与旋转主体一起旋转而使插入槽设置为处于向上定向。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挤压块,所述挤压块配置为设置在旋转主体的一侧,并且在通过旋转主体的旋转令热交换翅片反转从而使得插入槽被向上定向的状态下,将制冷剂管挤压到处于以下状态的插入槽中。
挤压块可以设置在热交换翅片上方以向热交换翅片移动,并且制冷剂管的下端被顺序地挤压到插入槽中。
挤压块可以具有第一块部分和第二块部分,其中,第一块部分的下端与热交换翅片上端间隔开;第二块部分连接到第一块部分的一侧并且使下端突出从而低于第一块部分。
挤压块可沿热交换翅片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制冷剂管被挤压在第一挤压状态和第二挤压状态中,在第一挤压状态中通过降低第一块部分使制冷剂管挤压至插入槽中,在第二挤压状态中通过降低第二块部分使制冷剂管挤压至插入槽中。
第一块部分的下端和第二块部分的下端之间的间隔是制冷剂管的高度的50%至8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可包括:加工操作,即将金属板加工成具有多个列的热交换翅片,其中热交换翅片具有插入槽;传送操作,即使所加工的热交换翅片竖立并且将热交换翅片进行对齐和传送使得插入槽被向下定向;反转操作,即反转所传送的热交换翅片使得插入槽被向上定向;以及挤压操作,即将制冷剂管挤压到经反转的热交换翅片中。
在反转操作中,在热交换翅片的插入槽搁置在形成于旋转主体上的搁置表面上以及热交换翅片被连接至旋转主体的旋转叶片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旋转主体的旋转反转热交换翅片。
该方法还可包括:在挤压操作之前,将多个热交换翅片对齐。
在挤压操作中,将设置在热交换翅片上方的制冷剂管以预设间距的顺序地挤压到插入槽中。
挤压操作可以包括:传送操作,即将制冷剂管定位成与插入槽对应;第一挤压操作,即将制冷剂管挤压到插入槽中使其处于插入槽的深度的20%到50%;以及第二挤压操作,即将制冷剂管挤压到插入槽中使得制冷剂管的下端与插入槽的底面接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某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以上和/或其他方面将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的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热交换翅片的视图;
图4是示出通过传送装置传送图3所示的热交换翅片的图的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传送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热交换翅片被旋转以对齐的图的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反转装置与热交换翅片对齐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示出热交换翅片向图7所示的反转装置传送的过程的视图;
图9和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反转装置的操作过程的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集成被反转的热交换翅片的过程的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挤压装置的平面图;
图13包括示出图1所示的挤压块的操作过程的视图(a)-(d);以及
图14是示出由图1所示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所制造的热交换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篇指示相同的元件。下文描述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解释本公开。
为了帮助理解本公开,下文将参考图1至图14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下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基于最适合于理解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并且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技术特征不受下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限制,而是可以将本公开实现为下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因此,本公开可以在通过下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给出的本公开技术范围内多样化地修改,并且修改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另外,为了帮助理解下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对于附图中指示的附图标记,在相应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或扩展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各组件中用于执行相同操作的相关组件。
