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包装机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加工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0466发布日期:2018-06-30 06:4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水泥包装机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加工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加工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泥包装机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加工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储料筒及灌包架是回转式水泥包装机的主要零件,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制造精度直接关系到包装机的包装性能和密封效果。

传统的制作方法加工精度低,包装机的使用性能得不到保证,劳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泥包装机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加工制作方法,具有加工精度高,劳动效率高的优点,且包装机的使用性能得到保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水泥包装机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加工制作方法,包括,储料筒的加工制作,

1)备料:简体卷圆,下部法兰用20mm厚钢板下整料,内外圆留精加工余量,其余下精料,法兰校平;然后进行法兰内外圆及两端面的车削,两端面刚带白即可;划钻法兰上联接孔,其余下精料;

2)整体组装、焊接:在胎具底板装上心轴,先以下部法兰孔定位法兰,用4个压板压住法兰,钢管、钢管圈由心轴定位,然后依次焊接内部各件,最后焊接筒体部分;

3)整体精加工:焊接完成后,整体车削法兰A面,保证图纸技术要求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灌包架的加工制作:

1)备料:分料箱上部法兰用20mm厚钢板下整料,内外圆留精加工余量,8个方法兰用20mm厚钢板下整料,其余下精料;然后进行法兰内外圆的车削,两端面暂不加工,法兰上联接孔与储料筒下部法兰配钻,并做记号;

2)加工分料箱:8个分料口与加工后的上部法兰焊接一体,然后进行B面、C面的车削,保证B面、C面平行,各厚度15mm;

3)整体组装、焊接:轴承座在胎具底板上定位,先焊接下面部分,内外钢板圈在底板凹槽上定位;然后用螺栓将8个支撑架固定在胎具底板上,将分料箱放在支撑架上,用定心轴架定位调中心,调整支撑架上部顶丝,使B面至水平并居中位置后焊接固定,最后焊接中间部分。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储料筒及灌包架分别在同一套胎具上进行加工制作,充分利用胎具和零件间的配合进行定位,分步进行精加工,消除焊接产生的变形,达到提高加工效率和确保零件质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储料筒的加工制作图解;

图2是本发明中灌包架的加工制作图解;

图3是本发明中灌包架的分料箱部分的加工制作图解。

其中:法兰1;筒体2;钢管圈3;心轴4;底板5;压板6;A面7;方法兰8;B面9;C面10;分料箱11放;支撑架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泥包装机储料筒及灌包架的加工制作方法,包括,储料筒的加工制作,

1)备料:简体卷圆,下部法兰1用20mm厚钢板下整料,内外圆留精加工余量,其余下精料,法兰1校平;然后进行法兰1内外圆及两端面的车削,两端面刚带白即可;划钻法兰1上联接孔,其余下精料;

2)整体组装、焊接:在胎具底板5装上心轴4,先以下部法兰孔定位法兰1,用4个压板6压住法兰1,钢管、钢管圈3由心轴4定位,然后依次焊接内部各件,最后焊接筒体2部分;

3)整体精加工:焊接完成后,整体车削法兰1A面7,保证图纸技术要求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灌包架的加工制作:

1)备料:分料箱11上部法兰1用20mm厚钢板下整料,内外圆留精加工余量,8个方法兰8用20mm厚钢板下整料,其余下精料;然后进行法兰1内外圆的车削,两端面暂不加工,法兰1上联接孔与储料筒下部法兰1配钻,并做记号;

2)加工分料箱11:8个分料口与加工后的上部法兰1焊接一体,然后进行B面9、C面10的车削,保证B面9、C面10平行,各厚度15mm(见图3);

3)整体组装、焊接:轴承座13在胎具底板5上定位,先焊接下面部分,内外钢板圈在底板5凹槽上定位;然后用螺栓将8个支撑架12固定在胎具底板5上,将分料箱11放在支撑架12上,用定心轴4架定位调中心,调整支撑架12上部顶丝,使B面9至水平并居中位置后焊接固定,最后焊接中间部分。

储料筒在包装机中部,内部用于储存物料及固定回转立轴,外部用于安装电控箱,悬挂称量装置等,圆筒的圆度及圆筒中心线与A面7的垂直度都有形位公差要求(见图1)。灌包架位于包装机下部,用于安装灌料叶轮箱,称量架等,分料箱11中心与轴承座13有同轴度要求,与B面9有垂直度要求(见图2)。工作时,储料筒法兰1A面7与灌包架法兰1B面9贴合联接,构成回转式包装机的主体。A、B面9问的密封靠密封胶,因此要求A、B面9平整,无变形。

储料筒及灌包架分别在同一套胎具上进行加工制作,充分利用胎具和零件间的配合进行定位,分步进行精加工,消除焊接产生的变形,达到提高加工效率和确保零件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发明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