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刀具配件,尤其涉及一种防转微调镗刀单元的防转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金属切削中,精密孔的镗削加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精度孔加工,除加工设备外,一种高效可靠的精密镗刀也不可或缺的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镗孔刀具分为固定尺寸和可调尺寸两大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被加工零件要求的日益提高,可调尺寸类镗削刀具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孔的精密镗削加工,彰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机械加工行业的主流精密镗削类刀具大致由刀架和切削单元构成。
微调切削单元是精密镗削类刀具的核心部件,现有的普及技术中,微调镗刀切削单元包括外套筒、刀杆,及设置在外套筒内的回转螺套,回转螺套两端均支撑在弹性元件之上;刀杆的一端通过螺纹安装在回转螺套的内螺纹孔中。通过顺逆时针方向旋转回转螺套,带动刀杆沿外套筒做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在回转螺套做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工作带动刀杆往复运动中,由于回转螺套两端均支撑在弹性元件之上,故旋转运动时回转螺套在外套筒中不能有效保持相对轴向位置精度不变,而导致刀杆相对回转螺套轴向位置不定,从而使调节精度达不到设定的要求。为了保证调节精度,部分现有技术通过防转支撑面和防转预紧螺钉共同作用对刀杆的转动作出约束。但防转预紧螺钉既要防转,又要预紧装配时极难掌握旋紧力度,过紧会导致刀杆调节困难,过松时会使防转功能减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防转微调镗刀单元的防转结构,防转功能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将锁紧与防转功能独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转微调镗刀单元的防转结构,包括外套筒和刀杆,刀杆可沿轴线方向在外套筒中运动;在刀杆头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防转平面,所述第一防转平面与外套筒内侧的导向面配合。通过防转面的约束,刀杆只能沿轴线方向在外套筒中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刀杆头部外壁上还设有第二防转平面,所述第二防转平面与外套筒内侧的导向面配合。通过第一防转平面和第二防转平面对刀杆进行双向约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转平面与第二防转平面的夹角为60—12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转平面和第二防转平面的夹角为9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转平面与第二防转平面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刀杆圆弧面处与外套筒间隙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转设计将现有技术中防转螺钉的防转带锁紧功能演变为单独锁紧功能,使锁紧与防转功能独立,提高产品在使用中的可靠度。本实用新型防转功能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将锁紧与防转功能独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外套筒、2-刀杆、3-第一防转平面、4-第二防转平面、5-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转微调镗刀单元的防转结构,包括外套筒1和刀杆2,刀杆2可沿轴线方向在外套筒1中运动;在刀杆2头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防转平面3,第一防转平面3与外套筒1内侧的导向面配合。进一步的,刀杆2头部外壁上还设有第二防转平面4,第二防转平面4与外套筒1内侧的导向面配合。通过第一防转平面和第二防转平面的对刀杆2进行双向约束。
第一防转平面3与第二防转平面4的夹角为60—120度。第一防转平面3与第二防转平面4通过圆弧面5过渡连接。进一步的,刀杆2圆弧面5处与外套筒1间隙配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防转平面3和第二防转平面4的夹角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防转设计将现有技术中防转螺钉的防转带锁紧功能演变为单独锁紧功能,使锁紧与防转功能独立,提高产品在使用中的可靠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