在下文中,虽然基于热交换翅片10被设置成各自插入到制冷剂管中的形式的实例来做出描述,但是热交换翅片10不限于此。可以使用热交换翅片形成为一块板的形式并且折叠成预定形式以联接到制冷剂管的板式翅片。
可以通过压制作为热交换翅片10的材料的金属板来提供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热交换翅片10。作为热交换翅片10的材料的薄金属板可以缠绕高层到辊子四周以被传送和存储。金属板可以由铝材料制造。
虽然未示出,但是为了制造热交换翅片10,缠绕辊子的金属板可以被拆卷机展开成压制状态。被拆卷机展开的金属板可以移动到将设置成可压制状态的压床。
由压床高速冲压设置在处于可压制状态的压床中的金属板。金属板可以被加工成具有热交换翅片10的形状,所述热交换翅片10具有用于供制冷剂管插入的插入槽。由压床加工的热交换翅片10可设置成多个列。
经压床冲压的热交换翅片10可由传送装置进行传送以移动到集成装置。集成装置可将经压床加工的多个热交换翅片分成奇数列和偶数列以在集成装置中将其集成。例如,由传送装置传送的热交换翅片可以向下降低到传送装置终止的点处。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100的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的侧视图。参考图1和图2,向下降低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搁置在集成器件210上。水平搁置在传送装置500(图4)上的待传送热交换翅片10可以以竖直直立的状态搁置在集成器件210上。集成器件210可插入到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以在热交换翅片10竖立的状态下将热交换翅片10传送到反转装置300。由传送装置500传送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被反转装置300反转,使得插入槽11向上定位。
多个热交换翅片10可以由采集装置220移动,并且可集成和对齐成使得彼此相邻的热交换翅片彼此接触。也可以将多个热交换翅片10分成可被采集装置一次性挤压到制冷剂管20中并且可对齐的预定数量。
分成预定数量并且集成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被挤压装置400挤压到制冷剂管20中。因此,可以制造具有安装在制冷剂管中的热交换翅片10的热交换器1。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制造热交换器1的过程。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热交换翅片的视图,图4是示出通过传送装置传送图3所示的热交换翅片的图的视图。参考图3和4,热交换翅片10可以加工为设置成多个列。传送装置500可以是输送带或辊子。多个热交换翅片10可以搁置在输送带或辊子上以被传送。设置成多个列的热交换翅片10可被传送到集成装置。
热交换翅片10可以分成多个待被集成的数量。例如,可以安装多个集成装置。由传送装置500传送的奇数列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传送到第一集成装置200,而偶数列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传送到第二集成装置201(图1)。即,奇数列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分给第一集成装置200以被移动而偶数列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分给第二集成装置201以被移动。
定位成与集成装置200相邻的传送装置500可以设置为辊子的形式。多个热交换翅片10可以由辊子传送并且可以传送到集成装置200。第一集成装置200可以包括集成器件210,并且集成器件210可以安装在与第一集成装置200相邻的辊子的下部。虽然未示出,但是奇数列的热交换翅片10也可以移动到第二集成装置201从而以与第一集成装置200相同的结构集成热交换翅片10。
集成器件210可以是金属线或叶片。金属线或叶片可以安装为在与热交换翅片10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多个集成器件210可以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辊子的下部。另外,集成器件210安装成不与辊子发生干扰。
图5是图4所示的传送装置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热交换翅片被旋转以对齐的图的视图。参考图5和6,集成器件210可以向上提升到传送装置500终止的点处。集成器件210设置在与形成于热交换翅片10中的多个插入槽11相对应的位置处。在集成器件210向上提升的情况中,热交换翅片10可以以这样的状态搁置在集成器件210上,即集成器件210插入到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并且插入槽11向下设置。
作为另一个实例,由传送装置500传送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向下降低到传送装置500终止的点处。向下降低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搁置在集成器件210上。水平地搁置在传送装置500上的待传送热交换翅片10可以竖直地搁置在集成器件210上。
集成器件210设置在与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相对应的位置处。换言之,集成器件210可以支撑热交换翅片10使得集成器件210插入到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并且插入槽11向下定向。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反转装置与热交换翅片对齐的状态的视图,图8是示出热交换翅片向图7所示的反转装置传送的过程的视图。参考图7和8,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插入有集成器件210。换言之,通过集成器件210使得热交换翅片10竖立在竖直方向上并且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定位为向下定向。
集成器件210可以被设置在其下部的提升元件250提升。提升轴255可以连接到集成器件210的下部,并且可以通过旋转和驱动提升轴255来将提升元件250提升。例如,提升轴255可以是螺杆轴,而提升元件250可以是连接到螺杆轴的马达。
与集成器件210对齐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被采集装置220传送并且被集成为彼此接触。可以由定位在集成器件210上部的皮带230移动采集装置200。皮带230可以沿热交换翅片10的移动方向延伸。如果旋转皮带230,则安装在皮带230中的采集装置220可以推动热交换翅片10,以允许多个热交换翅片10被采集并且彼此集成。同时,采集装置220的传送不限于皮带230,而是可以使用能够向采集装置220应用驱动力的驱动缸或者驱动马达。
热交换翅片10被采集装置220集成并且沿集成器件210传送。为了使采集装置220免于与集成器件210发生干扰,可以在采集装置220的下表面形成引导槽222(图2)。因此,采集装置220可以与热交换翅片10接触,并且集成器件210可以容易地将热交换翅片10传送经过引导槽222。
引导板290可以相对于热交换翅片10的传送方向安装在集成器件210的前方。引导板290设置在与集成器件210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安装成一条直线从而延伸集成器件210。反转装置300相对于热交换翅片10的传送方向安装在引导板290的前方。由采集装置220沿集成器件210和引导板290将热交换翅片10传送到反转装置300。
图9和10是示出图8所示的反转装置操作过程的视图。参考图9和10,反转装置300可以包括旋转主体310和旋转叶片320。旋转主体310设置在被传送的热交换翅片10的一侧。旋转叶片320可以连接到旋转主体310的一侧以与旋转主体310一起旋转。
例如,旋转主体31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中央处的通孔(未示出),并且旋转轴330可以插入该通孔中。驱动构件(未示出)可以连接到旋转轴330的一侧以旋转地驱动旋转轴330。驱动构件可以是驱动马达。同时,多个旋转主体310可以设置为沿热交换翅片10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预设间隔。
旋转主体310可以具有圆盘形。搁置表面315可以形成在旋转主体310的外周表面上。搁置表面315可以设置为与热交换翅片10的传送方向平行并且可以插入到所传送的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即旋转主体310具有对应于或小于插入槽11的厚度。
旋转叶片320连接到搁置表面315以与旋转主体310一起旋转。旋转叶片320将热交换翅片10的上端支撑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即热交换翅片10搁置在搁置表面315上以防止热交换翅片10从旋转主体310脱离。在旋转主体310旋转的情况中,旋转叶片320可以具有与热交换翅片10的上端对应的高度,使得热交换翅片10稳定地反转,从而使其能够支撑热交换翅片10。
旋转叶片320可以具有垂直叶片部分322和水平叶片部分324。垂直叶片部分322可以从搁置表面315的上部突出,并且可以相对于热交换翅片10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搁置表面315的前部。水平叶片部分324可以连接到垂直叶片部分322的上端部,并且朝向搁置表面315的后部突出。
旋转叶片320具有支撑表面325,并且支撑表面325设置为与搁置表面315相对。支撑表面325可以设置为与搁置表面315平行。换言之,热交换翅片10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彼此支撑在搁置表面315和支撑表面325之间,从而在热交换翅片10分别固定到旋转叶片320和旋转主体310的状态下使热交换翅片10旋转。
可以提供多个旋转叶片。例如,第一旋转叶片320可以设置在旋转主体310的外表面的一侧,并且第二旋转叶片340可以设置在第一旋转叶片320的相对侧面。在该情况中,搁置表面315可以形成为与第一旋转叶片320和第二旋转叶片340对应。
在通过将旋转轴330旋转180°来反转热交换翅片10的情况中,可以由第一旋转叶片320和第二旋转叶片340顺序地反转热交换翅片10。虽然未示出,但是控制器可以连接到驱动构件。控制器可以将旋转叶片320改变到备用位置(见图9)和操作位置(见图10),在备用位置中热交换翅片10放置在搁置表面315上,在操作位置中旋转叶片320与旋转主体310一起旋转并且插入槽11设置为向上定向。
图11是示出图10中所示的对被反转的热交换翅片进行集成的过程的视图。参考图11,推板370安装在旋转轴330的下部。推板370可在热交换翅片10被反转的状态下传送热交换翅片10。推板370可以连接到驱动构件360,以被驱动构件360的驱动力移动。
作为实例,驱动构件360可以是驱动缸。推板370可以连接到活塞杆365的前端部以被移动。多个推板370可以各自设置在旋转主体310的两侧以在不干扰旋转主体310的情况下传送被反转的热交换翅片10。同时,推板370可以连接到螺杆轴以通过可旋转地驱动螺杆轴的驱动马达而向前和向后移动。
图12是图1所示的挤压装置的平面图,而图13包括示出图1所示的挤压块操作过程的视图(a)-(d)。参考图12和13,以插入槽11被反转装置300设置为向上定向的状态被集成的热交换翅片10可以传送到挤压装置400。例如,热交换翅片10可以搁置到皮带440上,以通过皮带440的旋转被传送(F方向)到挤压装置400。
此外,虽然未示出,但是被推板370集成为预设数量(或厚度)的热交换翅片10还可包括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用于将热交换翅片10分离成可以被一次性挤压到制冷剂管20中的数量。分离装置可以设置为叶片形式。
分离装置可通过皮带与采集装置220类似地移动,并且可以将挤压到挤压装置400中的热交换翅片10分成可以被一次性挤压到制冷剂管20中的数量。通过由分离装置分隔热交换翅片10所获得的多个热交换翅片10的集合可以被称为热交换翅片单元。即,多个热交换翅片10可以被分离装置分成热交换翅片单元。一个热交换翅片单元可以同时挤压到制冷剂管20中。
挤压装置400可以支撑并且传送所设置的多个制冷剂管20,并且可以包括挤压块410,该挤压块将制冷剂管20挤压到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挤压块410可以设置在制冷剂管20的一侧,并且吸附要被挤压至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的一个制冷剂管20。
作为实例,挤压块410可以设置在热交换翅片10上方,并且可以朝向热交换翅片10提升。另外,挤压块410可以沿热交换翅片10的长度方向移动。例如,挤压块410的一侧连接到活塞杆,使得可以由缸的挤压提升挤压块。另外,螺杆轴连接到挤压块410的另一侧,使得可以通过可旋转地驱动螺杆轴的马达沿热交换翅片10的长度方向移动挤压块410。另一方面,提升和移动挤压块410的原理不限于此。
可以从挤压块410的一侧传送(F)热交换翅片10,并且可以从挤压装置400的后部传送(T)制冷剂管20。制冷剂管20可以安装在挤压装置400中,以与挤压装置400一起移动。
挤压块410可以具有第一块部分412和第二块部分414。第一块部分412和第二块部分414形成为彼此错级。第一块部分412的下端与热交换翅片10的上端间隔开。第二块部分414可以连接到第一块部分412,并且可以设置为沿热交换翅片10的长度方向突出。第二块部分414的下端突出以低于第一块部分412下端,并且设置成与热交换翅片10相邻。
例如,第一块部分412的下端和第二块部分414的下端的间隔可以是制冷剂管20的高度的50%至80%。换言之,在第一块部分412降低的情况中,制冷剂管20最初被挤压进入插入槽11的20%到50%。接下来,在第二块部分414降低的情况中,制冷剂管20完全插入至插入槽11中。在下文将详细描述挤压块410的操作过程。
在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被向上反转的状态下,将热交换翅片10传送到挤压块410的下部。为了将制冷剂管20挤压到插入槽11中,制冷剂管20可保持在通过吸取将制冷剂管20竖立在与插入槽11对应的位置的状态。挤压块410可以连接到可以执行吸取的吸气装置(未示出),并且可以通过形成在挤压块410中的吸气孔415来吸附和固定一个制冷剂管20。
在制冷剂管20通过吸取被固定的状态下,将第一块部分412定位在插入槽11上方,并且通过降低第一块部分412将制冷剂管20挤压到插入槽11中(图13(a)中的第一挤压状态)。第一块部分412的下端可以设置为高于第二块部分414的下端,并且第一块部分412和第二块部分414的间隔可以是制冷剂管20的高度的50%至80%。
换言之,通过降低第一块部分412将制冷剂管20挤压进入插入槽11的深度的20%到50%中。在该情况中,挤压块410降低使得第二块部分414的下端设置为与热交换翅片10的上端相邻。
在制冷剂管20最初被挤压到插入槽11中的状态下,在挤压块410提升(图13(b))之后将第二块部分414传送成定位于制冷剂管20的上方(图13(c))。在这里,保持通过吸取来将另一个制冷剂管20′固定到第一块部分412的状态。
接下来,如果挤压块410再次降低到预设间距,则第二块部分414使热交换翅片10受压,从而将制冷剂管20完全插入到插入槽11中,使得制冷剂管20的下端接触插入槽11的底面(图13(d))。同时,第一块部分412将由吸取固定的制冷剂管20′挤压到另一个插入槽11′中。即,挤压块410可以首先通过一次降低将制冷剂管20′挤压到相邻插入槽11′中,之后可挤压首先挤压的制冷剂管20。
在该情况中,制冷剂管20完全挤压到被定位在第一点上的插入槽11中,并且制冷剂管20′被挤压到被定位在第二点上的插入槽11′中达插入槽11′的深度的20%到50%。第一块部分412和第二块部分414可以具有与制冷剂管20的上表面对应的下表面,从而容易地挤压制冷剂管20。
另外,可以沿热交换翅片1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挤压块410。即,挤压装置400可以选择性地将单个或多个制冷剂管20挤压到插入槽11中,并且可以根据设置任意地执行挤压。
同样地,相对于热交换翅片11的插入槽11,挤压块410的宽度可小于插入槽11两侧的突出部分的宽度。在该情况中,制冷剂管20可以顺序地挤压到插入槽11中,并且挤压块410的优点是其可以在不与所插入的制冷剂管20发生干扰的情况下执行挤压操作。
此外,挤压装置400可以将制冷剂管20插入到整个插入槽11中,或者可以通过调整挤压块410的移动间隔选择性地将制冷剂管20仅仅插入预设插入槽11。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移动定位在挤压块410下方的热交换翅片10来调整制冷剂管20的挤压间隔。
当完成将制冷剂管20插入热交换翅片10的插入槽11中时,热交换翅片10可以释放(E)到挤压装置400的前部以联接到下文描述的集管(header)41、42,从而使得能够制造热交换器1。
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挤压块410可以最小化通过使用第一块部分412和第二块部分414顺序挤压制冷剂管20而削弱或破坏热交换翅片10的问题。此外,根据相关技术,在制冷剂管20以插入槽11设置为向下定向的状态插入到插入槽11中的情况中,需要大型挤压设施来挤压制冷剂管20,但是根据本公开,存在可以生产小尺寸的热交换器1而不管产品的尺寸的优点。
图1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装置所制造的热交换器的视图。参考图14,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管和多个热交换翅片。如上文所描述的,多个热交换翅片10联接到多个制冷剂管20。集管41和42设置在多个制冷剂管20的两端。
制冷剂管20可以设置为平板形式。制冷剂管20可以包括可供制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多个通道,并且多个通道可以分成几部分。多个制冷剂管20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同时彼此间隔开预定的间隔。在该情况中,多个通道可以在制冷剂管2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制冷剂在从气态相变(压缩)到液态时执行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或者在从液态相变(膨胀)到气态时执行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当制冷剂执行从气态相变到液态时,热交换器可以用作冷凝器;而当制冷剂执行从液态相变到气态时,热交换器可以用作蒸发器。
集管41和42包括第一集管41和第二集管42。第一集管41和第二集管42分别联接到多个制冷剂管20的两端,以将多个制冷剂管20之间连通。由于第一集管41和第二集管42联接到多个制冷剂管20的两端,所以多个制冷剂管20之间可以连通以允许制冷剂在多个制冷剂管20之间流动。
第一集管41和第二集管42设置为中空管道形式。可以设置联接槽隙,使得制冷剂管20的端部联接到集管41和集管42中的每一个的一侧。为了引导顺序地传送经过制冷剂管20的制冷剂流,集管41和集管42中的每一个的内部空间可以沿垂直长度方向分成多个空间,从而与制冷剂管的数量对应。
第一集管41可以连接到制冷剂入口管道51和制冷剂输出管道52,以引导被引入热交换器1的制冷剂和经热交换器1排放的制冷剂。制冷剂通过在沿形成于制冷剂管20中的通道流动时执行压缩或膨胀而将热量排放到周围环境中或者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为了在制冷剂的压缩或膨胀的时候高效地排热或吸热,热交换翅片10联接到制冷剂管20。
热交换翅片10可以设置为在堆叠制冷剂管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即如果制冷剂管20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则热交换翅片10可以设置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从而与制冷剂管20相交。可以设置多个热交换翅片10并且这些热交换翅片10可彼此隔开预定间隔。
如上文所述的热交换翅片10结合到制冷剂管20的外表面以用于增加在热交换翅片10与制冷剂管20之间传递的外部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另外,热交换翅片10还可用于引导从制冷剂管20的表面出现的冷凝水以使其向下流动。
在上文中,虽然分别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不一定需要单独地实现,而是还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结合地实现每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和操作。
在上文中,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应理解为包括包含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中的所以改变、等同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